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1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一、內容和解析1、內容:本框下設三目:第一目講“歷史的沉思,時代的啟示”,第二目講“呼喚和平,渴望發展的歷史潮流”,第三目講,“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有效途徑“。2、解析: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即通過學習活動,讓學生知道和平與發展的含義和當今世界維護和平與發展的舉措。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國際社會、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展開的,為學習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基礎。本節課的重點是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的內涵,解決重點的關鍵是聯系政治生活實際,運用典型案例分析。二、目標和解析1、目標:1、識記和平與發展的含義、和平與發展的關系、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世界發展的舉措。2、理解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3、運用政治生活實際說明如何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世界發展。2、解析:1、識記和平與發展的含義、和平與發展的關系、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世界發展的舉措就是要求記住和平的含義、發展的含義;和平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發展經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當今世界要通過哪些具體的舉措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世界發展。2、理解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就是要求學生明確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是指和平與發展代替戰爭與革命成為當代世界面臨的兩個重大課題,并不意味著這兩個問題已經解決;世界大戰可以避免,但戰爭的危險并沒有根除;經濟發展越來越成為各國的共同要求,但南北差距仍在擴大,世界各國遠未實現共同繁榮。3、運用政治生活實際說明如何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世界發展和我國如何響應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三、問題診斷分析: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在學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的內涵時,可能會存在和平是世界的主題即世界上沒有戰爭和沖突或者因為當今世界存在著很多戰爭和沖突而否定和平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可能是學生對問題由于知識結構不夠完善而導致片面認識,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要通過典型的政治生活案例分析。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準備使用幻燈片展示有關圖片,因為使用幻燈片有利于學生比較直觀地理解現實的政治生活。五、教學過程設計(一)教學基本流程回顧前面所學知識本節知識梳理目標檢測配餐作業(二)教學過程復習回顧:中日兩國曾密切合作;近來又因為“釣魚島”領土之爭,使兩國關系趨于緊張。這說明(B)①國家間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②國際關系是復雜多變的③國家間利益的對立則往往會引起摩擦和沖突④國家間無法真正進行合作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導入新課:當今世界,國際關系錯綜復雜,許多國家之間或者地區之間發生多種多樣的沖突,甚至戰爭。什么是和平與發展?如何維護和平和促進發展?帶著這些問題,進入我們本課時的學習。問題一:什么是和平問題?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并運用知識分析國際政治生活現象,明確和平的內涵;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師生活動:問題1:和平問題的含義是什么?和平問題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問題2:和平成為當今時代主題的含義是什么?和平成為當今時代主題是指和平有現實的可能性,世界大戰有可能打不起來。問題3:和平成為當今時代主題的原因是什么?和平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和平是人類永恒的追求。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核戰爭的毀滅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國不得不考慮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貿然發動戰爭。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之間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國際上各種力量相互制約,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4:影響和平的因素有哪些?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主要障礙);宗教、民族、種族矛盾;領土、資源紛爭;國際恐怖主義;貧困、環境惡化、毒品等問題帶來的危機;例題1:2010年12月22日,美國參議院批準了4月份美俄兩國簽署的新核裁軍條約。削減核武器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這表明(C)A.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將不復存在B.軍事力量已不是綜合國力的組成部分C.要和平成為時代主流D.世界多極化格局已經形成變式練習:應韓國總統李明博和日本首相菅直人邀請,胡錦濤出席了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在韓國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五次峰會和13日至14日在日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十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首爾G20峰會討論的主題是全球經濟與框架。APEC則強調將繼續推動亞太地區一體化建設,共同實施經濟增長新戰略,并就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達成共識。可以說APEC與G20心存默契。從政治生活的角度看,G20峰會和APEC大會成功舉辦( C)①體現了世界經濟國際化、一體化趨勢加強②體現了國與國之間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③體現了和平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④④有利于區域的和平與穩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問題二:什么是發展問題?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并運用知識分析國際政治生活現象,明確發展的內涵;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師生活動:問題1:發展問題的含義是什么?發展問題指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問題.問題2:發展成為當今時代主題的含義是什么?發展成為當今時代主題的含義:即發展具有現實的可能性。問題3: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的表現是什么?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當今世界貧富懸殊;南北發展不平衡。例題2:世博會日益關注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逐步成為各國人民總結歷史經驗、交流聰明才智、體現合作精神、展現未來發展的重要平臺。從政治學角度看,這體現了( C )A.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國際組織在現代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C.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流D.世界各國的矛盾與沖突正逐漸消失問題三:如何實現和平與發展?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實現和維護和平與發展的重要途徑或者具體舉措。師生活動:問題1:和平與發展的關系是什么?和平是發展的前提條件,發展是和平的重要基礎。問題2:威脅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根源是什么?威脅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根源: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問題3:維護和平發展的有效途徑是什么?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建立國際新秩序。中國倡導的國際新秩序的內容:①政治上各國應相互尊重,共同協商,而不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②經濟上各國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應造成貧富懸殊。③文化上各國應相互借鑒,共同繁榮,而不應排斥其他民族文化。④安全上各國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相威脅。例題3:2011年2月18日,一艘游艇在印度洋海域遭索馬里海盜劫持,4名美國乘客淪為人質。有分析人士指出:“海盜經濟”令海盜迅速發展。索馬里很多漁民每天的生活費不足2美元,但如果當上海盜就可以讓他們實現一夜脫貧的夢想,所以海盜的隊伍日漸壯大。這表明(B)A.和平是發展的前提B.發展是和平的基礎C.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D.和平與發展都面臨著挑戰變式練習:2010年10月23日,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在韓國慶州閉幕。會議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達成“歷史性協議”,確認向新興經濟體轉移超過6%投票權。份額改革完成后,中國擁有份額將升至第三位,但美國依舊擁有“否決權”。中國擁有的份額上升,但美國依舊擁有“否決權”,對此認識正確的是(A)①中國的綜合國力有了較大提升②建立國際新秩序任重而道遠③多極化并不能遏制霸權主義④中國應韜光養晦服從美國的領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小結四、目標檢測1、2009年5月4日,聯合國亞太經社會發表的《亞太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報告》指出:“亞太是當前全球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然而,在取得眾多成就的同時,該地區依然面臨最為基本的糧食問題: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得不到溫飽;每天甚至每分鐘都有兒童因營養不良而失去生命;僅就印度來說,有2.31億人為食所困,這比整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還要多。”上述材料表明(C)A.當今世界并不安寧B.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C.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之一D.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2.中國此次利比亞撤僑,短期內撤回幾萬人,救回的都是最普通的平民,這是國家形象。這不只是國力強大的原因,而是真正做到了‘民為貴’。這種說法符合政治生活的依據有(D)①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②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在要求③我國政府依法執政④我國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其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作為主權國家,我國積極采取措施救援利比亞受困人員說明在國際社會中享有(D)A.獨立權B.平等權C.自衛權D.管轄權五、配餐作業(15分鐘左右)A組題4.空襲之后,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發表了鼓舞士氣的講話:反擊一切旨在觸犯利比亞領土和主權完整的外國干涉;堅持利比亞主權和領土完整并奮起自衛。國家之所以把維護自己的主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是因為(A)http://21世紀教育網①主權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②國家主權對外表現為國家最高權力的至高無上性③國家主權對內獨立性④主權是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B組題5、在人民幣幣值問題上,中方反對“用強制的辦法來迫使一國的匯率升值”。因為(C)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②主權國家享有獨立權和平等權③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④中國把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6、2009年6月15日是上海合作組織、成立8周年。8年來,“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正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廣泛認同,成為發展國際關系的準則。其中“謀求共同發展”是指要(B)①改革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②推行南北對話,改善南北關系,縮小南北貧富差距;③肯定各國的歷史和現行政策;④保障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作為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情況最復雜、交戰最為激烈的地區沖突,中東問題是聯全國關注的焦點。中東問題的存在表明(C )A、地區沖突是解決和平問題的主要障礙B、當前國際形勢的總趨勢是總體緊張C、世界仍不安寧,威脅世界和平的隱患依然存在D、戰后世界維持了總體和平局面C組題材料一 自2011年2月15日爆發反政府抗議活動以來,利比亞國內局勢持續動蕩,造成的死傷人數難以精確統計。據當地一家醫學委員會提供的數據,目前已經至少228人死亡,另有1932人受傷。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援引相關報告稱,騷亂已經導致利比亞約1000人喪生。材料二中國的“國家力量”在行動。而從撤離行動的各國情況對比看,顯然“中國反應”不僅增強了撤離中國公民的自豪和自信,也贏得了國際觀察家們以及一些國際媒體的稱贊。如美聯社報道稱,這是中國“最大規模”的撤離行動之一。法新社認為,中國為撤離中國公民,“啟動大規模的海陸空行動,動作迅速”。(1)上述兩則材料體現了當代國際社會的哪些道理?①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享有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和管轄權。在這次利比亞撤離活動中,我國政府表現出來的反應和行動就是行使管轄權的表現。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同時,當今世界仍很不安寧。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局部沖突和熱點問題此起彼伏。發生在利比亞的這次騷亂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