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評測練習1.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A.讓少數民族人民自己行使自治權B.堅持國家的統一領導C.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D.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2.根據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民族自治地方設立的自治機關是指自治地方的()①人民法院②人民政府③人民檢察院④人民代表大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我們黨的民族政策,是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的基本理論同我國民族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這里所說的“我國民族的具體實際”是指()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特點②“大雜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布特點③我國人口、資源分布和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性④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實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世紀教育網--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存在問題1、設計思路不夠清晰2、語言不太標準3、專業術語講解不到位4、板書設計存在缺陷5、缺少部分課堂環節21世紀教育網--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單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第七課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政策第二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本課內容是對前一課理論知識的拓展和升華,也是貫徹和堅持處理民族關系三原則的體現。并依據課程標準要求設計為三目題:回顧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符合我國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顯著的優越性。第一目題,主要通過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告訴我們,在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規體系;第二目和第三目構成了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主要講授了民族區域自治的含義、層次、核心內容及實行的優越性相關知識。這三目題在知識編排上呈現由具體到抽象,由現象到本質的遞進結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會增加學生對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認同,珍惜鞏固發展我國的民族關系,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21教育網二、學情分析高一年級學生思想活躍,關心時事,對新知識有較強的獲取渴望。但大多數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比較、分析、綜合等能力有待加強。對某一知識有一定的表面的理解,不能形成專業的知識、系統的體系,不能更加深入的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挖掘。并且這部分知識多為黨的方針政策,理論性比較強,教師要在課堂中努力營造學習情景,充分調動學生是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空間和展示自我的機會。但在學生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同時,通過對第一框的學習,學生們對于民族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為本框的講解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加之歷史學科學習過程中對于民族問題的涉及比較多,對于基本的民族知識學生有一定了解。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關于民族問題抽象的模糊的知識轉化為系統的具體的理論知識。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有重大的積極影響。www.21-cn-jy.com三、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識記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2、明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了解自治機關和自治權。3、理解為什么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二)能力目標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政策,堅持了從實際出發,適合我國國情。讓學生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觀察、評價問題,提高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歷史、地理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學生善于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www-2-1-cnjy-com(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育學生理解并擁護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進而承擔起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的歷史責任。積極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為維護我國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四、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及內容。教學難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自治地方、自治機關、自治權的理解五、教學方法1.小組討論法:通過小組的形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充分討論,發散思維,通過自己的理解,教師理論引導,最終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21cnjy.com2.多媒體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等影音資料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2·1·c·n·j·y3.講授法:對理論較強的部分,學生生活中沒有接觸過的,舉例講解,便于學生理解。教學過程4.問答法:對于簡單的或者常識性的知識,通過提問的方式,既是對學生前面知識點的鞏固和檢查,同時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六、教學工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通過學生合唱《愛我中華》這首歌,讓學生思考歌曲的主題。以民族團結為契機,導入國家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二)講授新課首先使同學了解本節課主要探討兩個問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什么和為什么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兩個大問題,作為本節課的主要骨架。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什么。提問:找同學回答“你對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理解?”這一問題,并通過對學生答案的總結歸結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21·cn·jy·com(1)含義: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多媒體展示+板書)【來源:21·世紀·教育·網】并通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來理解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2)自治地方: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同時指出民族鄉不屬于民族自治地方,是與鄉、鎮平級的行政單位。(3)自治機關:人民代表大會(權力機關)和人民政府(行政機關),并指出自治機關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4)自治權:1)地位: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2)含義:自治權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3)內容:①立法自治權;②經濟自治權;③文化管理自治權;④變通執行權;⑤其他自治權。并通過事例是學生了解自治權的內容。21·世紀教育網(5)地位:是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注意區分民族關系、民族原則與民族政策。2-1-c-n-j-y本環節主要通過問答法和合作探究法來進行。之后通過小組討論法討論民族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的異同,并展示答案。 21cnjycom2、為什么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首先使學生明確原因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兩方面。(1)必要性:具體實際。由我國的歷史特點決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傳統)由現實情況決定,“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各民族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來源:21cnjy.com】(2)重要性:優越性。通過展示《西藏發展六十年,跨越上千年》的視頻,使學生小組討論有哪些優越性,并通過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歸納。1)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出處:21教育名師】2)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3)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4)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三)課堂小結通過引導學生對于本節課所需知識的框架的構建,使學生對本節課有宏觀的認識,并突出重難點,方便學生課下記憶。【版權所有:21教育】(四)當堂鞏固通過做習題的方式,檢驗學生對于本節課的理解(五)板書設計采用框架式板書,清晰明了,重難點突出21世紀教育網--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設計政治_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doc 評測練習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doc 課后反思_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