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2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一、內容及其解析1、內容:國家交往剪影、國際關系及其決定性因素、堅定的維護我國的利益2、解析:本框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的第四單元——當代國際社會、第八課——走進國際社會、第二框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本節內容是對國際關系的內容、形式及其決定性因素的闡述,是第一框《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內容的延伸,也為第九課《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學習打下基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框題對課程標準關于國際關系及其決定性因素進行了闡述,揭示出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是國家利益;在明確國際關系及其決定性因素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中國要堅定地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其中,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是本框題的重難點。二、目標及其解析1、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國際關系的含義、內容和形式;懂得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是國家利益、國家力量是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知道國家利益的內容;懂得如何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2)能力目標: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判斷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例如,分析國家間的合作、競爭和沖突的表現和根源,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等;采用多種方法收集國際社會的有關資料;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探索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等知識的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關注國際社會的發展,關系祖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和命運,增強民族自信心;熱愛和平,樹立維護本國利益與維護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相統一的理念,培養世界眼光;培養合作學習、團結友好的精神。2、解析:(1)通過學生提出問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知道國際關系的含義、內容和形式,理解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是國家利益;(2)通過對國際關系的解析,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判斷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知識運用的能力;(3)通過對國際關系知識的層層分析,培養學生關心祖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命運的民族責任感,樹立維護本國利益和維護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相統一的理念,培養世界眼光。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1、高一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對政治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2、本課除了重點和難點內容“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外,其余幾點內容學生相對來說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學中,第一部分通過自學、探究等形式完成基本知識的學習,第二部分首先讓學生從分析身邊熟悉的中日關系入手,在討論中突破難點,提高認識。 最后,由教師補充、歸納,進一步加深、提高認識。整個教學過程既不灌輸,也不空洞說教。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為了加強學生對國際關系的理解,本節課準備在課件的支持下,用大量生動的例子和圖片幫助學生體會教材的政治學道理。五、教學過程設計(一)教學基本流程導入新課本節知識解析課堂小結目標檢測配餐作業(二)教學情景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時政播報(由學生扮演新聞播報員的角色,播報近期世界大事)設計意圖:采用學生熟悉的“時政播報”的方法激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學習,自主思考。切入主題。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2、講授新課探究一:國際國際關系的概述——-是什么?(圖片展示)習近平主席訪俄韓朝對峙中俄文化交流臺灣漁船遭菲律賓攻擊歐盟與聯合國磋商中國和世衛組織合作問題1:國際關系的主體?圖片中反映了國際關系的哪些內容?國家間交往的形式是怎樣的?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學、探究、講解等形式完成基本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知道國際關系的含義、內容和基本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增強分析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一)、國際關系的概述——(學生歸納)3、合作探究突破重點探究二: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為什么?中日關系問題2、請舉例說明中日關系既有“沖突”又有“合作”的事件,并就其中一個你們最熟悉的事件分析中日關系“沖突”的原因?那又為什么中日關系又會有“合作”呢?設計意圖:此環節為提高教學效率,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體現人文性,把學生分成小組在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并討論的基礎上,相互交流,拓展延伸,此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像“研究者”一樣,在學習中主動去發現和探索,從而獲得了親身參與探究的體驗,提高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請選擇其中你最熟悉的一個事件分析說明中日雙方沖突的原因?問題3、大家開動腦筋想想看,導致中日之間既有“沖突”又有“合作”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呢?師生活動:在學生回答問題中加以點撥、推導出利益對立導致沖突,共同利益形成合作、最后升華為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層層遞進,突破重點和難點。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4、(多媒體展示圖片)通過兩幅圖片的對比,你能從中得出什么結論嗎?設計意圖:通過文本加圖片,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國家力量是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從而更好地突破重點。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二)、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學生歸納)是什么: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權益內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地位: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表現:國家間利益的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國家間的共同利益(相同)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國家力量典型例題(2012年浙江卷)黃巖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但菲律賓政府無視歷史事實,再制造事端,企圖侵占黃巖島。對此,中國政府作出了強烈反應。上述事實表明:(C)①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②領土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③利益對立是國家沖突的根源 ④干涉別國內政是非正義的、錯誤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學以致用,回歸生活探究三:堅定的維護我國的利益——怎么做?問題5、我們為什么要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設計意圖:從前面的分析入手,水到渠成,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6、通過反面圖片的對比,思考我們應該如何維護國家利益?(從國家和公民兩個角度)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舉例以及不合理行為的圖片展示,有利于弘揚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維護本國利益與維護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相統一的理念,培養世界眼光。師生活動:師生共同得出結論(三)、堅定地維護我國的利益——(學生歸納)為什么?——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根本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當的、正義的。②國家利益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權益,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怎么做?——國家:①堅定地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尊重他國合理的國家利益,并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②要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增強國家力量(堅持搞好經濟建設,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不斷提高綜合國力)。公民:①樹立國家觀念,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②努力學習,學好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③履行維護國家安定、社會穩定的義務,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現象作斗爭。5、目標檢測1、我國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進行對外活動的依據是(C)A、維護國家的經濟獨立和安全B、維護世界的和平,促進世界的發展C、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D、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安倍上臺之初,曾把中國視為“戰略競爭者”,而今又稱中國為“重要鄰國”。安倍政府對華政策的轉變和調整表明(B)A、日本政府對我國奉行遏制加接觸的基本戰略已改變B、國家利益是處理國家關系的最高準則C、中日關系已經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D、中日之間的基本矛盾和分歧已得到解決3、2013年3月27日,金磚五國領導人第五次會晤在南非舉行,主題為“金磚國家與非洲大陸:發展、融合與工業化的伙伴關系”。金磚國家的發展成就說明( A )A.國家之間應當謀求共同利益,務實合作B.第三世界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C.和平崛起是世界各國共同的發展理念D.國家之間應當排除各自利益,共同發展4、2013年4月8日,博鰲亞洲論壇在海南三亞閉幕,參會代表在公共外交、國際關系、國際戰略、地區安全等諸多熱門領域、熱點問題上形成廣泛共識,為今后合作奠定良好基礎。北京積極推動博鰲亞洲論壇的開展,并取得實質進展,這說明(B)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②競爭、合作和沖突是當今時代的主題③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④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設計意圖: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小結配餐作業一、基礎題(A組題)1、國家間之所以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復雜關系,主要是由( D )A 、各國的對外政策決定的 B、 各國的領導人決定的C 、各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 D、 各國的國家利益決定的2、國際關系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基本的表現形式是(B)A、戰爭、和平與共處B、競爭、合作和沖突C、共處、屈服與對抗D、共處、對抗與競爭3、長期來,中美關系迂回曲折,雖有摩擦,但在反恐問題上卻能達成共識,進行合作。這說明 (A)A、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 B、國家性質決定國家關系C、中美兩國的根本利益已經一致 D、國家關系是不斷變化發展的4、“沒有永久不變的朋友,也沒有永久不變的敵人,永久不變的是我們的國家利益。”這句話表明在國家關系中( A ) A、國家利益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B、國家性質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C、國家利益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D、國家關系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設計意圖:根據本節課的內容,選擇相應題目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二、鞏固題(B組題)5、當前人類面臨著的共同問題,表明了國家間存在著許多共同利益。這些共同利益與國家利益密切相關,它們是各國(A)A、進行合作的基礎B、處理國家關系的基本準則C、制定外交政策的出發點D、處理國內事務的依據6、國外政治家概括了新中國的外交經歷:20世紀50年代“一邊倒”,60年代“兩只拳頭打人”,70年代“一條線、一大片”,80年代以來無敵國外交,這是不無道理的。從上述我國不同時期的外交政策可知,我國處理國際關系時主要(B)A、按照國際條約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B、根據我國的國家利益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C、按聯合國的決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D、根據大國一致的原則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7、美國政府在國際上多次制造“中國威脅論”,但同時又表示要與中國發展經濟關系;中國多次譴責美國干涉中國內政,同時也在努力改善中美關系。國家之間的這種微妙關系主要是由(B)A、各國對外政策的變化決定的B、各國的國家利益因素決定并受國家力量因素影響C、國際形勢的變化決定的D、國家領導人的態度決定的8、2012年8月2日就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文具紙征收反傾銷這一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我國政府正式啟動了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程序。這表明,中國政府堅定地維護(B)A、國際政治新秩序B、我國的國家利益C、和平共處原則D、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設計意圖:根據本節課所涉及到的內容,選擇相應題目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并鞏固本課知識三、提高題(C組題)9、中美兩國在歷經了20個月的長期談判之后才正式簽署知識產權協議。對此,外電曾評論說,如果談判破裂,將會給中美雙方都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現在談判成功對雙方都有益。請就上述事實分析說明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答案:(1)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2)國家間一定范圍內的共同利益是國家之間合作的基礎,國家間利益的對立是國家之間沖突的根源。(3)中美之間在一定領域存在共同利益,因而能夠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合作,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的成功是基于雙方的共同利益的基礎上。(4)國家力量是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對中美關系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設計意圖:根據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主要從現實生活中選擇素材,讓學生能靈活地運用相應的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教學反思:內容:經濟、政治、文化、軍事關系等形式:競爭、合作、沖突國家國家國際組織國際組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