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區別和聯系一、教學目標:1.能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2.理解學習行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的,沒有先天性行為就沒有學習行為。3.理解不同動物學習能力的差別以及遺傳因素對學習行為形成的作用。二、教學設計:1、動物的行為:動物的行為一般指的是動物的動作,包括動物運動的方式,還包括動物死亡取食、繁殖、攻擊和防御的動作。根據獲得的途徑不同,可以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怎樣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呢 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區別(1)獲得的途徑不同觀看小狗的兩種不同的取食行為,第一種取食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屬于先天性行為,第二種小狗作揖取食行為是小狗在后天的學習和生活中獲得的,屬于學習行為。所以,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第一點區別是獲得的途徑不同。(2)決定因素不同由于先天性行為是生來就有的,所以先天性行為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通過分析鸚鵡能學舌而同為鳥類的公雞卻不會,理解學習行為必須有遺傳的因素作為基礎,再通過狼孩的故事理解雖然狼孩有了人類的遺傳因素,卻還是不懂人言、四肢爬行,學習行為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第二點區別。(3)適應特征不同通過觀看兩個小視頻“失去幼雛的美國紅雀飼喂金魚”、“大山雀喝牛奶”,理解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不會改變,也不會消失,只能適應固定的環境,而學習行為卻可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第三點區別。(4)不同的動物,學習行為的建立是否相同?觀看雞的繞道取食行為和狗的繞道取食行為的建立,理解動物越高等,形態結構越復雜,其學習行為越復雜。3、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聯系通過“驚弓之鳥”、“望梅止渴”兩個成語的理解,知道學習行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的,沒有先天性行為,就沒有學習行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微課.doc 濟南版七年級生物下冊微課——先天性行為與學習行為的區別與聯系.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