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通用技術——加試題特點分析加試題共五題,由三道選擇題與兩道主觀題組成,選擇題分別為11、12、13題,是電子控制技術的基礎題;主觀題為16題三視圖補缺線,17題電子控制系統的設計與應用。現將前四次加試題考點分布列表如下:1.選擇題難度適中選擇題分別從電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選用、多用電表的使用、焊接操作工藝、邏輯關系與邏輯門、電路的分析等角度對學生進行考查。電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選用方面重點考查了二極管、三極管、電容器、電阻、傳感器等元器件;邏輯關系與邏輯門方面重點考查了邏輯關系與真值表,邏輯電路的分析,邏輯門的選用;電路的分析方面重點考查了傳感器、三極管、觸發器在電路中的工作特性。選擇題基本涵蓋了《電子控制技術》的相關重點內容,難度適中,無偏題怪題,照顧了大多數考生,符合新高考的要求。2.三視圖的補缺線難度增大在以往高考中,三視圖的補缺線題,都提供該形體的立體圖,有助于學生的思考。新高考選考卷第16題三視圖的補缺線,拿掉了傳統命題中形體的立體圖,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要求提高,難度加大,要拿這3分不容易。不提供形體的立體圖進行補缺線,是新高考的一種趨勢,也是增加選考題難度和區分度的具體體現,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3.電子控制系統的設計與應用題綜合性強選考最后一道壓軸題是電子控制系統的設計與應用題,綜合性強。2015年10月第17題以聲光控開關實驗電路為載體,考查了邏輯門、光敏電阻的特性、CC4011集成電路分析、補畫電路圖;2016年4月第17題以溫度報警裝置部分電路為例,考查了熱敏電阻的特性、補畫電路圖與電路調試;2016年10月第17題以水位控制系統為載體,考查了555集成電路的管腳識別、電路調試與補畫電路圖;2017年4月第17題以設計一個遮光、通風控制系統為載體,考查了光敏電阻和熱敏電阻的特性、控制電路分析與調試、補畫電路圖。形式上可分為從輸入部分、控制部分與輸出部分進行考查。復習策略通用技術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考試注重對基本知識的落實、基本技能的培養、創新思維的開發,并且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加試題部分重點落實電子控制技術知識與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在試卷的難度與區分度方面體現明顯,所以建議在加試題復習中采取以下策略:1.緊扣考試大綱選考加試題沒有偏題與怪題,涉及的都是通用技術的核心知識點。選擇題重點考查電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選用、多用電表的使用、邏輯關系與邏輯門、電路的分析等。主觀題中也重點考查三視圖的補缺線,電子控制系統的設計與應用。2017年4月新增的考題三極管的放大狀態與焊接操作工藝,也都在考綱的要求范圍之內。考試所選用的考題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始終是考題變考點不變。如在考查三極管的工作狀態時,2015年10月第11題從三極管的基本特性角度來考查,2017年4月第11題從三極管的工作電路來考查;又如在考查邏輯關系時,2015年10月第12題通過真值表的形式來考查,2016年10月第13題放在邏輯電路中進行考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在教學與復習中只注重以往的考試題型研究,對考試大綱研究不夠深入與透徹,如在2017年4月的復習中,三極管的放大狀態與焊接操作工藝這兩部分內容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造成復習不全面,導致失分。緊扣考試大綱,全面落實考點是復習的主旋律。首先,在第一輪復習中教師嚴格按照《高中技術學業水平考試暨高考選考說明》,對加試題考點內容逐一梳理與總結,并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其次,在第二輪復習中,讓學生進行綜合性的練習,提升學生的技術素養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教師要對教輔上的題目進行篩選,有能力的教師要進行創編新題。再次,在臨考前階段,除了進行仿真試題練習外,還要進行查漏補缺,對容易忽視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對以往做過的經典練習可以“放電影”式地過一遍。2.重視三視圖教學第16題的三視圖補缺線,由于不提供該形體的立體圖,難度增加不少。在今后的三視圖教學中要增加難度,努力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從題目提供的三視圖構建出形體的立體圖,架起補缺線的橋梁,再從形體的立體圖去補缺線,實現“圖—形—線”的轉變,難點在于第一步的“圖—形”的轉變。破解“圖—形”轉變的教學難點,可以從以下三種方法入手:其一是采用畫正等軸測圖法。正等軸測圖是一種可以表現物體三維結構特征的圖形,采用正等軸測圖法補缺線步驟如下:先根據三視圖畫出正等軸測圖,再根據正等軸測圖畫出三視圖上所缺的線。此法的難點在于根據三視圖畫出正等軸測圖,采用的是逆向思維,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正等軸測圖的繪制方法。如以圖1為例采用畫正等軸測圖法補缺線。通過分析如圖1的三視圖可知,該形體是在長方體的基礎上,在左前方切去一個三角塊,再在前面中間部位切去一個凹槽。在此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三維坐標,XYZ三軸間隔120度,畫出基本形體長方體,在左前方切去一個三角塊,再在前面中間部位切去一個凹槽,擦去多余線條,加粗輪廓線,即成為如圖2的軸測圖。根據如圖2的軸測圖在主視圖補上兩條豎線,在俯視圖上補上一條虛線,如圖3所示。其二是采用切割模型法。切割模型法是在對形體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切割模型的方法,具體模型可就地取材,如采用橡皮泥、泡沫、蘿卜等易切割、價廉的物品。切割模型法的解題步驟:先分析形體,再切割模型,最后補畫所缺的線。下面分析如圖4示例:基本形體為一個長方體,先在長方體的左側切去一塊三棱柱,再在長方體的左上方切去一個四棱柱。通過切割模型得到如圖5所示的立體圖,通過立體圖可知,在三個視圖上各缺一條線,主視圖下面的底板上(與俯視圖轉角長對正處)缺一條豎線,在俯視圖上由鉛垂面積聚形成的一條斜線,在左視圖上由下底板的上表面積聚形成一條水平線,完整的三視圖如圖6所示。其三是采用形體分析法。根據視圖的特點、基本形體的投影特征,把物體分解成若干個簡單的形體,分析出組合形式后,再將它們組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組合體。一般順序:先看主要部分,后看次要部分;先看容易確定部分,后看難以確定部分;先看某一組成部分的整體形狀,后看其細節部分形狀。形體一般有兩種基本組成形式,即“疊加類”與“切割類”。現在以圖7疊加類形體為例加以說明,通過分析可知,該形體是由圓柱與長方體組成,圓柱疊加在長方體的上面,具體的形體如圖8所示,主、俯視圖均為完整的視圖,在俯視圖上的中間部位少一條橫線,如圖9所示。還要加強學生補缺線題的解題規范性指導。第16題的三視圖補缺線題,一般補三條線,每條線位置、線型正確得1分,且不能畫多余的線,超過一條線倒扣1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畫圖習慣,畫圖須用尺子,有些同學徒手畫圖,使線條不符合要求而導致扣分,同時輔助線要擦去以免失分。3.提高綜合運用電子控制技術的能力第17題主要考查電子控制系統的設計與應用的綜合能力,內容包括《電子控制技術》的全部內容,要求學生不僅僅掌握單一的某個知識點,如電子元器件、邏輯門、傳感器、觸發器、繼電器、電路分析等,更重要的是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在平時要加強實踐教學,完善電子實驗室的建設,配備好專業的教師,開足開好實踐操作課,對電子元器件的原理及使用、電路的安裝、典型控制電路的安裝與調試必須熟練掌握。在復習中要注意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通過專項練習與綜合練習相結合,使學生舉一反三,熟能生巧,真正做到考學結合,高效學習。第17題的解題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即選擇填空題與補畫電路圖,在補畫電路圖時,有很多學生連線很隨意,即便正確,也會因為連線凌亂導致失分,故要加強解題的規范性教學。同時要提醒學生,連線也要描黑,如果不描黑,掃描后根本看不清楚連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