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2圍繞主題抓住主線一、教學目標1、目標:(1)理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要性;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了解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要求。(2)能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科學內涵的理解能力;能根據實際情況運用科學發展觀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能力。2、重點:科學發展觀;重點難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二、預習導學1.科學發展觀內涵(1)第一要義是。(2)核心是。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實現發展成果由,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就。(3)基本要求是。(4)根本方法是。2.重要性以為主題,以為主線,是關系的戰略抉擇。要適應新變化,加快形成,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3.措施(1)實施戰略。(2)推進調整。(3)推動一體化。(4)全面促進和,增強能力。三、問題引領、知識探究情景一:展示“亞洲第一天坑”壯觀圖片情景二:垃圾場風波:近年來,隨著武漢發展加快,生活垃圾的處理成為難題。有專家提議,從武漢前往大冶鐵礦拖運礦石的列車往往是空列,可利用這一運輸線將武漢的垃圾運往天坑填埋,將“亞洲第一天坑”改為“世界第一垃圾場”,按每年填200噸垃圾計算,武漢可用上100年。這不僅解決了武漢的垃圾問題,而且實現礦區回填,減少礦區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質災害發生。這一提議在黃石引起軒然大波。探究問題1:將“亞洲第一天坑”改為“世界第一垃圾場”,你同意嗎?第一要義:科學發展核心:以人為本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統籌兼顧發展工業旅游(又好又快)科學發展觀(內涵)發展改為垃圾場(快)片面發展觀(片面發展、危害當地人民利益、沒有做到可持續發展、沒有兼顧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練習內化1、長期以來,對經濟快速增長的片面追求已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進而損害到人類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態城以修復、保護生態為主旨,探索人類生存發展的新模式。生態城建成后,將實現可再生能源廣泛利用、節水生活化、城區無垃圾等目標。這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中的( )①以人為本?、谌姘l展?、蹍f調發展 ④可持續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探究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要以深化改革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以農村為重點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現實路徑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要求是“轉變”。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注重規模、速度向注重質量、效益型轉變。 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外需帶動型向內需拉動型轉變。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 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生產能力型向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轉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為重點,破除制約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一方面,要加快促進產業升級,淘汰過剩的落后產能。另一方面,要推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合理布局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建設。 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資源高耗型向資源節約型轉變。一是把節約為先、效率為本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的核心,強化資源節約的政策導向,大力開發和推廣資源節約技術,加強資源生產、運輸、消費環節的管理;二是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作為基本路徑,加強社會、企業等的循環經濟建設;三是把保護環境、保障能源安全作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基本要求,適時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減少資源開發利用造成的環境負外部性,同時,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積極實施能源“走出去”發展戰略,建立和完善同國力相適應的國家能源戰略儲備。 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難題,離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無疑是舍本逐末,改革將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梳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歷史脈絡,將有助于更加清晰地探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現實路徑。問題2:閱讀材料,完成下圖 措施材料1、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3、城鄉發展一體化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以農村為重點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4、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資源高耗型向資源節約型轉變。一是把節約為先、效率為本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的核心,;二是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作為基本路徑,探究問題3:請各組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談談黨和國家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下面,我們通過“在線訪談”活動來完成這個問題)在線訪談訪談規則:①每組推選一名訪談發言人②全班五組分別代表:科技局、經濟局、農業局、環保局、區域規劃局③訪談對象:本組成員④訪談內容:站在本組的角度,談談十八大為什么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練習內化2.[例2] 右邊漫畫給我們的啟示是( )A.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做法是錯誤的B.GDP的增長對社會發展是沒有意義的C.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需要進行長期的艱苦奮斗D.必須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四、課堂小結五、目標檢測1.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包括( )①第一要義是執政興國?、诤诵氖且匀藶楸尽、刍疽笫侨鎱f調可持續?、芨痉椒ㄊ墙y籌兼顧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此題考查課本基礎知識,①錯誤,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②③④正確。答案:D2.目前,發展低碳經濟正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國際潮流,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實現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在我國,大力提倡“低碳經濟”有助于( )①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踐行綠色消費?、谇袑嵽D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圬瀼芈鋵嵖茖W發展觀,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芙档推髽I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發展低碳經濟有利于節約資源,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是國際潮流和社會責任,暫時會影響企業效益的提高,因此④表述錯誤,排除含④的選項。答案:A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據此回答3~4題。3.我們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①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谑侨娼ǔ尚】瞪鐣谋厝灰蟆、勰軌虮WC產業的良性發展?、芫湍軐崿F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本題考查國家重視科技的必要性。①②說法正確符合題意;③說法太絕對,產業的良性發展并不是重視科技就能保證的;④說法太絕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并不單純的靠國家重視科技就能解決的。答案:A 4.我國經濟發展必須實現從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型向自主創新型的戰略轉變。這有利于( )①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谔岣咂髽I的經濟效益?、厶岣咂髽I勞動生產率?、茉黾訂挝簧唐返膬r值量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④錯誤,科技創新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商品的價值量,排除含④的選項。答案:D 5.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①有利于發揮宏觀調控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谟欣诖龠M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③是增加就業和促進消費的根本途徑 ④有利于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①錯誤,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③錯誤,經濟發展是增加就業和促進消費的根本途徑。答案:D 6.當前,黃三角經濟發展狀況,同長三角、珠三角相比落后滯緩,所以加快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對實施全省,乃至全國總體發展戰略部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重大意義??梢?,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必須( )A.把GDP作為衡量發展成就的唯一指標B.促使全國同步均衡發展,共同實現小康社會C.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區域協調發展D.促進經濟發展,奠定小康基礎解析:材料表明黃三角經濟發展落后滯緩,須加快發展、奮起直追、縮小差距,所以A、B表述錯誤。C切合題意。D項表述重復題干。答案:C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據此回答7~9題。7.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這一指示的發布( )①是對重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完全否定?、谡f明我國實現了人口、資源、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塾欣诼鋵崱耙匀藶楸?,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苡欣诩涌燹D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①錯誤。重視生態文明并不意味著忽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②中的“實現了”與我國當前實際不符;GDP質量指數的發布對于我國經濟今后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③④正確且符合題意。答案:C 8.建設生態文明必須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有利于( )①實現擴大內需、實現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發展 ②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 ③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茇瀼芈鋵嵖茖W發展觀,實現社會分配公平A.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①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擴大消費需求。④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分配公平。答案:A 1、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3、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4、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