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7-2018學年浙科版高中生物選修三 現代生物科技知識點整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7-2018學年浙科版高中生物選修三 現代生物科技知識點整理

資源簡介

選修三 現代生物科技
第一講 基因工程
考綱解讀
知識內容
考試屬性及要求
加試
基因工程
工具酶的發現和基因工程的誕生
a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術
b
基因工程的應用
a
活動:提出生活中的疑難問題,設計用基因工程技術解決的方案
c
基礎知識
考點一 基因工程
一、工具酶的發現和基因工程的誕生
1、基因工程的概念:
(1)廣義的遺傳工程:泛指把一種生物的遺傳物質(細胞核、染色體脫氧核糖核酸等)移到另一種生物的細胞中去,并使這種遺傳物質所帶的遺傳信息在受體細胞中表達。
(2)基因工程:是狹義的遺傳工程。就是把一種生物的基因轉入另一種生物體中,使其產生我們需要的基因產物,或者讓它獲得新的遺傳性狀。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構建重組DNA分子,因此又稱為重組DNA技術。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分子手術刀”
① 來源:主要是從微生物中分離純化出來的。
② 功能:能夠識別雙鏈DNA分子的某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能切割(使每一條鏈中特定部位的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斷開),具有專一性。
③ 結果:能將DNA分子切割成許多不同的片段,產生粘性末端或平末端。
例如:某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能識別的序列是GAATTC,能在G和A之間切割DNA,如下圖所示。
注:不同DNA分子用同一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都相同;
同一個DNA分子用不同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切割,產生的黏性末端一般不相同。
(2)DNA連接酶——“分子縫合針”
作用:將具有末端堿基互補的2個DNA片段連接在一起(形成磷酸二酯鍵),形成的DNA分子稱為重組DNA分子。因此,DNA連接酶具有縫合DNA片段的作用,可以將外源基因和載體DNA連接在一起。
(3)載體——“分子運輸車”
① 載體具備的條件:
a.能在受體細胞中復制并穩定保存。
b.具有一至多個限制酶切點,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c.具有標記基因,供重組DNA的鑒定和選擇。
② 最常用的載體——質粒
質粒:在細菌中以獨立于擬核之外的方式存在,是一種特殊的遺傳物質,并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雙鏈環狀DNA分子。最常用的質粒是大腸桿菌的質粒。
③ 其它載體: 噬菌體的衍生物、動植物病毒等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驟
1. 獲得目的基因:即獲得我們所需要的基因,如人的胰島素基因。
(1)目的基因:是指能編碼蛋白質的結構基因。
(2)獲得目的基因的方法:
①目的基因的序列已知:用化學方法合成目的基因,如胰島素基因。或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的序列未知:建立一個包括目的基因在內的基因文庫,從基因文庫中提取目的基因。
2、形成重組DNA分子:將目的基因與載體DNA連接在一起。通常是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分別切割目的基因和載體DNA(如質粒),就會在目的基因和載體DNA的兩端形成相同的粘性末端,然后用DNA連接酶將目的基因和載體DNA連接在一起,形成重組DNA分子。
3、將重組DNA分子導入受體細胞:用適當的方法將形成的重組DNA分子轉移到合適的受體細胞中。常用的受體細胞有大腸桿菌、枯草桿菌、酵母菌和動植物細胞等。
生物種類
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
微生物細胞
常用方法
農桿菌轉化法
顯微注射技術
Ca2+處理法
受體細胞
體細胞
受精卵
原核細胞
4、篩選含有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并不是所有細胞都接納了重組DNA分子,因此需要篩選含有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利用質粒上的抗性基因通過選擇性培養基進行篩選。
5、目的基因的表達:目的基因在宿主細胞中表達,能產生人們需要的功能物質。
(1)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方法是從轉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質,用相應的抗體進行抗原-抗體雜交。
(2)個體生物學水平的鑒定:如轉基因抗蟲植物是否出現抗蟲性狀。

第二講 克隆技術
考綱解讀
知識內容
考試屬性及要求
加試
植物的克隆
b
動物的克隆
a
基礎知識
考點一 植物的克隆
一、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1.植物細胞全能性:指植物體的每個活細胞都具有遺傳上的全能性,因而都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潛能。
2.基礎:從理論上講,每個細胞都包含該物種的全部遺傳物質(全部基因),所以每個活細胞都應具有全能性。
3.植物細胞全能性的體現
(1)受精卵>生殖細胞>體細胞
(2)分化程度低的細胞>分化程度高的細胞
4.長期培養中,細胞全能性表達能力下降的原因:
(1)遺傳物質不可逆改變:染色體畸變、細胞核變異或非整倍體產生,且其結果不可逆;
(2)生長發育條件變化:細胞或組織中激素平衡被打破,或細胞對外源生長物質的敏感性發生改變;
(3)由于其他原因產生了缺乏成胚性的細胞系。
5.植物克隆成功所需的條件:
(1)深入探討特定植物細胞全能性的表達條件(激素配比);
(2)在植物克隆實驗中,選擇性狀優良、細胞全能性表達充分的基因型。
二、植物的克隆
1.植物組織培養過程:
2.植物組織培養具體操作程序:
(1)配制含有適當營養物質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半固體培養基;
(2)從消毒的根、莖或葉上切取一些小組織塊;
(3)將組織塊放在培養基上培養,獲得愈傷組織;
(4)以適當配比的營養物質和生長調節劑誘導愈傷組織,直到再生出新植株。
3.植物組織培養的關鍵過程
名稱
過程
形成體特點
培養基

脫分化
由外植體脫分化為愈傷組織
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細胞
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的比例大
避光
再分化
由愈傷組織分化為幼苗或胚狀結構
有根、芽或有生根發芽的能力
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的比例小
需光
4.植物組織培養包括植物細胞培養、植物器官培養和原生質體培養。
(1)植物細胞培養
①概念:指以單個游離細胞為外植體的離體無菌培養。 其目的是通過大規模的細胞培養以獲得人類所需的細胞次級代謝產物。
②技術:懸浮細胞培養。通過液體懸浮培養使愈傷組織分散成單細胞,經適宜培養基中成分的誘導,可從單細胞依次到細胞團、球形胚、心形胚和胚狀體,最后而形成新植株。
(2)植物器官培養:
①概念:指以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器官為外植體的離體無菌培養。
②如何實現器官發生和形態建成:主要通過平衡的植物激素配比進行調控。
a.誘導芽的分化:細胞分裂素>生長素(激動素)
b.誘導根的分化:生長素(IAA吲哚乙酸)>細胞分裂素
(3)原生質體培養:
①概念:用纖維素酶或果膠酶水解細胞壁,獲得球形的植物細胞原生質體(細胞中有代謝活性的原生質部分,包括質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用適當方法進行原生質體培養,也可獲得新植株。
②植物原生質體的獲得方法:在0.5—0.6mol/L的甘露醇溶液環境(較高滲透壓)下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混合液處理根尖、葉片、愈傷組織或懸浮培養細胞,將細胞壁消化除去,獲得球形的原生質體。
5.植物細胞工程:培養植物細胞(包括原生質體),借助基因工程方法,將外源遺傳物質(DNA)導入受體細胞(包括原生質體)中或通過細胞融合、顯微注射等將不同來源的遺傳物質重新組合,再通過對這些轉基因細胞或重組細胞進行培養,獲得具有特定性狀的新植株。
6.植物組織培養的應用:試管苗的快速繁殖、無病毒植物的培育、制造人工種子、單倍體育種、細胞產物的工廠化生產、轉基因植物的培育等。
【知識拓展】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
1.概念: 植物體細胞雜交是指將來自兩個不同植物的體細胞融合成一個雜種細胞,并把雜種細胞培育成新的植物體的方法。
2.過程
3.誘導融合的方法
①物理法:離心、振動、電刺激等。
②化學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為誘導劑。
4.融合完成的標志:新細胞壁的形成。
5.意義:克服了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
考點二 動物的克隆
一、動物細胞培養
1.概念:就是從動物機體中取出相關的組織,經過機械消化或胰酶消化,使其分散成單個細胞,然后在人工控制的培養條件下,使這些細胞得以生存,并保持生長、分裂(繁殖)乃至接觸抑制和有規律的衰老、死亡等生命活動現象。
2.原理:細胞增殖
3.過程:取動物組織塊(動物胚胎或幼齡動物的器官或組織)→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處理分散成單個細胞→制成細胞懸液→轉入培養瓶中進行原代培養→貼滿瓶壁的細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處理分散成單個細胞繼續傳代培養。
4.培養條件
(1)無菌、無毒的環境:培養液應進行無菌處理。通常還要在培養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養過程中的污染。此外,應定期更換培養液,防止代謝產物積累對細胞自身造成危害。
(2)充足的營養物質:如糖、氨基酸、促生長因子、無機鹽、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能促進細胞的生長、增殖和貼附)、血漿等天然成分。
(3)適宜的環境:①適宜的溫度:哺乳動物多是36.5℃+0.5℃;②適宜的pH:7.2~7.4。
(4)氣體環境:95%空氣+5%CO2。O2是細胞代謝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維持培養液的pH。
5.離體動物細胞的生長特性
(1) 細胞貼壁:懸浮液中分散的細胞緊貼培養瓶內壁才能生長。
(2)接觸抑制:當貼壁細胞分裂生長到表面相互接觸時,細胞就會停止分裂。
(3)正常的生命活動:生長、分裂、有規律的衰老、死亡等現象,但不分化。
6.動物細胞培養技術的應用:制備病毒疫苗、制備單克隆抗體、檢測有毒物質、培養醫學研究的各種細胞。
二、動物組織培養:動物組織在體外及人工條件下維持生活狀態或生長特性。動物組織培養過程中可以伴隨組織分化,但長期的培養只能使單一類型的細胞保存下來,最終成了簡單的細胞培養。
三、原代培養與傳代培養
1.原代培養:從機體取出后立即進行的細胞、組織培養。
2.傳代培養:將原代培養細胞分成若干份,接種到若干份培養基中,使其繼續生長、增殖。如果不進行傳代培養,就會因細胞密度過大和代謝消耗引起營養枯竭,不能正常生長。
四、細胞系與細胞株
1.細胞系
(1)概念:指可連續傳代的細胞。原代培養物在首次傳代時就成為細胞系。
(2)類型:
①有限細胞系:由二倍體細胞傳代培養建成。有接觸抑制,不能連續培養。
②連續細胞系:由傳代細胞連續培養建成,遺傳物質改變,具有不死性。有的連續細胞系是惡性細胞系,具有異體致瘤性;有的連續細胞系獲得了不死性,但不致癌。
2.細胞株:
(1)概念:通過一定的選擇或純化方法,從原代培養物或細胞系中獲得的具有特殊性質的細胞系。如:單抗細胞株
(2)類型:
①有限細胞株:傳代次數有限。
②連續細胞株:可連續多次傳代。
(3)特點:細胞株一般具有恒定的染色體組型、同工酶類型、病毒敏感性和生化特性等。
3.細胞系與細胞株的關系:細胞系泛指可傳代的細胞,細胞株指具有特殊性質的細胞系。
五、克隆培養法(細胞克隆):
1.概念: 把一個單細胞從群體中分離出來單獨培養,使之繁衍成一個新的細胞群體的技術,叫克隆培養法或細胞克隆。
2.過程:
3.特點:遺傳性狀均一、表現的性狀相似,便于研究
4.細胞克隆的最基本要求:保證所建成的克隆來源于單個細胞
5.適合于克隆的細胞:對環境有較大適應范圍和具有較強獨立生存能力的細胞。
(1)群體細胞 > 單細胞
(2)無限細胞系、轉化或腫瘤細胞系>原代細胞、有限細胞系
6.提高細胞克隆形成率的措施
(1)選擇適宜的培養基
(2)添加血清 (胎牛血清) (能促進細胞的生長、增殖和貼附)
(3)以滋養細胞支持生長(經射線照射的小鼠成纖維細胞)
(4)激素(胰島素等)刺激
(5)使用CO2培養箱,調節pH
7.細胞克隆的主要用途
(1)從普通細胞系中分離出缺乏特殊基因的突變細胞系;
(2)用于研究細胞的遺傳規律和生理特性。
六、細胞融合與細胞雜交
1.細胞融合
(1)概念:指用自然或人工方法,使兩個或多個不同的細胞融合成一個細胞的過程。
(2)誘導融合的方法
①生物法:滅活的仙臺病毒誘導融合(動物細胞融合特有)
②化學法:聚乙二醇(PEG)誘導融合
③物理法:電融合技術(效率很高)
(3)意義:克服了遠緣雜交的不親和性,成為研究細胞遺傳、細胞免疫、腫瘤和生物新品種培育的重要手段。
2.細胞雜交
(1)概念:基因型不同的細胞間的融合稱為細胞雜交。
(2)應用:由于細胞雜交中染色體容易丟失,因此利用雜交細胞檢測特定染色體丟失與特定基因產物減少的對應關系,可以進行基因定位。
【知識拓展】動物細胞融合與植物體細胞雜交的比較
比較項目
細胞融合的原理
細胞融合的方法
誘導手段
用途
植物體細胞雜交
細胞膜的流動性
去除細胞壁后誘導原生質體融合
離心、電刺激、振動,聚乙二醇等試劑誘導
克服了遠緣雜交的不親和性,獲得雜種植株
動物細胞融合
細胞膜的流動性
使細胞分散后誘導細胞融合
滅活的病毒誘導、聚乙二醇、電刺激
制備單克隆抗體的技術之一
七、雜交瘤技術和單克隆抗體制備
1.雜交瘤技術制備單抗體的基本方法:
(1)用外界抗原刺激動物(如小鼠),使其發生免疫反應,使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
(2)利用仙臺病毒或聚乙二醇等作介導,使經免疫的動物的脾細胞與可以無限傳代的骨髓瘤細胞融合;
(3)經過篩選、克隆培養,獲得來自單一細胞的既能產生特異抗體、又能無限增殖的雜交瘤細胞克隆。
2.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
3.雜交瘤細胞的特點:既能大量繁殖,又能產生專一的抗體。
4.雜交瘤技術制備單克隆抗體的優點: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可大量制備。
5.制備過程中的兩次篩選
(1)在細胞融合后選出雜交瘤細胞;
(2)對雜交瘤細胞進行培養后篩選出能產生特定抗體雜交瘤細胞。
6.單克隆抗體的作用:
(1)作為診斷試劑:準確識別各種抗原物質的細微差異,并跟一定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具有準確、高效、簡易、快速的優點。
(2)用于治療疾病和運載藥物:主要用于治療癌癥治療,可制成“生物導彈”,也有少量用于治療其它疾病。
七、動物的克隆繁殖
1.動物細胞全能性的表現程度
(1)受精卵>胚胎干細胞>多能干細胞>單能干細胞>體細胞
(2)低等動物細胞的全能性一般容易體現。
(3)癌細胞仍能逆轉為正常細胞。
(4)無論分化還是癌變,變化的都是表現型,基因組成的完整性可以保留。
2.動物難以克隆的根本原因: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差異表達),使得細胞中合成了專一的蛋白質,即動物細胞已經發生了分化。分化的細胞,其細胞核中物種的基因組完整,具有全能性,但其基因組中的基因不同時進行活動,有的基因開放,有的基因關閉(如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不能像受精卵那樣發揮細胞的全能性,以此為起點進行細胞克隆,難度很大。
3.細胞核移植實驗和動物的克隆繁殖
(1)動物細胞核移植
①概念:就是利用一個細胞的細胞核(核供體)來取代另一細胞中的細胞核,形成一個重建的“合子”。
②類型:哺乳動物核移植可以分為胚胎細胞核移植(成功率高)和體細胞核移植(成功率低)。
③細胞核移植技術的應用:
a.加速家畜遺傳改良進程,促進良畜群繁育;
b.保護瀕危物種,增大存活數量;
c.生產珍貴的醫用蛋白;
d.作為異種移植的供體;
e.用于組織器官的移植等。
(2)動物的克隆繁殖
①動物克隆的基本條件
a.具有包含本物種完整基因組的細胞核的活細胞。 如:乳腺上皮細胞。
b.能有效調控細胞核發育的細胞質物質。 如:去核卵(母)細胞的細胞質。
c.完成胚胎發育的必要的環境條件。
②動物克隆的過程(以克隆羊“多莉”為例):

第三講 胚胎工程
考綱解讀
知識內容
考試屬性及要求
加試
胚胎工程
從受精卵談起
a
胚胎工程
a
基礎知識
考點一 從受精卵談起
一、受精作用
1.概念:成熟的精卵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
2.場所:輸卵管
3.過程:
4.結果:形成受精卵
二、胚胎發育的過程
1.胚胎發育過程: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期→囊胚期原腸胚期幼體
2.各發育時期的特點
(1)卵裂期:細胞有絲分裂,細胞數量不斷增加,但胚胎的總體體積并不增加,或略有減小。當卵裂球含2—8個細胞時,每個細胞都具有全能性,均可以發育成一個完整的個體。
(2)桑椹胚:胚胎細胞數目達到32個左右時,胚胎形成致密的細胞團,形似桑椹。仍處于卵裂期,是全能細胞。
(3)囊胚:細胞開始出現分化(該時期細胞的全能性仍比較高,也可用于胚胎分割)
①個體較小的滋養層細胞:位于囊胚外表,發育成胚胎的附屬結構或胚外結構,胚胎可通過這些組織從母體中獲得正常發育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
②聚集在胚胎一端個體較大的細胞:稱為內細胞團,即胚胎干細胞,是一種未分化的細胞,具有發育全能性,將來發育成胎兒的各種組織。
③中間的空腔稱為囊胚腔。
(4)原腸胚:有了三胚層的分化,具有囊胚腔和原腸腔。原腸胚的內、中、外三個胚層逐漸分化形成各種器官原基。
三胚層
器官形成
外胚層
表皮及其附屬結構;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
中胚層
脊索;真皮;肌肉;內臟器官的外膜;循環、排泄和生殖系統
內胚層
消化道、呼吸道上皮和腺體(如肝和胰腺)
3.受精卵是新生命的第一個細胞,全能性最高。細胞全能性隨發育的深化而降低。發育中的細胞分裂均為有絲分裂,產生的是體細胞;原腸胚階段是個體發育中分化程度最高的階段,但應注意細胞分化貫穿整個個體發育過程。
考點二 胚胎工程
一、胚胎工程
1.概念:泛指在動物胚胎發育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胚胎操作技術。
2.研究對象:主要限定于高等脊椎動物,特別是哺乳動物。
3.研究的重點內容:體外受精、胚胎體外培養、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細胞培養等。
二、體外受精和胚胎的體外培養
1.體外受精:就是采集雌性動物的卵細胞和雄性動物的精子,使其在試管中受精。
2.體外受精步驟
(1)卵母細胞的采集和培養:用促性腺激素處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然后用穿刺針吸取卵泡液,取出卵母細胞,在體外經人工培養成熟后,才能與獲能的精子受精。
(2)精子的采集和獲能:在體外受精前,要將成熟的精子放入培養液中培養,對精子進行獲能處理。
(3) 受精:獲能的精子和培養成熟的卵細胞在獲能溶液或專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過程。
3.胚胎的體外培養
(1)概念:通過人工創造的環境,對獲取的早期胚胎進行體外培養。
(2)培養條件:由于胚胎不同發育時期生理代謝的需求不同,需要更換不同的培養液。
(3)尚無從受精卵到新生兒的全體外培養技術。
三、胚胎移植
1.概念:將經濟價值較高、遺傳性狀優秀的母畜,經過激素處理,使其超數排卵后受精,然后將發育的早期胚胎分別移植到同期發情的代孕母的子宮內,通過代孕母妊娠產仔的技術。
(1)供體:提供胚胎的個體。良種雌性動物
(2)受體:接受胚胎的個體。一般品種的雌性動物。
2.基本程序:
(1)對供、受體的選擇和處理。
(2)配種或人工授精。
(3)對胚胎的收集、檢查、培養或保存。
(4)對胚胎進行移植。
(5)移植后的檢查。
3.實質:早期胚胎在生理環境條件下的空間為孩子的轉換,而胚胎本身的遺傳物質并不發生改變。
4.意義:大大縮短供體本身的繁殖周期,充分發揮雌性優良個體的繁殖能力。
5.胚胎移植成功與否要有兩個關鍵條件
(1)胚胎移植一般應在同種的雌性供體和受體之間進行。
(2)進行胚胎移植的供體和受體的生理狀態要相同。
6.胚胎移植過程中兩次使用激素
(1)第一次用孕激素對受、供體進行同期發情處理。
(2)第二次用促性腺激素對供體進行超數排卵處理。
四、胚胎分割
1.概念:指借助顯微操作技術(采用機械方法)將早期胚胎切割成幾等份(如2等份、4等份等),再移植到代孕母子宮,產生同卵多仔后代的技術。
2.基本過程:
(1)將發育良好的胚胎移入含培養液的培養皿中;
(2)在顯微鏡下用切割針或切割刀分割胚胎,或用酶處理將卵裂球中的細胞分開;
(3)分割的胚胎或細胞直接移植給受體,或在體外培養到囊胚階段再移植到受體內,著床發育產仔。
3. 意義:來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屬于無性繁殖。可成倍增加胚胎數量,可以快速繁殖良種畜。
4.注意事項:對囊胚階段的胚胎進行分割時要將內細胞團均等分割。
五、胚胎干細胞(ES細胞)
1.概念:是由早期胚胎(囊胚)的內細胞團分離出來的一類細胞。
2.特點:
(1)形態:體積小、細胞核大、核仁明顯.
(2)功能:具有發育的全能性和二倍體核型,可分化為成年動物體內任何一種組織細胞。
(3)體外培養ES細胞可以增殖而不分化。對它可以進行冷凍保存,也可以進行遺傳改造。
3.胚胎干細胞的培養
(1)培養關鍵:需要一種能促進胚胎干細胞的生長,但抑制其分化的一種培養體系。(胚胎成纖維細胞)
(2)培養過程
①制備飼養層(胚胎成纖維細胞):培養皿底部;
②培養液中培養胚胎到內細胞團突出飼養層;
③酶消化或機械剝離內細胞團;
④酶消化為單個細胞。
⑤加飼養層繼續培養。
4.胚胎干細胞的主要用途
(1)胚胎干細胞核移植
①概念:將胚胎干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細胞中,經過胚激活、胚胎培養、胚胎移植后直接由受體完成克隆動物的技術。
②技術手段:細胞核移植;胚胎培養;胚胎移植。
③流程:
(2)通過基因敲除,獲得適合人體的移植器官。
(3)培育出人造組織器官,用于器官移植。
(4)改良創造動物新品種。

第四講 生態工程
考綱解讀
知識內容
考試屬性及要求
加試
生態工程
生態工程的主要類型
a
生態工程在農業中的應用
a
活動:庭院生態系統的經濟效益分析
a
基礎知識
考點一 生態工程
1.原理:整體、協調、循環、再生。
2.誕生背景:人口爆炸、糧食短缺、資源枯竭、環境惡化
3.研究對象: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
4.類型
類型
原理
實例
物質循環利用的生態系統
物質循環利用
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農村發展養殖業
節水和廢水處理與應用的生態系統
以節水為主,對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實施減量、回收、再生、再循環的措施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收集雨水和地表水;農業區實施節水灌溉;糖廠用廢棄的糖蜜制乙醇等
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的生態工程
治理小流域生態環境,可持續利用小流域自然流域
三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生態工程
清潔及可再生能源系統組合利用的生態工程
能量的多級利用;開發和利用清潔能源
利用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發酵生產沼氣;開發太陽能、風能
5.總體目標:可持續發展。生態工程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是促進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手段。
考點二 生態工程在農業中的應用
1.傳統農業措施:套種、間種、輪種。
2.生態工程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1)庭院生態工程。
(2)農業生態工程:種植業、畜牧業。
3.農業生態工程的主要技術
(1)物質的良性循環技術。實現了物質的良性循環和多途徑利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2)潔凈可再生的新能源開發技術。如太陽能、沼氣、風能、潮汐能、水電能。廢物資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轉化效率,減少環境污染。
(3)種植業和畜牧業合理優化技術。調整產業結構,以求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4.農業生態工程的意義:生態農業有效地促進了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遞的暢通,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經濟、生態環境和社會效益同步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生產方式。
5.建立生態農業系統的最終目的: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盡可能多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瓦提县| 伊春市| 南投市| 湖南省| 东乌珠穆沁旗| 怀宁县| 诸城市| 江陵县| 平阴县| 连云港市| 桂平市| 桃江县| 会昌县| 石楼县| 九龙坡区| 阳高县| 北碚区| 五华县| 呈贡县| 夏津县| 遵化市| 乐安县| 麟游县| 涟水县| 筠连县| 紫阳县| 巴林左旗| 年辖:市辖区| 盐边县| 开远市| 隆林| 宣武区| 秦皇岛市| 新巴尔虎右旗| 沁阳市| 白银市| 绵阳市| 揭西县| 南木林县| 道真|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