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學期知識點匯總大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學期知識點匯總大全

資源簡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學期知識點匯總大全
(一)
第一章 聲現象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鐘考鐘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并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并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少(在固體中傳的最遠,鐵軌傳聲),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注:由聲音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t;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三、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里,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回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師里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重合);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   四、怎樣聽見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后聽音樂,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   5、雙耳效應:生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亦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聽見立體聲);   五、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振動物體越大音調越低;)   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距發聲者越遠響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體的音調、響度盡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辨別是什么物體法的聲靠音色)   注意:音調、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   六、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范圍: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聲波;低于20Hz叫次聲波;   2、動物的聽覺范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臺風、海嘯都要產生次聲波;   七、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2)從環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   3、常見招生來源: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鳴笛聲、鞭炮聲、金屬之間的摩擦聲;   4、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超過90dB會損害健康;0dB指人耳剛好能聽見的聲音;   5、控制噪聲:(1)在生源處較弱(安消聲器);(2)在傳播過程中(植樹。隔音墻)(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   八、聲音的利用   1、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石、清洗鐘表等精密儀器;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蝙蝠辨向)制作(聲納系統)   2、傳遞信息(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等)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幫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生)
  第二章 光的傳播   一、光源   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源可分為1、冷光源(水母、節能燈),熱光源(火把、太陽);2、天然光源(水母、太陽),人造光源(燈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頭魚),非生物光源(太陽、燈泡)   二、光的傳播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像是倒立的實像(樹陰下的光斑是太陽的像)   (2)取直線:激光準直(挖隧道定向);整隊集合;射擊瞄準;   (3)限制視線:坐井觀天(要求會作有水、無水時青蛙視野的光路圖);一葉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時月球在中間;月食時地球在中間)   3、光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計算中,真空或空氣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約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約為2/3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光年是長度單位;1光年≈9.46×1015m;   注: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真空中不傳播;光在真空中傳播的最快,空氣中次之,透明液體、固體中最慢(二者剛好相反)。光速遠遠大于聲速,(如先看見閃電再聽見雷聲,在100m賽跑時聲音傳播的時間不能忽略不計,但光傳播的時間可忽略不計)。   四、光的反射   1、當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份光會被物體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們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線:過光的入射點所作的與反射面垂直的直線;   (2)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法射光線與法線間的夾角。(入射光線與鏡面成θ角,入射角為90°-θ,反射角為90°-θ)   (3)入射角與反射角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反射角總是隨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而變化,因而只能說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說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鏡面旋轉θ,反射光旋轉2θ)   (4)垂直入射時,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時,入射角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雙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畫一般的光路圖(要求會作):   (1)、確定入(反)射點:入射光線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線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交點即為入射(反射)點   (2)、根據法線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線。   (3)、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入射光線或反射光線   6、兩種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鏡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時,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將沿各個方向反射出去;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點:都是反射現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點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個方向的入射光,鏡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個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處,背光走要走亮處,因為積水發生鏡面反射,地面發生漫反射,電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處,黑板上"反光"是發生了鏡面反射)   五、平面鏡成像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是虛像,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對應點的連線和鏡面垂直,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鏡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鏡子中的鐘的時間要看紙張的反面,物體遠離、靠近鏡面像的大小不變,但亦要隨著遠離、靠近鏡面相同的距離,對人是2倍距離)。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靜的水面就好像一個平面鏡,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鏡中花);對實物的每一點來說,它在水中所成的像點都與物點"等距",樹木和房屋上各點與水面的距離不同,越接近水面的點,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無數個點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離水面多高,像離水面就是多遠,與水的深度無關)。   3、平面鏡成虛像的原因:物體射到平面鏡上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沒有會聚二是發散的,這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畫時用虛線)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只能通過人眼觀察到,故稱為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   注意:進入眼睛的光并非來自像點,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像、物關于鏡面對稱)和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同一物點發出的光線經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長線交于像點)作光路圖(作出物、像、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六、凸面鏡和凹面鏡   1、以球的外表面為反射面叫凸面鏡,以球的內表面為反射面的叫凹面鏡;   2、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可增大視野(汽車上的觀后鏡);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太陽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電筒)   七、光的折射   1、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   2、光在同種介質中傳播,當介質不均勻時,光的傳播方向亦會發生變化。   3、折射角:折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線共面,法線居中。   2、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光從水或其它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要求會畫折射光線、入射光線的光路圖)   3、斜射時,總是空氣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時,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傳播方向不改變   4、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當光射到兩介質的分界面時,反射、折射同時發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1、生活中與光的折射有關的例子:水中的魚的位置看起來比實際位置高一些(魚實際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實際位置高些;透過厚玻璃看鋼筆,筆桿好像錯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彎折了;(要求會作光路圖)   2、人們利用光的折射看見水中物體的像是虛像(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十、光的色散   1、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依次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這種現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復色光;   3、天邊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其它色光可由這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沒有黑光;顏料的三原色是品紅、青、黃,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什么顏色透過什么顏色的光);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什么顏色反射什么顏色的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白色物體發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顏色的光)   例: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匹紅色的馬、綠色的草、紅色的花、黑色的石頭,現在暗室里用綠光看畫,會看見黑色的馬,黑色的石頭,還有黑色的花在綠色的紙上,看不見草(草、紙都為綠色)   十一、看不見的光   1、 太陽光譜: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七種色光按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太陽光譜;   (從左往右其波長逐漸減小;散射逐漸增強;人眼辨別率依次降低)應用傍晚太陽是紅的,晴天天是藍的,汽車的霧燈是黃光。   2、 紅外線:紅外線位于紅光之外,人眼看不見;   (1)一切物體都能發射紅外線,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打仗用的夜視鏡)   (2)紅外線穿透云霧的本領強(遙控探測)   (3)紅外線的主要性能是熱作用強;(加熱)   3、 紫外線:在光譜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見;   (1)紫外線的主要特性是化學作用強;(消毒、殺菌)   (2)紫外線的生理作用,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小孩多曬太陽),但過量的紫外線對人體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線,我們要保護臭氧層)   (3)熒光作用;(驗鈔)   (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線來自太陽,臭氧層阻擋紫外線進入地球。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學期知識點匯總大全(二)
第三章 透鏡及其應用   一、透鏡、至少有一個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會辨認)   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如:遠視鏡片,照相機的鏡頭、投影儀的鏡頭、放大鏡等等;   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如:近視鏡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軸:過透鏡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鏡的幾何中心;用"O"表示。   3、焦點: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于主光軸上一點,這點叫焦點;用"F"表示。   4、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通常由于透鏡較厚,焦點到透鏡的距離約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圖:   注意:凸透鏡和凹透鏡都各有兩個焦點,凸透鏡的焦點是實焦點,凹透鏡的焦點是虛焦點;   三、三條特殊光線(要求會畫):   1、過光心的光線經透鏡后傳播方向不改變,如下圖:   2、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經過焦點;經凹透鏡后向外發散,但其反向延長線必過焦點(所以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如下圖:   3、經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向異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后平行于主光軸;如下圖:   四、粗略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太陽光是平行光,使太陽光平行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下面放一張白紙,調節凸透鏡到白紙的距離,直到白紙上光斑最小、最亮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鏡到白紙上光斑中心的距離就是凸透鏡的焦距。   五、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方法:   1、用手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是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是凹透鏡;   2、讓透鏡正對太陽光,移動透鏡,在紙上能的到較小、較亮光斑的為凸透鏡,否則為凹透鏡;   3、用透鏡看字,能讓字放大的是凸透鏡,字縮小的是凹透鏡;   六、照相機:1、鏡頭是凸透鏡; 2、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七、投影儀:1、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 2、投影儀的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注意:照相機、投影儀要使像變大,應該讓透鏡靠近物體,遠離膠卷、屏幕。   3、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八、放大鏡:1、放大鏡是凸透鏡; 2、放大鏡到物體的距離(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虛像;注:要讓物體更大,應該讓放大鏡遠離物體;   九、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器材:凸透鏡、光屏、蠟燭、光具座(帶刻度尺)   十、注意事項:"三心共線":蠟燭的焰心、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又叫"三心等高"   十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要求熟記、并理解):   成像條件物距(u)成像的性質像距(v)應用   U﹥2f倒立、縮小的實像F﹤v﹤2f照相機   U=2f倒立、等大的實像v=2f   F﹤u﹤2f倒立、放大的實像v﹥2f投影儀   U=f不成像   0﹤u﹤f正立、放大的虛像V﹥f放大鏡   口訣: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遠實像小,虛像大。   注意:1、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現,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線必過像點;   2、虛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   注意:凹透鏡始終成縮小、正立的虛像;   十二、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膠卷);   十三、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遠處的物體所成像在視網膜前,晶狀體曲度過大,需戴凹透鏡調節;   十四、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物體,近處的物體所成像在視網膜后面,晶狀體曲度過小,需戴凸透鏡調節;   顯微鏡和望遠鏡   十五、顯微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目鏡都是凸透鏡,它們使物體兩次放大;   十六、望遠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使物體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放大鏡,成放大的像;   第四章 物態變化   一、溫度:   1、 溫度:溫度是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注:熱的物體我們說它的溫度高,冷的物體我們說它的溫度低,若兩個物體冷熱程度一樣,它們的溫度亦相同;我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一般不可靠;   2、攝氏溫度:   (1)溫度常用的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C”表示;   (2)攝氏溫度的規定:把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把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然后把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攝氏溫度的讀法:如“5℃”讀作“5攝氏度”;“-20℃”讀作“零下20攝氏度”或“負20攝氏度”   二、溫度計   1、常用的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造的;   2、 溫度計的構成:玻璃泡、均勻的玻璃管、玻璃泡總裝適量的液體(如酒精、煤油或水銀)、刻度;   3、 溫度計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分度值(每個小刻度表示多少溫度),并估測液體的溫度,不能超過溫度計的量程(否則會損壞溫度計)   (2)測量時,要將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不能緊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液、要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讀數,且視線要與溫度計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體溫計:   1、 用途:專門用來測量人體溫的;   2、 測量范圍:35℃~42℃;分度值為0.1℃;   3、 體溫計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   4、 體溫計的特殊構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間有極細的、彎的細管(縮口);   物態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的變化;固態、液態、氣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物質以什么狀態存在跟物體的溫度有關。   四、熔化和凝固: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從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1、 物質熔化時要吸熱;凝固時要放熱;   2、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兩物態變化過程;   3、 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1)晶體:熔化時有固定溫度(熔點)的物質;非晶體:熔化時沒有固定溫度的物質;   (2)晶體和非晶體的根本區別是:晶體有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吸熱),非晶體沒有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吸熱);(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4、 晶體熔化的條件:   (1)溫度達到熔點;(2)繼續吸收熱量;   5、 晶體凝固的條件:(1)溫度達到凝固點;(2)繼續放熱;   6、 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7、 晶體的熔化、凝固曲線:   (1)AB 段物體為固體,吸熱溫度升高;   (2)B 點為固態,物體溫度達到熔點(50℃),開始熔化;   (3)BC 物體股、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4)C點為液態,溫度仍為 50℃,物體剛好熔化完畢;   (5)CD 為液態,物體吸熱、溫度升高;   (6)DE 為液態,物體放熱、溫度降低;   (7)E 點位液態,物體溫度達到凝固點( 50℃),開始凝固;   (8)EF 段為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   (9)F點為固態,凝固完畢,溫度為50℃;   (10)FG 段位固態,物體放熱溫度降低;   注意:1、物質熔化和凝固所用時間不一定相同,這與具體條件有關;   2、熱量只能從溫度高的物體傳給溫度低的物體,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之間存在溫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為可逆的過程,汽化要吸熱、液化要放熱;   3、汽化可分為沸騰和蒸發;   (1)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注:蒸發的快慢與(A)液體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蒸發越快(夏天灑在房間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陽下曬衣服快干);(B)跟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有關,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涼衣服時要把衣服打開涼,為了地下有積水快干,要把積水掃開);(C)跟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有關,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涼衣服要涼在通風處,夏天開風扇降溫);   (1)沸騰:在一定溫度下(沸點),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注:(A)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B)不同液體的沸點一般不同;(C)液體的沸點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大沸點越高(高壓鍋煮飯)(D)液體沸騰的條件:溫度達到沸點還要繼續吸熱;   (2)沸騰和蒸發的區別和聯系:   (A)它們都是汽化現象,都吸收熱量;(B)沸騰只在沸點時才進行;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C)沸騰在液體內、外同時發生;蒸發只在液體表面進行;(D)沸騰比蒸發劇烈;   (4)蒸發可致冷:夏天在房間灑水降溫;人出汗降溫;發燒時在皮膚上涂酒精降溫;   (5)不同物體蒸發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發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溫度;(2)壓縮體積(增大壓強,提高沸點)如:氫的儲存和運輸;液化氣;   六、升華和凝華   1、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2、升華現象:樟腦球變小;冰凍的衣服變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態變化;   3、凝華現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戶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內表面)   七、云、霜、露、霧、雨、雪、雹、"白氣"的形成   1、溫度高于0℃時,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為露;附在塵埃上形成霧;   2、溫度低于0℃時,水蒸汽凝華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與冷空氣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層中還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華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與0℃冷空氣流時,凝固成雹;   4、"白氣"是水蒸汽與冷液化而成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怀市| 勐海县| 垦利县| 尉氏县| 台东县| 阆中市| 隆子县| 桦川县| 双鸭山市| 九龙城区| 齐齐哈尔市| 阳泉市| 镇原县| 昌乐县| 永寿县| 天台县| 姚安县| 蓝山县| 贡觉县| 东明县| 昔阳县| 梓潼县| 赫章县| 老河口市| 永新县| 错那县| 新巴尔虎左旗| 怀集县| 淄博市| 黄冈市| 桦川县| 潍坊市| 上栗县| 新建县| 怀集县| 鄂州市| 奉节县| 文山县| 桓台县| 恭城| 遂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