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第一節 城鄉規劃及其意義學習指南城鄉規劃在我國城鄉可持續發展中有何意義?城市規劃和村鎮規劃的基本任務和內容是什么?現實中的村落在出現的時間、大小、形態、居民點景觀等方面都有明顯差異,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探 索丁渭修皇城 北宋時,皇城被大火燒毀。宋真宗派大臣丁渭主持修復。皇城修復工程浩大,所需磚、木、土、石等材料數量眾多,又需要大量的工程用水。交通不便,運輸困難,時間有限,丁渭面臨巨大困難。21cnjy.com 丁渭詳察工地,陷入深深的思考。很快,他拿出了一個新穎、獨特的總體方案:挖掉皇城門前的大道,取土燒磚,并形成一條河渠;引水入渠,使水渠與外河相通,用大船載運木、石等材料進入工地;就渠取水,直接供建筑工地使用;工程結束后,將所有建筑廢料填入河渠,恢www-2-1-cnjy-com復大道的原狀。一條小河渠,同時解決了取土燒磚、材料運輸、工程用水、廢物處置等問題,大大提高了功效,節約了費用。2-1-c-n-j-y思考丁渭方案體現了何種設計思想?這種思想在城鄉規劃中有什么用處?城鄉規劃的含義 規劃是對未來的一種安排和謀劃,是類同于計劃性質的工作。當我們策劃建設一個工廠、劇院或體育館時,怎樣根據各自特點及周圍環境,在城鄉中統籌安排它們的位置,這就需要進行規劃。城鄉規劃就是對一定時期內城鄉的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進行綜合部署具體安排和實施管理, 并為城鄉未來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就其制定過程來看,包括城鄉總體規劃和城鄉詳細規劃兩個階段;根據規劃對象,可分為城市規劃和村鎮規劃等。國家依據城鄉規劃對城鄉空間發展進行宏觀調控,以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因此,城鄉規劃具有綜合性、政策性和前瞻性,被稱為城鄉建設和發展的“藍圖” 。閱讀兩種不同類型的城鄉規劃 城鄉規劃具體可分為城鄉總體規劃和城鄉詳細規劃兩部分。 城鄉總體規劃是對一定時期內城鄉性質、發展目標、發展規模、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實施措施,如武漢市主城總體規劃(圖3-1-1) 。總體規劃一般以20年為一期,其規劃中的近期規劃以5年為一期。 根據總體規劃編制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又分為控制性規劃和修建性規劃,用以直接指導和安排各項用地與建設。 控制性規劃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規劃工作的創新, 它是依據總體規劃或分區規劃,確定建設地區的土地使用性質、使用強度、道路和工程管線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間環境控制的規劃要求。修建性規劃的重點是“修建” ,可以理解為在近期要開發建設的用地范圍內,把所要建設的房屋、道路、綠地、基礎設施作出具體的布置。21·世紀*教育網思考 武漢市主城總體規劃中有多少種土地利用類型?其分布各有什么特點?城市規劃的主要內容 城市規劃(urban planning)就是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具體安排和實施管理。是保證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各種建設協調進行的前提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 明確城市的性質 城市性質指城市在一定地區、國家以至更大范圍內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擔負的主要職能。正確的確定城市性質,對城市規劃和建設非常重要,是城市發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據。城市性質的確定除了應充分分析對城市發展的有利因素外,還應充分認識到城市發展的不利因素。如水源條件差的城市對發展耗水量大的產業將構成制約因素。城市的性質應該體現城市的個性,反映其所在區域的經濟、政治、社會、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點。不同的城市性質決定著城市規劃的不同特點。例如,交通樞紐城市和風景旅游城市在城市用地構成上有明顯差異。21*cnjy*com ● 確定城市規模 城市規模包括城市人口規模和城市用地規模。城市規模通常以一定時期城市內人口和用地總量來表示。城市規劃要預測城市到規劃期末有多少人口,各項建設用地如居住、公共建筑、工業、道路、綠化和廣場等用地占多少比重。由于用地規模隨人口規模而變化,因此,城市規劃者更關注城市人口規模。 合理預測人口規模,對于城市未來建設和發展十分關鍵。如果人口規模預測得過大,則用地規模也會偏大,相應的建設投資也會偏高,造成浪費。相反,如果人口規模預測偏小,則會造成城市用地緊張,城市各項設施標準的偏低和不配套,阻礙城市的健康發展。【出處:21教育名師】閱讀幾個國家對城市規劃的理解 德國:城市規劃的核心任務是按照不同的目的進行空間安排,探索和實現城市不同功能用地之間的相互管理關系,并以政治決策為保障。這個決策必須以公共為導向,一方面給居民提供安全、健康和舒適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實現城市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日本:城市規劃是城市空間布局和建設的技術手段,旨在合理有效地創造出良好的生活環境。 英國《不列顛百科全書》載:城市規劃和建設的目的,不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體——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園、公用設施等,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實現社會與經濟目標。城市規劃的實現要靠政府統一運籌,并需要調查、分析、預測和設計等專門技術的運用。2·1·c·n·j·y ● 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確定空間布局 城市規劃的實質就是對土地利用的安排。通過對各類用地的使用性質、強度、比例等內容的統籌規劃,使城市的整體建設真正做到有序、和諧。同時,城市規劃還確定城市各項建設的空間構成及組合,包括地上空間的合理利用,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以及城市輪廓線、景觀和城市風貌特色的塑造。 ● 綜合部署、安排城市各項建設 “各項建設”具體指城市規劃區內與城市規劃有關的一切建設活動。城市規劃制定中長期發展建設目標,確定近期建設目標,并對當前各項建設作出具體安排。【來源:21·世紀·教育·網】村鎮規劃 村鎮規劃是村鎮在一定時期內的發展計劃,是村鎮政府為實現村鎮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確定村鎮的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協調村鎮布局和各項建設而制定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包括小城鎮規劃和鄉村規劃。 小城鎮介于鄉村和城市之間,通常是所在農村區域的地方性中心。小城鎮規劃必須滿足農業產業化的要求,使小城鎮成為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服務的載體。要把市場需求與本地優勢相結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實現社會經濟的綜合發展。同時,要將生態環境建設列為重要內容,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和小城鎮接近大自然的優勢,建設生態型小城鎮。21·cn·jy·com 鄉村規劃根據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要求及當地自然環境、資源條件和歷史等情況,對農村各項建設進行規劃布局,為農村發展提供可靠依據。鄉村規劃主要是對住宅和供水、供電、道路、綠化、環境衛生以及生產配套設施做出具體安排。在進行鄉村規劃時,必須從實際出發,使鄉村性質和建設的規模、速度和標準,同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相適應;必須合理用地,節約用地,充分利用空閑宅基地;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合理安排住宅、鄉村企業、鄉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等的建設布局,并適當留有發展余地;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加強綠化和整治鄉村容貌,搞好環境衛生建設。21教育網閱讀我國城鄉規劃步入一體化的時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實施。該法規定了城鄉規劃的制訂、實施、修改和法律責任,該法的制定是“為了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 “本法中所稱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規劃。 ” 《城鄉規劃法》改變了以往就城市論城市、就鄉村論鄉村的規劃制訂與實施模式,解決了城市和鄉村規劃之間缺乏統籌協調、銜接不夠的問題,使城鄉規劃納入一體化管理。【版權所有:21教育】城鄉規劃的意義 目前,一些國家和地區存在著城鎮布局混亂、違法建設屢禁不止、環境惡化等問題。城鄉規劃作為城市和村鎮開發和建設的“指揮棒” ,對城鄉土地和空間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對于促進城鄉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城鄉規劃依據“珍惜用地、合理用地、保護耕地”的原則,嚴格執行國家用地標準,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合理安排各類產業。有些產業在布置時,應留有后備的發展空間。 ● 有利于保障城鄉安全。城鄉規劃注重抗御和減少災害對城鄉的危害,盡量滿足城鄉防火、防爆、防洪、防臺風、防泥石流以及治安、交通管理和人民防空建設等要求,保障城鄉安全和社會穩定。【來源:21cnj*y.co*m】 ● 有利于合理布局城鄉內部功能組織。城鄉是一種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它們各自的發展必須相互協調,如有些大城市已向郊區擴展,鄉村成了“都市中的村莊” ,因此,在城鄉規劃中,一些大型基礎設施的分布一定要考慮城鄉結合、協調發展。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有利于改善城鄉環境。由于生產的發展和住宅建設的激增,城鄉生態環境已日趨惡化。特別是農村地區,由于缺乏長遠規劃,鄉鎮企業任意布點,污染問題已相當嚴重。通過城鄉規劃,有利于解決污染問題,改善環境,促進城鄉的可持續發展。www.21-cn-jy.com● 有利于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在城鄉規劃中,要注重對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保護,實現對歷史名城整體格局、歷史文化保護區、文物古跡及周邊環境的保護,詳細規劃出城鄉歷史文物、場所、遺存、歷史性建筑、街區和地段,甚至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整個城區的保護區,并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傳統特色的保護,使人類文化遺產一脈相傳,永續發展。21*cnjy*com案例研究 霍華德的田園城市 英國城市規劃家霍華德(1850-1928)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為題的論著,針對當時的城市尤其是像倫敦那樣的大城市所面對的擁擠、衛生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一個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田園城市(GardenCity),以此作為他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他提出的田園城市的定義是: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但不應超過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的土地歸公眾所有,由一個委員會受托管理。根據霍華德的設想,田園城市包括城市和鄉村兩個部分。城市四周為農業用地圍繞,城市居民可以就近得到新鮮農產品的供應,農產品有最近的市場,但市場不僅限于當地。田園城市的居民生活在城市里,城市的邊緣地區設有工廠企業。城市的規模必須加以限制,每個田園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萬人,超過了這一規模,就需要另建設一個新的城市,目的是避免城市過度集中和擁擠,防止產生大城市常見的弊病,同時也可使每戶居民就地接近鄉村自然空間。 田園城市實質上就是城市和鄉村的結合體,是一個“無貧民窟無煙塵的城市群”。在這個城市群中,城區用地占總用地的1/6(每個田園城市的總用地約2 400公頃),若干個田園城市圍繞著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人口規模為58 000人)。這些田園城市整體上呈圈狀布局,借助于快速的交通(鐵路),只需幾分鐘就可以往來于田園城市與中心城市或其他田園城市之間。每個田園城市都有農業用地包圍,其中包括耕地、牧場、果園、森林以及其他相應的設施,如農業學校、療養院等。作為永久保留的綠地,農業用地永遠不得改作他用,從而達到“把積極的城市生活的一切優點同鄉村的美麗和一切福利結合在一起”的目的。復習題1. 城鄉規劃是如何促進我國城鄉建設可持續發展的?2. 城鄉規劃有幾個階段、幾個層次?主要內容是什么?3. 城市規劃和村鎮規劃的主要內容各是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