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桂林農業遙感技術應用令人“大開眼界”農業遙感技術的應用真是令人大開眼界。4月15日,桂林市農業區劃辦公室技術員在電腦上引導記者打開資源縣的衛星地圖,中峰鄉具體到哪一塊田種了葡萄,車田苗族鄉哪一塊地種了西紅柿都能一目了然。www.21-cn-jy.com 據悉,去年桂林市被農業部確定為廣西唯一的市級“廣西農業遙感技術應用示范點”以來,市農業部門以創建廣西農業遙感技術應用示范點為抓手,以加強農業遙感技術應用及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提高農業資源調查監測效率為目標,切實組織開展農業資源調查監測工作,全面完成了桂林、賀州兩市的早、晚稻種植面積動態變化遙感監測和恭城瑤族自治縣柑橘類水果種植面積遙感本底調查,啟動了興安、資源兩縣葡萄種植面積本底調查等一系列工作。據了解,農業遙感技術是一項運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并通過專業技術人員對野外樣方實地測量、內業繪圖,對樣方數據進行整理、校核、分析,最后完成監測報告的編寫,實現在衛星地圖上對大宗農作物種植面積常態化遙感監測。農業遙感技術的應用,可做到田地里種植什么作物、面積多少,專業技術人員打開衛星地圖就可盡收眼底。河北成為首個實現天地一體化環境監測的省份長城網7月17日訊(陳家玉)17日,河北省環保廳與環保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在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簽訂了《環境遙感監測與綜合應用合作協議》。這也標志著河北省成為全國首個實現環境“天地一體化”立體監測省域全要素全覆蓋的省份。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環境遙感是根據電磁波的原理,應用各種傳感器對遠距離目標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收集、處理,最后形成信號和圖像,從而實現對地球表層系列中可探測的環境要素、生態系統特征探測和識別的一種綜合技術。遙感監測技術具有快速、實時、動態的特點,具有整體性和宏觀性,目前在大氣環境、水環境、生態環境等眾多領域進行了廣泛的應用。河北省環境保護廳與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合作,計劃在環境監測領域全方位開展環境遙感技術應用,重點開展大氣環境、水環境、重大工程實施區域、自然保護區、重要水源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等方面的衛星遙感監測。為進一步完善全省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全面提高環境監測能力,盡快提升環境質量,河北省計劃在環境監測領域全方位開展環境遙感技術應用。21教育網據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2002年以前,河北省環境監測手段為人工實地采樣然后帶回實驗室分析,2003年后,部分項目監測如空氣環境、水環境等,開始實現設備自動監測,監測主要采用基于地面布點采樣的分析測量方法進行。而地面監測手段有一定不足,以石家莊為例,石家莊市區范圍共有8個監測點,對石家莊周邊農村地區則無法具體監測,只能大致估算當地的環境情況。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進行環境監測,在地面監測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維度,實現了大尺度連續監測,填補了地面監控的空白。河北省環境保護廳廳長陳國鷹說,此次河北省與環保部環境應用中心進行合作,彌補了該省環境監測、監管工作的短板,為全面掌握環境污染物的時空變化規律,盡快改善全省空氣環境質量,提供了積極的幫助。是河北省以科技手段推動全省環境監測轉型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對實現河北省環境質量改善、建設美麗河北,必將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對地觀測技術將增強湖北省自然災害防治能力人民網湖北視窗5月7日電 擁有世界一流對地觀測技術的武漢大學正與湖北省氣象部門合作進行災害預防研究。武漢大學還正加強對長江流域的環境監測,其對地觀測技術已在湖北水務管理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這將大大增強湖北省的自然災害防治能力。5月5日,在武漢開幕的國際衛星對地觀測委員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大會執行主席、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院士透露了這一消息。21cnjy.com李德仁院士介紹,我國已建成了較完備的對地觀測系統,我國的對地觀測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武漢大學擁有國內最大的對地觀測和地球空間信息科學研究和培訓基地,擁有該學科領域最強的研究團隊,在中國對地觀測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1993年,武漢大學(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的專家利用對地觀測技術成功地預測了1996年2月在我國云南麗江發生的7.0級大地震,國際地震學界為之轟動。武漢大學(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的對地觀測技術在1998年的長江抗洪搶險斗爭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2002-2003年的黃河凌訊監測、2003年黃河防汛演習中,武漢大學的對地觀測技術都發揮了巨大作用,黃河水利委員會還給武漢大學專門寫來感謝信。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