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三 文化生活教案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 (第一課時)全章概述 文化是一個大家十分熟悉的詞匯,但我們不一定真正明白它的內涵。本課從文化“萬花筒”入手,由淺入深剖析文化的涵義和作用,進而引導學生增強文化意識,激發學生發展文化、增強綜合國力的熱情。 21*cnjy*com本章可分為2個框題 一、體味文化 二、文化與經濟、政治新課程學習 1.1 體味文化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1、識記文化的內涵。2、理解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二)能力目標 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全面的、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重視自身文化素質的意識。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的意識。★教學重點、難點 文化的涵義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教學建議 教學中通過展示文化素材和實例,讓學生感悟文化的涵義,以及文化的力量。★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接觸過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兩個模塊,這學期我們要開設一門全新的課程——文化生活。如果說經濟生活的主題是物質財富的創造,政治生活的主題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題就是精神家園的耕耘。21cnjy.com提到“文化”一詞,我們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內涵,我們卻不一定懂得。本課就此提出問題: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21·cn·jy·com(二)進行新課 一、文化“萬花筒”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頁材料,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教師點評:這些圖片材料表現了人類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內容――藝術。文化的內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請大家閱讀教材5―6頁內容。21教育網1、文化現象無時不在回顧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從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到現代社會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現象無時不在。2、文化現象無處不在環顧我們身邊的生活,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社區文化,還有轉瞬間已不再新奇的網絡文化等,文化現象無處不在。www-2-1-cnjy-com3、文化現象豐富多彩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自然環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無論身處繁華的都市、新興的鄉鎮,還是偏居邊遠、古樸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這些文化生活無不呈現出各自特有的色彩。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涵義我們這里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2、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準確把握文化的涵義應注意兩點:第一、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是與人的活動密切相連的,不是純自然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經濟的和政治的。www.21-cn-jy.com3、文化是人們的一種素養(1)人的文化素養是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生活、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文化素養的形成,離不開生活、實踐和教育。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2)人的文化素養表現在日常言行中。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7頁 “公交車漫畫”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教師點評: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人們的文化素養總是要通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等表現出來。我們通過觀察人們的社會行為,就可以從中透視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4、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物質載體。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社會文化和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一個時代的文化和精神產品,往往是這一時代社會發展軌跡的反映。例如,一個時代的文化、審美等等、必然表現在這一時代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中,甚至表現在這一時代的雕塑、建筑、時裝等各種文化藝術形式中,而這些文化藝術形式的發展,也記載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因此,我們閱讀書籍,欣賞藝術品,參觀歷史文物,都可以看到歷史上的和現實中的文化,認識文化的傳承和發展。2-1-c-n-j-y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7頁“專家點評”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教師總結:“文化”一詞在實際運用中具有多義性:廣義的“文化”是對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統稱,用來區分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區分自然界的物質運動和人的活動。這種廣義的“文化”概念與“文明”的含義相近。例如,考古學中講的“文化”通常就是這種廣義的文化。21*cnjy*com狹義的“文化”專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我們所講的“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種廣義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種狹義的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征: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開放性、群眾性、創新性。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樣的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論、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都屬于文化;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傳播、積累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來源:21·世紀·教育·網】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9頁“相關鏈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21·世紀*教育網教師點評:說明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個人、對社會有重大影響。2、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來源:21cnj*y.co*m】(1)文化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是個人成長的催化劑,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會把人們引向歧途。2·1·c·n·j·y2)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2)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出處:21教育名師】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2)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版權所有:21教育】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三)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內容主要講述了文化的涵義以及文化的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而不是政治現象、經濟現象,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不是自然現象。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個人、民族、社會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我們要從中體會文化的涵義以及發展文化事業,特別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性和意義。★課余作業結合教材內容,分組收集材料,討論文化對個人、民族、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 《 體 味 文 化 》 教 學 設 計【教學內容】:《體味文化》是新課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課第一框的內容。本課內容從文化“萬花筒”入手,從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剖析文化的內涵,探究文化的作用。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形成對文化的基本認識,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觀,激發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熱情。21教育網【學生分析】:在初中階段,學生對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缺乏對文化內涵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的意義、作用還不了解。因此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經歷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讓他們去發現,去感悟,再提煉,從而理解文化的內涵和作用。21·cn·jy·com【設計思想】:使用啟發式教學法提出“文化是什么”的問題,讓學生從最常見的文化現象去發現、思考,激發學生對文化生活的興趣;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引導學生聯系身邊實際和自己的生活體驗,加深對文化及其特色的理解。www.21-cn-jy.com【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識記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內涵;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對經濟、政治有重大影響,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2·1·c·n·j·y(2) 能力目標:通過全面、準確理解文化的內涵,培養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分析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培養辯證分析能力。【來源:21·世紀·教育·網】(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培養文化素養的意識和自覺性;懂得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學習將來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21·世紀*教育網【教學重點】:文化的內涵——“文化是什么”【教學難點】: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教學輔助:多媒體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收集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現象做成課件。(2)學生準備:了解自己家鄉的特色文化,收集有關天水三國文化,伏羲、麥積、大地灣文化等資料。www-2-1-cnjy-com7、【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活動設計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導入新課說到政治課,大家都覺得很理論化,很沉悶。但是,如果談到過年,動畫,電影大家一定很感受興趣。舉例歸納天水地區過年中的文化(如對聯);談談他們最喜歡的電影。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傳統文化現象與現代文化現象作比較,為下文授課作鋪墊。第一目,“文化萬花筒”。通過兩段正文和三個活動,描述文化的表現,引導學生形成對文化現象的感性認識和初步理解。通過本目的學習,學生應該形成如下認識:文化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不同的區域、不同的自然環境以及不同的人,其文化特色都存在差異。多媒體展示五花八門的文化現象:不同國家過年習俗、各民族的不同節日,各類電視選秀節目……學生談親身參與的文化生活:上課,學習,交友,學校藝術節,運動會……學生介紹天水的三國文化,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等“文化”一詞比較抽象,通過學生對熟悉的文化現象的了解,使“文化”具體化、形象化,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不同的區域、不同的自然環境以及不同的人,文化各具特色。第二目“文化是什么”。本目包括五段正文、兩個欄目和兩個活動,主要內容是解讀文化概念,說明文化概念的基本內涵。第一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前文的學習,引出對“文化”內涵的關注,導出下文的分析。第二段正文是對本課程的文化概念的界定。第三段至第五段正文是對文化概念理解的深化。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現象,我們更想探究文化的內涵,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提供研究的參照對象:①相對于自然界而言;②相對于動物的本能而言;③相對于人的先天遺傳而言;④相對于人的其它活動而言;⑤相對于社會經濟政治而言;⑥相對于人們自身而言;⑦相對于人的知識而言;⑧相對于人類文明而言。讓學生從中解析什么是文化。學生從參照對象中任選一個進行分組討論。并得出結論: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社會實踐的產物。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能主動去探究文化的內涵,從而較輕松地明確文化的含義,解決文化含義抽象、難以理解的障礙。第三目“文化的力量”。本目包括兩段正文、一個活動和一個欄目,主要說明文化的作用所在,即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的價值。第一段正文主要說明形式豐富的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這里的形式豐富是從文化概念的外延理解文化概念,精神力量則是突出文化的價值。第二段正文主要說明文化作為精神力量的價值,引導學生著眼于個人、民族和國家的角度認識文化的力量。(結合課本第八頁的探究活動講述)《共產黨宣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積極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有一些文化會對社會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展示法輪功受害者相關圖片,日軍侵華及對歷史的態度……舉例:女粉絲苦追劉德華13年 為見一面逼死爸爸舉例:央視與廣電總局欲聯手封殺超級女聲學生在案例中感受不同文化帶來的不同影響。舉例說明哪些文化對自己的生活又產生了哪些影響(從積極和消極兩個角度)。思考文化對我們國家有什么深遠的意義?通過對真實案例的分析,讓學生切身體驗,暢所欲言,激活了思維,產生獨到的見解和感受。自覺摒棄落后的、消極的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培養愛國主義情感。課后鞏固練習主題:校園周邊的文化要求:自己去調查,搜集、整理校園周邊存在的積極和消極的文化現象,并寫出宣傳積極文化,改革消極文化的方案。通過活動使學生主動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并落實到行動。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7、【作業練習】:[實例探究1]下列活動屬于文化現象的有(? ????)①工人、農民從事生產活動?? ②參加學校運動會?? ③參加演講會、辯論賽④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 ⑤參加文學社、書畫協會、讀書俱樂部⑥瀏覽網站,領略世界各地風土人情⑦參加合唱團、舞蹈隊A、①③⑤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 [實例探究2]在都市,有繁華的文化景觀;在鄉鎮,人們利用農閑時間、集市和民間傳統節日,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邊遠地區,文化活動更具有特有的鄉土氣息。以上材料說明(??? )21cnjy.comA、 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自然環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B、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C、 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D、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實例探究3]我們要講的“文化”,是相對于政治、經濟而言的,下列屬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②自然科學???? ③技術④語言、文字???? ⑤選舉人大代表???? ⑥企業的信譽和形象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實例探究4]人們文化素質的核心和標志是(???? )A、學歷??????????????????? B、擁有的科學文化知識C、參與文化活動的能力????? D、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實例探究5]下列有關文化的力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B、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只是對人的發展有深刻的影響C、 一個民族,只要物質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D、文化的力量就是專指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課后作業:人們所具有的文化素養是天生的嗎?如何培養文化素養?參考答案1——5BACDA??8、【板書設計】:9、【教學小結與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時時刻刻不忘記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新課標的理念。傳統的政治課堂存在許多弊端,如: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少;師生一問一答多,學生探討研究少等等。這些傾向妨害和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和潛能,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地正視這一問題,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做到真正以學生為主體。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第一課 文化和社會第一框 體味文化【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觀察不同區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階層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現象的普遍存在,體察廣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來源:21·世紀·教育·網】 理解文化的內涵及其特征,理解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的深刻影響。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展示各種文化活動以及直接參與文化生活,對當地文化產業和文化消費狀況的數據調查,提高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綜合比較的能力、實踐參與的能力、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21·世紀*教育網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觀察不同區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階層的文化生活,體察廣大人民的文化需求,關注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質量和水平,領悟文化與社會生活之間的緊密關系,增進學生積極參與文化生活的情感。【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文化的內涵。21世紀教育網教學難點:文化的作用。【教學過程】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自學導航本框導學: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哪些文化現象?21世紀教育網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教學過程探究一:環節一:展示各類商品圖片,提出問題:文化有什么特征?設計意圖:通過系列問題,提高思維能力,理解商品的含義及其基本屬性 。環節二:提出誘導問題:文化是什么展示文化內涵四個內涵的 圖片,引導學生從四個角度理解文化內涵設計意圖:運用生活事實,貼近學生,更容易理解文化的內涵。環節三:提出問題:文化的作用展示不同文化對于國家、個人發展的事例,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初步理解文化的不同作用三、歸納總結通過總結,明確本框的知識結構。閱讀教材,合作探究,學生展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明確重點、突破難點知識梳理總結提升突出本課的重難點,形成知識體系21世紀教育網【知識歸納】1.正確理解文化的含義文化在實際運用中具有多層意義:①廣義的“文化”指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用來區分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區分自然屆的物質運動和人的活動。21cnjy.com②狹義的“文化”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③《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既不同于廣義的文化,也不同于狹義的文化,是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文化”,其實質是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21世紀教育網2·1·c·n·j·y2.正確理解文化的特點角度特點內容文化的實質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文化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文化與人類社會的關系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之為文化。文化與人類個體的關系文化是人的一種素養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②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有文化物質載體與精神文化的關系人類的文化活動并不是一種純粹精神性的活動,而是一種依托物質載體的活動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一個時代的文化產品,往往是這個時代社會發展軌跡的反映。3.正確理解文化的作用1.文化是由人創造的,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凡是人創造的現象都是文化現象。警示:觀點錯誤。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人類社會生活的領域除文化外,還有經濟領域和政治領域。“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因而不能認為凡是人創造的現象都是文化現象。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每個人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發形成的。警示:觀點錯誤。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發形成的。文化素養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文化素養的形成,離不開生活、實踐和教育。21教育網3.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促進了社會發展。警示:觀點是片面的。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文化作為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具有雙重性。先進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促進社會的發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則阻礙社會的發展。因此,不能籠統地說“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促進了社會發展”。21·cn·jy·com4.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警示:觀點錯誤。文化是生產力系統中的非實體性要素,是一種知識形態的生產力,只有加入生產過程,通過人們的實踐活動才能轉化為直接或是現實的生產力。因此不能說“直接轉化”,而是“間接轉化”。課 題: 第一課第一框 體味文化【課標解讀】1.了解文化的概念 2、理解 文化的內涵(重點)3、分析 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難點)【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啟發式講授法【預習導學】要求:1、課前認真閱讀課本第一課第一框內容,并完成基礎知識填空部分。2、①能夠結合知識填空圈出本課學習內容的關鍵詞、概念、重要語句等。②自已在課前先查閱相關資料,準備課堂交流.$來&源:ziyuanku.com1、文化的特點:(1)文化現象 不在,文化現象 。不同的 ,有不同的 環境,也有不同的 環境。$來&源:ziyuanku.com21教育網(2)文化是 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 所創造、為 所特有的,文化是人們 的產物;人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參與 、接受 而逐步培養出來的;人的精神活動離不開 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 。2、文化的內涵:(1)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 及其 。文化既包括 、 、 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 、 、21cnjy.com和 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2)廣義的“文化”與“ ”的含義相近,將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 成果和 成果都稱為文化。21·cn·jy·com3、文化的形式:文化的形式非常 ,如 、理論、 、信仰、 、教育、 、文學、 等都屬于文化;人們進行文化 、傳播、 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4、文化的社會作用:文化是一種社會 力量,能夠在人們 世界、 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 力量,對 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表現在 的成長歷程中和 和 的歷史中。中·華.資*源%庫 ziyuanku.comwww.21-cn-jy.com問題:你對文化及文化的作用有怎樣的認識?(課前通過從網絡、報刊、書籍和新聞等渠道查閱收集有關資料,準備課堂交流)2·1·c·n·j·y(要求:請將預習過程中的疑惑或個人觀點記錄在下方,以備課內解決。) 【合作探究一】判斷:下列屬于文化現象的有:(1) 工人、農民從事生產活動 (2) 參加學校運動會(3) 參加演講會、辯論會 (4) 購買蔬菜水果(5) 參加文學社、書畫協會、讀書俱樂部 (6) 合唱團、舞蹈隊、時裝表演隊(7)某市召開人民代表大會 (8)黃山自然風光 www-2-1-cnjy-com歸納小結文化是什么?Ziyuanku.com【合作探究二】感悟:文化是社會變革的內燃機;文化是社會常態的調控器; 文化是凝聚社會的粘合劑;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你能歸納文化的作用嗎?【交流展示】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Ziyuanku.com【課堂訓練】1.下列關于文化的表述中,正確的是A、我們看到的藝術表演是文化,所以文化就是藝術B、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是天生就有的C、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的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D、文化是自然界特有的現象2、晉東南一帶的民歌,調式古樸;晉東北地區的民歌,音調高亢,有雄渾之感;晉南地區的民歌,時代氣息濃郁,感情熱烈;晉中地區的民歌,靈活自由、富于變化。山西民歌的這些特點表明WWW.ziyuanku.comZiyuanku.com【來源:21·世紀·教育·網】A.不同區域的文化呈現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B.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C.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D.文化現象無處不在3、下列關于文化的素養說法錯誤的是A、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B、人的文化素養要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 21·世紀*教育網C、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D、只要接受文化教育,文化素養就一定能夠提高4、在文化生活中,我們要講的“文化”是A、廣義的文化與文明的含義相近B、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文化”,它不同于那種廣義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種狹義的“文化“C、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 D、專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是狹義上的“文化”5.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下列屬于文化形式的是①思想、理論 ②信念信仰 ③道德、教育 ④科學文學 ⑤生產消費⑥民主監督管理A、①②③⑤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6、《人民日報》載文強調:“要積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精神文化需求。”我們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A.文化是一種社會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B.文化促進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C.文化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質力量D.文化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7、文化,是我們十分熟悉的一個詞匯,然而“熟知并非真知”下列對文化表述正確是A.文化是人所特有的,是人與生俱來的B.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因為文化只能是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C.人類的精神活動屬于文化范疇,而精神活動的產品屬于其他范疇D.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高二文化生活《體味文化》教學設計 高二政治組 課題體味文化執教者高二政治組解讀課標1.1觀察不同區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階層的文化生活,體察廣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1.2評述文化生活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影響,說明現代社會中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意義。 解讀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生對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缺乏對文化內涵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的意義、作用還不了解。因此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經歷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讓他們去發現,去感悟,再提煉,從而理解文化的內涵和作用。教材地位《體味文化》是新課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課第一框的內容。本課內容從文化“萬花筒”入手,從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剖析文化的內涵,探究文化的作用。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形成對文化的基本認識,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觀,激發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熱情。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文化表現方式的多樣性;2)識記文化含義;3)正確理解文化含義;4)理解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能力目標1)提高文化欣賞和主動參與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培養分析文化現象的能力。2)感悟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情感態度價值觀參與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感受文化的力量。教學資源多媒體教學重點文化的內涵——“文化是什么”教學難點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解讀方法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學手段情境體驗、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收集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現象做成課件。(2)學生準備:了解自己家鄉的特色文化,收集本地的文化資料;收集有關文化概念的資料。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目標達成情景導入重點突破總結與練習一、文化“萬花筒”文化形式多樣文化現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文化各具特色二、文化是什么首先簡單介紹《文化生活》整體結構(一)賞文化(導入) 1、播放中國文化宣傳視頻 2、播放課件圖片(二)談文化假期參加哪些文化活動?家鄉有哪些特色的文化活動? 小結、展示、板書:我們身邊有各種各樣的文化。(課件圖文展示說明)從形式上看,它多種多樣,比如……從時間上,它無時不在;從空間上,無處不在。(三)研文化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引導學生歸納概括文化的內涵、展示習題,進一步把握概念的外延(四)辨文化“文化是人類的精神活動,物質產品不屬于文化。”教師小結(展示): 正確理解文化的特點(五)議文化根據你所經歷和知道的事實,說明文化對個人成長所產生的影響對社會呢?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看電視、唱歌、打球、旅游、攝影、看電影、演講比賽、藍球比賽、上課、作業、上網、交友、聊天柳州的螺螄粉、山歌文化學生回答學生看書思考并回答學生答學生答導入新課激發興趣讓學生自己表達自己感悟先學后教講練結合,從內涵和外延兩方面理解板書設計一、文化“萬花筒”1、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2、文化特色:不同區域不同文化。3、文化形式:多種多樣。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內涵 2、文化的特點三、文化的力量教學反思(略)1.我們講文化生活,這里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下列屬于文化的是(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①全球正面臨的糧食和能源雙重危機②科學發展觀③電視劇《老大的幸福》④2013年3月5日,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⑤千年古樹⑥2011年7月17日到上海觀看游泳世錦賽開幕式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 D.②③⑥[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的含義的理解。理解文化的含義要注意三點:第一,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存在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經濟的或政治的;第三,文化是人們的一種素養。[答案] D2.圖中我國的甲骨文(十二生肖)告訴我們( )A.文化是自然產生的B.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C.文化具有意識形態的性質D.文化就是指語言、文字[答案] B[解析] 我國的象形文字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逐步發明的,因此B項符合題意;A項觀點明顯是錯誤的;C項說法不符合題意,文字屬于非意識形態的部分;D項觀點明顯錯誤。21教育網3.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廣東人民創作了《賽龍奪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嶺南特色的經典音樂,享譽中外。這說明 ( )21cnjy.com①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②人們在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③文化就是人類的精神產品④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材料中“在勞動和生活中,廣東人民創作了音樂”,①②符合題意。③說法錯誤,④與材料無關。4.2011年1月12日《光明日報》報道,重慶市萬州區文化館的一個民間合唱團體,獲邀參加國際中老年合唱藝術節,在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掀起了一股“重慶紅歌”旋風。隨著“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在重慶如火如荼地開展,萬州區涌現出了上百家像文化館合唱團這樣由群眾自發組成的紅歌演唱團體。之所以要號召大家唱紅歌,是因為( )21·cn·jy·comA.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B.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C.先進文化促進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D.文化決定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答案] C[解析] 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和個人產生深刻的影響,紅歌是先進文化,可以促進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C項符合題意。D項說法錯誤,A、B兩項與材料無關。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 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一框體味文化 教案(系列一).doc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 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一框體味文化 教案(系列三).doc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 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一框體味文化 教案(系列二).doc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 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一框體味文化 教案(系列五).doc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 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一框體味文化 教案(系列四).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