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6年湖南省高考理綜生物試卷分析報告2016年湖南省高考理綜試卷采用《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理科綜合能力測試》新課標Ⅰ卷,試卷結構及分值與往年相同。今年高考理綜生物試題依托教材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和實驗設計能力,突出主干知識體現思維能力,倡導創新滲透科學素養。試題充分體現了生物學科的特點,試題區分度高。一、試卷結構與考查內容今年湖南省實際參加高考的理科考生有200859名。全體考生總實際得分約55.5 分,得分率約為61.67%。由此可見,今年的生物試題難度適中,有利于高校選拔各層次考生。1.各題抽樣統計得分:必考(75分)選考(15分)Ⅰ卷(25.7)Ⅱ卷(22.71)Ⅱ卷題目123456293031323940賦分6666661089121515得分??????5.964.856.525.386.977.212.生物學科雙向細目表(滿分:90分)(主要)知識內容題號題型認知等級賦分主要模塊細胞的分子組成和細胞的結構1選擇題Ⅰ、Ⅱ6必修1物質的跨膜運輸2選擇題Ⅱ6必修1降低反應的活化能—酶3選擇題Ⅱ6必修1神經調節4選擇題Ⅱ6必修3生態系統的功能及其穩定性5選擇題Ⅰ、 Ⅱ6必修3人類遺傳病和基因頻率6選擇題Ⅱ6必修2ATP的結構、 DNA復制29非選擇題Ⅱ 10必修1、2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30非選擇題Ⅱ8必修2免疫、胞吞和胞吐31非選擇題Ⅰ、Ⅱ9必修1、3基因的分離定律和伴性遺傳32非選擇題Ⅱ12必修2微生物的培養和應用39非選擇題Ⅰ、Ⅱ15選修1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40非選擇題Ⅰ、Ⅱ15選修3注:認知等級分類及含義Ⅰ:對所列知識點要知道其含義,能夠在試題所給予的相對簡單的情境中識別和使用它們。Ⅱ:理解所列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并能在較復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二、試題總體分析與評價2016年理綜生物試題考查的知識點相對較為集中,細胞代謝、遺傳變異進化和實驗設計仍然是高考考查的重點;新增了免疫、ATP、DNA復制等考點,試卷分值分布有較大差異,必修1所占分值較大;必修3和必修2所占分值相對較小,見下表:必修模塊分值百分比13242.7%22634.7%31722.6%選修1和選修3的得分差異明顯較小,且選修內容得分明顯低于去年。試卷難度有所增加,整體難度適中,今年的這些變化將更有利于中學生物教學質量的提升。一點建議:可否將29題第(3)問、30題第(3)問、31題第(3)問、32題第(2)問、39題第(2)問以及40題第(1)問分值較重的空所占分值在試卷上體現,讓考生能有所側重進行回答。1.重點考查了考生對生物學概念和原理的識記和理解2016年高考生物試題覆蓋了考試說明中必考內容約22個考點,其中包括3個必修模塊中約40個知識點,選修1的3個考點,選修3的3個考點。很多考題涉及到了對生物學概念和原理的考查。第1題考查了細胞器有無膜結構、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中的核酸種類、原核細胞的結構特點和葉綠體的功能; 第2題考查了物質跨膜運輸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第4題考查了與神經細胞有關的ATP的合成、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的移動、受體蛋白的合成和靜息電位的恢復原理; 第5題考查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第6題考查了考生對常染色體上和X染色體上的基因頻率的計算原理和方法;第29題考查了DNA的半保留復制及ATP、dATP的相關概念和原理;第31題考查了免疫調節的過程和胞吞胞吐的特點;39題考查了培養基的成分和培養基是否受污染的判別方法;40題考查了質粒作為運載體的必備條件等。2.突出考查了考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實驗探究的能力生物學科考試說明的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四個大方面,今年高考更是突出考查了信息獲取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第3題給出了“離子泵是一種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載體,能利用水解ATP釋放的能量跨膜運輸離子”的信息,要求考生從中獲取信息,如:利用離子泵的跨膜運輸應該是主動運輸,主動運輸一般是逆深度進行運輸的,而一氧化碳中毒會影響氧氣的供給,從而影響ATP進而影響主動運輸;主動運輸是需要載體的。29題給出的條件“dATP(d表示脫氧)”、“ATP和dATP中的三個磷酸基因所處的三個位置αβγ”、“某種酶可以催化ATP的一個磷酸 基團轉移到DNA末端上,同時產生ADP。。。”、“若用帶有32P的dATP作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等信息,要求考生能準確獲取信息并充分理解信息進行回答。第30題給出了“播種乙組植株產生的種子。。。得到的曲線與甲組的相同”的信息,要求考生從信息中理解乙組產生的種子發成的植株遺傳物質可能與乙植株不同。32題給出了“已知果蠅的灰體和黃體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等信息,要求考生從信息中提取子代的表現型與性別無關,從而理解為什么不能證明控制黃體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并表現為隱性。40題給出了“某一質粒如圖所示,外源DNA插入到。。。”等信息,要求考生從信息中獲知Ampt和Tetr是基因工程中的標記基因,并理解若目的基因插入到標記基因會導致標記基因決定的抗性消失。第3題,是一個與酶有關的實驗設計題。此題要求考生能理解測定酶活性時,先應加入緩沖液,使得反應物和生成物基本不影響溶液的pH,從而不影響酶的活性。第29題,更是以若干信息為載體,考查了用同位素標記法和DNA半保留復制等實驗方法和原理。第30題,考查了考生由相關實驗結果得到初實驗結論的能力。第32題,更是考查了考生對遺傳學驗證實驗的設計實驗方案和預期實驗結果的能力。第39題,要求考生能準確理解生物學實驗中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并能設計出實驗組的相關操作。第40題,以標記基因的切入點,其實考查了考生如何區分沒有轉入DNA和轉入不同DNA的受體細胞的實驗方法和原理。3.強化考查了考生的審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審清題目中的關鍵字眼,才能有效地找到答題的有力依據,排除各種干擾,從而正確作答。第1題,C選項中的關鍵字眼是“藍藻”,藍藻不是植物,而是原核生物,所以沒有線粒體。第2題題干中的關鍵字眼是“離子泵是一種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載體蛋白”,考生要從關鍵字眼中理解物質通過離子泵是主動運輸。第3題,C選項中的關鍵字眼是“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的移動”,考生就能得出在突觸間隙的移動其實就是擴散。29題第(3)問,關鍵字眼是“一個DNA分子的兩條鏈用32P進行標記,考生只要知道最開始是一個DNA分子,也就是兩條32P標記的DNA單鏈感染大腸桿菌,就不難理解從大腸桿菌中釋放出來的噬菌體中,為什么含有32P的噬菌體所占的比例為2/n,從而能準確進行作答。32題第(2)問,關鍵字眼是“用同學甲得到的的子代果蠅為材料”、“設計兩個不同的實驗”、“兩個實驗都能獨立證明同學乙的結論”以及“每個實驗只用一個雜交組合”,有的考生將此問答成了探究性實驗,有的考生的實驗方案中用到了親代果蠅,有的考生只設計了一個實驗,有的考生一個實驗中用到了多代雜交,這都是沒有審清題目,盲目作答從而導致失分。39題第(2)問,關鍵字眼是“教室不同高度空氣”,有的考生僅僅回答了收集空氣中的細菌。第40題,關鍵字眼是“用含有氨芐青霉素的培養基進行篩選”,考生只有審清了題目,就能理解氨芐青霉素可殺死不含有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的大腸桿菌。而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是今年理綜生物試卷的最大特點之一。29題的第(3)問,要求考生科學合理的組織語言回答為什么含有32P的噬菌體所占比例為2/n。30題第(2)問,要求考生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回答出乙組光合作用強度與甲組的不同是由環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遺傳物質的改變造成的。32題第(2)問,要求學生設計實驗并預測實驗結果,更是要求學生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多考生回答起來,要么詞不達意,要么文不對題,甚至出現了錯誤回答。39題第(2)問,要求考生組織語言,準確回答出實驗組的實驗操作,將各實驗組平板分別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開蓋暴露一段時間,有的考生由于語言表達能力欠佳,回答不全面甚至回答錯誤。4.創新考查了學科內綜合的運用和理解2016年理綜生物試題,多個考題不是對某個單一的知識點進行考查,而是創新的注重學科內綜合和3個必修模塊的綜合。如:第1題,考查了細胞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的綜合,還考查了有氧呼吸以及光合作用,1道題涉及到4個知識點。第4題,A選項考查的是必修1的細胞中ATP來源,BCD三個選項考查了必修3的神經調節。第29題,以“DNA”為載體,有機的將必修1中的ATP和必修3是的DNA復制綜合起來考查。31題,綜合考查了必修3的免疫調節和必修1的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胞吞和胞吐。40題,主要考查選修3中的基因工程,同時涉及了必修2中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總之,今年試題難度適中,試卷立足基礎、突出主干、立意能力、倡導創新,著重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中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綜合運用生物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對考生仔細審題、準確規范答題的要求較高,能夠較好地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要求。三、理綜II卷答卷抽樣分析與評價29題:1.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平均分5.96難度系數0.596得分0246810百分比8.513.8917.214.5922.2322.792.試題分析與評價本題主要考查了ATP的相關知識、同位素標記法、DNA半保留復制,要求考生能準確獲取信息、合理推理和科學組織語言來準確解釋生物學問題。本題難度系數0.596。3.考生答卷中出現的主要錯誤及原因(1)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半保留復制是一個生物學專業名詞和基本概念,屬于識記內容,部分考生不能準確描述而引起失分。如將“半保留復制”寫成“半自主復制”、“半包留復制”、“半保留全復制”、“半保留復質”、“全保留復制”、“以DNA一條鏈為模板復制”、“半保留半復制”、“半保留自主復制”等等,對半保留復制的概念描述混亂或沒有從描述中體現半保留復制的意思;將“子代DNA分子”寫成“子鏈”;將“形成兩個噬菌體”寫成“兩個大腸桿菌”;把噬菌體的形成說成“細胞分裂”,“產生兩個子細胞”,“染色體復制”;對ATP的水解和ATP的結構等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等等導致丟分。(2)獲取信息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差第3問中,部分考生不能理解提問內容是“含有32P的噬菌體所占比例為2/n的原因”,答題時抓不到關鍵點“兩條32P標記的DNA母鏈分別分配到兩個子代DNA分子中”。找不出題意是解釋2/n的原因,寫了一大堆無關緊要的話,甚至錯誤的描述。如“復制后形成了兩個含標記鏈的子DNA”寫成“復制后形成兩個子鏈”。(3)語言表達能力欠缺,描述錯誤多如“用兩條標記鏈裝配成子DNA”;“復制后形成的子鏈只有兩條”;“子代DNA不會標記”“復制后只形成兩個DNA”等等描述反映出學生表述能力的不足。學生使用口 頭語言代替試卷上的書面語言的現象普遍,如“DNA為半保留的,噬菌體借助大腸桿菌體內復制原料,不含32P所以只有2個含32P”;有的出現語法上的錯誤而失分。(4)書寫不規范,筆誤多 部分考生將“鏈”寫成“鍵”、“32P”寫成“P32”;部分考生不按試卷規定答題,如“α和γ”書寫不規范,寫成“Pα、Pγ”等。30題:1.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平均分4.85難度系數0.606得分012345678百分比3.59013.3032.6037.9012.52.試題分析與評價本題重點考查了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要求考生有較強的識圖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難度系數為0.606,屬于較難題。3. 考生答卷中出現的主要錯誤及原因第(1)問,考生失分的原因是沒有找出實驗的自變量,部分考生答成“溫度”,和“CO2濃度”;部分考生沒有看懂曲線,不理解上升曲線中的限制因子是橫坐標所代表的因素(即光照強度),而將所有因素都答進去。第(2)問,部分考生出現書寫錯誤,將試卷中的供選答案寫成“CO2溶度”或“CO2”;部分考生對有理解光合作用,錯誤答成了“O2濃度”。第(3)問,部分考生失分的原因是抓不到主要矛盾,沒有分清自變量和因變量,錯誤答成“光照影響葉綠素的合成”和“影響酶的活性”等;部分考生考慮問題不全面,只考慮了光照強度的影響,沒有考慮乙組的種子發育成的植株中隱藏的信息“遺傳因素”,而得不到全分。部分考生考慮了光照強度和遺傳因素兩個方面的影響但表達不科學規范,回答成“植物的生長只與環境條件有關,與遺傳無關”等。31題:1.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平均分6.52難度系數0.724得分0123456789百分比4.692.893.093.94.86.599.814.6928.5212.試題分析與評價本題以免疫調節為知識載體,涉及免疫調節的過程和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兩種方式胞吞胞吐的相關內容。難度系數0.724,屬于容易題。3.考生答卷中出現的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不能準確答題免疫系統的組成、功能和特異性免疫的調節過程等屬于理解記憶的內容。第(2)問第1空“甲疫苗作為____”,常見的考生錯誤答案有“抗體”、“淋巴因子”、“免疫活性物質”等,反映部分考生基礎知識記憶不牢。類似的錯誤答案在第(2)問第3空也有出現,相當多考生將“增殖分化成 細胞”答成“B細胞”、“效應T細胞”等;更有部分考生直接答“增殖分化成抗體”。上述錯誤反映考生對特異性免疫過程記憶或理解的混亂。(2)獲取信息不準確,分析能力薄弱題干中明確指出“病毒甲可引起乙的B淋巴細胞破裂、T淋巴細胞功能喪失”,也就是說病毒甲對免疫系統第三道防線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都有損傷,而對非特異性免疫的影響并未提及。而第(1)問第1空相當多考生的答案卻是“免疫功能(完全)喪失” “抵抗力下降”只答“體液免疫被破壞”或“細胞免疫被破壞”等一些典型的錯誤答案,反映學生分析問題的嚴謹性不夠。(3)主干知識的掌握不牢,科學表達能力需待加強第(3)問“胞吞胞吐兩種方式的共同點有______”,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答案應該集中在“能運輸生物大分子”、“運輸過程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與膜的流動性相關”等,但部分考生寫不出這些答案。還有較多考生答成“流動性”、“生物大分子”等這樣的名詞,反映出部分考生科學表述能力上的不足。(4)不注重書寫,專業術語出現錯別字典型的錯別字主要出現“免疫”、“漿細胞”、“增殖”和“消耗能量”等詞語中,生物學術語的錯別字也是本題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32題:1.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平均分5.38難度系數0.325得分0123456789101112百分比12.6031.790.27.2941.8914.50.53.43.21.419.12.試題分析與評價 本題以遺傳學實驗分析設計的形式考查了基因的分離定律和伴性遺傳,偏重于遺傳分析推理,書寫內容比較多。從考生得分情況來看,考生平均得分為5.38,0分考生占12.6%,滿分考生占19.1%,區分度很高。可見,今年的遺傳題近幾年高考試卷中出得最好的遺傳題。3.考生試卷中出現的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1)審題不清,思路混亂本題第(2)問是驗證性實驗,預期結果和結論都是唯一的,部分考生回答成探究性實驗的形式,對遺傳學實驗的預期結果和結論進行了討論;題目要求每個獨立實驗僅用一次雜交進行驗證,部分考生用了多個雜交實驗或者是連續幾代雜交進行驗證;題目要求考生從學生甲的果蠅的子代中選擇個體進行雜交驗證,部分考生從親本中選擇或是自行選擇果蠅進行雜交實驗;題目要求每個獨立實驗均能驗證學生乙的結論,部分考生將學生乙的結論“控制體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和“黃色是隱性”分別設計雜交實驗驗證。不理解題意,錯誤選擇雜交親本本題第(1)問,根據學生甲的親本雜交所得子代能否證明控制體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黃色為隱性。部分考生讀不懂題目,以為題目中告知了性別和體色,就能證明,從而錯誤回答。本題第(2)小問:,兩個獨立的驗證實驗只能是“雌性灰體與雄性灰體雜交”和“雌性黃體與雄性灰體雜交”。部分考生選擇了正確雜交實驗方案中的一個,還選擇了“雌性灰體與雄性黃體雜交”或“雌性黃體與雄性黃體雜交”的錯誤雜交方式。甚至少數考生選擇的兩個獨立雜交實驗都是錯誤的。隨意答題,筆誤和錯別字多本題涉及若干生物學專業術語和專業符號。有的專業術語和專業符號題目中就有,部分考生不認真審題,隨意答題,出現筆誤和錯別字。如:將“雌”和“雄”寫混,將“雌”字寫錯,將雄性符號“♂”和雌性符號“♀”混淆或寫錯,將“灰(黃)體”錯誤書寫成“黑體”或“灰(黃)眼”,將雜交符號寫成自交符號等等。39題:1.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經統計,我省選做39題的考生共132910人,占所有考生的66.17%。通過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結果如下:平均分6.97難度系數0.481得分0123456789101112131415百分比3.51.70.98.59.16.915.37.8168.88.55.53.32.60.90.82.試題分析與評價本題內容涉及選修1專題2《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注重了基礎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的考查,試題難度較去年明顯加大,區分度高。3.考生試卷中出現的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1)關鍵詞錯別字較多 考生出現的錯別字特別多是失分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出現的別字主要有:將“白”寫為“自”、“胨”寫為“棟”,將“肉”寫為“內”,將“脂”寫為“酯”、將“暴”寫為“曝”、將“徹”寫為“砌”、將“染”寫為“柒”、“確”寫為“解”等。另外更多的是錯字,如將“膏”、“胨”、“瓊”、“脂”、“雜”等寫成字典上都不找不到的錯字。(2)審題不仔細,答非所問第(2)問,問題是“實驗組的操作為 ”,但部分考生回答成對照組的操作,還有部分考生回答的不是具體如何操作,而是類似“接種”這樣籠統的操作步驟名稱。還有部分考生沒有注意到題中第4步就是培養而回答成“培養一段時間”。第(3)問第1空,問題是“根據這種結果說明出現 現象”,部分考生回答成類似題中已給的實驗結果,如“有菌落”、“有微生物”“菌落滋生”等。第(3)問第2空,題目要求考生從題后括號內進行選擇,但部分考生回答成“不能”、“不可以”、“不行”、“不合理”、“不”等而導致失分。(3)編號混亂,答案錯位由于本題答題卡中沒有統一劃線,需要考生自己編號作答,部分考生沒有按題中小題編號,尤其是有的考生中間某個空或某幾個空不會做,但沒有任何標注或留任何空格,導致后面答對的答案因錯位而不能得分。第(3)問最后一空“不正確”有3分,由于第(3)問第1空不會做沒有作答也沒有留空格而不能得分。(4)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第(1)問的兩個空是基礎的送分題,蛋白胨、牛肉膏均能提供氮源,平板培養基的制作需要添加凝固劑瓊脂均在教材中有明確體現,但較多考生此問得分不理想。(5)表述欠具體、完整和準確。第(3)問第1空部分考生回答不完整,答成“雜菌”,部分考生回答不具體,答成“培養基不合格”,部分考生回答不準確,生化壽尸“感染”、“培養基被干擾”等。第(2)問關于實驗組的操作中的“不同高度”,部分考生回答成“不同位置”等。 40題:經統計,我省選做40題的考生共67949人,占所有考生的33.83%。通過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結果如下:1.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平均分7.21難度系數0.481得分0123456789101112131415百分比9.30.17.80.712.22.214.34.411.56.66.97.23.16.51.85.22.試題分析與評價本題主要考查選修3中的基因工程,同時涉及了必修2中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和推理能力,同時也強調了選修與必修的結合。40題較去年難度增加,區分度高。3. 考生答卷中出現的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專業術語出現錯別字部分考生將“標記基因”答成“標志基因”,將“目的基因”答成“目地基因”,將“大腸桿菌”答成“大腸肝菌”,將“四環素”答成“四環素抗性基因”,將“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答成“氨芐青霉素基因”等。基礎知識掌握不牢質粒載體作為基因工程工具的基本條件,是簡單的識記知識,考生只需從多個條件中寫出兩個即可,但相當一部分考生答錯或答不全。答案表述不清部分考生將“均不含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寫成“均不含抗性基因”(題中有兩種抗性基因,答案表述不明),或答成“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不表述”(基因本身不存在,不存在未表達的情況)。不能有效提取試題信息試題明確告知大腸桿菌有四種:“含有環狀目的基因、含有質粒載體、含有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組質粒的大腸桿菌”及“未轉化”的大腸桿菌。考生只需從4種中選擇作答即可,但很多考生以自己的語言進行作答而失分。四、對中學生物教學的建議和反思1.嚴格依照《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準確把握復習內容和深度高三生物復習教學要在《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的指導下進行,要嚴格把握《課程標準》對教材中知識內容的要求層次,從而準確把握復習內容和深度。高三復習要緊扣教材,注重基礎,切不可過分依賴教學輔導書,更不能以教學輔導書完全替代教材。復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復習的廣度和深度,可適度對中學教材進行拓展和延伸。《考試大綱》中沒有的考點和內容,不能進行無意義、無休止的拓展和延伸,這樣既加重了學生的學習任務,又得不償失。2.回歸教材,規范答題縱觀近幾年生物高考題,尤其是今年的理綜生物試題,一貫著重考查考生對生物學概念和原理的識記、理解和運用,而今年很多試題就是教材上的知識甚至是教材原文在考卷上的重現。高三復習過程中,建議教師整理出高中生物學教學內容的核心知識點,督促學生背誦識記。規范答題是高考生物獲取高分的重要前提,很多考生沒有注意專業術語的運用和語言表達的規范化,以為答案“接近”就行,殊不知規范答題才能得分或得全分。高三復習過程中,建議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讓學生在“讀題”的過程中能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眼,對學生在練習和考試中出現的答題不規范、表達不清或難以表達的問題逐一分析,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以提升學生的答題能力。3.突破難點,精講精練近幾年理綜生物試題,拉開分差的試題主要集中在細胞代謝和遺傳變異。如:今年高考的第3題(酶的實驗設計)、第6題(常染色體與X染色體上的基因頻率與發病率的關系)、30題(光合作用)和32題(伴性遺傳推理實驗題)更是考生能否獲取高分的分水嶺。高三復習課要立足課本,教師要潛心研究教材,認真備課,結合學生學習情況,熟悉并能對所學的章節內容與相關章節的前后聯系,在此基礎上再注重綜合和提升。在復習過程中,知識復習一定要全面系統,不能留下知識盲區,并且要有適當的延伸和拓展,做到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解和運用能力。建議教師不要單純的追求多講多練,而是應精選例題,課堂上留足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最好由相關例題進行變式訓練,使學生徹底弄懂弄清,從而突破難點,使學生走出題海。4.加強備課,精心命題以試題形式進行練習是復習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手段。高三復習中,首先要控制練習的頻率和題量,試題要有梯度,易、中、難相結合。建議高三備課組的教師在編寫練習和命制試題時,應多從高考命題教師的角度出發,參閱各種資料,立足出新題,出原創題,而不是怪題、偏題或糾結題,要對試題進行改編,給學生“新”的感覺;建議高三生物備課組的老師們先要對所用試題認真做,然后進行集體備課討論,要著重考慮試題是否適宜、是否是學生的薄弱點、是否需要修改、是否符合《考試大綱》,最后才定型為正式試題;高三集體備課的老師還要備試題是否需要講解、如何講解,從而能做到講出新意,講出效率。4.重視實驗,拓展選修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和實驗性學科,實驗題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熱門考點。今年高考題第3題、第29題、第30題和第32題,甚至選修內容(39題和40題)都涉及考查了教材實驗和相關實驗設計。教材實驗都是生物探究史上的經典實驗,建議教師重視教材實驗的復習,高考實驗設計題都可以在教材實驗中找到其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高三復習過程中,建議教師重視選修內容基礎知識復習的同時,要重視選修內容的實驗教學,有條件的學校最好要開設選修內容的相關實驗,并且教學中要適當拓展選修教材,注重提高考生的提取和分析信息和實驗設計能力。(本文由中南大學生科院、省質檢組提供支持,溫定武、匡前程、黃俊、楊益文、曾海波和胡昆等老師提供建議和意見,在此表示感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