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南歷史沿革湖南在原始社會時為三苗、百濮與揚越(百越一支)之地,據寧鄉縣、安鄉縣、津市、澧縣、道縣和平江縣等地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證明,湖南境內在40萬年前有舊石器時期的人類活動,早在一萬多年前就有種植稻谷,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湖南的先民就開始過定居生活。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時為荊州南境。春秋、戰國時代屬于楚國蒼梧,洞庭二郡。秦始皇設黔中、長沙兩郡;西漢初期屬于長沙國,漢武帝之后屬荊州刺史轄區,轄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和長沙郡;三國時屬吳國荊州,為荊南五郡;西晉時分屬荊州和廣州;東晉時分屬荊州、湘州、江州;南朝宋、齊、梁時分屬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荊州,南朝陳時分屬荊州、沅州;隋高祖開皇九年(589年)平南陳,而統一中國后,在湖南設長沙、武陵、沅陵、澧陽、巴陵、衡山、桂陽、零陵等八郡;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觀察使,從此在中國行政區劃史上開始“湖南”之名;五代十國時期,馬殷據湖南,建立楚國,國都為長沙。宋朝分全國為路,路下設州、府、軍、監,各轄若干縣。湖南分屬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元代實行行省制度。湖南屬湖廣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臨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寶慶路、武岡路、桂陽路、茶陵州、耒陽州、常寧州。元朝政府還在今湘西少數民族聚居地實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個長官司或蠻夷長官司,分別隸屬思州軍民安撫司、新添葛蠻安撫司和四川行省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管轄。明朝行省設布政使司,后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為府(州),府下設縣,實行省、府(州)、縣三級制。湖南屬湖廣布政使司,轄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長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寶慶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順軍民宣慰使司、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地方政權實行省、道、府(直隸廳、直隸州)、縣(散廳、散州)四級制。康熙三年置湖廣按察使司,湖廣右布政使、偏沅巡撫均移駐長沙。湖廣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獨立建省。長沙、衡州、永州、寶慶、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撫直接管轄。雍正二年,偏沅巡撫易名湖南巡撫。中華民國時,湖南廢除府、廳、州,保留道、縣兩級。民國三年(1914年)全省下設湘江、衡陽、辰沅、武陵四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道制撤消,僅存省、縣兩級。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普遍設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湖南省劃為九區;1938年湖南省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1940年4月湖南省調整為10個行政監督區,各區轄6~10縣不等,并成立長沙市(1933年)、衡陽市(1943年)兩省轄市。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國民政府退守臺灣以前,湖南省有2市、10行政監督區、77縣,湖南省政府駐長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初期設置長沙(1949)、株洲(1956)兩地級市,長沙、衡陽、郴縣、常德、益陽、邵陽、永州7個直屬專區,湘西行政區及所轄永順、沅陵、會同3個專區。2002年末,湖南省共計劃分為14個地區(13地級市和1自治州),12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34個市轄區、16個縣級市、65個縣和7個自治縣。湖南在近代發生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1852年,曾國藩受命在湘組建湘軍,鎮壓太平天國。在1898年,湖南是唯一支持戊戌變法的省份。1899年和1904年,岳陽、長沙先后被開辟為商埠,常德、湘潭增列為“寄港地”。1903年,黃興創立華興會,成為同盟會和國民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1926年-1927年,北伐戰爭期間,湖南農民運動聲勢最為浩大,農會成員發展到600萬人。1936年,粵漢鐵路全線通車。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在湖南省境進行過幾次極其慘烈的抗擊日軍的戰役,包括長沙會戰、衡陽會戰和常德會戰等。課件6張PPT。附點音符附點記在音符符頭和休止符右邊的小圓點。一個附點,表示增長原有音符或休止符時值的一半;帶有兩個附點時,叫雙附點,第二個附點表示增長第一個附點時值的一半。來看一下圖解:就像這個“附點全音符”它的時值是六拍子附點四分音符它的時值是一拍半附點音符五線譜中用來表示某個音需要演奏時延長一半的原時長。例如,42拍中附點四分音符表示該音演奏時實際時長應為一拍加半拍,44拍中附點二分音符表示演奏時實際時長應為兩拍加一拍即三拍。附點音符表樂譜中表示方法方法:為在符頭右上角點一小點。這種表示方法只是用于音符的延時,不用于休止符的延時。符點是記在音符符頭的小圓點,用以增長音符的時值。分類附點音符又可分為單附點音符與復附點音符。帶有一個點的叫單附點音符,帶有兩個點的叫復附點音符。如果一個音符的右邊帶有一個符點,那么就表示此音符的時值在原來的基礎上還要再增加1/2;如果是帶有兩個符點的音符,則表示此音符的時值在原來的基礎上還要再增加3/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湖南歷史沿革.doc 牽牛花像喇叭.rmvb 附點音符.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