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文化創新的途徑 教案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 1.識記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具體方式 2.理解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把握文化創新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意義,增強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教學重點:理解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教學難點:理解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教學過程:溫故而知新1.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有什么關系?答: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 ②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2.文化創新的作用是什么?答:①文化創新可以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②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3.為什么要文化創新?(必要性、重要性)答:①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必要性) ②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 ③文化創新可以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重要性) ④文化創新可以不斷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重要性)【來源:21·世紀·教育·網】自主探究1.文化創新的途徑有那些?2.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3.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4.正確處理好當代文化和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關系5.克服幾種錯誤的觀點6.我們怎樣做,才能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文化創新的方向)情景材料一: 《小爸爸》《辣媽正傳》等反映“80后”進入“育兒期”后生活狀態的電視劇在各大衛視上映后,多數“80后”表示:電視劇之所以熱播,是因為反應的都是身邊的鮮活事例。劇中表現出的戲劇沖突,正是來源于生活中的矛盾和沖突。剝開時尚華麗、藝人云集等熱播劇的吸睛要素之外,劇中的情節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或多或少地不斷在每個“80后”身上重復上演。21·世紀*教育網 思考: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什么?一、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探究一:文化創新和社會實踐的關系?情景材料二:相聲是“笑的藝術”。準確地說,它是一種以第三人稱口頭敘說的方式,借助“說學逗唱”等手段,通過喜劇性的審美創造,來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表演藝術形式。www-2-1-cnjy-com 可是,一些相聲的創演者所以“拿肉麻當有趣”,以低俗的耍貧嘴方式表演相聲:或者媚俗討好、硬性“胳肢”,甚至將老前輩早己拋棄的“臭哏”(說臟話)、“打哏”(扇子打頭或推搡摸臉)、“倫理哏”(拿倫理關系找“包袱”)及“生理哏”(拿殘疾人等的生理缺陷找“包袱”)當作“正統”重新搬上舞臺 。這不利于相聲這門藝術的發展。面對這種困境,相聲演員郭德綱及其同伴跟從老前輩學習了大量傳統相聲段子,繼承了許多傳統民俗文化的其他技能。同事,他做了大量的創新。一是將大量現實生活的新內容融入了相聲。他的相聲語言中包含了許多流行語言,比如“喜羊羊” “熟女” “元芳,你怎么看?” “切糕”和“4S店”等 ;二是他創造了獨到的郭氏相聲特色。較之于其前他輩,郭德綱將更為密集的包袱、更為迅捷的反應能力、更為快速的節奏、更為豐富夸張的語言、更大的繞圈子及極盡其能的鋪排推衍運用到其相聲中去,因此對觀眾形成了更大的刺激力和逗笑力。2-1-c-n-j-y探究二:郭德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將大量現實生活的新內容融入了相聲。二是他創造了獨到的郭氏相聲特色。二、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1.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1)具體內容: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的過程。探究三:文化創新既要繼承傳統,又要創造發展新文化,二者之間是否矛盾 ?(2)如何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一個民族和國家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就會失去文化創新的根基。【版權所有:21教育】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湖南衛視引進韓國的親子類節目《爸爸去哪兒》熱播,引起了廣泛關注。探究四:湖南衛視對韓國模式的成功借鑒,對我們在文化創新上有何啟示?歸納總結:《爸爸去哪兒》雖然版權是韓國的,但是我們中國將其引進來,經過本土化轉換之后,也滿足了我們國人的文化需求,成為綜藝界的佼佼者。這說明,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借鑒與融合,我們進行文化創新應:面向世界,博采眾長。2.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基本途徑之二: 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 (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2)文化創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①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交流) ②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取長補短”的過程。(借鑒)③是在文化交流和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 (融合)《我是歌手》《中國最強音《中國星跳躍》《星跳水立方》《中國好聲音》……這些強勢占領電視熒幕的節目都離不開“引進版權”這一關鍵詞。對此,很多人認為,引進海外版權是一種“拿來主義”,會讓中國電視人形成一種“惰性”。引進版權的節目做得再好,也不過是“模仿得像”罷了,我們自己的原創節目在哪里?21*cnjy*com探究五:說說在與其他民族文化進行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問題。(3)不同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鑒 態度: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做法: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鑒,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創新。原則: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4)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對待外來文化的基本原則探究六:文化交流中“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與“海納百川”是否矛盾?不矛盾。 “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是指在對世界文化精華的吸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體意識和獨立性。這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競爭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海納百川”表明文化競爭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間可以相互借鑒、交流、融合、共處。“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需要 “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的前提是“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提醒】注意文化創新兩個基本途徑的指向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是指向傳統文化;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交流、借鑒、融合,這是指向外來文化。近幾年來,由韓國流行音樂、偶像劇、服飾打扮所聚集起來的韓國文化風潮席卷了我國絕大部分的都市時尚人群。新的社會現象催生了新的詞語,“韓流”一詞應運而生,在廣大年輕人中也出現了一種觀點:中國不如韓國,我們要全面學習韓國的文化。一些老年人看到青少年行為的不盡人意,便驚駭“狼來了”,悲嘆“世風日下”,感慨“人將不人”或“國將不國”,強烈呼吁要抵制韓國的文化,全面繼承我們傳統文化. 你怎樣看待上述觀點?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韓國文化呢?3、 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1)正確處理好當代文化和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關系含義: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外來文化:是指從異域傳入的文化正確態度:辯證分析、取精去糟、批判繼承、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繼承創新(2)克服幾種錯誤的觀點①守舊主義:一味固守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例:網絡語言是對現代漢語的污染,應禁止使用。②封閉主義:一味推崇民族文化,拒絕任何外來文化例:為保護我國的文化產業,應抵制外國的文化產品。③民族虛無主義: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民族文化例:熱衷于過洋節,對傳統節日不屑一顧。④歷史虛無主義:一味推崇當代文化,根本否認傳統文化例: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會的烙印,應堅決拋棄。(3)我們怎樣做,才能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文化創新的方向①要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立足實踐)②著眼于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著眼人民的需求)③發揚優秀傳統,汲取長處,汲取各民族文化的長處,積極創新,鑄造新輝煌。怎樣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交流、借鑒和融合)?(如何處理好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關系?)① 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世界文化的優秀成分。②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③堅持正確方向,反對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縱覽古今,文化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充滿生機與活力。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悠久的文明進程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今天,我們更要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21·cn·jy·com課堂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體會到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了解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了解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也是文化發展和創新的重要途徑。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投身社會實踐,善于學習他人之長處,積極進行文化創新。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創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2·1·c·n·j·y板書設計: 課堂練習:1.清代學者葉燮說得好:“孤芳獨美,不如集眾芳以為美?!边@主要表明AA.文化發展需要博采眾長 B.優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不斷創新D.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創新發展的基本途徑這一知識點,旨在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與綜合運用能力?!肮路吉毭?,不如集眾芳以為美?!斌w現了文化創新發展需要博采眾長,因此A符合題意要求;B、C、D本身正確,但均與題意不符合。2.下列關于文化繼承、文化發展、文化創新三者關系的理解,正確的是AA.文化自身繼承和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B.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在發展的基礎上繼承C.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D.文化創新的實質,就在于文化發展選【解析】本題考查文化繼承、發展、創新的關系,A項符合這一要求。B項錯誤,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C項表述正確,但沒有體現三者的關系;D項錯誤,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創新。21*cnjy*com3.既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的是CA.取其精華、去其糟粕B.推陳出新、革故鼎新C.立足于社會實踐 D.面向世界、博采眾長【解析】要能正確區分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與基本途徑,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社會實踐,基本途徑是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www.21-cn-jy.com4.在“中醫現代化”的口號下,有人把摘除中醫傳統、簡單模仿西醫當成中醫現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傳統文化依托的中醫,就會如同離開了土壤的大樹,只有枯萎和死亡。這表明發展中醫A.需要中西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B.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C.需要體現時代精神 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來文化【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疾槲幕瘎撔碌牡姆较騿栴}。對待傳統文化,必須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才能保證文化創新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從材料看,發展中醫必須要依托傳統文化因而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故選B項,A、C、D項與題意無關?!境鎏帲?1教育名師】5.漫步在集美學村,一棟棟“穿西裝,戴斗笠”式的教學和生活樓房,讓人流連忘返——傳統閩南風味的燕尾脊、紅磚墻與西洋風格的高石柱、花窗套融為一體,韻味無窮。欣賞著這些優美的建筑,讓人感悟到A.文化創新離不開文化的繼承和借鑒B.傳統建筑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C.優秀文化是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果D.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解析】集美學村建筑的傳統閩南風味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西洋風格體現了對外來文化的借鑒,故A正確。B說法錯誤,傳統建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C、D兩項不符合題意。21cnjy.com6.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取得顯著成果,但在強勢外來文化的沖擊下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創新。下列對文化創新的認識正確的有①離開社會實踐,文化創新就成了無源之水②文化創新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③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④實現文化創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①②④正確且符合題意。③錯誤,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7.掃墓、踏青、折柳、沐浴、吟詠等,體現了清明節緬懷、感恩和親近自然的文化傳統。近年來,網上祭奠、家庭追思、獻花遙祭等,為清明祭掃添增了新的表現形式;人文紀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覽等,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文化創新的途徑。【解析】本題設問指向明確,考查文化創新的途徑。在組織答案時,一定要全面,應結合材料從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和兩個基本途徑分別進行分析,同時不要忘記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來源:21cnj*y.co*m】【答案】①立足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清明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②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發揚傳統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內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節約環保的綠色過節方式,注入體現時代要求的新內容。21教育網③博采眾長,以我為主。既吸取外來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國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堅持正確方向??朔笆嘏f主義”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