資源簡介 課件44張PPT。一輪復習2018年中考社會思品一輪復習當代世界的變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一)32.列舉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要史實,評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偉大成就和艱辛探索 b33.知道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意義,概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 b考點解析32.列舉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要史實,評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偉大成就和艱辛探索 b 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冊P108-110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P36-44、 P57-63考點解析1.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鞏固新生政權的措施: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戰爭。2.了解“一五”計劃取得的偉大成就,理解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的重要性,“兩彈一星”成就的取得,學會全面客觀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3.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遭受的重大失誤與挫折——“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客觀公正地評價這些歷史事件。4.學習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培養從史料中獲得教益,提高自身思想素質的能力。通過展示新中國的外交成就,體會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進而激發民族自豪感。5.通過相關的情景體驗,認識到“弱國無外交”,只有國家實力增強,國際地位才會不斷提高。 知識梳理一、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1.鞏固新生政權(1)背景: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我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嶄新時期,但鞏固新生政權仍面臨著巨大困難和嚴峻挑戰。為鞏固新生政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具體措施①肅清殘敵(軍事)肅清了國民黨舊政權留在大陸的殘余武裝和土匪,解放了除西藏、臺灣和少數幾個海島以外的全部中國領土。知識梳理②西藏和平解放(政治)為了和平解放西藏,中央人民政府促成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談判;1951年,雙方代表達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③建立根本政治制度(政治)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代替了《共同綱領》,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憲法》規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一、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知識梳理一、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④抗美援朝(軍事)背景: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出兵進行武裝干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戰火一直燒到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開始:1950年10月,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抗美援朝戰爭拉開序幕結束:1953年7月,戰爭雙方在板門店簽訂《朝鮮停戰協定》結果:中朝軍隊取得了勝利性質:反侵略的正義戰爭目的:支援朝鮮,保家衛國⑤土地改革(經濟)開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區分批分期陸續進行土地改革完成:1952年底,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新解放區約三億無地少地農民分到了土地和農具、牲畜、房屋等意義:徹底廢除了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真正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知識梳理一、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2.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時間:到1956年底,全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內容: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農業生產合作社) 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公私合營)意義:標志著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中國開始步入社會主義社會知識梳理一、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3.中共“八大”時間:1956年9月內容:宣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正確地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了黨在今后的根本任務;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治路線意義:八大確定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治路線為探索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會主義建設良好的開端知識梳理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偉大成就1.經濟成就——“一五”計劃背景: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缺乏大機器制造業和現代技術裝備時間:1953~1957年指導方針: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等等成就:“一五”計劃的各項建設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①工業方面: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產;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在長春興建,并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②交通方面: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修建了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知識梳理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偉大成就1.經濟成就——“一五”計劃取得成就的原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創造新生活的熱情。意義:從此,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2.科技成就——“兩彈一星”“兩彈一星”:指核彈(原子彈、氫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64年6月,我國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地對地導彈,在西北地區飛行試驗獲得成功,1966年10月,裝有核彈頭的地對地導彈點火發射。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成為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知識梳理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偉大成就3.外交成就(1)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針、原則:知識梳理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偉大成就3.外交成就(2)我國奉行的外交政策: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我國外交政策的調整:①背景(原因):國際形勢(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②指導思想: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增進國際合作,促進共同繁榮。③主要內容:獨立自主,不與任何大國結盟④影響: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打開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加速了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進程,使中國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知識梳理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偉大成就3.外交成就(4)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成就:①1971年10月,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②1972年,中日兩國建立外交關系,實現邦交正常化③建交新高潮:此后,許多原先追隨美國孤立中國的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兩國關系實現正常化知識梳理三、失誤與挫折1.“大躍進”和人民公社話運動(經濟)知識梳理三、失誤與挫折1.“大躍進”和人民公社話運動(經濟)啟示:①要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②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文化大革命”(政治)(1)時間:1966~1976年10月(2)發生原因:1962年以后,“左”傾思潮再度抬頭,并發展成為“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思想(3)表現:采取破四舊、大字報、批斗會等錯誤方法;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煽動“打倒一切,全面內戰”(4)危害:劉少奇、鄧小平等一大批黨和國家領導人遭受迫害;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錯案;各級政府癱瘓;工礦企業停產或半停產,國民經濟狀況迅速惡化。整個國家陷入嚴重的動亂之中(5)評價(性質):是一場由領導人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也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動亂。知識梳理三、失誤與挫折2.“文化大革命”(政治)(6)啟示:①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②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法制建設和依法治國方略③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相關拓展1.抗美援朝勝利原因:抗美援朝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根本原因);志愿軍和朝鮮軍民的英勇作戰;中朝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支持;黨的正確領導和正確指揮。意義:①對內:保家衛國,鞏固新生政權;②對外:贏得國際聲望,創造和平大環境。2.時代精神相關拓展3.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革實現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道路: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大二公”: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例2】 (2017溫州卷)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族走上了偉大復興的新道路。以下紀念郵票所反映的新中國輝煌成就,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例1】 (2017臺州)18.右圖是某同學整理的學習筆記,其反映的主題是 A.鞏固新生政權 B.新中國的建設 C.“一五”計劃成就 D.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命題點1 有關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中所涉及的主要歷史事件真題演練BB【例3】 (2016紹興卷)1956年,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在我國國民收入中已占92. 7%,社會主義公有制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已達98. 8%。出現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躍進”的發動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計劃的完成C命題點2 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與遭遇的挫折真題演練【例4】 (2016衢州卷)下列對歷史事件的評價合理的是A.“五四”運動——標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B.淮海戰役的勝利——標志國民黨政權的垮臺C.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D.中國加入WTO——標志我國開始實行開放政策C命題點2 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與遭遇的挫折真題演練【例5】 (2017麗水)從“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關系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兩國“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開始于 A.1953年簽訂《朝鮮停戰協定》 B.1971年聯合國恢復中國合法席位 C.1972年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D.1979年簽署《中美建交公報》命題點3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成就真題演練B【例6】(2016嘉興卷)(10分)大國關系的演變對世界局勢的走向有著重要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杜魯門的“對蘇強硬”政策分裂了羅斯福建立的聯盟。……斯大林也絕不想與西方和平相處。 ——威廉·J·本內特《美國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美蘇關系的變化及其對世界局勢的影響。(2分) 命題點3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成就真題演練(1)美、蘇由戰時同盟走向對抗。(1分)冷戰開始。(1分) 材料二:建國后中美關系發展軌跡 (2)請將年代尺上的歷史事件補充完整,并據材料二說出中美關系發展的軌跡。(4分) A:抗美援朝。B:尼克松訪華。(2分) 中美關系由對抗走向正常化。(2分) 命題點3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成就真題演練材料三: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紀的國際體系……將至少包括六個主要的強大力量——美國、歐洲、中國、日本、俄國,也許還有印度”……使得它們在世界事務中具有影響力。 ——薩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3)據材料三概括當今世界格局的特征。從時代主題角度,談談應如何正確處理大國關系。(4分)多極化趨勢加強。(2分)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大國之間應加強合作,減少對抗,用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促進共同發展。(2分) 命題點3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成就真題演練(2017嘉興卷) “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 的關系”。這就是指 A.一邊倒 B.另起爐灶 C.求同存異 D.和平共處 命題點4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真題演練B考點解析33.知道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意義,概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 b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P45-50、 P66-71考點解析1.掌握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內容及意義。2.通過調查和比較,認識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懂得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3.了解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的情況,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基本內容及成就,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知識梳理1.時間:1978年12月2.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人們的思想比較混亂,圍繞真理標準問題展開了大討論。這場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束縛,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3.主要內容:全面糾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堅決批判“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鄧小平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一、十一屆三中全會知識梳理4.意義:結束了粉碎“四人幫”之后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改革開放(實現了三個轉變:即從“兩個凡是”到實事求是;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墨守成規到改革開放)一、十一屆三中全會知識梳理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1.改革開放的起步(1978年)農村改革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A.開始:自1979年開始,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戶農民實行以包干到戶等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意義:這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它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迅速發展;使中國很快解決了12億人口的溫飽問題。②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意義: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迅速改變著中國農村的面貌。(2)城市改革時間:1984年內容: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意義:這次全會后,我國邁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由農村轉向城市的關鍵性一步,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知識梳理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1.改革開放的起步(1978年)(3)對外開放①首先從沿海地區推行。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立經濟特區。②1984年,我國進一步開放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后來,又開辟了沿海經濟開放區,增設海南經濟特區,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③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進入了新階段。④現在,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知識梳理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1.改革開放的起步(1978年)(3)對外開放⑤設立經濟特區的意義通過國家給予的優惠經濟政策,以多種形式吸收外國資本,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打開了對外開放的窗口。首批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為逐步擴大對外開放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豐富的經驗。知識梳理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2.改革開放的新階段(1992年)(1)鄧小平南方講話和中共十四大召開①背景:國際:20世紀末,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世界范圍內的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國內: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也面臨嚴峻的考驗。當時,能否堅持和不斷推進改革開放,一個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就是社會主義能不能搞市場經濟?②觀點: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九下P66第二段)③影響:根據鄧小平南方講話的精神,江澤民在中共十四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中國的改革開放,由此邁上了新的征程。知識梳理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2.改革開放的新階段(1992年)(2)科學發展觀的提出①背景:21世紀初,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經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國的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特征。例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同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等等。②形成:面對前進中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一系列緊密相連、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③內涵第一要義: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核心立場:以人為本知識梳理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2.改革開放的新階段(1992年)(2)科學發展觀的提出③內涵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統籌兼顧④意義:科學發展觀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科學的回答(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的關系:兩者是內在統一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相關拓展1. 改革開放進程相關拓展2.改革與開放的關系 我國改革和開放是同時進行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改革是開放的條件,開放是改革的外部推動力。改革是變革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就是改變原來單一的生產資料公有制,變成與我國多層次的生產力相適應的多種生產關系,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國才有了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同時是以公有制為主的。經濟體制的變革必然帶來其他體制的變化,這就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所以我國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要實現我國的快速發展,就不能做井底之蛙、閉門造車,必須要看到其他國家的發展情況,所以我國同時又制定了開放的政策。我國人民才知道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才會模仿,繼而才能創新。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外開放就是一種改革。學法指導1.梳理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學法指導2.比較中國近現代兩次由封閉到開放的轉折性重大事件【例1 】(2015·金華)2015 年 5 月 29 日,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在金華召開。這為我市更好地融入世界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有利于( )①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的空間②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③鞏固非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④率先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A命題點1 改革開放的意義真題演練【例2】 嘉興有一座南湖革命紀念館,館內三樓展廳里全方位地展示了自行車、收音機、電視機、手機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發展歷程。這直觀地反映出改革開放以來(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科技和教育事業的發展C.人民思想觀念的變化D.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形成A命題點1 改革開放的意義真題演練【例3】(2016湖州卷)(10分)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調研中表示,小崗村的變化,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閱讀年代尺,回答問題。(1)請將年代尺中的A處補充完整。(2分)命題點2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和意義真題演練十一屆三中全會(2)對照“改革開放的歷程”,運用具體史實分析小崗村發展變化的原因。(6分)(3)綜觀改革開放的歷程,我國在各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列舉一個方面加以闡述。(2分)命題點2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和意義真題演練(2)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安徽鳳陽實行以包干到戶為主要內容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迅速改變著中國農村的面貌。(2分)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我國邁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由農村轉向城市的關鍵性一步。(2分)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3)此問答案開放,采意不踩點。認同改革開放政策,例舉事例合理,闡述清楚即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