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聶耳作品聶耳一生共創(chuàng)作37首樂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所寫的,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斗爭的歌曲占有較大比重。聶耳經常與田漢合作。除《義勇軍進行曲》外,聶耳的代表作品還有:1932年:《進行曲》(口琴曲),《圓舞曲》,《天倫之愛》(歌舞曲)。1933年:《開礦歌》,《饑寒交迫之歌》,《賣報歌》。1934年:《走出攝影場》,《一個女明星》,《雪飛花》,《翠湖春曉》,《雪花飛》,《金蛇狂舞》,《昭君和番》,《賣報之聲》,《小野貓》,《打磚歌》,《碼頭工人》,《苦力歌》,《畢業(yè)歌》,《大路歌》,《開路先鋒》,《飛花歌》。1935年:《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長江》,《采菱歌》,《鐵蹄下的歌女》,《義勇軍進行曲》,《小工人》,《傷兵歌》,《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聶耳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只有兩年,卻創(chuàng)作出許多影響幾十年的歌曲。聶耳的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雖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這短短的兩年,卻創(chuàng)作出《大路歌》、《碼頭工人歌》、《開路先鋒》、《新的女性》、《畢業(yè)歌》、《賣報歌》、《鐵蹄下的歌女》等幾十年來一直膾炙人口的歌曲。這些輝煌成就的取得,除了他個人的天才,最主要的是他深入社會生活的最底層。他在1933年6月3日的日記中總結說:“音樂與其他藝術、詩、小說、戲劇一樣,它是代替大眾在吶喊,大眾必然會要求音樂新的內容和演奏,并要求作曲家的新態(tài)度。”聶耳沒有像樣的創(chuàng)作條件,到上海一年后經過苦苦積攢,才買到一把多年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他居住的斗室冬冷夏熱,到北京一次連續(xù)登臺演出四天僅得6元錢報酬。這不僅使他從心底更憎恨資本家老板剝削的冷酷,其作品也不斷呼喊出人民要求解放的心聲。田漢在香煙包裝紙上匆匆寫下《義勇軍進行曲》,聶耳于國內定下初稿,最后譜成于敵國境內。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東北后又把鐵蹄伸向華北,國內的反動腐朽勢力卻仍沉溺于紙醉金迷中。社會上充斥著“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艷曲。共產黨員作家田漢找到聶耳,認為如此“唱靡靡之音,長此下去,人們會成為亡國奴”。二人就此議定,要創(chuàng)作一首歌,來戰(zhàn)勝“桃花江是美人窩”。二人研究了《國際歌》、《馬賽曲》和《船夫曲》,認為很有氣勢,可以借鑒。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云兒女》,并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由于發(fā)現(xiàn)國民黨特務已來追捕,他倉促間在一張小小的香煙包裝紙上寫下歌詞,就被抓進監(jiān)獄。夏衍拿到田漢留下的劇本,在里面發(fā)現(xiàn)了那張寫著歌詞的香煙襯紙。不久,聶耳來找夏衍,聽說此事后,主動提出:“作曲交給我,我干!”聶耳根據(jù)同田漢一起提出的構想,帶著滿腔激憤,只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隨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那里,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熱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軍國主義分子大肆鼓噪“擴大在支那利益”,并磨刀霍霍。聶耳由此更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靈感,迅速將歌曲定稿寄回國,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義勇軍進行曲 伴奏版 - 聶耳.rmvb 聶耳作品.doc 聶耳簡介.sw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