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1.立體插卡●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了解設置圖形格式的方法。了解、掌握繪制、復制、移動、組合圖形的。掌握插入、移動、設置藝術字的方法。從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品質以及持之以恒,克服困難的意志。3、在學會制作編織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民俗風情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掌握繪制,移動,復制圖形的方法。●教學難點掌握設置圖形格式的方法,組合圖形的方法。●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絨線繩、剪刀、棒針●板書設計立體插卡●作業安排課內課外教學過程一、激情導入。同學問在過節日的時候,互相祝福,護送禮物,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的普及,可以再網上祝福,也可以網上護送禮品,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最高興的節日就是過新年了吧,家家還掛上了大紅燈籠,你知道電腦中的大紅燈籠是怎么做成的嗎?1:分析燈籠及組成對于喜慶的大紅燈籠同學們都非常的喜愛,這時讓學生觀察:新春紅燈籠的各個部分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小組討論法)觀察后讓小組互相討論,總結出燈籠是由矩形、橢圓這兩種自選圖形經過繪制、復制、組合形成的。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2:制作立體插卡(演示法、小組討論法,小組合作法)(1)、教師演示,教學生如何繪制矩形,并將菜單欄簡要給學生介紹一下,鼓勵學生自己探究其他圖形的繪制。(2)、比較插卡設計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點?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再次演示示例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燈籠體和燈籠提手的相識之處,讓學生討論回答。討論完成后,讓學生根據燈籠提手的制作,自己動手做出燈籠體。在同學們制作燈籠的過程中,這時教師巡視他們制作的如何,并對個別理解、掌握不好的同學進行個別點撥和輔導,使學生掌握設置圖形格式的方法。在巡視過程中,并注意以下點:①及時對知識點不熟練的同學進行個別點撥輔導。②從審美角度對孩子們的作品進行輔導。③讓小組合作的作用發揮到最大。(3)比較吹塑紙與卡紙的不同,對折吹塑紙有什么好方法,動手試一試。老師演示制作,學生跟隨老師的步驟認真聽講,理解各種技能的靈巧運用展示孩子們的制作成果,讓同學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通過作品展示讓學生回顧所學習的知識,使學生進一步為鞏固這節課所學習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完成一幅燈籠作品,并按照所給圖形自己嘗試制作。二、課堂小結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2.簡易燈籠的設計●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設置圖形格式的方法。2、了解、掌握繪制、復制、移動、組合圖形的方法。3、掌握插入、移動、設置藝術字的方法。4、學會制作一兩件手工插卡燈籠,從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品質以及持之以恒,克服困難的意志。●教學重點插入、移動、設置藝術字。●教學難點掌握設置圖形格式的方法,組合圖形的方法。●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絨線繩、剪刀、棒針●板書設計簡易燈籠的設計●作業安排課內學習制作簡易燈籠課外制作簡易燈籠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1、出示兩件作品,激發學生的興趣。2、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這些燈籠作品的共同特點,它們是怎么制作的方法以及使用的材料。3、揭示課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二)思考討論,了解方法。1、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嘗試當一回設計師,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討論。2、看制作步驟圖,進一步了解制作方法。(三)分組合作,模仿制作1、制作作品。2、提醒學生安全使用勞動工具。3、學生動手制作,教師巡視。4、交流制作的過程和心得,鼓勵創新。(四)作品展示,綜合評價1、集中展示各組的作品。2、小組內討論對作品的評價,并根據評價情況在書上各項里打星。(五)開拓創新,設計制作。1、鼓勵學生在課后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有特色的小作品。2、請家人或同學觀賞自己制作的作品。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3.簡易宮燈的制作●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制作1-2件作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2、利用鉤針技法制作有觀賞價值的作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樹立審美意識,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知識。3、學會使用常用手工工具,規范操作,具有良好的勞動習慣。●教學重點插入、移動、設置藝術字。●教學難點掌握設置圖形格式的方法,組合圖形的方法。●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絨線繩、剪刀、棒針●板書設計簡易宮燈的制作●作業安排課內學習制作簡易宮燈課外制作簡易宮燈教學過程第一環節:出示宮燈作品,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二環節:引導模仿制作教師巡視第三環節: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教師作好指導。第四環節:評價、鼓勵、總結學生活動預設(一)展示激趣,導入新課1、出示作品,說出制品所用的材料和編織方法。2、分組討論。(二)模仿制作1、通過學生自由閱讀模仿制作中的圖片和文字說明,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手工作品,了解其制作方法,步驟。2、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分組合作,模仿制作,要求每一小組選1-2件作品合作完成。使用工具注意安全,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做完整理桌椅。3、展示作品,評價作品。(三)設計制作1、學生在模仿制作的基礎上,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分好小組,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作品,由小組成員討論制作的作品。2、收集材料,準備工具,根據分工動手制作。3、設計作品中沒有安排評價欄目。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小制作,體驗勞動的快樂。(四)交流評價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4.認識吉祥結●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吉祥結的寓意,感受中國文化2.通過比較觀察,認識吉祥結,知道吉祥結的多種編法。3.了解吉祥結的編織工具及其特點。●教學重點1.認識吉祥結,了解其寓意。2.吉祥結的特點●教學難點1.認識吉祥結,了解其寓意。2.吉祥結的特點●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板書設計認識吉祥結●作業安排課內課外教學過程一、引入:1.獨白:前面我們學習了一些中國結中的實用結,如:紐扣結、死結等,其實,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結應該是裝飾結!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組漂亮的中國結作品。2.觀看配有音樂的中國結作品畫面。3.提問:同學們,聽著這么美妙的音樂,欣賞著這一幅幅栩栩如生,精美絕倫的優美作品,你想到了什么?這優美的作品又說明了什么?教師總結,升華學生對中國結的認識和對中國結的思想情感,并引出新課。(同學們,一根簡單的繩線就能編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精美絕倫的優美作品,說明了什么?同學們說的非常好,它說明我國的勞動人民,我們的祖先聰明、智慧、偉大。那么,我們在為我們的祖先感到驕傲的同時,我們該怎么辦?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巧手,繼承這優美的傳統藝術,并將它發揚光大,同學們說是不是?那這節課我們就從最簡單的結學起——吉祥結。)二、授課1.實物投影:展示要編織的作品——吉祥結。2.課件演示:吉祥結編織方法及步驟。介紹釘板,珠針,鑷子在編制吉祥結中的用處讓學生說說這些工具在吉祥結編制中都會有哪些用處3.實物演示并講解編織方法、步驟及要求。第一步:將繩折成十字。第二步:從繩頭開始,逆時針一根壓住其前方的另一根,依次類推。最后拉緊。第三步:從繩頭開始,順時針一根壓住其前方的另一根,依次類推。最后拉緊4.學生分組進行編結練習。(1)教師巡視指導,個別問題個別指導,普遍問題集中指導。(2)學生作品實物投影展示,教師給予評價或肯定。三、回顧對比吉祥結和玉米結有什么不同和相同點讓學生觀察書本,分別說說各自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四拓展.了解吉祥結的各種不同編法讓學生觀察書本P13,了解吉祥結不同的編法,并說說這些編法各自的特點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5.百變吉祥花●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進一步掌握吉祥結的結構特點和編織方法。2、在掌握基本編織技巧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3、通過對吉祥結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樹立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教學重點掌握制作“海底世界”水族館的基本方法。●教學難點.在制作時,創造性地運用技術●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徒手,釘板,大頭針編織●板書設計百變吉祥花●作業安排課內課外教學過程一、回憶復習二、在掌握基本編法的基礎上,擴展其它樣式的編法——探究。1.在教師的引導下,分組討論,吉祥結有哪些變化的編法。2.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確定一種變化形式,進行探究,教師給出作品樣式,小組討論編織方法。(多瓣吉祥結)3.操作試編練習。4.展示作品,交流經驗,擴展其它的編織思路。5.教師對探究情況給予評價。剛才,同學們對吉祥結的擴展形勢——多瓣吉祥結的編法進行了探究,大家都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認真進行編織實踐,剛才各組展示的作品已經是最好的證明。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掌握了吉祥結的基本編法,又對吉祥結的變化形式進行了探究。現在你是不是更覺得中國結真的是一門很博大精深的藝術呢?我們是不是更應該為我們的祖先創造出的中國結文化、為我們能生活在這樣的偉大國度而感到自豪呢?所以,作為新一代的我們,就更有責任繼承祖國的傳統文化,用我們的聰明才智,把它發揚光大!五、布置作業:由多個吉祥結組成的鏈狀和環狀的大型中國結作品是如何編的?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6.創意壁飾●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讓學生自己設計創意壁飾2.欣賞他人編制的各種壁飾●教學重點讓學生自己學會設計不同的創意壁飾●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枯葉、枯草、貝殼、粘土等材料●板書設計創意壁飾●作業安排課內課外教學過程一、導入。出示課件,讓學生欣賞一些作品。說說你的想法,并組織討論這些作品是怎么做出來的?二、新知。用刀把壓平的粘土切成塊狀的長方形。把這樣的長方形組合起來,可以組成許多立體形狀。 一開始只是個長方形的箱子,加個屋頂的話,就成了房子!一圈圈卷起來,就成了蝸牛!如果切成三角形,就成了惹人喜愛的小船!長方形的粘土塊可以組合成各種各樣的東西,這非常吸引孩子們。組合粘土塊,可以引導對壓平粘土已經非常熟悉的孩子們,向更加復雜的立體世界前進。比起讓孩子們直接用粘土塊捏出形狀,這樣更容易造型。三、總結說說今天的收獲,展示學生的作品。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7.獨輪手推車模型的認識與設計●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獨輪手推車的特性和基本結構以及原理成良好的勞動習慣。2.本節課各種工具的名稱與用法及其掌握。●教學重點學會對獨輪車進行分析。●教學難點學會對設計方案的準確表達。●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三合板,衫木條,杉木板,螺桿,5分釘若干●板書設計《獨輪手推車模型的制作》活動一:獨輪手推車模型的認識與設計●作業安排課內掌握番茄炒蛋的方法課外回家動手做做看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獨輪手推車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對環境適應性強等特點,非常適合在崎嶇小道上搬運重物。本主題我們將學習設計并制作一輛獨輪車的模型。小明所在的學校將舉辦科技節,他準備自己設計一輛獨輪手推車去參加科技節的展覽。二、聰明泉要設計獨輪手推車,首先要明確設計要求,搜集信息,再進行設計分析,提出設計方案。獨輪手推車通常有車輪、雙轅、支撐腳、儲物斗四部分組成。各部分的連接方式、尺寸與牢固程度有關,并關系到是否靈活、方便、省力等性質。1.圖3-2是建筑工地常用的獨輪手推車,特點是儲物斗的前方斜度大,便于傾倒斗內的建筑材料。2.圖3-3的獨輪手推車重心太偏后,搬重物時會比較吃力。3.圖3-4的獨輪車重心太高,搬運時不好操縱。4.圖3-5的獨輪車重心低,搬運貨物方便,是山區常用的一種,但結構較復雜,制作費時、費料。三、金點子獨輪手推車的設計需要考慮用途和使用路況:自重要輕;結構要簡單、牢固;搬運貨物時要方便、省力;貨物安放盡量低些;支撐腳要穩定。搬運貨物時要方便、省力;貨物安放盡量低些;支撐腳要穩定。1.提出設計方案小明經過自己的思考,設計了獨輪手推車的模型方案。在材料方面,選用易于加工的杉木條、杉木板和三合板為主要材料。車輪:三合板;雙轅:杉木條;橫杠:杉木條;支撐腳:三合板;儲物斗:三合板和杉木板。為了連接牢固和制作簡便,采用釘接的方法。圖3-6就是小明的設計方案。你準備設計什么樣的獨輪車?2.確定個構件的尺寸大小,畫出加工圖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8、獨輪手推車模型的制作●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根據加工圖進行制作。●教學重點通過實際圖紙完成獨輪手推車模型。●教學難點通過實際圖紙完成獨輪手推車模型。●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三合板,衫木條,杉木板,螺桿,5分釘若干●板書設計《獨輪手推車模型的制作》活動二:獨輪手推車模型的制作●作業安排課內課外教學過程一、情景引入1.準備工作:名冊,分組(組長、名稱),自我介紹2.表揚上節課同學。3.作業問答:4.引入相關問題:二、原理和讀圖分析(實物車- 圖紙構成和構造解剖分析—->幾個部件)1.課堂要求:遇到問題,多問幾個WHY 對問題可能的原因去猜想,假設/設計或想出8個以上的方法去選其一有效的辦法嘗試驗證/最后用模型形式表達出來解決的結果。要求:(A)安全第一:紀律舉手發言,得到批準才可以下地走動/按老師指引操作規范做/不是武器,是TTS工具)(B)勇敢的科學精神,遇到困難不要怕,后退,想8個以上的可能辦法,選其一有效的辦法嘗試解決。(C)互相尊重:不隨意拿別人東西,借拿別人的東西,要得到別人許可。/別人發言,不注意聽,玩或干擾別人大聲說話?2.工具介紹重點是名稱、構造和用途,展示,按小組發工具貼標簽。(1)鋸:分為,鋸弓,鋸柄,鋸片(2)鋸模與G型鉗的固定。(3)砂紙(正反面),怎么打磨(4)打孔機,在雪糕棒距離1CM處劃線3.體驗操作(1)學會固定鋸模和G型鉗(2)體驗鋸的用途二、制作步驟A.目標:15cm木條兩根1.打磨(方木條表面):標準---操作(手勢)及被加工對象標準2.度量:標準---操作(手勢)及被加工對象標準用尺子在方木條上測量出15CM的長度兩根,用筆做好記號。在木條上表上尺度和姓名。3.交換檢查4.鋸割:標準---操作(手勢)及被加工對象標準5.再打磨:標準---操作(手勢)及被加工對象標準5CM2根B.目標:5CM2根步驟:(同上)C.組裝粘接:三、課堂小結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9.獨輪手推車模型的測試與優化●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探究獨輪手推車模型的強度和穩定性●教學重點通過穩定性試驗和強度試驗探究手推車的測試與優化。●教學難點通過穩定性試驗和強度試驗探究手推車的測試與優化。●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砝碼(或鉤碼)、小磚塊等重物●板書設計《獨輪手推車模型的制作》活動三:獨輪手推車模型的測試與優化●作業安排課內課外教學過程(一)展示激趣,導入新課1、出示作品,說出制品所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2、分組討論。(二)實驗過程1、穩定性試驗:在獨輪手推車模型的一側疊加砝碼,直至獨輪手推車模型翻到,記錄砝碼的質量。2、強度試驗:將獨輪手推車模型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往獨輪手推車模型的儲物斗內逐漸疊放小磚塊,直到獨輪手推車模型發生變形,記錄小磚塊的數量。3、展示作品,評價作品。(三)設計制作1、學生在模仿制作的基礎上,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分好小組,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作品,由小組成員討論制作的作品。2、收集材料,準備工具,根據分工動手制作。3、設計作品中沒有安排評價欄目。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小制作,體驗勞動的快樂。(四)交流評價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10.認識桌椅的結構并設計●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木桌椅的基本結構,嘗試對木桌椅模型進行創新設計。2.熟練掌握小手鋸、鋼絲鋸的鋸割技能。3.學會用插接的方法進行連接。4.通過活動,培養對技術設計的興趣愛好,促進自身發展。●教學重點知道設計構思的一般方法,根據自己的設計方案繪出草圖和加工圖。●教學難點桌腳插接的設計。●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紙張、筆、尺子、圓規●板書設計認識桌椅的結構并設計●作業安排課內課外教學過程(一)展示激趣,導入新課。1、出示兩件作品,激發學生的興趣。2、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這些木桌椅作品的共同特點,它們是怎么制作的方法以及使用的材料。3、揭示課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二)思考討論,了解方法。1、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嘗試當一回設計師,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討論。2、看制作步驟圖,進一步了解制作方法。(三)分組合作,設計畫畫。1、分好組后,根據各組自己的選擇并設計作品。2、提醒學生安全使用勞動工具。3、學生動手畫畫,教師巡視。教師在學生過程中指出學生的不足,肯定做得好的地方。4、交流制作的過程和心得。(四)作品展示,綜合評價1、集中展示各組的作品。2、小組內討論對作品的評價,并根據評價情況在書上各項里打星。(五)開拓創新,設計制作。1、鼓勵學生在課后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有特色的小作品。2、請家人或同學觀賞自己制作的作品。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11.簡易木桌椅的制作●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根據設計圖紙進行制作。●教學重點通過實際圖紙完成木桌椅的模型。●教學難點通過實際圖紙完成木桌椅的模型。●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三合板、502膠水、小手鋸、鋼絲鋸、木銼刀、砂紙、木工鉛筆、直尺、圓規●板書設計簡易木桌椅的制作●作業安排課內學習制作木桌椅的方法課外教學過程一、情景引入1.準備工作:名冊,分組(組長、名稱),自我介紹2.表揚上節課同學。3.作業問答:4.引入相關問題:二、原理和讀圖分析(實物車-圖紙構成和構造解剖分析—->幾個部件)課堂要求:遇到問題,多問幾個WHY 對問題可能的原因去猜想,假設/設計或想出8個以上的方法去選其一有效的辦法嘗試驗證/最后用模型形式表達出來解決的結果。要求:(A)安全第一:紀律舉手發言,得到批準才可以下地走動/按老師指引操作規范做/不是武器,是TTS工具)(B)勇敢的科學精神,遇到困難不要怕,后退,想8個以上的可能辦法,選其一有效的辦法嘗試解決。(C)互相尊重:不隨意拿別人東西,借拿別人的東西,要得到別人許可。/別人發言,不注意聽,玩或干擾別人大聲說話?二、制作步驟1、取料在三合板上畫160mm的正方形做桌面板,用手鋸鋸割或用美工切割。2、放樣在三合板上,按設計要求放樣。3、鋸割桌面用鋼絲鋸鋸割,兩篇桌腳分別用小手鋸和鋼絲鋸鋸割。4、修整把鋸割后的部件用木銼刀修整,接著用方木條或圓木棒包著砂紙5、組裝把圓桌的桌角插接起來,并在中縫上滴幾低502膠水。三、課堂小結鼓勵學生自己探究,相互幫助。課堂教學反思培養了學生自主動手能力,并可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共同完成作品,培養合作意識。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12.簡易木桌椅的測試與優化●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簡易木桌椅的測試與優化●教學重點通過穩定性試驗和強度試驗探究木桌椅的測試與優化。●教學難點通過穩定性試驗和強度試驗探究木桌椅的測試與優化。●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砝碼(或鉤碼)、小磚塊等重物●板書設計簡易木桌椅的測試與優化●作業安排課內課外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出示作品,說出制品所用的材料和方法。2、分組討論。(二)實驗過程1、穩定性試驗:在桌椅的一側疊加砝碼,最多能放多少個砝碼而不翻到,記錄砝碼的質量。2、強度試驗:將木桌椅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在桌椅的中間逐漸疊放小磚塊,看看最多能放多少塊小磚塊,記錄小磚塊的數量。3、展示作品,評價作品。(三)設計制作1、學生在模仿制作的基礎上,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分好小組,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作品,由小組成員討論制作的作品。2、收集材料,準備工具,根據分工動手制作。3、設計作品中沒有安排評價欄目。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小制作,體驗勞動的快樂。(四)交流評價交流制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即時生成主動思考的意識,發揮學生主體性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13空氣動力車模的設計●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通過氣球試驗,了解空氣動力車模開動的原理并設計。●教學重點了解空氣的力量,認識空氣動力車模的組成及原理●教學難點根據草圖,構思設計出用不同部件組裝空氣動力車模●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板書設計空氣動力車模的設計●作業安排課內課外教學過程一、引入玲玲是個“汽車迷”,她特別喜歡搜集關于汽車的信息。有一天,她在網絡上看到有人發明了空氣動力汽車,覺得非常了不起。于是,她也想制作一輛空氣動力車模型。氣球是用橡膠制成的,具有良好的伸縮性,用氣球作為空氣動力車模的動力裝置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二、聰明泉將一只氣球充滿空氣,然后放開氣球,會看到什么現象?你能解釋這個現象嗎?建議從充入空氣的多少、氣球的大小、出氣口的大小等方面引導學生展開交流。三、金點子1.材料的選擇2.創新設計利用桐木板或KT板制作車身,用飲料瓶蓋作為車輪,使用一次性筷子做車軸連接,然后再氣球與吸管固定在車身上,利用反沖力可以讓車前進。玲玲按照自己的想法畫出了兩種設計圖。方案一:采用四輪結構,開放式氣球保護支架,噴氣管相比方案二要粗和長。方案二:采用三輪結構,并且安裝在車身底部,容易產生摩擦,氣球保護支架采用封閉式。四、交流坊1.向同學介紹你的設計方案,并說明你準備使用哪些材料進行制作?2.為了減少摩擦,使車輪容易轉動,你有什么好辦法?為了減少摩擦,可以使用表面光滑,無毛刺的車軸,如圓珠筆芯、吸管、打磨光潔的竹木等材料,還可以添加潤滑劑。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14.空氣動力車模的制作●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生通過對空氣動力車的了解,引起對動力知識的關注,體驗制作空氣動力車的樂趣,發展對勞技課的興趣和熱情。2、學習在鐵皮上沖孔、折彎的技巧,逐漸掌握合作、分工、演示的基本方法。3、感受并認識空氣的力量,體驗氣球里空氣壓力越大,它的沖力也會大,反之沖力就會越小的實踐。●教學重點運用裁剪、彎折等技巧制作空氣動力車模。●教學難點車身比例的確定和組裝,在鐵皮上沖孔、折彎的技巧。●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1、材料:三合板、四驅車輪子、廢圓珠筆桿、自攻螺絲等。2、工具:尖嘴鉗、錘子、鉆子、開刀等。3、已經制作好的空氣動力車若干。●板書設計空氣動力車模的制作●作業安排課內課外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媒體導入:收集各種原始和現代車的圖片,引導學生感知汽車的發展歷史。2、實物導入:出示空氣動力車,激發制作興趣。二、觀察與指導:1、觀察:空氣動力車的結構和各部件的功能。2、一般的小制作分哪幾步?設計——零件制作——組裝3、你認為哪一步做起來比較難?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指導或示范其中的難點,如沖孔、折彎或噴氣架的制作。三、制作車模1、開展勞動競賽,比一比哪組速度快,秩序好。制作之前說說要注意些什么?(強調安全和合作)1)出示多媒體鐘面(增強時間觀念)2)放輕音樂2、動手操作1)零件制作:在鐵皮上沖孔→折彎;筆桿套上氣球用線扎緊氣球口,再用噴氣架鐵皮將筆桿包緊。2)組裝:把鐵皮支架逐個用自攻螺絲旋到木板的孔穴里,再在鐵皮的孔中裝好車輪。3、有時間的小組可調試行駛:你只要用嘴對著圓珠筆做的噴氣口吹氣,等氣球鼓起來了,用左手大拇指蓋住噴氣口,右手將小車放在平滑的桌面或地面上,突然將蓋住噴氣口的左手大拇指松開。氣球里的氣就噴了出來,小車就前進了。四、展示評價:1、看一看,哪一組的空氣動力車做得快?2、比一比,哪一組的空氣動力車做得好?五、交流坊四、展示評價:1、看一看,哪一組的空氣動力車做得快?2、比一比,哪一組的空氣動力車做得好?五、交流坊1.如果鋁片彎折不直,該如何解決?2.各支架間的間距應該如何分配?3.即使用了圖釘,安裝的支架依然不牢固,可用哪些方法加固?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15、空氣動力車模試驗●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感受并認識空氣的力量,了解空氣動力車前進的原理。2.學習掌握裁剪、沖孔、彎折等技巧,學會空氣動力車模的設計與制作。3.通過活動,體驗制作樂趣,培養環保意識。●教學重點通過操作對空氣動力車模進行試驗。●教學難點通過操作對空氣動力車模進行試驗。●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板書設計空氣動力車模試驗●作業安排課內課外教學過程一、導入空氣的動力車模的“壓縮機”——氣球,可用腳踩充氣泵充入適量的氣體。充氣后要用手指封住吸管噴氣口,防止漏氣。二、試驗臺試驗目的:測試影響空氣動力車模行駛距離的因素試驗準備:空氣動力車模、卷尺、測試場地試驗過程:1.調整噴氣管方向。2.調整噴氣管長度、口徑。3.記錄行駛距離。三、交流坊1.測試中你對空氣動力車模做了哪些調整?2.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增加空氣動力車模的行駛距離?四、拓展、創新我們剛才做了空氣動力車,也玩了空氣動力車,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或值得改進的地方?如:1、怎樣讓空氣動力車開得遠?2、怎樣讓空氣動力車開得直?3、還可以用哪些材料來制作空氣動力車?4、四個輪子好還是三個輪子好?五、反思與評價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16、了解自己的興趣與特長●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調查、訪問和體驗,了解自己喜愛的職業的特點和所需的素質條件。2.通過測試、討論,了解與自己的興趣、能力相匹配的職業類型。3.初步了解職業規劃的方法,能繪制實現自己“理想職業”的規劃彩虹圖。4.通過社會“義工”職業體驗,樹立初步的職業理想。●教學重點了解與自己的興趣、能力相匹配的職業,樹立初步的職業理想。●教學難點能繪制一份實現自己“理想職業”的規劃彩虹圖。●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硬紙板,膠水,直尺。●板書設計了解自己的興趣與特長●作業安排課內課外教學過程一、導入玲玲和東東在交流自己的理想,東東問:“玲玲,你長大后想做什么?”“我想當一名教師,我很喜歡小朋友。”一個人在成年后會選擇什么樣的職業,興趣是占主導地位的,有時甚至比能力更重要。我們每個人在樹立人生理想時首先要對自己的愛好特長有充分的了解。二、金點子興趣是指一個人關注、好奇,進而力求經常參與、探究和掌握某種事物、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如何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呢?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1.做什么事情是讓自己最快樂的?2.做什么事情最容易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表揚?3.將來想過什么樣的生活?從事什么工作?除了上面這些問題,還可以問那些魚職業興趣相關的問題呢?三、巧手站職業理想是以個人的專業知識與能力、興趣和職業情感等為基礎。1.分析玲玲“選擇教師職業n個理由”,了解理想職業選擇要思考的要素。2.一個人的職業興趣會極大影響職業的適宜度。根據表格測一測自己的興趣愛好屬于哪種職業類型。填一填:與我興趣愛好相匹配的職業屬于四、交流坊結合“職業選擇三環圖”,說說與自己興趣相匹配的理想職業。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課題17、繪制“理想職業”規劃彩虹圖●使用1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調查、訪問和體驗,了解自己喜愛的職業的特點和所需的素質條件。2.通過測試、討論,了解與自己的興趣、能力相匹配的職業類型。3.初步了解職業規劃的方法,能繪制實現自己“理想職業”的規劃彩虹圖。4.通過社會“義工”職業體驗,樹立初步的職業理想。●教學重點了解與自己的興趣、能力相匹配的職業,樹立初步的職業理想。●教學難點能繪制一份實現自己“理想職業”的規劃彩虹圖。●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硬紙板,膠水,直尺。●板書設計了解自己的興趣與特長●作業安排課內課外教學過程一、導入要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我們需要做什么呢?東東向玲玲請教。“玲玲,我們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呢?”“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愿景設計一份目標行動路徑圖。”二、金點子“職業彩虹圖”規劃步驟:知己知彼、選擇目標、行動。1.知己(自我探索)了解自我興趣、特長和職業價值觀。2.知彼(職業探索)了解社會職業環境與發展及所需的職業素養。3.選擇目標(職業抉擇)選擇與自己興趣、能力相匹配的職業理想。4.行動(職業規劃)。三、巧手站目標是心中的羅盤。一份好的職業規劃包括:1.有一個自我激勵的長遠目標。2.構建發展階梯,階段目標層次清楚、內容明確、任務具體。3.有切實可行的行動措施。四、交流坊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理想職業,并具體談談如何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教學調整(需用手寫)教學隨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