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有話好好說》電影簡介《有話好好說》是由張藝謀導演,由李保田,瞿穎,葛優,姜文等主演的中國喜劇片,故事講述的是青年趙小帥以奇特的方式,狂熱的追求漂亮姑娘安紅的故事。該電影于1997年5月16日上映。青年趙小帥以奇特的方式,狂熱地追求漂亮姑娘安紅,不幸的是,安紅正與某娛樂公司老板劉德龍戀愛。劉德龍為教訓小帥,大打出手。混亂之中,小帥搶過行人張秋生的背包,當武器掄打,將包內電腦砸得粉碎……最終小帥仍被打傷,他發誓要報復劉德龍。從此,張秋生為索賠電腦奔波于小帥與劉德龍之間。小帥為報復劉德龍尋找機會。張秋生由此成為小帥這一計劃的誘餌,張對此卻渾然不知。于是,劇情從此轉向小帥和張之間的故事……本來應該是有話好好說的事,卻是以不打不相識的方式,才完成了“有話好好說”的結局。有話好好說關學曾老先生為電影《有話好好說》創作的一段北京琴書,內容就是從張秋生(李保田)電腦被砸到發現趙小帥(姜文),想要砍劉德龍這一段的故事,譜詞詼諧幽默,完美的表現了小市民張秋生的心理。這一段原聲作品,出現在電影中張秋生被飯店大師傅(李琦)折騰瘋了以后拿刀四處發彪的場景。關學曾關學曾(1922.08.01~2006.09.27),男,滿族,原名關士清,出師后取藝名“學曾”,1922年生于中國北京,“單琴大鼓”第二代傳人,北京琴書創始人。生前曾任北京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關學曾與常年合作的琴師對“琴書”的唱腔、板式、表演進行了改良,唱腔上吸收了“樂亭大鼓”和“單弦牌子曲”的腔調;板式上由原來的三眼一板發展為慢板、快板、散板等;唱法上由原來只有“跺句”,發展為“雙跺句”、“大跺句”等;伴奏上使用揚琴、四胡、二胡,使音樂表現力更為豐富;曲目大都改為短段子,多以現實題材為主。1951年和1952年,關學曾先后兩次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奔赴前線演出。2006年9月27日,關學曾在北京辭世,享年84歲。關學曾去世前一個月,榮膺“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和北京“德藝雙馨楷模”稱號。北京琴書北京琴書流傳于中國北方地區的漢族曲藝劇種之一,已列入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北京琴書形成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大鼓曲種之一。北京琴書源于河北廊坊及北京郊區的五音大鼓,又名單琴大鼓、揚琴大鼓。以三弦、四胡、揚琴等樂器伴奏。唱腔借鑒京韻大鼓說唱轉圜自然的風格技巧,旋律簡潔,創造了多板式的不同節奏的唱法,形成了生動活潑的藝術特點。北京琴書是北京地區鼓曲藝術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種,形式是一人站唱,以左手敲擊鐵片,右手執鼓楗擊扁鼓,伴奏樂器為揚琴和四胡。它是“說似唱、唱似說”,唱腔中夾用說白,突出表現北京土言土語,板式有快、慢、架、散,極大豐富表演和演唱效果,深受大眾喜愛,并且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教育價值。早期的曲目以長篇大書為主,后來北京琴書大師關學曾與琴師吳長寶多年合作,唱腔借鑒京韻大鼓說唱轉圜自然的風格與技巧對北京琴書進行了改進,加入了多板式的不同節奏的唱調,有疾有緩。其曲目轉為短段,多以現實題材為主。北京琴書的曲調接近平谷調,只是板式全用一板三眼。早期以說唱長篇大書為主,有《七國演義》、《回龍傳》等十余部;短篇唱段有《楊八姐游春》、《鞭打蘆花》等;反映現實生活的新曲目以《考神婆》、《一鍋粥》較為有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有話好好說》電影簡介.doc 《有話好好說》簡介.doc 關學曾簡介.doc 北京琴書.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