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新時代的勞動者一、教學要求【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懂得勞動的含義及其地位、作用與意義,了解我國目前的就業形式,理解當代勞動者應該樹立的正確的擇業就業觀;(2)了解勞動者的基本權利,知道政府在維護勞動者權益方面的巨大作用,懂得勞動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基本途徑與方式。2.能力目標:正確認識我國就業形勢的辯證思維能力,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權益。3.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與擇業觀念,樹立勞動光榮、勞動偉大、勞動平等的觀念和熱愛人民的情感;增強依法維權的法制觀念。【教學重點】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教學難點】1.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勞動者維護自身權益的途徑二、前課準備1.先利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將前4課的主干內容理一理,弄清本課、本框在全冊書中的地位。2.利用10分鐘左右的閱讀書本p41—44,完成【生本對話A】、【生本對話B】。3.選取【生生對話A】中的某一個對話內容提前作出思考,并嘗試寫出提綱。三、教學過程(一)生本對話【生本對話A】【生本對話B】一、勞動和就業1.__________是生產過程中的主體,在生產力發展中起主導作用。2、就業的意義?2、我國勞動者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1、我國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包括哪些?2、當勞動者的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加以維護。判斷(1):勞動創造財富。()判斷(2):勞動者只是分工不同,地位平等。()判斷(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表明要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判斷(4):自由職業者表明職業平等觀。()判斷(5):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是勞動者維權的基礎。()(二)生生對話【生生對話A】【方法說明】對話一:在我國目前就業中存在著哪些客觀因素導致我國就業存在問題?如何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對話二:辨析:簽訂勞動合同就一定能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思路:(1)我國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簽訂勞動合同制度有利于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2)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離不開黨和政府。(3)用人單位。(4)勞動者本人。對話三:姓名:劉錫貴身份:農民工職業:建筑工人經歷:1、身份證被工頭扣著,每天在工地上從6點干到22點,就圖40元一天的工錢。2、“五一”想帶女兒外出逛逛,可工頭不讓休假,而且沒有加班工資。3、五月底工程做完了,滿以為可以拿到自己的血汗錢,給女兒交學費。可工資被一拖再拖,沒了音信。4、由于長期得不到休息再加上工地安全措施不到位,六月的一天他在恍惚中從腳手架上跌了下來致殘。沒有拿到任何社會保險和賠償。5、單位只給部分資格老的正式工辦理社會保險,蘭錫貴不在其中。要求學生根據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分析農民工蘭錫貴哪些權利被侵犯了?勞動者享有這些權利有何意義?【生生對話B】對話一:知識總結對話二:課堂反饋一、單項選擇題中央一直強調,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鼓勵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據此回答1-3題:1、促進就業,最根本的是要A.依賴市場的基礎作用,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市場化配置B.努力發展經濟,增加就業崗位C.堅持黨和政府的主導作用,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D.搞好計劃生育,控制勞動力總量的增長2、解決就業問題,從勞動者來說,就應該A.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全面落實就業扶持政策B.增加就業資金投入,加大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援助力度C.進一步搞好就業服務,完善社會保障制度D.轉變就業觀念,不斷提高職業技能3、新時期的勞動者要努力尋求就業門路,是因為①就業是勞動者謀生的重要手段②就業能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使社會生產順利地運轉③合理的勞動就業使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促進經濟發展④有利于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⑤提高人的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4.勞動者應該認識到,在市場競爭中,只有自身實力強,才能就業機會多,即樹立A.自主擇業觀B.職業平等觀C.競爭就業觀D.多種方式就業觀5、近年來,農民工問題引起各方面的關注,由于部分農民工勞動合同意識不強,工資被拖欠、克扣,勞動安全不能得到切實保障的現象屢有發生。為此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建設部下發通知,要求建筑企業招用農民工,必須依法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材料表明,實行勞動合同制度A.是促進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的需要B.是促進勞動力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C.是調動勞動者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需要D.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需要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北京市人事局聯合發出《關于加強人才招聘廣告管理的通知》,明令禁止招聘中的歧視行為。據此回答6—7題對話三:學習反思(收獲與困惑)四、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