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物體內能的改變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兩種,做功和熱傳遞。本節主要講解如何判斷是哪種方式改變了物體的內能。【題文1】下列事例中,通過熱傳遞使物體內能增加的是( )A.在寒冷的冬天曬太陽感到溫暖B.用鋸鋸木頭,鋸條溫度升高C.天冷時兩手相互摩擦,手感到暖和D.用打氣筒給自行車打氣,打氣筒發熱解析: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其區分是: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屬于能的轉化;而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是能的轉移,據此分析判斷.A、在寒冷的冬天曬太陽感到溫暖.是通過熱傳遞改變手的內能,符合題意.B、用鋸子鋸木頭,鋸條的溫度升高,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的,不符合題意.C、天冷時兩手相互摩擦,手感到暖和,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的,不符合題意.D、用打氣筒給自行車打氣,打氣筒發熱,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的,不符合題意.答案:A【題文2】如圖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瓶內放一小團硝化棉,迅速下壓活塞,硝化棉燃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燒B.通過此實驗可以驗證熱傳遞能改變物體的內能C.硝化棉燃燒,是因為活塞與玻璃筒壁摩擦生熱使空氣的溫度升高D.硝化棉燃燒,是因為下壓活塞的過程中.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筒內空氣的溫度升高解析:知道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物體的內能與其本身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內能越大.迅速向下壓活塞,活塞會壓縮空氣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空氣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當溫度達到棉花的燃點時,棉花就會燃燒,通過此實驗可說明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故ABC錯誤,D正確.答案:D【總結】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1.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1)熱傳遞的條件:物體之間存在著溫度差(2)熱傳遞的方向:內能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2.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1)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會增加(2)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會減小3.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內能的相互轉化熱傳遞是內能的轉移【練習題】1.下列實例中,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的是()A.兩手相互摩擦,手的溫度升高B.用煤氣爐給水加熱,水的溫度升高C.把蔬菜放進冰箱,蔬菜的溫度降低D.在陽光照射下,公園里石凳的溫度升高2.下列現象中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的是()A.隕石進入大氣層后燃燒發光B.天冷時人們通常會搓手取暖C.鋸木頭時鋸片發熱D.烈日下自行車輪胎受熱會脹破3.在醫院等公共場所設有“禁止吸煙”的標志,這是因為在公共場所“一人吸煙,多人被動吸煙”,這種說法的依據是:組成物質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冬天手冷時,我們用搓手的方式使手變暖和,這是采用________的方式來增加手的內能.4.下列現象中,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跟其他幾個不同的是( )A.自行車輪胎放氣時,氣門嘴處溫度降低B.放進冰箱冷凍室的水變成冰塊C.在汽油機的壓縮沖程中,氣缸內氣體的溫度升高D.用手來回彎折鐵絲,彎折處鐵絲溫度升高5.如圖所示是古人鍛造鐵器的過程,關于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加熱和鍛打屬于熱傳遞,淬火屬于做功B.加熱屬于熱傳遞,鍛打和淬火屬于做功C.加熱和淬火屬于熱傳遞,鍛打屬于做功D.加熱和淬火屬于做功,鍛打屬于熱傳遞6.爆米花是將玉米粒放入鐵鍋內,邊加熱邊翻動一段時間后,“砰”的一聲變成了玉米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玉米粒內水份受熱膨脹對粒殼做功爆開,水份內能不變B.玉米粒內水份受熱膨脹,粒殼爆開,對外做功,玉米粒內能增加C.玉米粒主要通過翻動鐵鍋對其做功,使其內能增加D.玉米粒主要通過與鐵鍋間的熱傳遞,使其內能增加7.在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小冰粒,由于地面溫度較低,小冰粒溫度升高但落到地面時仍為固態,這小冰粒叫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蒸氣液化成小冰粒B.霰的內能小于同質量的水蒸氣C.霰的內能轉化為動能,所以下落越來越快D.霰的分子間不存在分子引力8.如圖所示,不旋轉的鋁塊在強大壓力作用下頂住高速旋轉的銅塊,使兩者接觸處溫度急劇升高,這樣銅塊和鋁塊接觸處的分子相互滲透,從而使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這就是先進的“旋轉焊接”技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銅塊內能增加是通過做功的方式來實現的B.銅塊高速旋轉時把內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C.焊接完成說明了分子間有引力D.銅塊和鋁塊的內能增加是其他形式能轉化而來的9.《舌尖上的中國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讓海內外觀眾領略了中華飲食之美.如圖所示,通過煎、炒、蒸、拌烹調的四種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識,認識正確的是( )A.煎:煎鍋一般用鐵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鐵的比熱容大B.炒:主要是通過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臘肉的內能增加C.蒸:是通過熱傳遞和高溫水蒸氣液化放熱,使榆錢飯蒸熟D.拌:香蔥和豆腐要拌著才能入味,說明分子沒有做無規則運動【參考答案】BD無規則運動做功4.B解析:A、自行車輪胎放氣時,氣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小,溫度減小,因此該現象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B、冰箱內的溫度很低,水變成冰時,需要放出熱量,因此是通過熱傳遞來改變物體內能的;C、在汽油機的壓縮沖程中,活塞對氣體做功,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因此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的;D、用手來回彎折鐵絲時,機械能轉化為鐵絲的內能,內能增大溫度升高,是通過做功改變了物體的內能.5.C解析:用鐵錘鍛打工件,工件會發熱,屬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用火對鐵器加熱,鐵器從火中吸收熱量,把鐵器放在水中淬火,鐵器向水中放熱,所以加熱和淬火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故C正確.6.D解析:玉米粒爆開前吸收鐵鍋的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加,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了內能;爆開時玉米粒內水分受熱膨脹對外做功,內能減小,溫度降低,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了內能.A、玉米膨脹,其內部水分對外做功,水分內能會減少,不符合題意;B、玉米膨脹對外做功,玉米粒內能會減少,不符合題意;C、玉米爆開前通過熱傳遞增加內能,不是做功改變內能,不符合題意;D、玉米爆開前通過與鐵鍋間的熱傳遞增加內能,符合題意;7.B解析:結合水的三態變化與條件、內能與機械能的轉化情況,以及分子間的作用力可對選項中的描述逐一做出判斷.A、水蒸氣變成小冰粒,是發生了凝華現象,而不是液化,故A錯誤;B、霰的溫度較低,因此其內能小于同質量的水蒸氣,故B正確;C、霰下落時,其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所以下落越來越快,而不是內能轉化為動能,故C錯誤;D、霰是固體,其分子間存在較大的分子引力,故D錯誤.8.B解析: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熱傳遞;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當對物體做功時,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當物體對外做功時,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分子間具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A、當鋁件與銅件相互摩擦做功,兩者的內能會增大,溫度急劇升高,故A正確;B、銅塊高速旋轉,具有較大的動能,此時把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銅塊溫度升高,故B錯誤;C、焊接完成,能使銅塊和鋁塊成為一個整體,說明了分子間有引力,故C正確;B、銅塊和鋁塊增加的內能是由銅塊的機械能轉化而來的,故D正確.9.C解析:金屬的物質,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導熱性;改變物體內能有做功和熱傳遞兩種方式,做功是能量的轉化過程,熱傳遞是能量的轉移過程;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熱;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A、煎鍋一般用鐵制造,主要是利用鐵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炒主要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使藜蒿和臘肉的內能增加,該選項說不正確;C、蒸是通過熱傳遞和高溫水蒸氣液化放熱,使榆錢飯蒸熟,該選項說法正確;D、香蔥和豆腐要拌著才能入味,說明了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