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8張PPT。民樂合奏民樂合奏:概念:由多種樂器演奏,不論是齊奏型織體還是多聲部型織體的演奏,皆稱合奏。特點:實用性強,絕大部分和人民群眾的風俗生活結合在一起。如過年過節、婚喪嫁娶、迎神賽會等活動,都有民樂合奏的存在。合奏樂種類①宮懸樂合奏:按中國古代的樂器懸掛制度而得名。編鐘樂《楚商》②絲竹樂合奏:“絲”與“竹”是周朝的八音樂器分類法中的兩個種類。絲指的是彈弦樂器,竹則指的是竹制吹奏樂器。絲竹樂指的是用竹制吹管樂器與弦樂器合奏,演奏風格細致、多表現優美抒情、輕快活潑的情趣。三大絲竹樂: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福建南音。具有“柔、細、輕”的音樂特征:柔指樂隊合奏音響柔潤的特點;細指演奏風格精致細膩的特點;輕指樂曲側重于表現輕快、愉悅的情趣。絲竹樂音樂特征③吹打樂合奏由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合奏。如浙東吹打、蘇南吹打、山東鼓吹。④民族管弦樂合奏由吹、拉、彈、打四類樂器結合的大型合奏形式。吹管樂器:梆笛、曲笛、笙、蕭、嗩吶。拉弦樂器:高胡、二胡、中胡、革胡、低音革胡。彈撥樂器:柳琴、琵琶、阮、揚琴等。打擊樂器:各種鼓、鑼、鈸等。管弦樂介紹管弦樂簡介:系指除協奏曲、交響樂之外的由管弦樂隊演奏的其他類型的作品。管弦樂隊通常由弦樂、木管、銅管、打擊樂等不同樂器組合而成。有時因創作意圖和演出條件的不同,可對樂隊編制適當調整,或加用鋼琴、豎琴、鋼片琴等。我國的管弦樂隊為增強作品的民族風格或地方色彩而加入一些民族樂器,亦屬常見。管弦樂歷史:是隨著16,17世紀聲樂與器樂的發展逐漸形成的,到了18世紀后,海頓確立了管弦樂隊編制和主調音樂樣式;莫扎特則進一步加以肯定,貝多芬以交響性、戲劇性手法寫作管弦樂序曲。19世紀到20世紀管弦樂發展達到鼎盛時期,一大批優秀作曲家與優秀作品相繼出現。管弦樂的分類:管弦樂團按樂器的不同可分為弦樂組、木管組、銅管組、打擊組。聶耳的個人履歷聶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云南玉溪人,出生于云南昆明,祖籍云南玉溪。1912年2月14日生于昆明市甬道街73號,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藤澤市海濱溺水而死。聶耳從小喜愛音樂(改名為“聶耳”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耳朵特別靈),1918年就讀于昆明師范附屬小學。利用課余時間,聶耳自學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樂器,并開始擔任學校“兒童樂隊”的指揮。1922年,聶耳進入私立求實小學高級部(現昆明第十中學),1925年考取云南省第一聯合中學(現昆明市第二中學)插班生立。時值第一次國內革命風暴在中國南方興起,他開始受到進步書刊和《國際歌》等革命歌曲的影響。1927年入云南第一聯合師范學校(現昆明學院)學習。并開始學習小提琴。1931年入黎錦暉主持的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發表《中國歌舞短論》,并因批評黎氏被迫離團。1933年開始為左翼電影、戲劇作曲。1933年,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初,聶耳創作了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1935年7月1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他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創作了37首歌曲,大多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準確地塑造了工人、歌女、報童等勞動群眾的音樂形象。在抗日救亡運動中,聶耳的這些歌曲,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他的代表作有《義勇軍進行曲》、《大路歌》、《碼頭工人》、《新女性》、《畢業歌》、《飛花歌》、《鐵蹄下的歌女》、《賣報歌》、《梅娘曲》等。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他的音樂創作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地發展明確了方向,樹立了音樂創作的榜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民樂合奏.ppt 管弦樂介紹.doc 聶耳的個人履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