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城鄉發展與城市化1.1 鄉村聚落的形成與發展相關素材聚落 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聚落”一詞古代指村落,如中國的《漢書·□洫志》的記載:“或久無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近代泛指一切居民點。聚落是聚落地理學的研究對象。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概況 聚落約起源于舊石器時代中期,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逐漸演化。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以氏族為單位的聚落是純粹的農業村社。進入奴隸制社會后出現了居民不直接依靠農業營生的城市型聚落。但是奴隸制社會和封建制社會商品經濟不占主要地位,鄉村聚落始終是聚落的主要形式。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后,城市或城市型聚落廣泛發展,鄉村聚落逐漸失去優勢而成為聚落體系中的低層級的組成部分。21教育網 聚落通常是指固定的居民點,只有極少數是游動性的。聚落由各種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綠地、水源地等物質要素組成,規模越大,物質要素構成越復雜。聚落的建筑外貌因居住方式不同而異。例如,婆羅洲伊班人的大型長屋,中國閩西地區的土圓樓,黃土高原的窯洞,中亞、北非等干燥區的地下或半地下住所,某些江河沿岸的水上住所,游牧地區的帳幕等,都是比較特殊的聚落外貌。21·cn·jy·com 聚落具有不同的平面形態,它受經濟、社會、歷史、地理諸條件的制約。歷史悠久的村落多呈團聚型,開發較晚的區域移民村落往往呈散漫型。城市型聚落也因各地條件不同而存在多種平面形態。聚落的主要經濟活動方向決定著聚落的性質。鄉村聚落經濟活動的基本內容是農業,習慣上稱為鄉村。城市聚落經濟活動內容繁多,各種經濟活動變量間的關系,反映出城市的功能特征和性質。www.21-cn-jy.com 分類 早在1841年,J.G.科爾在《人類交通居住與地形的關系》一書中,已經注意對不同種類的聚落進行比較研究。但此后的半個多世紀中一直沒有系統的聚落分類。20世紀初期,城市地理學出現后,聚落分類問題受到進一步的重視。聚落地理學首先把聚落劃分為鄉村和城市,然后按類分別做進一步劃分。由于聚落都有自己的起源、歷史發展、地理條件、形態結構、規模以及經濟活動和職能等特征,很難制定一個包括全部因素和屬性的綜合的分類系統,大都根據聚落的職能或形態特征,輔以適當的指標來進行劃分。20年代以來,城市分類研究的深度遠遠超過了鄉村聚落分類的研究,尤其是在職能分類方面更為突出。自1921年美國的M.奧魯索提出定性描述的分類以來,經歷了一般描述、統計描述、經濟分析以至多變量分析的過程,其中統計描述和統計分析的代表是1943年美國的C.D.哈里斯的分類和1955年H.J.納爾遜的分類,多變量分析則是60年代計量方法應用于城市地理研究后的產物。直到目前,聚落分類甚至城市分類尚無一套公認的原則和系統。21·世紀*教育網 鄉村聚落 居民以農業為經濟活動主要形式的聚落。在農區或林區,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區,定居聚落、季節性聚落和游牧的帳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漁業區,還有以舟為居室的船戶村。21cnjy.com 一般說來,鄉村聚落具有農舍、牲畜棚圈、倉庫場院、道路、水渠、宅旁綠地,以及特定環境和專業化生產條件下的附屬設施。小村落一般無服務職能,中心村落則有小商店、小醫療診所、郵局、學校等生活服務和文化設施。隨著現代城市化的發展,在城市郊區還出現了城市化村這種類似城市的鄉村聚落。2·1·c·n·j·y 城市聚落 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聚落。城市一般人口數量大、密度高、職業和需求異質性強,是一定地域范圍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一般說來,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廠等生產性設施,以及較多的商店、醫院、學校、影劇院等生活服務和文化設施。【來源: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