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物理上冊期中考試復習資料(4-5章北師大版)第四章 聲現象一、聲音的產生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2、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固體、液體、氣體振動都能發聲。二、聲音是怎樣傳播的1、聲音是靠介質傳播的,氣體、液體、固體都是傳聲的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2、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聲波傳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過其他組織刺激聽神經,把這種信號傳遞給大腦,就產生了聽覺。人聽到聲音的條件:聲源→介質→耳朵3、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聲速還會受溫度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氣體中的聲速小于液體和固體中的聲速。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4、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形成回聲,回聲到達人耳與原聲到達人耳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時,人能夠把原聲與回聲區分開,就聽到了回聲,否則回聲與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人耳聽到回聲的最近距離---人與障礙17米)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軟的物質會被吸收。三、樂音與噪聲1、聲音分為樂音和噪聲。樂音有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2、頻率: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單位是赫茲(Hz)。3、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高音調就高,聽起來尖細;頻率低音調就低,聽起來低沉。4、人耳能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響度與聲源的振動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與人到聲源的距離有關,距離越遠,感到的響度就越弱。5、音色也叫音質或音品,音色是由發聲體的材料、結構和振動方式等因素造成的。人們通常通過辨別音色,來辨別不同的發聲體。6、樂音的音調、響度和音色,稱為樂音的三要素。7、噪聲是由無規則的振動產生的。噪聲的大小用聲級表示,單位是分貝(dB)。8、控制噪聲的方法:1)在噪聲的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路徑中隔離和吸收聲波;3)阻止噪聲進入人耳朵。四、超聲波1、一般只有在20—20000Hz范圍內的聲音才能引起人的聽覺。2、超聲波:高于20000Hz的聲波稱為超聲波。低于20Hz的聲波稱為次聲波。3、超聲波的應用:測距、測速、成像、探傷、除垢、粉碎。 第五章 光現象一、光的傳播1、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2、光在同一種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F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3、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快,c=3×108m/s。太陽光傳到地球上需要的時間約為8分20秒。光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大約為空氣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約是空氣中的2/3。4、光年是長度單位,指光在1年中的傳播距離。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入射光線平行,反射光線也平行。入射光線平行,反射光線不平行,射向各個方向。漫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像與物大小相等,像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現象。2、實像和虛像:能夠呈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實像,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的交點,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觀察。只能用眼睛觀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現的像,叫做虛像。虛像是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3、球面鏡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鏡子叫做球面鏡。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做凹面鏡。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做凸面鏡。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凸面鏡的利用:汽車觀后鏡……? 凹面鏡的利用:太陽灶、手電筒的反光裝置……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定律:光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減?。r,折射角增大(減?。?;當光從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發生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五、物體的顏色1、光的色散:復色光被分解為單色光,形成光譜的現象,叫做光的色散。2、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組成的復色光。3、物體的顏色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能夠透過的色光決定的。允許所有顏色的光都通過的物體是無色透明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白色物體能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物體能吸收所有的色光。4、光的三原色:紅、綠、藍。5、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