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滬粵版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1-2章 知識點歸納附精選練習題(word版,有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滬粵版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1-2章 知識點歸納附精選練習題(word版,有答案)

資源簡介

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一~二章
知識點歸納
附練習題精選
緒言

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
姓名
1、物理學就是研究聲、
、熱、
、電等各種
的規律和
的一門科學。
物理學的每一次重大發現,都極大地推動了科學和技術的進步。①17~18世紀,牛頓力學的建立和熱力學的發展,促進了
對蒸汽機的研制和改進,使人類社會進入了“
時代”;
②19世紀,基于電磁學研究的巨大成就,人們成功制造了各種電氣設備,人類社會由蒸汽時代進入了“
時代”。③20世紀以來,電子計算機的普及,互聯網等各種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人類開始步入一個智能化、信息化、的
新時代。
物理學家的貢獻及信條:
發現了擺的等時性原理,他非常注重


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構建了經典力學的體系,他注重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探究;
是20世紀最杰出的物理學家,他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兩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認為理性思考也很重要。
2、

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確認識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的一般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
、二是調查、
討論等活動。
3、

的測量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兩種測量。
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
是測量時間的常用工具。
4、在國際單位制(SI)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
,符號是
;常用單位有光年(l.y.)、千米(
)、
(dm)、厘米(
)、毫米(mm)、
(μm)和納米(
)。
長度估測:黑板的長度2.5m、課桌高0.7m、籃球直徑24cm、指甲寬度1cm、鉛筆芯的直徑1mm、
一只新鉛筆長度1.75dm、手掌寬度1dm、墨水瓶高度6cm、一張紙的厚度約70 m、長江長約6400km。
5、時間的基本單位是
,符號
;常用單位有小時(
)、
(min)、毫秒(
)、
(μs)和
納秒(ns)
6、單位換算關系(進率):
(1)長度單位:
①1
l.y.=9.46×1012
km=
m;
②1
km=
m;
③1
dm=
m;
④1
cm=
m;
⑤1
mm=
m;
⑥1
m=
m;
⑦1
nm=
m
(2)時間單位:
①1
h=
s;
②1
min=
s;
③1
ms=
s;
④1
s=
s;
⑤1
ns=
s
(3)面積單位:
①1
km2=
m2;
②1
dm2=
m2;
③1
cm2=
m2

④1
mm2=
m2
(4)體積單位:①1
dm3=
L=
m3;
②1
cm3=
mL=
m3
例:四位同學做一道單位換算題,過程抄在下面。其中正確的是(

A、25.64
cm=25.64×1/100
cm=0.2564
m
B、25.64
cm=25.64
cm×1/100
m=0.2564
m
C、25.64
cm=25.64
÷
100
m=0.2564
m
D、25.64
cm=25.64×1/100
m=0.2564
m
單位換算時正確步驟應為:原單位前的數字乘以進率(或進率的倒數),再帶上新單位即可。
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先觀察它的
是否破損,認清它的


(2)放。零刻線對準被測物的邊緣,尺面要
被測物體,且沿著被測長度的方向。
(3)讀。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視線要
尺面。
(4)記。記錄的數據由

組成,即要記錄
值,又要記錄
值,并注明

刻度尺的精確程度是由
決定的。在實際測量中,測量工具的選擇由
決定,
越精確,測量工具就越要精密。
注意:被測物體的末端恰好落在某條大刻度線上。如圖,此時應特別注意,對應的0刻度線的估讀值為0。圖中物體的長度記為
cm,其中前面的“0”表示對應的分度值線是0mm刻度線,后面的“0”是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的0。
例:1、如圖,圖中物體的長度為
cm
,其中的準確值為
,估計值為
,單位為

2、如圖1所示,用甲、乙兩把刻度尺測量同一木塊的長度,其測量結果分別為:甲測量的結果是
,甲尺的分度值是
;乙測量的結果是
,乙尺的分度值是

尺測量較準確。
3、將塑料尺拉緊測物體長度,或鋼尺夏天受熱膨脹(使分度值變長一些),則測量結果比物體的實際長度

4、如圖,停表的小表盤的1格表示1分鐘,大表盤的1大格表示1秒,1小格表示0.1秒,則該秒表的讀數是
3
min
38.3
s。
8、誤差:
(1)

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產生原因:測量工具;測量環境;人為因素。
(2)為了減小誤差,應該選用
的測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測量方法。利用多次測量
的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

(3)誤差不可
,只能盡量減小,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時平均值與每次測量結果的小數點后保留的數位要相同。
9、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1)累積法(例:測量一張紙的厚度、測量銅絲的直徑)
(2)化曲為直法(例:棉線法測地圖上一段鐵路線的長度)
(3)三角板直尺配合測量法(例:卡圓法測量一枚硬幣的直徑)
10、測量一張紙的厚度的方法:

11、測量一枚硬幣的直徑的方法:

(2)方法二:

(3)方法三:

(4)方法四:用兩把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配合可直接測量出硬幣直徑(如圖1-1所示)。
(圖1-1)

圖1-2)
12、測量一段曲線的長度的方法:(1)方法一:①把圓規打開一個小角度,并用刻度尺測量出圓規兩腳間的距離為L0,②用此圓規在曲線上量出總段數為n,③曲線長度為L=

(2)方法二:①用硬幣緊貼著曲線,從一端滾動到另一端,記下滾動的圈數為n,②測出硬幣的圓周長為L0,③曲線的長度為L=

(3)方法三:①用一根沒有彈性的棉線和曲線重合,作下記號,②將棉線
,用刻度尺量出線段的長即曲線的長度。
例:怎樣從一張比例尺為1
:5000000的中國地圖上估算出京廣線鐵路的(北京——廣州)實際鐵路長度,寫出所需器材及主要步驟。
答:
13、測量細銅絲直徑的方法:①把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②用刻度尺量出n圈細銅絲的長度為L
,③細銅絲的直徑為d=L/n(如圖1-2所示)。
14、用

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將待測液體倒入量筒或量杯中,觀察液面到達的刻度,即為液體的體積。讀數時視線要與
相平。
15、測量形狀不規則固體的體積(
法):
(1)先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記為V1。
(2)用細線拴好固體,并放入量筒中,記下此時水的體積V2。(3)固體的體積V=
V2-V1。
16、科學探究的過程:①
、②
、③
、④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⑤
、⑥
、⑦

17、在探究鐘擺擺動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利用了
法。鐘擺擺動的快慢與

無關,只與
有關。擺長越
,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
。如果你家的擺鐘老是走得比實際的要快,你可以將擺錘下面的螺絲向
調節,增長它的擺長。
例:1、“我們要進行降落傘飛行比賽了!”同學們圍在物理活動小組貼出的競賽通知前,都高興得跳了起來。小聰和小明準備參賽,故作了以下探討:
(1)他們想:降落傘在空中滯留時間與什么因素有關呢?這屬于科學探究的
環節。
(2)小聰認為可能與降落傘的形狀有關;小明認為可能與降落傘的
有關;還有可能與降落傘的
有關;這屬于科學探究的
環節。
(3)在比賽過程中應測量的物理量是降落傘下落的
和在空中的
,應選用的測量工具分別是


(4)影響降落傘在空中滯留時間的因素有許多,設計實驗來檢驗時,先考察其中的一個因素對研究問題的影響,而保持其他因素不變.例如,每次只變化降落傘的面積,而保持其他所有因素不變.這種研究問題的實驗方法叫做
法。
2、小玲、小紅和小麗在操場上玩蕩秋千。小麗把小紅、小玲分別輕輕推一下,細心的小麗發現,她倆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幾乎一樣。那么,秋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三人對此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人的質量有關。
猜想2: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秋千的繩長有關。
猜想3: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秋千擺動時離開中
心線最大距離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她們來到實驗室,找來刻度尺、細線、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學習中的科學方法,按右圖進行實驗,得到下表中數據。
實驗序號
小球質量
m/g
從O點到小球中心的距離L/m
小球擺動距中心線最大距離
S/m
小球往返擺動10次所用時間
t/s
小球往返擺動1次所用時間
t0/s
1
20
0.8
0.10
18.0
1.80
2
20
1.0
0.14
20.0
2.00
3
20
1.2
0.10
22.0
2.20
4
30
1.0
0.14
20.0
2.00
5
30
1.0
0.10
20.0
2.00
請你通過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為驗證猜想1,應選用序號為
兩組實驗進行對比分析。
(2)為驗證猜想2,應選用序號為
兩組實驗進行對比分析。
(3)為驗證猜想3,應選用序號為
兩組實驗進行對比分析。
(4)實驗結論: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時間與
有關,與
無關。
第二章
聲音與環境
1、聲音的產生:
(1)物理學中,把
的物體叫做聲源。聲源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
(2)聲音是由于物體
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
,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3)人說話時靠
振動發聲的;清脆的蟋蟀叫聲和蜜蜂的嗡嗡聲是靠
振動發聲的;笛子等管樂器是靠
振動發聲的,二胡等弦樂器是靠
振動發聲的。
2、聲音的傳播:(1)聲音靠
傳播,氣體、液體、固體物質均可作傳聲的介質。
(2)聲音在介質中以
的形式傳播。
(3)
不能傳聲。
(4)單位時間內,聲音傳播的距離叫

(5)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快慢
,一般來說,聲音在
中傳播最快,液體中慢些,
中最慢;在同一介質中,聲速還跟
有關,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6)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m/s,水中的傳播速度是
m/s,鋼鐵中的傳播速度是
m/s。
例:①如圖所示,將手機掛在玻璃罩內,撥打手機,能聽到手機響亮的鈴聲,同時也能看見手機來電指示燈閃爍。如果用抽氣機不斷地抽取玻璃罩內的空氣,則仍能看見甲手機來電指示燈閃爍,而聽到的手機的鈴聲逐漸
,最后
,停止抽氣,并讓空氣重新進入玻璃罩內,聽到的聲音將會逐漸
,這個實驗說明

②小明同學在一根充滿水的鐵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小華在水管的另一端將耳朵貼近水管可以聽到
次響聲,其中,第一次響聲是通過
傳來的,第二次響聲是通過
傳來的,第三次響聲是通過
傳來的。
③有些耳聾病人配有骨導式助聽器是利用了
能傳聲而且傳聲效果
的原理。
3、聲音的接聽過程:(1)人耳的主要結構有外耳、外耳道、
、聽小骨、耳蝸及聽神經。
(2)人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
振動,這個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耳蝸,再通過
將信息傳給
,這樣就產生了聽覺。
4、老師講課的聲音是由老師的
振動產生的,并通過
傳到學生的耳朵,引起耳內鼓膜的振動,,再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
,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

5、聲音的三要素是:



(1)聲音的
——音調。①振動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動的次數來表示,每秒振動的次數稱為
,單位為
,簡稱為赫,符號為
。②音調的高低由發聲體振動的
決定,頻率越高,音調
。③可用波形來比較頻率,相同時間內,波的個數多,頻率高,音調高。
(2)聲音的
(即
)——響度。①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
有關,振幅越大,響度
;還跟距發聲體的
有關,距發聲體越近,響度越大。②用波形來比較振幅,振幅大,響度大。
(3)聲音的
——音色。①不同發聲體在音調和響度相同的情況下,音色是不同的。②在許多人同時講話時,即使未看到人,我們也可以分辨出熟人的聲音,不同的樂器、挑選瓷器、挑選西瓜等,即使它們發出聲音的響度和音調都相同,憑聽覺我們也能把它們區分開來,原來,這些都與聲音的
有關。音色決定于發聲體的

和發聲方式。
例:1、如右圖所示,探究聲音產生條件實驗裝置。
(1)小球在實驗中作用

(2)結論:

(3)利用該實驗器材還可以探究的實驗:聲音的

2、如圖,四個相同的玻璃瓶子里裝不同深度的水。用嘴貼著瓶口吹氣,如果能分別吹出“1”
“2”
“3”
“4”四個音階,則這四個音階相對應的瓶子的序號是



。如果換成用筷子敲擊玻璃瓶,則發出聲音的音調由低到高的順序是



。(用筷子敲擊玻璃瓶,是瓶內的水振動發聲,水越多,聲音的音調越低;
用嘴貼著瓶口吹氣,是瓶內的空氣柱振動發聲,水越多,空氣柱越短,聲音的音調越高)
3、我們能能聽到蜜蜂振動翅膀的聲音卻聽不到蝴蝶振動翅膀的聲音是因為

4、男低音歌手在高聲歌唱、女高音歌手在低聲伴唱,這其中男歌手音調
、響度
,女歌手音調
、響度
。水牛“哞哞”叫聲和蚊子“嗡嗡”的叫聲相比較,
音調高,
響度大。
5、
“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
;“隔墻有耳”說明
;“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
來判斷的。
6、有四個句子:①這首歌調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請勿高聲喧嘩。其中加點的“高”字指音調的有
;指響度的有

7、如圖,將一把鋼尺壓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撥動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該實驗裝置可以探究的實驗有
(1)

(2)

(3)

8、如圖2-1所示,甲、乙兩個音叉的
相同,
不同。在相同時間內,甲振動次數
,頻率
,音調
;乙振動次數
,頻率
,音調

9、如圖2-2所示,甲、乙兩個音叉的
相同,
不同。甲音叉振幅
,響度
;乙音叉振幅
,響度

(圖2-1)
(圖2-2)
6、弦樂器的音調高低與弦的


有關。①當弦的粗細、張緊程度相同時,弦越
音調越低;②當弦的粗細、長短相同時,弦拉得越
音調越高;③當弦的張緊程度、長短相同時,弦越
音調越高。
7、回聲是指聲音碰到障礙物后反射回來的現象。人耳能分辨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應大于
s,所以要想聽到回聲,說話者要離障礙物的距離應大于
m。
8、聲音的利用:(1)現代建筑如禮堂、音樂廳等,都有著很高的聲學要求,它們通過采用不同的吸聲材料,設置不同方向的反射板等,使聽到的聲音更為清淅、豐滿。
(2)人通過
效應可以判斷聲源的方位,欣賞立體聲音樂。
(3)三音石和回音壁都是利用聲音的
原理。
(4)人耳能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是
~
Hz。
振動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做
;低于20Hz的聲音叫

(5)人們對于聲的利用有兩大類:一是利用聲音傳遞
;二是利用聲音傳遞

(6)超聲波的利用:①利用超聲波定向性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等特點,制成
裝置,探測潛艇、魚群的位置和海洋的深度等;
②利用超聲波能夠成像的原理可制成B超儀,用來檢查內臟器官;
③利用超聲波的穿透力強,可制成超聲波金屬探傷儀,用來檢查金屬內部的裂紋,
④生活上利用超聲盲人探路;(傳遞
)⑤利用超聲波使器物中的污垢產生劇烈振動,可制成超聲波洗衣機、超聲波洗碗機等;醫學上還用超聲波粉碎結石(傳遞
)。
(7)次聲的應用:①利用次聲定位系統可以確定火箭發射和著落地點的位置;②利用次聲監測系統可以判斷出核爆炸的時間、地點、強度和爆炸方式;③利用“水母耳”次聲預報儀可以預報


等。
例:1、下圖中,主要描述聲音能夠傳遞能量的是(
)
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地震,地震造成數萬人員傷亡,地震產生的次聲波往往對人體健康有害,這種聲波的特點是頻率
,人耳

9、噪聲的來源和控制:(1)從環保角度來說,凡是使人感到愉快的聲音叫
,使人感到厭煩的聲音叫
;從物理學角度來說,凡是
地振動發出的聲音叫樂音,
振動發出的聲音叫噪聲。
(2)噪聲的危害和等級:人們以分貝(符號是
)為單位表示聲音的強弱。15~40dB是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
dB,會影響休息和睡眠;超過
dB,會影響工作和學習;超過
dB,會影響聽力。
(3)噪聲的控制途徑:控制噪聲從聲音的
處、聲音的
、接收聲音的
處三方面著手:即主要在


三個方面采取措施。
防止噪聲產生的方法:在聲源處在聲源處加消音器、加防護罩;
阻斷噪聲傳播的方法:使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植樹造林;
避免噪聲入耳的方法:帶耳罩、塞棉花、捂住耳朵。
例:1、如圖所示的是摩托車引擎后安裝的消聲器的結構圖.摩托車安裝消聲器是采用
的措施來減弱噪聲的。高速公路兩旁安裝的隔音墻是采用
的措施來減弱噪聲的,道路兩邊種花植樹是采用
的措施來減弱噪聲的。
2、夜間,同學們已經進入夢鄉,可宿舍附近的舞廳又響起了一陣陣樂曲聲,幾個同學被吵醒后,一個起身關上了窗戶,一個用被子蒙住了頭,另一個起身到舞廳交涉,要求將音量放小,這三位同學各采取什么方法減弱躁聲
答:
實驗探究題專題
在學習演奏小提琴的過程中,小明和同學們發現弦樂器的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決定對這種現象進行探究,經討論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一些不同規格的琴弦,如下表:
編號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長度/cm
琴弦的橫截面積/mm2


20
0.3


0.5


40
0.5

尼龍絲
30
0.5

尼龍絲
40
0.5
(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


的琴弦進行實驗。
(2)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


的琴弦進行實驗。
(3)為了驗證猜想三,小明選用編號為①、②的琴弦進行實驗,則表中缺少的數據應為


(4)該實驗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聲學計算題專題
1、氣溫為15℃時某人看見閃電經過5s才聽到雷聲,那么打雷處到這個人的距離約為
m。
2、站在百米賽跑終點的計時員,如果他聽到起跑的槍聲才開始計時,他測出的成績比運動員的實際成績
(填“多”或“少”)約
s
(設當時的氣溫為15℃)?
3、科學工作者為了探測海底某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發射超聲波,經14s收到回波信號。問:該處水深多少m?(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m/s)這種方法能否用來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為什么?
解:
4、有一山谷,兩旁都是峭壁,有位獵人在山谷內放了一槍,0.5s后聽到第一聲回聲,1.5s后聽到第二聲回聲,求這個山谷的寬度。(聲速為340m/s)
解:
5、打靶時,靶子到打靶人之間的距離是340m,從子彈離開槍口后經過1.5s打靶人聽到子彈擊中靶的聲音,若空氣阻力不計,求子彈離開槍口時的飛行速度。(聲速為340m/s)
解:
6、在一根長為1020m的金屬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聽到了兩次敲擊聲,兩次響聲相隔2.8s,此時空氣的聲速是340m/s,求金屬管中的聲速。
解:
7、一汽車以20米/
秒的速度向一山崖開進,途中鳴了一聲笛,2
秒鐘后聽到山崖傳來回聲,
當司機聽到回聲時,汽車離山崖還有多遠
解:
8、一輛汽車朝山崖勻速行駛,在離山崖700米處鳴笛,汽車沿直線向前行駛40米后,司機剛好聽到剛才鳴笛的回聲。已知氣溫是15℃,求汽車的行駛速度?
解:
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一~二章
知識點歸納
附練習題精選
參考答案
緒言

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就是研究聲、光、熱、力、電等各種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物理學的每一次重大發現,都極大地推動了科學和技術的進步。①17~18世紀,牛頓力學的建立和熱力學的發展,促進了瓦特對蒸汽機的研制和改進,使人類社會進入了“蒸汽時代”;
②19世紀,基于電磁學研究的巨大成就,人們成功制造了各種電氣設備,人類社會由蒸汽時代進入了“電氣時代”。③20世紀以來,電子計算機的普及,互聯網等各種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人類開始步入一個智能化、信息化、的高科技新時代。
物理學家的貢獻及信條:伽利略發現了擺的等時性原理,他非常注重觀察和實驗;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構建了經典力學的體系,他注重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探究;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杰出的物理學家,他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兩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認為理性思考也很重要。
2、觀察和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確認識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的一般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實驗探究、二是調查、
討論等活動。
3、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兩種測量。刻度尺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測量時間的常用工具。
4、在國際單位制(SI)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有光年(l.y.)、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納米(nm)。
長度估測:黑板的長度2.5m、課桌高0.7m、籃球直徑24cm、指甲寬度1cm、鉛筆芯的直徑1mm、
一只新鉛筆長度1.75dm、手掌寬度1dm、墨水瓶高度6cm、一張紙的厚度約70 m、長江長約6400km。
5、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s;常用單位有小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和
納秒(ns)
6、單位換算關系(進率):
(1)長度單位:
①1
l.y.=9.46×1012
km=9.46×1015
m;
②1
km=1000
m=103
m;
③1
dm=0.1
m=10-1
m;
④1
cm=0.01
m=10-2
m;
⑤1
mm=0.001
m=10-3
m;
⑥1
m=0.000001
m=10-6
m;
⑦1
nm=0.000000001
m=10-9
m
(2)時間單位:
①1
h=3600
s=3.6×103
s;
②1
min=60
s;
③1
ms=0.001
s=10-3
s;
④1
s=0.000001
s=10-6
s;
⑤1
ns=0.000000001
s=10-9
s
(3)面積單位:
①1
km2=1000000
m2=106
m2;
②1
dm2=0.01
m2
=10-2
m2;
③1
cm2=
0.0001
m2
=10-4
m2

④1
mm2=0.000001
m2
=10-6
m2
(4)體積單位:①1
dm3=1
L=10-3
m3;
②1
cm3=1
mL=10-6
m3
例:四位同學做一道單位換算題,過程抄在下面。其中正確的是(
D

A、25.64
cm=25.64×1/100
cm=0.2564
m
B、25.64
cm=25.64
cm×1/100
m=0.2564
m
C、25.64
cm=25.64
÷
100
m=0.2564
m
D、25.64
cm=25.64×1/100
m=0.2564
m
單位換算時正確步驟應為:原單位前的數字乘以進率(或進率的倒數),再帶上新單位即可。
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先觀察它的零刻度線是否破損,認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零刻線對準被測物的邊緣,尺面要緊貼被測物體,且沿著被測長度的方向。
(3)讀。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視線要垂直于尺面。
(4)記。記錄的數據由數字和單位組成,即要記錄準確值,又要記錄估計值,并注明單位。
刻度尺的精確程度是由分度值決定的。在實際測量中,測量工具的選擇由測量要求決定,測量要求越精確,測量工具就越要精密。
注意:被測物體的末端恰好落在某條大刻度線上。如圖,此時應特別注意,對應的0刻度線的估讀值為0。圖中物體的長度記為2.00cm,其中前面的“0”表示對應的分度值線是0mm刻度線,后面的“0”是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的0。
例:1、如圖,圖中物體的長度為
1.45
cm
,其中的準確值為
1.4
,估計值為
0.05
,單位為
cm

2、如圖1所示,用甲、乙兩把刻度尺測量同一木塊的長度,其測量結果分別為:甲測量的結果是2.8cm,甲尺的分度值是1cm;乙測量的結果是2.80cm,乙尺的分度值是1mm。

尺測量較準確。
3、將塑料尺拉緊測物體長度,或鋼尺夏天受熱膨脹(使分度值變長一些),則測量結果比物體的實際長度
偏小

4、如圖,停表的小表盤的1格表示1分鐘,大表盤的1大格表示1秒,1小格表示0.1秒,則該秒表的讀數是
3
min
38.3
s。
8、誤差:
(1)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產生原因:測量工具;測量環境;人為因素。
(2)為了減小誤差,應該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測量方法。利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

(3)誤差不可避免,只能盡量減小,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時平均值與每次測量結果的小數點后保留的數位要相同。
9、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1)累積法(例:測量一張紙的厚度、測量銅絲的直徑)
(2)化曲為直法(例:棉線法測地圖上一段鐵路線的長度)
(3)三角板直尺配合測量法(例:卡圓法測量一枚硬幣的直徑)
10、測量一張紙的厚度的方法:
①先用刻度尺測量出一沓紙的厚度為D,②數出這沓紙的張數為n(注:張數不等于頁數,一張紙等于兩頁),③一張紙的厚度d=D/n。
11、測量一枚硬幣的直徑的方法:(1)方法一:①用一細線沿硬幣邊緣一圈后做好記號,②把細線拉直后放在刻度尺上測量出的長度即為硬幣周長L,③硬幣直徑為d=L/π;
(2)方法二:①把硬幣放在刻度尺上滾一圈后測量出的長度即為硬幣周長L,
②硬幣直徑為d=L/π;
(3)方法三:①用刻度尺在紙上畫一直線,把硬幣沿直線滾一圈并作好記號,②用刻度尺測量出硬幣滾過的長度即為硬幣周長L,③硬幣直徑為d=L/π。
(4)方法四:用兩把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配合可直接測量出硬幣直徑(如圖1-1所示)。
(圖1-1)

圖1-2)
12、測量一段曲線的長度的方法:(1)方法一:①把圓規打開一個小角度,并用刻度尺測量出圓規兩腳間的距離為L0,②用此圓規在曲線上量出總段數為n,③曲線長度為L=
n
L0。
(2)方法二:①用硬幣緊貼著曲線,從一端滾動到另一端,記下滾動的圈數為n,②測出硬幣的圓周長為L0,③曲線的長度為L=n
L0。
(3)方法三:①用一根沒有彈性的棉線和曲線重合,作下記號,②將棉線拉直,用刻度尺量出線段的長即曲線的長度。
例:怎樣從一張比例尺為1
:5000000的中國地圖上估算出京廣線鐵路的(北京——廣州)實際鐵路長度,寫出所需器材及主要步驟。
答:用一根沒有彈性的棉線和地圖上的京廣線鐵路相重合,作下記號,然后將棉線拉直,用刻度尺量出線段的長,再利用地圖上的比例尺,即可求出實際鐵路的長度。
13、測量細銅絲直徑的方法:①把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②用刻度尺量出n圈細銅絲的長度為L
,③細銅絲的直徑為d=L/n(如圖1-2所示)。
14、用量筒或量杯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將待測液體倒入量筒或量杯中,觀察液面到達的刻度,即為液體的體積。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點相平。
15、測量形狀不規則固體的體積(排水法):
(1)先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記為V1。
(2)用細線拴好固體,并放入量筒中,記下此時水的體積V2。(3)固體的體積V=
V2-V1。
16、科學探究的過程:①提出問題、②猜想與假設、③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④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⑤分析與論證、⑥評估、⑦交流與合作。
17、在探究鐘擺擺動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利用了控制變量法。鐘擺擺動的快慢與擺重和擺角的大小無關,只與擺長有關。擺長越長,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越長。如果你家的擺鐘老是走得比實際的要快,你可以將擺錘下面的螺絲向下調節,增長它的擺長。
例:1、“我們要進行降落傘飛行比賽了!”同學們圍在物理活動小組貼出的競賽通知前,都高興得跳了起來。小聰和小明準備參賽,故作了以下探討:
(1)他們想:降落傘在空中滯留時間與什么因素有關呢?這屬于科學探究的
提出問題
環節。
(2)小聰認為可能與降落傘的形狀有關;小明認為可能與降落傘的
面積
有關;還有可能與降落傘的
重量或傘繩長度
有關;這屬于科學探究的
猜想與假設
環節。
(3)在比賽過程中應測量的物理量是降落傘下落的
高度
和在空中的
滯留時間
,應選用的測量工具分別是
刻度尺(皮卷尺)

秒表(手表)

(4)影響降落傘在空中滯留時間的因素有許多,設計實驗來檢驗時,先考察其中的一個因素對研究問題的影響,而保持其他因素不變.例如,每次只變化降落傘的面積,而保持其他所有因素不變.這種研究問題的實驗方法叫做
控制變量
法。
2、小玲、小紅和小麗在操場上玩蕩秋千。小麗把小紅、小玲分別輕輕推一下,細心的小麗發現,她倆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幾乎一樣。那么,秋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三人對此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人的質量有關。
猜想2: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秋千的繩長有關。
猜想3:秋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可能與秋千擺動時離開中
心線最大距離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她們來到實驗室,找來刻度尺、細線、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學習中的科學方法,按右圖進行實驗,得到下表中數據。
實驗序號
小球質量
m/g
從O點到小球中心的距離L/m
小球擺動距中心線最大距離
S/m
小球往返擺動10次所用時間
t/s
小球往返擺動1次所用時間
t0/s
1
20
0.8
0.10
18.0
1.80
2
20
1.0
0.14
20.0
2.00
3
20
1.2
0.10
22.0
2.20
4
30
1.0
0.14
20.0
2.00
5
30
1.0
0.10
20.0
2.00
請你通過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為驗證猜想1,應選用序號為
2,4
兩組實驗進行對比分析。
(2)為驗證猜想2,應選用序號為
1,3
兩組實驗進行對比分析。
(3)為驗證猜想3,應選用序號為
4,5
兩組實驗進行對比分析。
(4)實驗結論: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時間與
從O點到小球中心的距離
有關,與
小球質量、小球擺動距中心線最大距離
無關。
第二章
聲音與環境
1、聲音的產生:
(1)物理學中,把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聲源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
(2)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3)人說話時靠聲帶振動發聲的;清脆的蟋蟀叫聲和蜜蜂的嗡嗡聲是靠翅膀振動發聲的;笛子等管樂器是靠空氣柱的振動發聲的,二胡等弦樂器是靠弦的振動發聲的。
2、聲音的傳播:(1)聲音靠介質傳播,氣體、液體、固體物質均可作傳聲的介質。
(2)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的形式傳播。
(3)真空不能傳聲。
(4)單位時間內,聲音傳播的距離叫聲速。
(5)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快慢不同,一般來說,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慢些,氣體中最慢;在同一介質中,聲速還跟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6)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m/s,鋼鐵中的傳播速度是5100m/s。
例:①如圖所示,將手機掛在玻璃罩內,撥打手機,能聽到手機響亮的鈴聲,同時也能看見手機來電指示燈閃爍。如果用抽氣機不斷地抽取玻璃罩內的空氣,則仍能看見甲手機來電指示燈閃爍,而聽到的手機的鈴聲逐漸變小,最后聽不到振鈴聲,停止抽氣,并讓空氣重新進入玻璃罩內,聽到的聲音將會逐漸增大,這個實驗說明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②小明同學在一根充滿水的鐵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小華在水管的另一端將耳朵貼近水管可以聽到
3
次響聲,其中,第一次響聲是通過
鋼鐵
傳來的,第二次響聲是通過

傳來的,第三次響聲是通過
空氣
傳來的。
③有些耳聾病人配有骨導式助聽器是利用了固體能傳聲而且傳聲效果好的原理。
3、聲音的接聽過程:(1)人耳的主要結構有外耳、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神經。
(2)人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個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耳蝸,再通過聽神經將信息傳給大腦,這樣就產生了聽覺。
4、老師講課的聲音是由老師的聲帶振動產生的,并通過空氣傳到學生的耳朵,引起耳內鼓膜的振動,,再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
5、聲音的三要素是:音調、響度、音色。
(1)聲音的高低——音調。①振動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動的次數來表示,每秒振動的次數稱為頻率,單位為赫茲,簡稱為赫,符號為Hz。②音調的高低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③可用波形來比較頻率,相同時間內,波的個數多,頻率高,音調高。
(2)聲音的強弱(即大小)——響度。①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還跟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距發聲體越近,響度越大。②用波形來比較振幅,振幅大,響度大。
(3)聲音的品質——音色。①不同發聲體在音調和響度相同的情況下,音色是不同的。②在許多人同時講話時,即使未看到人,我們也可以分辨出熟人的聲音,不同的樂器、挑選瓷器、挑選西瓜等,即使它們發出聲音的響度和音調都相同,憑聽覺我們也能把它們區分開來,原來,這些都與聲音的音色有關。音色決定于發聲體的材料、結構和發聲方式。
例:1、如右圖所示,探究聲音產生條件實驗裝置。
(1)小球在實驗中作用將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
(2)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3)利用該實驗器材還可以探究的實驗:聲音的響度與聲源的振動幅度的關系。
2、如圖,四個相同的玻璃瓶子里裝不同深度的水。用嘴貼著瓶口吹氣,如果能分別吹出“1”
“2”
“3”
“4”四個音階,則這四個音階相對應的瓶子的序號是







。如果換成用筷子敲擊玻璃瓶,則發出聲音的音調由低到高的順序是







。(用筷子敲擊玻璃瓶,是瓶內的水振動發聲,水越多,聲音的音調越低;
用嘴貼著瓶口吹氣,是瓶內的空氣柱振動發聲,水越多,空氣柱越短,聲音的音調越高)
3、我們能能聽到蜜蜂振動翅膀的聲音卻聽不到蝴蝶振動翅膀的聲音是因為蝴蝶振動翅膀的頻率低,發出聲音的音調低。
4、男低音歌手在高聲歌唱、女高音歌手在低聲伴唱,這其中男歌手音調低、響度大,女歌手音調高、響度小。水牛“哞哞”叫聲和蚊子“嗡嗡”的叫聲相比較,蚊子的叫聲音調高,水牛的叫聲響度大。
5、
“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響度大;“隔墻有耳”說明固體也能傳聲;“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音色來判斷的。
6、有四個句子:①這首歌調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請勿高聲喧嘩。其中加點的“高”字指音調的有
①、③
;指響度的有
②、④

7、如圖,將一把鋼尺壓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撥動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該實驗裝置可以探究的實驗有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響度與聲源的振動幅度的關系;
(3)聲音的音調與聲源的振動頻率的關系.
8、如圖2-1所示,甲、乙兩個音叉的振幅相同,頻率不同。在相同時間內,甲振動次數少,頻率低,音調低;乙振動次數多,頻率高,音調高。
9、如圖2-2所示,甲、乙兩個音叉的頻率相同,振幅不同。甲音叉振幅小,響度小;乙音叉振幅大,響度大。
(圖2-1)
(圖2-2)
6、弦樂器的音調高低與弦的長短、張緊程度和粗細有關。①當弦的粗細、張緊程度相同時,弦越長音調越低;②當弦的粗細、長短相同時,弦拉得越緊音調越高;③當弦的張緊程度、長短相同時,弦越細音調越高。
7、回聲是指聲音碰到障礙物后反射回來的現象。人耳能分辨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應大于0.1
s,所以要想聽到回聲,說話者要離障礙物的距離應大于17m。(340×0.1÷2=17)
8、聲音的利用:(1)現代建筑如禮堂、音樂廳等,都有著很高的聲學要求,它們通過采用不同的吸聲材料,設置不同方向的反射板等,使聽到的聲音更為清淅、豐滿。
(2)人通過雙耳效應可以判斷聲源的方位,欣賞立體聲音樂。
(3)三音石和回音壁都是利用聲音的反射原理。
(4)人耳能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是20~20000Hz。
振動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
(5)人們對于聲的利用有兩大類:一是利用聲音傳遞信息;二是利用聲音傳遞能量。
(6)超聲波的利用:①利用超聲波定向性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等特點,制成聲吶裝置,探測潛艇、魚群的位置和海洋的深度等;
②利用超聲波能夠成像的原理可制成B超儀,用來檢查內臟器官;
③利用超聲波的穿透力強,可制成超聲波金屬探傷儀,用來檢查金屬內部的裂紋,
④生活上利用超聲盲人探路;(傳遞信息)⑤利用超聲波使器物中的污垢產生劇烈振動,可制成超聲波洗衣機、超聲波洗碗機等;醫學上還用超聲波粉碎結石(傳遞能量)。
(7)次聲的應用:①利用次聲定位系統可以確定火箭發射和著落地點的位置;②利用次聲監測系統可以判斷出核爆炸的時間、地點、強度和爆炸方式;③利用“水母耳”次聲預報儀可以預報臺風、火山和地震活動等。
例:1、下圖中,主要描述聲音能夠傳遞能量的是(
B
)
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地震,地震造成數萬人員傷亡,地震產生的次聲波往往對人體健康有害,這種聲波的特點是頻率低,人耳聽不到。
9、噪聲的來源和控制:(1)從環保角度來說,凡是使人感到愉快的聲音叫樂音,使人感到厭煩的聲音叫噪聲;從物理學角度來說,凡是有規律地振動發出的聲音叫樂音,雜亂無章振動發出的聲音叫噪聲。
(2)噪聲的危害和等級:人們以分貝(符號是dB)為單位表示聲音的強弱。15~40dB是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會影響休息和睡眠;超過70dB,會影響工作和學習;超過90dB,會影響聽力。
(3)噪聲的控制途徑:控制噪聲從聲音的聲源處、聲音的傳播過程、接收聲音的人耳處三方面著手:即主要在消聲、隔聲、吸聲三個方面采取措施。
防止噪聲產生的方法:在聲源處在聲源處加消音器、加防護罩;
阻斷噪聲傳播的方法:使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植樹造林;
避免噪聲入耳的方法:帶耳罩、塞棉花、捂住耳朵。
例:1、如圖所示的是摩托車引擎后安裝的消聲器的結構圖.摩托車安裝消聲器是采用消聲的措施來減弱噪聲的。高速公路兩旁安裝的隔音墻是采用隔聲的措施來減弱噪聲的,道路兩邊種花植樹是采用吸聲的措施來減弱噪聲的。
2、夜間,同學們已經進入夢鄉,可宿舍附近的舞廳又響起了一陣陣樂曲聲,幾個同學被吵醒后,一個起身關上了窗戶,一個用被子蒙住了頭,另一個起身到舞廳交涉,要求將音量放小,這三位同學各采取什么方法減弱躁聲
答:第一位同學是在傳播過程中采取措施(采取隔聲的方法);第二位同學是在人耳接收處采取措施(采取隔聲和吸聲的方法);第三位同學是在聲源處采取措施(采取消聲的方法)。
實驗探究題專題
在學習演奏小提琴的過程中,小明和同學們發現弦樂器的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決定對這種現象進行探究,經討論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一些不同規格的琴弦,如下表:
編號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長度/cm
琴弦的橫截面積/mm2


20
0.3


0.5


40
0.5

尼龍絲
30
0.5

尼龍絲
40
0.5
(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 ③


的琴弦進行實驗。
(2)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 ④


的琴弦進行實驗。
(3)為了驗證猜想三,小明選用編號為①、②的琴弦進行實驗,則表中缺少的數據應為 20

(4)該實驗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控制變量法

聲學計算題專題
1、氣溫為15℃時某人看見閃電經過5s才聽到雷聲,那么打雷處到這個人的距離約為
1700
m。
2、站在百米賽跑終點的計時員,如果他聽到起跑的槍聲才開始計時,他測出的成績比運動員的實際成績

(填“多”或“少”)約
0.29
s
(設當時的氣溫為15℃)?
3、科學工作者為了探測海底某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發射超聲波,經14s收到回波信號。問:該處水深多少m?(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m/s)這種方法能否用來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為什么?
解:1500m/s×14s÷2=1.05×104m
答:該處水深1.05×104m,這種方法不能用來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因為太空和月球上沒有空氣,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4、有一山谷,兩旁都是峭壁,有位獵人在山谷內放了一槍,0.5s后聽到第一聲回聲,1.5s后聽到第二聲回聲,求這個山谷的寬度。(聲速為340m/s)
解:(340m/s×0.5s÷2)+(340m/s×1.5s÷2)=340m。
答:這個山谷的寬度為340m。
【分析:槍聲分別到達兩邊峭壁后返回到獵人耳朵,山谷寬度等于獵人到兩邊峭壁的距離之和】
5、打靶時,靶子到打靶人之間的距離是340m,從子彈離開槍口后經過1.5s打靶人聽到子彈擊中靶的聲音,若空氣阻力不計,求子彈離開槍口時的飛行速度。(聲速為340m/s)
解:子彈擊中靶的聲音從靶傳回到打靶人耳朵所用的時間為:340m÷340m/s=1s
子彈從離開槍口到擊中靶所用的時間為:1.5s-1s=0.5s
子彈離開槍口時的飛行速度為:340m÷0.5s=680m/s
答:子彈離開槍口時的飛行速度為680m/s。
6、在一根長為1020m的金屬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聽到了兩次敲擊聲,兩次響聲相隔2.8s,此時空氣的聲速是340m/s,求金屬管中的聲速。
解:聲音在空氣中從金屬管的一端傳播到另一端所用的時間為:1020m÷340m/s=3s
聲音在金屬管中從一端傳播到另一端所用的時間為:3s-2.8s=0.2s
金屬管中的聲速為:1020m÷0.2s=5100m/s
答:金屬管中的聲速為5100m/s。
7、一汽車以20米/
秒的速度向一山崖開進,途中鳴了一聲笛,2
秒鐘后聽到山崖傳來回聲,
當司機聽到回聲時,汽車離山崖還有多遠
解:(340m/s×2+20m/s×2)/2-20m/s×2=320m
答:當司機聽到回聲時,汽車離山崖的距離為320m。
【分析:汽車從A處發出的鳴笛聲在空氣中傳播到山崖C后返回到行駛至B處的司機耳中,鳴笛聲傳播的距離為AC+CB,汽車行駛的距離為AB,如圖:AC+CB+AB=2AC,即2AC=
340m/s×2+20m/s×2=720m,AC=
360m,當司機聽到回聲時,汽車離山崖的距離為BC=AC-AB=360m-20m/s×2=320m。】
8、一輛汽車朝山崖勻速行駛,在離山崖700米處鳴笛,汽車沿直線向前行駛40米后,司機剛好聽到剛才鳴笛的回聲。已知氣溫是15℃,求汽車的行駛速度?
解:40m÷[(700m×2-40m)÷340m/s]=10m/s
答:汽車的行駛速度為10m/s。
【分析:汽車從A處發出的鳴笛聲在空氣中傳播到山崖C后返回到行駛至B處的司機耳中,鳴笛聲傳播的距離為AC+CB,汽車行駛的距離為AB,同上題圖:AC+CB+AB=2AC,鳴笛聲傳播的距離AC+CB=
2AC-AB=700m×2-40m=1360m,鳴笛聲傳播的時間為:1360m÷340m/s=4s,汽車向前行駛40米也用了相同的時間4s,汽車的行駛速度為:40m÷4s=10m/s】




定于本周六舉辦降落傘飛行比
賽。請自備降落傘。比賽時,從高
處落下,下落慢者取勝。
物理活動小組
C.回聲定位
D.B超檢查
B.敲瓶底火焰搖動
橡皮膜
A.探測海深




定于本周六舉辦降落傘飛行比
賽。請自備降落傘。比賽時,從高
處落下,下落慢者取勝。
物理活動小組
C.回聲定位
D.B超檢查
B.敲瓶底火焰搖動
橡皮膜
A.探測海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平县| 武乡县| 建阳市| 晋中市| 安吉县| 合肥市| 天峨县| 芜湖县| 贵阳市| 大方县| 云浮市| 修水县| 牡丹江市| 土默特右旗| 皋兰县| 赤壁市| 满洲里市| 台北县| 盐城市| 弥渡县| 兴仁县| 临朐县| 青川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中宁县| 定州市| 宜黄县| 海阳市| 汝州市| 福州市| 科尔| 崇阳县| 溆浦县| 辉南县| 和平区| 班玛县| 无极县| 会昌县| 上饶县| 登封市| 年辖:市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