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價格變動的影響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實例探究以及圖表的講解,懂得商品價格與商品需求量和供給量之間的一般規律,即“需求法則”和“供給法則”;通過回顧現實生活,了解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該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以及商品的需求量還受到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替代品與互補品);通過案例分析和學生自主歸納,了解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2.能力目標:從具體材料入手,提高歸納與分析能力,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分析相關生活現象并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正確認識價格變動對生活消費和生產經營的影響,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和主動性。教學重點:價格變動對生活消費和生產經營的影響教學難點:商品需求不僅受自身價格變動的影響,還受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正確區分互補品與替代品;需求彈性二、預習導學價格變動的影響(一)對生活消費的影響1.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一般說來,價格上升時,需求量會減少;價格下降時,需求量會增多。2.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3.互為替代品的兩種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變動。4.有互補關系的兩種商品的需求量呈正方向變動。(二)對生產經營的影響1.調節產量。2.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3.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重要體現。三、問題引領、知識探究合作探究一:某地是我國冬季旅游度假的好去處。春節期間,為了多賺錢,當地的酒店和餐飲企業大幅度提高價格,結果游客急劇減少,這些企業的收入也下降了。問題1:現實生活中是否見過類似的情形?問題2:為什么漲價后,企業的收入反倒下降了?提示:1.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見這種情況,當某種商品漲價過快時,消費者會減少對這類商品的消費,商家賣出的商品減少,收入也就下降了。2.漲價后,旅客急劇減少,消費也就減少,所以企業的收入下降了。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需求法則:一般說來,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價格上漲↑,購買減少↓(需求量減少)價格下降↓,購買增加↑(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線,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需求法則:商品的需求量同該商品的價格呈反方向變動合作探究二:看圖思考,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否相同?(課本第15頁)1.教師提示學生回想現實生活中除了大米,還有哪些東西是漲價也要買的;除了黃金,還有哪些東西漲價了,買的人就少了。進而,引導學生總結歸納: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比較小,高檔耐用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比較大。2.教師根據歸納向學生介紹新概念——需求價格彈性:需求價格彈性又叫需求彈性,指商品自身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程度,它用“商品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除以商品價格變動的百分比”的絕對值來表示。只需讓學生了解: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大——這種商品的需求彈性比較大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小——這種商品的需求彈性比較小與學生互動,隨機請學生將歸納圖補充完整(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反應程度大→高檔耐用品→需求彈性大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反應程度小→生活必需品→需求彈性小練習內化1.看需求彈性圖,判斷甲、乙誰代表的是生活必需品,誰代表的是高檔耐用品?提示:教師抽學生配合,找出甲乙價格分別為50、100時所對應的需求量,判斷出甲乙需求量誰的變動大,即需求彈性的大小,從而得出答案。合作探究三:展示圖片:提示:1.汽車銷售量減少2.汽油銷售量增多由探討得出結論: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不僅受該商品價格變化的影響,而且受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展示圖片并提問:羽毛球和羽毛球拍、鏡框和鏡片、乒乓球和乒乓球拍、鋼筆和墨水,他們不組合在一起還能用嗎?引導學生歸納:它們都是要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的某種需求教師總結:如果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這兩種商品就是互補商品。教師提問:如果鋼筆的價格上升,購買的人減少,那么墨水的銷售量會發生什么變化?如果鋼筆的價格下降,購買的人增多,那么墨水的銷售量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學生回答教師引導總結:商品甲價格↑需求量↓引起商品乙需求量↓甲乙為互補商品商品甲乙的需求量成正向變動商品甲價格↓需求量↑引起商品乙需求量↑展示圖片:食堂門口小賣部的西瓜漲價了,以前一元錢一塊,現在三元錢一塊了;而菠蘿沒有漲價,還是一元錢一塊……提問:我是吃菠蘿還是繼續吃西瓜呢?提示:吃菠蘿吧,吃一塊西瓜可以吃三塊菠蘿了……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如果兩種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商品甲價格↑需求量↓引起商品乙需求量↑甲乙互為替代品商品甲乙的需求量成反向變動商品甲價格↓需求量↑引起商品乙需求量↓練習內化2:消費受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如果A商品和B商品的關系如下表,那么表格中反映B商品需求變化的a、b應該是()關系A商品B商品互為替代品價格上漲需求量減少a互補商品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bA.需求量增加需求量減少B.需求量增加需求量增加C.需求量較少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減少需求量增加答案:B看材料,小組合作探究四:20世紀90年代,牛蒡這種中藥材的收購價曾經達到每千克15元,巨大的利潤促使許多藥農一哄而上,紛紛種植牛蒡。可是好景不長,幾年之后,市場開始出現嚴重的供過于求,牛蒡跌至每千克0.2元,致使藥農急劇縮減種植面積。問題1:牛蒡價格的漲落是怎樣影響藥農生產活動的?問題2:怎樣才能減少牛蒡價格暴跌帶來的損失?提示1:提示2:為了減少損失,藥農應面向市場進行生產,調整種植結構,依靠科技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進行產品深加工等,采取多種措施。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供給法則: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生產者獲利減少,這時生產者會壓縮生產規模,減少產量;某種商品的價格上漲,生產者獲利增多,這時生產者會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簡言之:(在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供給量同該商品的價格呈正方向變動。供給曲線,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需求法則:看材料,小組合作探究五:王某有一家布匹加工廠,其中有工人織布車間,和機器織布車間,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幾年來,他發現工人的工資上漲幅度較大,勞動力成本也隨之不斷上升,雖然機器維修和包養花費了一定的費用,但遠遠趕不上工人上漲的工資。那么,老王要想減少生產成本,獲得更多利潤,他應該怎么辦呢?提示:增加機器數量,用機器替代工人,降低生產成本。教師引導歸納:為了生產產品,生產者必須投入一定數量的人、財、物。當一些生產要素之間可以相互替代時,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哪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生產者就會增加這種要素的使用量;哪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升,生產者就會減少這種要素的使用量。簡言之,價格變動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練習內化:1.伴隨著珠江三角洲地區三十多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聚集的資本越來越豐富。根據這一信息可以推斷出的合理結論是()A.珠三角地區的生產技術應該轉向勞動密集型B.珠三角地區的生產技術應該轉向資本密集型C.珠三角地區因更改將富余資金存入商業銀行,靠銀行利息生活D.珠三角地區的政府應該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降低勞動力價格答案:B教師進行課堂小結:四、目標檢測1.近幾年,我國加大了農村電網的改造力度。山東將農戶用電價格下調了30%-35%,當地農民用電量就提高了2倍。這說明:()A.在特定條件下,價格不由價值決定B.價格變動對人們的生活有影響,價格降低,人們的需求量增加C.價格變化對人們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影響不大 D.價格影響需求,需求影響價格答案:B解析:需求法則:價格上漲↑,需求量↓;價格下降↓,需求量↑2.甲乙兩種商品組合在一起時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比如說鋼筆和墨水。當甲商品的價格上升,則會使人們對乙商品的需求量:()A.減少 B.不變 C.或增加或減少 D.增加答案:A解析:互補商品甲乙需求量成正向變動:甲商品價格↑需求量↓乙商品需求量↓3.山東省豬肉價格上漲帶動其他肉類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A.豬肉與牛、羊、雞肉互為替代品,豬肉價格上漲,導致牛、羊、雞肉需求減少B.豬肉與牛、羊、雞肉互為替代品,豬肉價格上漲,導致牛、羊、雞肉需求增加C.豬肉與牛、羊、雞肉為互補商品,豬肉價格上漲,導致牛、羊、雞肉需求減少D.豬肉與牛、羊、雞肉為互補商品,豬肉價格上漲,導致牛、羊、雞肉需求增加4.假定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時,A商品需求變動量為20單位;當A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下降10%,A商品需求變動量為30單位。如果其他條件不變,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替代品價格下降10%同時出現時,那么,A商品的需求數量( ) A、增加50單位 B、減少50單位 C、增加10單位 D、減少10單位 答案:B解析:A互補品價格↑10%需求量↓20單位A替代品價格↓10%需求量↓30單位一共減少50單位商品的需求量同該商品的價格成反向變動502010030O問題1.汽油價格上漲,對汽車銷售會產生什么影響 問題2.汽車銷售量增加,對汽油的銷售有什么影響 答案:B解析:豬肉價格↑需求量↓其他肉類需求量↑其他肉類供不應求(需求>供給)價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