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教案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1、識記世貿組織的作用、原則、目標,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戰略和必須堅持的原則2、理解入世對我國經貿活動的影響,對外開放的必然性,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關系2、運用所學知識,聯系實例,說明如何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實施走出去戰略,說明對外開放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辨證的、全面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框學習,讓學生樹立對外開放觀念。在發展對外經濟活動中,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和愛國主義精神。教學重點、難點:對外開放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新形勢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入世的利與弊教學方法:學生收集、整理有關資料,教師啟發、引導,課上討論等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形式。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回顧上一節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和影響,思考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應該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展開討論。教師引導: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我國應該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二)進行新課對外開放的新階段1、世界貿易組織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有關材料,了解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知識以及我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的關系。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積極思考(1)世貿組織的地位:世界貿易組織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成立于1995.1.1,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并稱世界三大經濟組織。(2)世貿組織在國際經濟貿易活動中的積極作用:組織多邊談判,制定國際貿易的基本原則和協定,為成員提供解決貿易摩擦、沖突的場所。(3)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非歧視原則,市場準入原則,互惠原則,公平競爭與公平貿易原則,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請大家閱讀“名詞點擊”,了解一下這兩個原則。(4)世貿組織的目標:各成員在互利互惠基礎上削減關稅,消除國際貿易中的其他障礙和歧視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的生產和交換,促進各成員的經濟發展。2、我國與世貿組織的關系(1)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于2001.12.11日正式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2)中國入世的積極影響教師活動:根據世貿組織的原則、目標、作用,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有什么積極作用?學生活動:積極思考,發表見解教師點撥: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有利于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總體上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3)中國入世面臨的嚴峻挑戰國際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深入的與國內市場競爭結合在一起,面臨的經濟風險會明顯增加。如,大幅度削減關稅,發達國家的優勢產品大量涌入,必將對國內企業帶來生存危機等等。面對入世,能否把有利條件用足,把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二、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教師活動:根據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帶來的的影響,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國為什么要實行對外開放?學生活動:積極思考,發表見解教師點撥:這是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成就證明了,對外開放是正確的決策,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下列材料: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從1980年起,先后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以及海南省,建立了5個經濟特區;1984年進一步開放了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14個沿海城市;1985年后,陸續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河北、廣西開辟為經濟開放區,從而形成沿海經濟開放帶。1990年,決定開發上海浦東新區,并進一步開放一批長江沿岸城市,形成以浦東為龍頭的長江開放帶。1992年以來,決定對外開放一批邊疆城市和進一步開放內陸所有的省會和自治區首府城市;還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15個保稅區、32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53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從而形成了沿海、沿江、沿邊、內陸地區相結合的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意味著什么?學生活動:積極思考,發表見解教師點撥:全方位就是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對所有國家進行開放;寬領域就是對商品、資本、技術、勞務等市場,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等廣泛領域對外開放;多層次就是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開發區、沿海、沿江、沿邊、內陸中心城市等多種形式對外開放。這種開放格局必將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如何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1)新形勢下的對外開放決策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我國政府決定: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基本戰略。(2)“引進來”的必要性及其方向教師活動:同學們閱讀教材材料,并思考問題學生活動:積極思考,發表見解教師點撥: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遇到的突出問題是資金不足、技術落后,不能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引進外資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建設發展。但是,外資的引進和利用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外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服務業投資主要集中在房地產,農業吸引外資較少。投資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中西部落后地區較少。教師活動:根據這種現狀,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引進來”方面應該怎么做?學生活動:積極思考,發表見解教師點撥:要結合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更多的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要吸引外資向高新技術、高附加值加工和研發產業轉移,向農業、服務業等領域擴展。(3)“走出去”意味著對外開放的新層次什么是“走出去”?是指通過到國外投資辦廠,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輸出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材料,思考“走出去”的必然性及意義。學生活動:認真閱讀,積極思考。教師點撥: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我國一批有實力、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已經具備了“走出去”的條件,它們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對外投資,能夠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有利于更充分的利用國外資源、市場,發展壯大我們自己。(4)“引進來”與“走出去”的統一“引進來”與“走出去”是我國對外開放基本戰略的兩個緊密聯系、互相促進的方面,只進不出或只出不進,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從“引進來”到“走出去”,意味著我國的對外開放發展到一個新層次。4、實行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多媒體展示下列材料:我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全國居民每天消費總額達到37億元。每天消費糧食75萬噸,相當于一個縣級商品糧基地的全年產量;每天消耗豬肉6萬噸,食油1萬噸,糖1.6萬噸,鮮蛋1.8萬噸。每天購買雜志600多萬冊,報紙5000多萬份,需要400量中型載貨汽車才能裝載。教師活動:請同學們思考,上述材料說明什么?在這種國情下發展對外關系,應該注意什么?學生活動:認真閱讀,積極思考。教師總結: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依靠外國是不能解決溫飽問題的,更談不上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并以此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但堅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是閉關自守、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把二者結合起來。(三)課堂總結、點評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我國對外開放方面的有關知識,知道了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大趨勢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實行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了解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成就、格局、新形勢下的基本政策和戰略。這對于我們在正確地認識國際經濟關系,增強社會主義優越感和民族自強意識,自覺投身現代化建設等將有重大指導作用。課后作業:討論:聯系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和我國國情實際,分析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