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結合中學歷史與社會教學實踐,促進歷史教學工作發展,深化基礎教育教學改革。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二.工作思路理論聯系實際,以課標新教育理念為指導,培養教育人為目的,鼓勵管理合作為主要方式。教師認真學習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以及史學研究的有關理論,優化課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實效。 以課程教材改革為契機,以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初中新教材教學為重點,切實落實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新課程教法研究、歷史學科教學質量提高,促進教學成效。 學習與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與可持續性,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21教育網三.教材(含練習教輔)分析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材、評估作業本和評估卷、省編作業本為主要內容,地圖冊為輔助,以中國地理知識為主,分為4個單元: 21cnjy.com第五單元 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 第六單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第七單元 生活的變化 第八單元 文明探源 從對中國的了解,到對臺灣的探究,再深入對中國不同地區地理的認識(四大地理分區);了解生活變化,認識歷史的發展變化,調查探究的方法實踐。然后是對文明發展的初步把握,最后是對人類文明的探源,理解文明多樣性的由來: 中國整體地理——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人們生活的區域變化——人類文明歷史的演進。 21·cn·jy·com四.重點第五、六單元 難點時間緊張,內容多,對教師教學安排整體有難度。探究內容屬于新學新教的難點。了解中國整體的地理知識;掌握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地理特色;理解生活的變化構成了歷史,從時間和空間上認識世界;分析和探源文明演進的來龍去脈。 www.21-cn-jy.com教材重點:掌握中國國土人民、四大地理區域的地理特色;五. 教學措施: 為了減負增質,完成教學目標。將在教學中采用以下措施: 1、明確目標,上好學好每課,批好做好每課練習,精選精批精講。練習有重點,有數量質量和統籌安排。 2·1·c·n·j·y2、因材施教,根據課文的特色和學生的實際設計不同的層次目標。 后進生鼓勵為主,堅持學習不掉隊;中等生輔以方法輔導;尖子生鼓勵自主學習,挑戰實現自我,激趣導疑,合作探討,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者要進一步創設與目標指向相關的良好氛圍,激發興趣,設置懸念,喚起情感,集中反饋。 【來源:21·世紀·教育·網】3、巧設促想,深化內容。發展思維,學會創新,因此,這一環節的要求是:教者要善于梳理學生提出的疑問,捕捉“焦點”巧問促思,激發矛盾引起沖突,迸出思維的火花,調動感情參與,達到教學的目的。以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深度和創新思維的廣度入手,指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聯系生活實際,拓展延伸。 21·世紀*教育網4、利用資源,巧設問題。盡量多地引用課外資源,從生活入手,提高學習興趣。 六、教學進度和課時安排: 本學期每周每班3課時,教學周共18周,共54節課,其中新課教學36課時,作業課4課時,復習課12課時,機動2課時(用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具體課時安排如下:周次單元課框課序備注第五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第一課 國土與人 民遼闊的疆域1行政區劃 2眾多的人口 多民族的大家庭3第二課 山川秀美復雜多樣的地形4季風的影響5母親河6第三課 地域差異顯著秦嶺-淮河分南北7東部和西部差異顯著8交流與互補9綜合探究五認識寶島臺灣10第六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第一課 北方地區紅松之鄉 11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12古老而現代的首都13第二課 南方地區水鄉孕育的城鎮14富庶的四川盆地15開放的珠江三角洲地區16我國的經濟中心——上海17第三課 西北地區絲路明珠18草原風情19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烏魯木齊20第四課 青藏地 區海拔最高的牧區 21高原圣城-拉薩22綜合探究六如何開展社會調查-以調查家 鄉為例23第七單元 生活的變化第一課規則的演變 規則之源規則之變24第二課傳媒的行程生活中的文化傳播25現代社會的大眾傳媒26第三課生活的故事生活的時代印記生活的代際差異27綜合探究七區域的變化28第八單元 文明探源第一課原始先民的家園追尋原始先民的足跡29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30第二課 早期的文明區域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31誕生于愛琴海與中美洲地區的文明32第三課 中華文明探源中華文明曙光33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34綜合探究八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衡量變化的尺子35利用不同的史料、分辨史料的價值3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