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目標】(1)理解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義及其辯證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義及其辯證關系。(2)運用 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tǒng)一的認識方法。(3)運用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及其重要意義。【重難點“精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原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重要意義。1.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本知識點首先應弄明白主、次矛盾的含義,其次理解掌握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1)主、次矛盾的含義。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②次要矛盾:是指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fā)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課本中毛澤東的名言說明在復雜事物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許多矛盾,這些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要善于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就是說,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雖然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起著決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過來也會影響主要矛盾的發(fā)展和解決。如:在學校有許多矛盾,但這些矛盾的中心是教學工作,因為這關系到學校的生死存亡,是學校的生命線,因此,各學校都必須把教學工作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必須抓好;但各種次要矛盾也要處理好,否則,會影響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和教學質(zhì)量的穩(wěn)步提高。再如,在一個班級中,抓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主要任務、主要矛盾,這關系到每個學生的未來前途,也是評價一個班集體是否優(yōu)秀的主要標志。但班級中的紀律、衛(wèi)生、班風等,是保證學習質(zhì)量的重要條件,學習有重要影響,因而,也必須抓好。②在一定條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第一,原來的主要矛盾解決了,或者基本解決了,這時,原來處于次要地位的某種矛盾就會突出起來,成為主要矛盾。例如,我國對生產(chǎn)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兩個階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之間的矛盾。1956年對生產(chǎn)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這個矛盾基本解決了,于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zhì)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chǎn)之問的矛盾就成為主要矛盾了。第二,有的時候原來的主要矛盾雖然并沒有解決,但由于出現(xiàn)了新的條件,也會發(fā)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轉(zhuǎn)化。例如,我國抗日戰(zhàn)爭期間,由于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看,而國內(nèi)的階級矛盾則暫時地降到次要和服從的地位,由原來的主要矛盾變成次。【課堂探究】:(1)這首詩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2)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同學、老師、家長和自己 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想法。(2)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師引導,導入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2.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該知識點主要講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矛盾主、次方面的含義;二是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義。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內(nèi)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重點)【知識拓展】:主要矛盾與矛盾主要方面的區(qū)別。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作為矛盾特殊性的兩種情形,雖然都是講矛盾的不平衡性問題,但二者有著嚴格的區(qū)別。首先,二者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復雜事物中所包含的“諸多矛盾”相比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個,次要矛盾可以有多個;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其次,兩者的內(nèi)涵不同。主次矛盾講的是“矛盾體”。可以稱為“一個”或“一種”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講的是“矛盾側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正因為主次矛盾是“矛盾體”,其內(nèi)部都包含著矛盾的雙方,所以主次矛盾又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再次,兩者的作用不同。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發(fā)展的進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起著決定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著事物的性質(zhì),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過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著矛盾的次要方面。最后,兩者的方法論要求不同。主次矛盾關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重點、抓關鍵、抓中心,但叉不能忽視次要矛盾。矛盾主次方面關系的原理,要求看問題把握本質(zhì)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視支流。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這就是說,矛盾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不僅表現(xiàn)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多種矛盾中,而且在每一種矛盾中,矛盾雙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那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又是怎樣的關系呢 (2)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是對立統(tǒng)一的,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zhuǎn)化。①二者相互排斥。主要表現(xiàn)為事物的性質(zhì)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這一問題也是本框題的難點。為此,把握這一問題要注意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a.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矛盾中的兩個方面力量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對比上占優(yōu)勢,在矛盾中起主導作用,居于支配地位。b.正是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對比上超過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矛盾的次要方面,起著主導作用,所以在規(guī)定該事物的性質(zhì)中,能起主導作用。而矛盾的次要方面,由于在矛盾中的力量對比上處于劣勢,其地位和作用都居于被支配地位,所以,在規(guī)定事物性質(zhì)中不起主要作用。c.復雜事物或過程中包含許多矛盾,這些矛盾也是不平衡的,其力量、地位、作用都是不一樣的。其中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fā)展直接起著決定的作用。這時,事物的性質(zhì)不是由其他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而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例如,每一種社會形態(tài)中有許多矛盾,而決定該社會性質(zhì)的則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再如,實行“一國兩制”不會改變社會主義性質(zhì),因特網(wǎng)的發(fā)展,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等。②二者相互依賴。事物的性質(zhì)固然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但不能由此而否定矛盾的次要方面對事物性質(zhì)的影響和作用。因為構成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是對立統(tǒng)一的。沒有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不存在了。我們說矛盾雙方力量的不平衡,就是指在相互依存的條件下,對立雙方力量的對比關系。倘若離開了相互依存的條件,所謂對立雙方力量的平衡或不平衡,都是不存在的。所以矛盾的次要方面,對規(guī)定事物的性質(zhì)不是不起作用,只是不起主要作用罷了。例如,人的生命運動,主要是由于人體內(nèi)新陳代謝的矛盾所引起的。其中吸收養(yǎng)料,促進細胞生長的因素居于主要地位,起主導的決定的作用。但是,即使在這時,排除廢料和一部分舊細胞死亡的因素也絕不是不起作用的。倘若人體內(nèi)沒有排除廢料和一部分舊細胞死亡的因素存在,則生命中新陳代謝的矛盾運動就停止了,生命運動也就停止了。所以當我們認識事物的性質(zhì),或在促進事物轉(zhuǎn)化的時候,既要充分認識和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的主要作用,也決不能忽視矛盾次要方面的作用。③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區(qū)分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們相互作用、相互斗爭,在一定條件下會引起兩方面地位的相互轉(zhuǎn)化。這時,事物就發(fā)生根本性質(zhì)的變化,由這一事物變成另一事物。3.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tǒng)一。該知識點是上面所學的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是本部分知識的重點。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的方法論要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要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tǒng)一的認識方法。(1)堅持兩點論:①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首先,從理論角度看,這是因為,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主要矛盾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發(fā)展的,主、次矛盾相互依賴和相互影響,并且它們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相互轉(zhuǎn)化。次要矛盾解決得好壞,對主要矛盾的解決也會產(chǎn)生影響。因此,我們在集中力量抓好主要矛盾的同時,也要注意解決好次要矛盾。如果只抓主要矛盾,甚至把主要矛盾看成是唯一的矛盾,而不用必要的力量去解決次要矛盾,就會陷入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其次,從社會實踐角度看,我們必須堅持“經(jīng)濟與社會相互協(xié)調(diào)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xiàn)社會的全面進步”的觀點,這是今后15年我國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必須貫徹的九條重要方針之一。最后,從方法論的角度看,既要善于抓住重點,同時又要善于圍繞中心抓好其他工作,學會統(tǒng)籌兼顧,學會“彈鋼琴”的工作方法,防止“單打一”。②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盡管事物的性質(zhì)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要把握事物的性質(zhì),就必須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也不能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因為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并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支流對主流的發(fā)展有促進或阻礙的作用;如果任其發(fā)展,不加控制,就有可能影響和改變事物的性質(zhì)和發(fā)展方向。因而對次要方面也不可掉以輕心,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例如,我們分析形勢,既要看到成績和光明的一面,又要看到存在問題和困難的一面。分析我國的形勢,我們就可以看到,建國后特別是近二十年來我國已經(jīng)形成可觀的綜合國力,改革開放為現(xiàn)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體制條件,開辟了廣闊的市場需求和資金來源,億萬人民新的創(chuàng)造活力進一步發(fā)揮出來。這是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時,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前進中還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困難,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經(jīng)濟、科技上同發(fā)達國家的差距給我們很大壓力,我們自身還有許多困難,這是支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堅持重點論。①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牽牛要牽牛鼻子”。這是由于,主要矛盾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起著決定作用,要求我們在觀察和處理復雜問題的時候,必須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中心、抓住關鍵、抓住重點。如“牽牛要牽牛鼻子…‘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點子上”“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力氣要用在節(jié)骨眼上”等等。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才可能把事情辦好。教材中毛澤東同志這段名言的意思是,研究復雜事物,首先要找出主要矛盾。如果找不到主要矛盾,問題將無法解決。②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看問題、辦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是因為,事物的性質(zhì)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所以,要把握事物的性質(zhì),就必須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要準確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必須分清主流和支流,才不至于混淆事物的性質(zhì),或者不分主次。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正確分析形勢、認識事物、評價個人。活中,要注意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均衡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而不是一點論,我們要堅持兩點結合的方法,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2)兩點論與重點論的含義。①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3)“兩點論”與“重點論”的聯(lián)系。二者是緊密相聯(lián)的。①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②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③離開兩點談重點或離開重點談兩點,都是錯誤的,要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課堂探究】:(1)上述材料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 (2)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分析具體問題的 探究提示:(1)下雨是好事還是壞事,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包含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道理。(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地位。①含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②地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思維拓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理論依據(jù)是矛盾特殊性原理。(2)意義: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在于各種事物內(nèi)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這種特殊矛盾規(guī)定了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zhì)。因此,只有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質(zhì)的事物區(qū)別開來,這是一切認識的起點。如果離開了對矛盾特殊性的具體分析,就無法區(qū)分事物,也就談不上正確地認識事物了。教材中毛澤東同志的名言特別強調(diào)了認識事物的基礎性的東西,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研究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認清各種事物的質(zhì)的區(qū)別。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改造世界就是解決矛盾,我們正確地認識事物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正確地解決矛盾。不同質(zhì)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zhì)的方法才能解決。因此,只有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如果不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企圖用一種模式去解決不同的矛盾,是注定要失敗的。思維拓展: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你能說出幾個蘊涵這一哲理的成語、俗語嗎 如“量體裁衣”“對癥下藥”“量人為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看菜吃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解鈴還需系鈴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等等。【課堂探究】:孔子的上述做法包含著什么哲學道理 析相反的成語和俗語有:“千篇一律…‘人云亦云”“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紙上談兵…‘畫蛇添足”“草木皆兵”“生吞活剝”“生搬硬套”“粗枝大葉”“不問青紅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等。總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和活的靈魂,也是我們在一切實際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的基本方法。堅決反對不重視矛盾特殊性的研究,不去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把馬克思主義的矛盾學說變成不解決任何實際問題的空洞理論的錯誤做法。【知識小結】:本課共分兩框四目,每一框每一目都是從具體的事例人手提出問題,起到統(tǒng)領本框的目的。本課主要講矛盾分析法,而矛盾分析法先從矛盾含義講起,接著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這些內(nèi)容始終離不開矛盾,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