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課標要求本專題的內容在課程標準中是沒有的,因為這是編寫教材時新增加的一部分。●課標解讀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確,在生活中要遵守法律,運用法律,做合格的公民。●落實策略課前:自主學習,調查搜集。學生閱讀教材、搜集有關的事實及相關知識。課上:教學互動,合作探究,得出結論。●新課導入建議方式一:情景導入一用視頻和圖片展示我國近幾年來食品安全的一些事例及其國家依法打擊的狀況。教師分析: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中的違法事件所取得的成果說明:僅靠輿論監督和道德譴責是不夠的,必須依靠法律手段,才能使打擊違法經濟行動順利進行,才能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由此可見,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依法治國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和民族的興盛,法治則國興。因此,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二框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方式二:情景導入二喜歡上網的小王在2013年初,拿近一年積攢的錢到某商場購買了一臺電腦。誰知,不知是電腦還是網絡的問題,上網時一直不那么順暢。于是,小王找到電腦經銷商,經銷商說電腦質量沒問題,給電信打去熱線電話,電信也說網絡沒問題。于是他一氣之下,上網對購買電腦的商場、商家及所購電腦品牌來了個“一鍋端”,在網上發帖對其進行毫無節制的“形象詆毀”。維權者最終成了侵權者。這一事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讓我們通過今天內容的學習來解決這一問題。●教學地位分析教材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和目標為統領,在此基礎上,教材后面分析了具體的法律內容。●教學流程設計課前預習安排:1.①看教材7~8頁“依法治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的基本方略”,完成知識1填空及輔助欄目內容;②思考教材探究問題,寫出簡易答案,對照探究提示,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2.①看教材8~10頁“有法可依: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成知識2填空及輔助欄目內容;②思考教材探究問題,寫出簡易答案,對照探究提示,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3.①看教材10~11頁“依法辦事:樹立社會主義的權利義務觀”,完成知識3填空及輔助欄目內容;②思考教材探究問題,寫出簡易答案,對照探究提示,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4.①看教材11頁“法治國家: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解”,完成知識4填空及輔助欄目內容;②思考教材探究問題,寫出簡易答案,對照探究提示,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步驟1:導入新課,簡要說明本課時教學地位。?步驟2:教師通過提問,檢查預習效果。注①?步驟7:先讓學生自主總結本課時內容,然后“對照課堂小結”內容進行簡要歸納總結。根據時間引導進行“課外生活感悟”、讓學生處理課堂練習、布置課后練習。?步驟6:處理探究2,教師根據教學時間和內容靈活掌握,最好交由學生自主處理,參照探究1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進行。注③?步驟5:教師要求學生完成“題組訓練”1、2,鞏固探究成果。然后根據背景材料,讓學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問題,同學之間互相討論問題解決方式、方法和結果。最后,根據“當堂雙基達標”設計變式練習,學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評價。?步驟4:教師通過對知識外引內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3:師生互動完成探究1“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互動方式可以利用問題導思1、2、3、4由淺入深地實施。注②注①:建議教師對【課前自主導學】中比較基本的知識點多提問幾個學生,使80%以上的學生都能掌握該內容,以利于下一步對該重點知識的探究。注②:建議教師除已有“題組訓練”和“探究問題”之外,再變換一下命題角度和問題提出方式,讓學生設置一些變式習題和問題以拓展學生的思路。注③:在探究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再找一些體現本知識的事例加以說明,在探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課 標 解 讀重 點 難 點1.知道依法治國的含義。2.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3.知道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4.懂得樹立社會主義的權利義務觀是實行依法治國的思想基礎。重點: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難點:樹立社會主義的權利義務觀。依法治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依法治國的地位: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2.依法治國的含義: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這就是依法治國。3.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嗎?【提示】 主體是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是領導力量。有法可依: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地位立法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活動。形成符合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比較科學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和基礎。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協調統一整體。(1)在我國,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和國務院制定的。(×)(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包括原有的現已廢止的法律。(×)(3)目前,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依法辦事:樹立社會主義的權利義務觀1.依法辦事的基本要求:堅持依法辦事,就要堅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2.依法辦事的必要性(1)依法辦事,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安定,也關系到每個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2)把權利和義務統一起來,樹立社會主義的權利義務觀,是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思想基礎。3.如何做到依法辦事(1)要掌握與自身日常生活相關的法律知識。(2)養成遵守法律、依法積極行使權利和自覺履行義務的觀念和習慣。有些同學認為,只要自己不違法犯罪,就與法律無關系。說明這種觀點的錯誤所在。【提示】 這種觀點否認了權利與義務具有一致性。每個公民應把權利和義務統一起來,樹立社會主義的權利義務觀,這是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思想基礎。法治國家: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1.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項艱巨的歷史任務。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自覺守法等方面扎實推進,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2.堅持法治理念、保障公民權利我國將堅持以人為本,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我國法律體系尚不健全,所以不能切實尊重和保護公民權益。這種觀點對嗎?【提示】 這種觀點不對。隨著法律規定、司法體制、維護權益機制的不斷完善,我國公民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將不斷得到切實尊重和全面保障。1.教材P7探究問題【提示】 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作為公民,首先應積極通過各種途徑參與立法;其次應認真學法、懂法;再次應特別做到嚴格守法,以憲法和法律為準繩;最后還要學會用法,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教材P8探究問題【提示】 我國法律體系日益完備,根據制定機關不同可分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等。根據所調整的領域不同可分為民商法、行政法、社會法、經濟法等。3.教材P10探究問題【提示】 (1)李某的行為不屬于合法行使權利。盡管李某有權飼養、放飛信鴿,但他在行使權利時不能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即李某也有不損害甚至維護他人合法權益的義務,否則就可能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成為被告。(2)可根據自身所了解的實際,簡單舉例。例如,公民在公共場所行使言論權不得給他人造成傷害;公民的家庭生活不得干擾居住區的其他居民;等等。4.教材P11探究問題【提示】 在將來的政法工作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自覺守法,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保護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自覺學法、普法、守法、用法、護法。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問題導思】2012年9月24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重慶市原副市長、公安局原局長王立軍徇私枉法、叛逃、濫用職權、受賄案,作出一審宣判。對王立軍以徇私枉法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以叛逃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以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年,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1.上述材料說明我國實施哪種基本治國方略?【提示】 依法治國。2.依法治國的主體、領導者、依據、對象、目的各是什么?【提示】 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依法治國的領導者是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的依據是憲法和法律;依法治國的對象是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社會事務等;依法治國的目的是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3.結合上述案例說明:依法治國有哪些基本要求?【提示】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體現了有法可依;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重慶市原副市長、公安局原局長王立軍徇私枉法、叛逃、濫用職權、受賄案,作出一審宣判體現了有法必依;對王立軍以徇私枉法罪、叛逃罪、濫用職權罪、受賄罪等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體現了執法必嚴、違法必究。4.材料啟示公民應該如何做到依法治國?【提示】 人人要學法、懂法、守法、護法,并且要用合法的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全面理解依法治國1.是什么——依法治國的含義依法治國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為什么——依法治國的原因(1)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2)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實施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3)堅持依法治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保障和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營造和諧的社會關系和生活秩序。3.怎么做——依法治國的要求(1)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具體要求地位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公正地執法和司法,依法行政,執法為民,盡職盡責地打擊和制裁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保障(2)思想基礎:依法治國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都要堅持依法辦事,把權利和義務統一起來,樹立社會主義的權利義務觀,這是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思想基礎。(3)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自覺守法等方面扎實推進,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設法治國家。 比較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區別實施方式不同以國家強制力作為實施的后盾主要靠社會輿論、內心的道德信念和修養等力量來獲得實施和維護發揮的作用不同側重點是保證各項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側重點是通過社會輿論與內心信念促使人們自覺養成良好習慣和規范良好道德行為,約束和制止不道德和不文明行為,形成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社會風氣聯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輔相成。以德治國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德治對法治的實施具有指導和保障作用,以德治國將更好地推動依法治國進程;法治為德治目標的實現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是德治的發展與延伸,法治對德治理念的弘揚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題組訓練】1.在我國,依法治國的主體是( )A.中國共產黨B.全國人大C.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D.國家主席【解析】 從依法治國的含義中可知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答案】 C2.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對這四個環節理解正確的是( )A.“有法可依”是要求國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法律可遵循B.“有法必依”就是要求全體公民都嚴格遵守法律C.“執法必嚴”只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公正地執法D.“違法必究”是要求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公正地司法【解析】 本題考查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必依要求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和全體公民都嚴格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辦事,所以B錯誤;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公正地執法和司法,所以C、D兩項觀點錯誤。【答案】 A樹立社會主義的權利義務觀【問題導思】王某居住在某小區1號樓1單元342室,他自小酷愛音樂,非常喜歡唱歌,他經常晚上下班后,在家里聽歌聽到24:00點左右,并且音響的聲音開得很大,影響周圍鄰居的休息。特別是周末的早晨,他早早起來練歌,嚴重擾民。鄰居提醒他把聲音開小一點,王某總是不以為然地說:“我在我自己家里,這是我的權利。”他的鄰居實在無法忍受,就把他告到了法院。1.王某的做法違背了什么權利義務觀?【提示】 違背了社會主義權利義務觀。2.試用這一觀點分析王某做法。【提示】 把權利和義務統一起來,樹立社會主義的權利義務觀,是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思想基礎。王某在自己家里聽音樂是自己的權利,但不得影響周圍鄰居的休息是自己的義務。因此,王某的做法割裂了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關系,是錯誤的。3.王某的做法給我們什么啟示?【提示】 堅持依法辦事,就要堅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我們要掌握與自身日常生活相關的法律知識,養成遵守法律、依法積極行使權利和自覺履行義務的觀念和習慣。全面理解樹立社會主義的權利義務觀1.必要性把權利和義務統一起來,樹立社會主義的權利義務觀,是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思想基礎。2.具體要求(1)樹立社會主義的權利義務觀,就要堅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2)每個公民既要依法行使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權利,通過合法的勞動和經營獲取正當物質利益;又要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積極承擔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并不是所有國家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都是統一的,只有在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才是統一的。【題組訓練】3.以下不符合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觀點的是( )A.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觀點,要堅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B.每個公民既要依法行使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權利,又要自覺履行憲法、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C.樹立權利義務觀是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思想基礎D.公民應履行法定義務,法律應保障公民的一切利益【解析】 A、B、C三項說法正確;法律保障的是公民的合法的、正當的利益,故D項說法錯誤。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應選D項。【答案】 D4.關于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聯系,正確的是( )A.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都是我國基本的治國方略B.道德調節的范圍更廣泛C.法律調節的行為更具體D.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二者是根本對立的【解析】 B、C兩項說法正確,但它們所闡明的是法治和德治的區別而非聯系;D項本身說法錯誤,排除。【答案】 A【走進生活】某鎮政府在修筑公路時,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沒有與該村民達成有效補償協議的情況下,鎮政府便組織人員將其承包土地上的莊稼毀掉。該村民要求鎮政府對此事予以合理解決,但未得到答復。于是,該村民向縣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訴訟,將鎮政府告上了法庭。法院經過認真的庭審調查,作出判決,責令被告鎮政府對原告作出合理的賠償。【知識對接】 材料信息知識對接某鎮政府在修筑公路時,在沒有與該村民達成協議的情況下,毀掉土地上的莊稼政府濫用職權會損害群眾的切身利益該村民向縣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訴訟,將鎮政府告上了法庭樹立社會主義的權利義務觀法院判決鎮政府對毀掉該村民承包土地上的莊稼進行賠償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感悟應用】 1.下列不符合上述材料事實的是( )A.政府濫用職權會損害群眾的切身利益B.司法機關必須依法行政C.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依法受到保護D.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職權受人民法院監督【解析】 本題通過法院判決鎮政府對毀掉該村民承包土地上的莊稼進行賠償的事例,考查依法治國及公民權利方面的知識,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判斷問題的能力。司法機關要堅持公正司法,行政機關要堅持依法行政,故B項觀點錯誤。【答案】 B2.該村民向縣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訴訟,將鎮政府告上了法庭。這說明( )A.人民法院是我國的立法機關B.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公正地執法C.國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法律可遵循D.行政訴訟就是公民向上一級政府提起訴訟【解析】 A、D兩項說法錯誤;C項不符合題意;B項強調政府要依法行政,符合題意。【答案】 B3.上述材料啟示我國公民( )A.應該積極通過各種途徑參與立法B.應認真學法、懂法C.應特別做到嚴格守法,以憲法和法律為準繩D.要學會用法,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解析】 材料說明公民能夠做到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故D符合題意。【答案】 D1.辨析:要依法治國,就要做到國家機關立法,全體公民守法。【解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主要是如何做到依法治國,考查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答題時要注意依法治國對公民和國家機關的不同要求,還要注意立法機關是誰。本題在做題時一定要審全題干觀點的含義,切忌漏掉內容。【答案】 (1)“國家機關立法”這一提法不準確,并不是所有國家機關都擁有并行使立法權。(2)就國家機關來說,要依法治國,不僅要確保社會生活有法可依,而且要求國家機關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還要求國家機關自覺接受監督。(3)就公民來說,要實現依法治國,不僅要遵守法律,而且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與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還要對國家機關進行監督,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事。2.我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和司法解釋有: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關于修改《監獄法》的決定、關于修改《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決定、關于修改《律師法》的決定等;關于修改《勞動合同法》的決定,2013年7月1日起施行;農業保險條例,2013年3月1日起施行。結合材料分析國家立法對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意義。【解析】 本題考查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首先分析加強立法工作能夠使國家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法律可以遵循,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分析立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的意義。【答案】 (1)法的主要內容是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使人們明確行為的模式、標準和方向。國家高度重視立法工作,使國家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法律可以遵循,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個人才能依法辦事,做到有法可依。(2)加強立法工作,形成符合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比較科學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和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