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呂其明《紅旗頌》的作者呂其明,是我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 1964年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歷任上影樂團團長、上海電影總公司音樂創(chuàng)作室主任。是中國音協(xié)第四、五屆理事。曾為《鐵道游擊隊》、《家》、《紅日》、《白求恩大夫》、《廬山戀》、《南昌起義》、《雷雨》、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部紀錄片作曲,并曾為《秦王李世民》、《向警予》、《秋海棠》、《阮玲玉》等十余部電視連續(xù)劇、廣播劇作曲。其中《廬山戀》的插曲《啊,故鄉(xiāng)》和歌曲《你應(yīng)當留下什么》曾獲全國優(yōu)秀歌曲獎。其他音樂作品有交響樂《鄭成功》(與他人合作)、交響詩《鐵道游擊隊》、隨想曲《霓虹燈下的哨兵》、序曲《紅旗頌》、交響敘事詩《白求恩》等十余部,以及《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與他人合作)等歌曲百余首。 《紅旗頌》這首管弦樂,是為1965年5月第6屆“上海之春”而寫的開幕曲。這首贊美革命紅旗的頌歌,一經(jīng)首演,迅速傳遍全國,家喻戶曉,成為紅色經(jīng)典。 那時,聽新聞廣播,看新聞紀錄片,常常能聽到這首樂曲,抒情的旋律,伴隨著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穩(wěn)健的步伐,走進人民大堂,抒發(fā)了人民當家作主,對紅旗對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無比喜悅之情。頌歌性的音樂作品,在過去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被人淡忘了,《紅旗頌》因旋律優(yōu)美,感情真摯,至今仍在音樂會上演奏,那種來自革命生涯中獨特的切身體驗,無半點學院味道,實是經(jīng)過戰(zhàn)火錘煉的嘔心之作。正如作曲家所說,“從黨的誕生到新中國成立,無數(shù)革命先烈浴血奮戰(zhàn),前赴后繼,為革命獻出了生命,其中就包括我的父親。他的英勇就義,我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一定要用音樂的語言,對共和國的成立、對祖國、對黨,用音樂表現(xiàn)出來。”紅 旗用一雙腳親密接觸故鄉(xiāng)的土地幼小心靈一片渾沌卻看見前面一面飄揚的紅旗鄉(xiāng)間的路通向遠方我跟著紅旗認識了方塊漢字那時我是一個少年在紅旗下學習中國歷史先烈們純潔的鮮血在我心中建造人生的根基那時我是一個青年又用一雙腳走出故鄉(xiāng)的土地青春的顏色和紅旗一樣華麗祖國需要我和別人呵護這面理想的旗幟那時我是一個證人見證了一段紅旗的故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個新長征代號叫做實事求是現(xiàn)在我是一個詩人正把激情獻給這面紅旗我要站在高山頂上感悟紅色的象征意義我要像旗桿那樣抒懷紅色的誓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紅旗頌》.rmvb 升旗儀式.wmv 呂其明簡介.doc 詩歌《紅旗》.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