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6年呼倫貝爾市初二年級結業考試地理學科質量分析我市2016年初二年級結業考試是實行呼倫貝爾市和興安盟兩盟市聯考的第二年,試卷由興安盟統一命制。一、命題依據和原則(一)命題依據命題以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與《2016年呼倫貝爾市初中學業考試地理結業考試說明》為依據,緊扣教材,結合地理學科教學實際命制試題。(二)命題原則地理學科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的基本思想是強調基礎性、突出主干內容;落實新課標、新理念,體現三維目標;注重情境化,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凸顯地理學科特點,注重地理素養的提高。二、試卷分析(一)基本情況地理試題滿分為60分,共30道小題。試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其中選擇題12道小題,共24分;非選擇題六道大題,18道小題,共36分。序號 知識點 所屬范圍 分值1 中國的自然環境 河流 八年級上 22 陸地和海洋 七年級上 23 海陸變遷 板塊運動 七年級上 24 中國地形 八年級上 25 世界氣候 氣溫 七年級上 26 判讀經緯網 七年級上 27 亞洲的自然環境 七年級下 28 中國的行政區劃 八年級上 29 中國的自然環境 自然災害 八年級上 210 中國的疆域 內海 八年級上 211 中國的自然資源 八年級上 212 中國疆域 東北三省 八年級下 213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七年級上 31415 世界海陸分布 七年級上 31617 巴西澳大利亞 七年級下 71819202122 歐洲西部 七年級下 623242526 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 八年級下 72728 中國的地理差異 八年級上 102930其中地球與地圖以及世界地理部分共29分,中國地理部分共31分。(二)試題特點1、以教材為依托,注重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整套試題的命制以“依托教材,靈活運用”為總體思路,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緊扣教材及學生實際,沒有偏題、怪題。試題中部分試題源自教材原文或活動內容,注重檢測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及運用能力,凸顯了教材的重要性。例如,試卷中選擇題的1、2、3、4、5、7、9、10、11、12題,綜合題中的15、16、17、18、21、22、23、24、25、27、29、30題,都是以教材中的內容直接呈現的問題,考查相關的知識點。2、關注學生地理學科基礎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理念的形成由上面圖表可以看出,本次試題內容中,七、八年級上冊所占比重大于七、八年級下冊。在新課標的課程體系中,七、八年級上冊教材,呈現的是整個初中地理知識的總論部分,本次試題側重這部分的考查,強調了重視學生地理基本理念形成的培養。這也提示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要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建立起地理知識框架,同時要讓學生掌握好學科核心理念的內容,促使學生真正的形成地理思維意識。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地理和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理知識,這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此次試題命制凸顯了這一課標理念,尤其是綜合題部分,結合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地理學科知識,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考查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維能力。例如,試題中最后一題“請學生說出其中一種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或生活方式之間的聯系”,如果學生能把地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會很容易得出正確答案。4、題干簡潔,題意直接本次試題的題干設計簡潔,試題多以直問直答形式呈現,2/3以上的題知識點都是以單一形式呈現,干擾信息較少,學生理解題意比較容易,可以在明確題意的基礎上直接做答。三、答題情況及典型問題分析(一)全市和各旗市區的“兩率情況”上表是今年地理學科全市的 “兩率”與各旗市區的“兩率”的數據統計,全市的平均分42.55分,及格率71.98%,優秀率22.43%。與往年相比全市和各旗市區的及格率、優秀率均有所提高。(二)全市各題學生得分率情況及分析數據一:Ⅰ卷得分情況通過數據一中數據分析可看出,試題中有9道題得分率都在70%以上,只有3道題低于70%,其中第6題得分率僅為46.29%。把考試題目與學生的得分率相結合分析可看出,學生得分情況與考點的呈現方式密切相關。試題中除第6題外的各題考點,呈現方式均比較直接,并且都是只涉及單一知識點,學生只需要通過簡單地回憶、再認,或者從試卷所給材料和地圖中可直接得出答案。第6題則需要學生在掌握經緯度相關知識的同時,能夠內化這些知識。第6題考查了學生遇到實際問題時,是否能夠靈活的運用已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加以解決,最終得出結論。如果是考查學生對經緯度定義的知識,學生普遍都能背出,但是涉及到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學生會感到難度較大,失分率也隨之提高。由此可見,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還不夠牢固、不夠靈活,并沒有做到真正將所學知識理解、內化,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以及讀圖、識圖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數據二:試卷Ⅱ卷得分情況題號 二、三 四 五 六 七分值 6 7 6 7 10平均分 4.96 5.30 3.68 3.54 6.5從上表可以看出,學生Ⅱ卷中第二、三、四、五、七題得分率都在60%以上,第六題得分率最低,沒有達到60%。從試題綜合性來看,第六題相對于其他試題綜合性較強,而得分率最低,可見,學生們在做答綜合性試題時,能力較弱。從試卷中各題得分率情況綜合來看,本套試題的層次性不強,缺乏梯度,對學生能力的考查缺乏辨析度。今后的試題命制,在試題難度方面,命題仍會以6:3:1的難度比作為依據。結合試題和學生答題情況,就試題Ⅱ卷中考查的知識點和失分原因及分析如下表所示:題號 得分率 試題考查的知識點 失分點及原因分析13-16 82.67% 13-14題主要是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包括了海拔高度,五種山地地形的判定知識。15—16題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知識 主要失分原因有:1、沒有正確掌握等高線和等高距的定義,不能準確的讀出圖中某地的海拔高度。(例,有錯寫為352米)2、知識點混淆,等高線和比例尺的概念不明確,把圖中所給出的比例尺數值與海拔高度混用(例,錯寫為3000000米)。3、答題不認真,誤解題意。4、字跡潦草(例,2寫成乙)主要失分原因有:1、錯誤率最高的是大洲的界限,亞非分界線和南北美洲分界線混淆。(例,錯寫成蘇伊士運河)2、錯別字現象較為嚴重。(例,巴拿馬有錯寫為八拿馬、八達馬、八達八等)3、答題不認真。(例,巴拿馬錯寫為馬拿馬、巴拿巴等)17-21 75.71% 本道大題是結合巴西地圖考查巴西的位置、首都、主要河流、綜合自然概況以及地球運動等內容,本題題目設置梯度較明顯,分別考查了學生識記、理解、讀圖、應用、分析判斷等方面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基礎性。 主要失分原因有:1、錯別字現象較多,書寫不規范。(例,“亞馬孫”的“孫”字;“大西洋”的“西”字;“澳大利亞”的“澳”字;“自轉”的“轉”字)2、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例,第19小題中考查學生對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材料和題干提到的都是時間,填空給出的也是“地球的()運動”,學生應該根據所學,填出自轉)3、審題不清,出現答題卡中答案填串位置的情況。22-25 61.33% 本題是對歐洲西部地形氣候以及農業經濟等內容的考查。題目給出兩份材料,以填空形式呈現試題,其中的22、23題得分率低于50%。 主要失分原因有:1、學生對地理學科的一些基礎圖表應用能力有待提高。(例,不能據某地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判斷其氣候類型和特點)2、不能靈活的結合所學和題目要求完成試題。(例,有學生答出歐洲西部以高原、山地地形為主)3、學生在表述過程中對于關鍵知識點把握不到位。(例,對于溫帶海洋性氣候特點的描述,一方面要有時間概念,一方面要說出氣溫和降水的特點。很多學生表述不全面)4、錯別字現象特別嚴重。(例,“畜牧”“旅游”兩個詞中錯字特別多)26-27 50.57% 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青藏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特征及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系的理解和應用,學生對這一規律掌握的不好,是得分率最低的大題,尤其27題得分率不足10%。 主要失分原因有:1、審題不清,沒有明確題目的具體要求。(例,做答26題時用文字填空)。2、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一些基本規律還沒有掌握,不能準確表述和深入理解地理要素及其導致的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3、書寫不規范,錯別字現象嚴重,而且字跡潦草。(例,B、D難區分;書寫到答題范圍以外區域)28-30 65% 從整體看,本題綜合考查中國的區知識域地理,28—29題考查西北、南方的交通工具、水果、耕地類型及農作物。30題考查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方式之間的聯系。既有對學生基礎記憶性知識的考查,又有對學生讀圖、讀材料分析問題、描述問題能力的考察,從學生答題狀況來看,30題得分率不足50%。 失分原因主要有:1、對于某個區域內,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聯系沒有充分理解。(例,不同區域內傳統交通工具和主要的水果受自然環境的怎樣影響)2、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實。(例,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沒有區分)需思考教師是否關注知識點的同時,忽略了知識的整體性。3、結合生活實際,聯系所學知識做獨立表述的能力欠缺,不能抓住關鍵的知識點。(例,30題中有的學生寫了很多,卻沒有反應出題目的要求,沒有采分點)4、仍然有錯別字現象,甚至有把題目中就有的字也寫錯。(例,橘子的“橘”字,駱駝的“駝”字等)5、審題和完成試題不夠細致用心。(例,29題表格中內容填串;30題中要求任選一個做答,有學生兩個全選)(三)、學生情況分析1、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和聯系的能力有待提高學生的資料分析能力比較欠缺,不能很好的利用試題所給文字、圖像等收集相關的地理信息,從而把材料和所學知識點很好的聯系起來對試題進行完整做答。2、部分學生答題表述不規范、不專業學生專業術語使用的不好,在描述題中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27和30題中,學生答題過于口語化,表述混亂,沒有抓住關鍵點。3、部分學生答題不認真,審題不細心部分學生還不適應地理、生物同卷考試的形式,匆忙答題導致一些失誤。例如在做答選擇題時,個別學生有漏題、忘涂答題卡等現象。4、錯別字現象仍然很多5、部分學生沒有掌握答題方法和答題的要求在試卷中,出現有的學生答串題的情況,還有在試卷答題范圍之外作答的情況,這說明這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好答題的基本要求。四、結合教學實際對教師今后工作的建議(一)切實以學生為主體組織課堂教學教師課堂教學一定要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考慮教學問題,以期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課堂教學中, 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趣味性的導課、開放性的問題、研究性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另外,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性,例如,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提問時結合學生實際水平選擇作答對象;復習時,先以基礎訓練為主,再進行專題訓練,最后進行綜合性訓練,使學生的發展呈現階梯性上升的趨勢,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和成長。最后,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例如,學習區域地理,要教給學生區域地理學習需要掌握的相關內容,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授給學生以“漁”的能力。(二)強化雙基,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關注教學活動的規范實施,以教材為依據,注意教學細節,規范專業術語、規范概念表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正確使用專業術語,并要求學生用專業術語回答問題、完成練習,必要時可以做專項訓練。對于學生的習慣性錯誤,要及時予以糾正和鞏固。課堂練習要精選精練,實施基礎知識的專項強化訓練,并且有目的的加強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常規教學中要有目的讓學生多說、勤寫,有意識的讓學生練習易錯字、練習簡答題的正確表述。(三)立足整體,強化綜合教師要繼續深刻領悟課標,在研讀課標的基礎上,深入理解教材,實現復習教學的有效實施,于常規中要效率、要質量、要成績。復習中,在把握復習方向的基礎上,適當的拓展 ,做好知識的有機整合。然后還要結合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做有針對性的復習指導,做整體方法的指導,做知識點的學法指導。在復習課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梳理教材知識脈絡,建立地理知識體系,整體把握學科知識,在基礎知識復習之后,做好專題專項訓練,最后精選綜合性習題,強化學生綜合理解、分析、判斷和推理的能力。通過從基礎知識到專項訓練再到綜合性訓練的逐步實施,最終實現復習目標。(四)注重學生答題技巧與審題能力的培養規范學生的答題習慣,滲透答題方法和技巧,同時還要培養和訓練學生仔細認真的答題態度和細致審題的習慣。對學生答題能力的培養,要有計劃的分階段進行,常規教學中做好常規基本訓練,針對每次測驗中的答題問題,引領學生分析總結規律;通過做解題方法的專題復習,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指導答題方法要有目的、有步驟的實施,首先舉例講解選擇題和圖文分析題的答題要求,以及具體解答步驟和方法,最后通過一定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能力。以上就是我針對2016年我市初二地理學科結業考試情況所做的質量分析,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同仁們批評指正,希望通過溝通、交流、改進,進一步促進我市地理教學的發展和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2016年8月31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