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與社會》初中復習提綱注:有關歷史部分用紅色,有關地理部分用黑色,有關社會部分用藍色。七上共計37課(1)我的家在哪里——①從社區看我家(P4-6)②在社區中生活(P7,8)(2)鄉村與城市——①鄉村聚落(P9,10)1人在社會中生活②城市聚落(P11-13)③往來在區域之間(P14,15)(3)①從地圖上獲取信息(一)(P16-18)②從地圖上獲取信息(二)(P19-21)(1)大洲和大洋——①人類的棲息地(P24-27)②海洋對人類的影響(P28,29)(2)自然環境——①地形多樣(P30-32)②氣象萬千(P33-36)③眾多的河湖(P37-39)2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④風光迥異(P40,41)(3)世界大家庭——①人口與人種(P42-44)②語言與宗教(P45-47)③國家和地區(P48-52)(4)①從地球儀上看世界(一)(P53)②從地球儀上看世界(二)(P54,55)(1)家住平原——①稻作文化的印記(P58-60)②用機械種莊稼(P61-63)(2)與山為鄰——①垂直的生計(P64-66)②山地之國(P67-69)(3)傍水而居——①耕海牧魚(P70-72)3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②水上都市(P73-75)(4)草原人家——①逐水草而居(P76-78)②現代化的牧場(P79-81)(5)干旱的寶地——①石油寶庫(P82-84)②沙漠綠洲(P85-87)(6)如何認識區域——以南非為例——①確定區域的位置與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P88,89)②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區域的發展(P90,91)(1)美國政治的心臟:華盛頓(P94-96)(2)文化藝術之都:巴黎(P97-100)(3)IT新城:班加羅爾(P101-103)4文明中心——城市(4)汽車城:蔚山(P104-106)(5)城市規劃的典范:巴西利亞(P107-109)(6)如何認識城市——以莫斯科為例——①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環境(P110,111)②歸納城市的特色(P111-113)七下共計38課(1)國土與人民——①遼闊的疆域(P2-4)②行政區劃(P5-7)③眾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P8-10)(2)山川秀美——①復雜多樣的地形(P11-13)②季風的影響(P14-16)5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③母親河——A.黃河(P17-19)B.長江(P19-21)(3)地域差異顯著——①秦嶺——淮河分南北(P22-25)②東部和西部差異顯著(P26-28)③交流與互補(P29)(4)認識臺灣(P30-33)(1)北方地區——①紅松之鄉(P36-38)②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P39-41)③古老而現代的首都——北京(P42-44)(2)南方地區——①水鄉孕育的城鎮(P45-47)②富庶的四川盆地(P48-50)③開放的珠江三角洲地區(P51-53)6一方水土養一方人④我國的經濟中心——上海(P54-56)(3)西北地區——①絲路明珠(P57-59)②草原風情(P60-62)③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烏魯木齊(P63-65)(4)青藏地區——①海拔最高的牧區(P66-68)②高原圣城——拉薩(P69-71)(5)如何開展社會調查——以調查家鄉為例(P72-75)(1)規則的演變——①規則之“源”(P78,79)②規則之“變”(P80,81)(2)傳媒的行程——①生活中的文化傳播(P82-84)7生活的變化②現代社會的大眾傳媒(P85,86)(3)生活的故事——①生活的時代印記(P89-91)②生活的代際差異(P92-95)(4)區域的變化(P92-95)(1)原始先民的家園——①追尋原始先民的足跡(P98,99)②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P100-102)(2)早期文明區域——①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P103-106)8文明探源②誕生于愛琴海與中美洲地區的文明(P106-108)(3)中華文明探源——①中華文明的曙光(P109-111)②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P112,113)(4)過去的歷史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P114-119)八上共計36課(1)亞非大河文明——①古代埃及(P2-4)②古代西亞國家(P5-7)③古代印度(P7-9)(2)中華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①早期國家與社會(P10-13)1多元發展的早期文明②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P13-15)③百家爭鳴(P15-17)(3)西方古典文明——①西方文明的搖籃(P18-21)②羅馬帝國的興衰(P21-24)③西方文明之源(P24-26)(4)對比早期區域文明之間的異同(P27-29)(1)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P32-35)2相繼興衰的中古西歐國家(2)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P36-39)(3)日本的大化改新(P40-42)(4)從宗教景觀看文化的多樣性(P43-45)(1)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基業(P48-51)(2)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P52-54)3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一):(3)漢武帝時代的大一統格局(P55-57)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發展(4)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P58-62)(5)昌盛的秦漢文化(P63-67)(6)探尋絲綢之路(P68-71)(1)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①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P74-77)②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P77-79)③北方的民族融合(P80-82)④璀璨的科技與藝術(P83-85)(2)隋唐:開放革新的時代——①隋的興亡(P86-88)4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二):②唐的盛衰(P88-92)“多元一體”格局與文明高度發展③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P92-95)④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P95-97)(3)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與文明高度發展—①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P98-100)②北宋與遼、西夏并立(P100-102)③南宋與金的和戰(P103-105)④元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P105-108)⑤經濟重心的南移(P108-110)⑥社會生活與文化(P111-113)⑦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P113-115)(4)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都市生活(P116-119)八下共計34課(1)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發展——①明清帝國的興替(P2-4)②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P4-8)③農耕文明的繁盛(P8-11)5綿延不絕的中華文(2)新舊交織的明清文化——明(三):農耕文明的①文化專制與八股取士(P12-14)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②進步思潮與世俗文化(P14-18)③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學巨匠(P18-20)(3)皇權膨脹與近代前夜的危機——①皇權膨脹(P21-23)②近代前夜的危機(P23-25)(4)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P26-29)(1)連通世界的新航路(P32-35)(2)沖破思想的牢籠——①“人的發現”(P36-38)②科學革命(P39-41)6世界工業文明的曙③啟蒙運動(P41-43)光與近代社會的開端(3)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英國議會對王權的勝利(P44-46)美國的誕生(P46-48)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P49-51)(4)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P52-55)(1)工業革命(P58-61)(2)工人的斗爭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P62-65)(3)資本主義的擴展——①德國統一(P66-68)②美國南北戰爭(P68-70)7席卷全球的工業文明浪潮③俄國改革(P71,72)④明治維新(P73,74)(4)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P75-77)(5)第二次工業革命(P78-81)(6)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P82-85)(1)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①鴉片戰爭的烽煙(P88-90)②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P90-92)③甲午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P93-95)819世紀中后期工業④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P95-97)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國(2)洋務運動與現代民族工業的發展(P98-101)(3)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①維新變法運動(P102-105)②文化教育革新(P105-107)(4)結識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P108-111)九上共計35課(1)世界的格局與第一次世界大戰——①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P2-4)②第一次世界大戰(P5-7)③凡爾賽體系下的“和平”(P8-10)(2)中國的時局與辛亥革命——120世紀初的世界與中國①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P11-13)②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創建(P14-16)③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P17-19)(3)悄然轉變中的社會生活(P20-22)(4)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P23-25)(1)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與發展——①俄國十月革命(P28-30)②蘇聯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P31-33)(2)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①土耳其凱末爾革命(P34-36)②印度的覺醒(P37-39)(3)美國的資本主義改革——①30年代的大危機(P40-42)②羅斯福新政(P43-45)2開辟新的發展道路(4)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①新文化運動(P46-48)②“五四”運動(P49-51)③中國共產黨的誕生(P52-54)(5)開辟革命新道路的艱難歷程——①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P55-57)②工農武裝割據(P58-60)③紅軍長征與遵義會議(P61-63)(6)歷史地認識多樣的發展道路(P64-67)(1)中國抗日戰爭——①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P70-72)②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P73-75)③全民族的抗戰(P76-78)④抗日戰爭的勝利(P79,80)3中國抗日戰爭與(2)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與擴大——世界反法西斯戰爭①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P81-83)②大戰的爆發(P84-86)③德國蘇聯和日本偷襲珍珠港(P87-89)(3)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與勝利——①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戰的轉折(P90-92)②雅爾塔會議與德日投降(P93-95)(4)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P96-99)(1)兩種命運的決戰——①內戰的爆發(P102-104)4中國革命的勝利②土地改革與三大戰役(P105-107)(2)新中國的誕生(P108-110)(3)回顧近代中國的百年歷程(P111-114)九下共計35課(1)兩極格局的形成(P2-5)(2)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①美國成為超級大國(P6-8)②西歐的復興與聯合(P9-11)③日本成為經濟大國(P12-14)5冷戰時期的世界④福利國家的出現(P15-17)(3)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①蘇聯的改革與發展(P18-20)②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P21-23)(4)亞非拉地區的發展——①殖民體系的瓦解(P24-26)②動蕩的中東(P27-29)(5)聚焦文化軟實力(P30-33)(1)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與探索——①鞏固新生政權(P36-38)②社會主義建設初期(P39-41)③失誤與挫折(P42-44)(2)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①偉大的歷史性挫折(P45-47)6新中國的建設與改革②改革開放的推進(P48-50)(3)民族區域自治與民族團結(P51-53)(4)“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P54-56)(5)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P57-59)(6)走在復興之路上:感受中國的精神力量(P60-63)(1)歷史性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①改革開放的新階段(P66-68)②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P69-71)(2)經濟全球化(P72-75)7跨世紀的中國與世界(3)世界多極化趨勢——①世界多極化與歐洲一體化(P76-78)②聯合國與走向世界的中國(P79-81)(4)當代科技革命與社會生活(P82-84)(5)如何面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P85-89)(1)不斷變化的人口——①世界人口的數量變化(P92-94)②我國的人口警鐘須長鳴(P95,96)(2)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①世界面臨的資源問題(P97-99)②應對我國的資源問題(P100-102)8共同面對前(3)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①愈演愈烈的環境問題(P103-105)所未有的挑戰②直面我國的環境問題(P106-108)(4)發展的選擇——①走可持續發展之路(P109-111)②因地制宜謀發展(P112-114)(5)讓歷史告訴未來:我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P115-11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