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四大區域地理”復習策略(3)——西北地區【整合高頻考點】 一、基本概況 1.西北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階梯,大致位于大興安嶺以西、長城—祁連山—阿爾金山—昆侖山一線以北,包括新疆、內蒙古、寧夏和甘肅的西北部。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新疆):“三山夾兩盆”——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3.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較少,干旱是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我國面積最廣的干旱地區。4.牧區和灌溉農業區(1)內蒙古牧區。優良畜種:三河馬、三河牛。(2)新疆牧區:天山牧場。優良畜種:新疆細毛羊。(3)灌溉農業區: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5.多為內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國最長的內流河。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6.居民(1)本區的主要少數民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2)居民生活:蒙古包(內蒙古)、氈房(新疆)、牛羊肉、乳制品、“沙漠之舟”駱駝。7.主要礦產資源稀土礦、石油、天然氣、太陽能。二、新疆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我國的西北邊陲,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等8個國家接壤,是我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2.新疆氣候干旱,沙漠、戈壁廣布,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3.坎兒井是新疆干旱地區特有的灌溉設施。4.新疆是我國最大的長絨棉、啤酒花和甜菜生產基地。5.2010年,國務院批準喀什設立經濟特區。6.“西氣東輸”工程:起點是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氣田,終點為上海市。【強化識圖訓練】 1.落實在地圖上的地理事物(在地圖上識記下列地理事物) (1)東部: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黃河,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 (2)西部(新疆):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塔里木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 (3)鄰國:蒙古、俄羅斯、哈薩克。2.識記典型區域圖3.區別典型景觀圖(從左到右:“沙漠之舟”駱駝,蒙古包、氈房)【理解內在聯系】 1.西北地區(或新疆)干旱原因分析西北地區(或新疆)地處內陸,又有山脈阻隔,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是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由于降水從東向西逐漸減少,因此,植被從東向西出現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差異。2.新疆(沙漠綠洲)瓜果特別甜的原因分析新疆日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植物養分的有效積累。著名水果有哈密瓜、葡萄等。3.西北地區的人口、城市、綠洲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西北地區氣候干旱,降水少。而天山山麓、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的邊緣,以及河西走廊、河套平原是本區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帶,因而分布著面積較大的綠洲,人口和城市的較為集中。變式:新疆的人口、城市、綠洲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新疆氣候干旱,降水少。而天山山麓、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的邊緣,是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帶,因而分布著面積較大的綠洲,人口和城市的較為集中。4.新疆成為中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的優越條件新疆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可有效地抑制棉花病蟲害的發生;空氣濕度小,有利于棉花的生長和收摘。耕地面積廣大,為棉花生產提供了優越條件。5.“西氣東輸”的意義 西部(新疆):油氣資源得到開發,帶動西部(新疆)以及沿線油氣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東部: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改善大氣環境。6.新疆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生態環境脆弱,荒漠化、水土流失、河流和湖泊干涸、耕地和草場退化、自然災害頻發。措施:休耕、輪牧、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