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一、教學背景分析:(一)教學內容:本節課是《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三課的第一部分內容,主要闡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并從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的表現、透視文化多樣性、尊重文化多樣性三個角度進行了詳細的解讀。(二)教材地位:本單元的主題是“文化繼承與創新”,包括文化的傳播、文化的繼承、文化的創新三個課題。從《文化生活》全書的生活邏輯上看,本單元解決的是文化在生活中的傳播、繼承與發展的問題,從《政治生活》全書的學科知識上看,本單元解決的是縱向的文化發展問題。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從兩個方面來進行簡述:一是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二是文化在交流中傳播。解答了文化的特點與文化如何傳播的問題。第一框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文化生活》全書的點睛之筆,是我們對文化生活的基本認識。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正是因為文化具有多樣性,才使得世界多次多彩,才會對經濟、政治、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才需要我們去研究、去繼承、去創新與發展。(三)學生分析:高二學生在經過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哲學的學習后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科知識基礎,并在逐漸養成自主學習和關注時事的學習習慣。從學科知識上看,學生們已經對文化的內涵、文化對社會的影響、文化對個人的影響等問題有一定的了解,本節課的內容就是在這些微觀生活現象中提煉出世界文化的特點,是一種宏觀上的構建。學生可以運用已有知識對世界文化進行分析。從學習習慣上看,學生們有一定關注時事的意識。本節課內容在教學素材的選擇上選用上海世博會,貼近時事熱點。學生們通過關心時事,就會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定了解。從學生心理發展看,高二學生具有一定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興趣和能力。本節課的內容源于生活,只要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就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從我校學生的特點看,我校文班學生對感性資料具有很好的感悟力。因此,在教學設計上多運用圖片以及多讓學生自己搜集素材,這種多感官參與的直觀資料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內容,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四)教學準備:1、課前調查:了解學生對世博會的了解情況,對哪些國家的展館感興趣,依據學生的興趣確定教學資料的選材和教學中的學生分組。2、分組: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和興趣分為六個小組。3、資料收集:通過網絡、新聞等大眾傳媒了解世博會,關注世博文化與世博網站。4、圖片收集:通過一系列圖片展示各國文化。5、制作PPT:通過多種資料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二、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能夠正確對待文化的多樣性;理解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知道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二)能力目標:通過對比,能夠賞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現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通過收集整理資料,能夠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觀念;熱愛和平,關注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保護文化遺傳,尊重民族節日;培養世界眼光。三、教學重難點:1、文化多樣性的表現。這部分內容需要學生對生活有一定的觀察和思考,能夠通過各種生活現象感悟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分析文化多樣性的成因。2、尊重文化多樣性。這部分內容一是要說明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樣性,二是要說明為什么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理論性比較強。四、教學方法與手段:(一)教學方法:1、啟發式教學方法:在講授文化多樣性的表現部分,通過展示資料與組織學生上網搜集資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產生觀點。2、講授式教學方法:在講授尊重文化多樣性部分,通過教師的重點分析,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二)教學手段:1、PPT演示:教師通過圖片等資料多角度展現文化的多樣性。2、網絡學習:學生通過瀏覽網上世博展館與搜集各國資料了解各國的文化。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感受文化的多樣性,理解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五、教學過程:教師活動教學過程學生活動 組織討論 講解 教師活動【導課】:1、展示6年前上海世博會上的六國展館。(中國館、日本館、韓國館、法國館、西班牙館、丹麥館)2、討論:1)這些展館各具特色,各有其獨特的設計理念與主題,點評其特色與蘊含的文化。2)歸納文化的特點。分析:中國館:建筑外觀以“東方之冠”為構思主題,寓意“天地人和”、“天下糧倉、富庶四方”,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日本館:是一幢“像生命體那樣會呼吸、對環境友好的建筑”,體現自然共生、充滿活力和時尚的日本人生活。韓國館:展館外立面以立體化的韓文和五彩像素畫裝飾,體現了韓國整個國家的文化獨立性,表達“溝通、融合”的文化內涵。法國館:漂浮于水平面,設有空中花園與小型噴泉,頂層的法式餐廳將展現法國餐飲的精致與浪漫,漫步法式庭院,感受“感性城市”。西班牙館:展館是一座復古而創新的“藤條籃子”建筑,展示從遠古時期的野蠻和文明到現在的變化,再到暢想未來。丹麥館:騎自行車穿梭在環形軌道、孩子們在游樂場盡情玩耍、品嘗有機食品的野餐體驗,觀看小美人魚,盡顯“童話王國”特色。總結:展館體現本國的獨特文化,世博會體現了文化的多樣性。教學過程 體會思考 學生活動板書 組織討論 講解 板書 組織討論 講解 板書 探究活動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異彩紛呈,交相輝映【圖片資料】: 討論:提到中國、日本、韓國、法國、西班牙、丹麥你能想到什么?什么能夠分別代表這些國家?總結:文化遺產標志了各國的文化和成就。文化遺產有益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和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因此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名錄的形式確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并給予保護。文化遺產: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問題討論】:討論:是什么提高了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展示了文化,增強了文化的認同感和民族的認同感?總結: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民族節日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提到春節人們就會想到中國,想到東方;提到圣誕節人們就會想到美國,想到西方。節日集中體現了不同的文化。民族節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探究活動】:內容:分為六組,分別研究中國、韓國、日本、法國、巴西、丹麥文化。途徑:登陸網上世博網站進入此六個國家的展館登陸百度搜索此六個國家的獨特文化展示:了解各國文化并在聊天室進行討論匯報 記筆記 思考體會 記筆記 思考體會 記筆記 自主學習 教師活動教學過程學生活動組織討論 板書組織討論 板書 總結提煉 課后拓展【問題討論】:討論:1、文化多樣性的含義、成因是什么? 2、如何理解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 總結: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各民族間經濟、政治、歷史、地理等多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間的差異。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構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文化。因此,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透視文化多樣性【問題討論】:討論: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樣性推動了人類的文明進步。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文化的多樣性?尊重文化多樣性具有什么意義?總結:對待文化的多樣性既要認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還應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尊重文化多樣性【總結】:本節課我們共同研究了文化的多樣性。了解了文化多樣性的表現、成因以及如何正確對待文化的多樣性。讓我們共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不要”。【課后拓展】:請在微博上留言,寫下自己關于文化多樣性的感悟。思考討論 記筆記思考討論 記筆記 思考領悟 體會生活感悟理解 六、板書設計世界文化的多樣性1、異彩紛呈,交相輝映1)文化遺產: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2)民族節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2、透視文化多樣性3、尊重文化多樣性七、設計思路:1、體現新課程理念:在設計中立足于學生的生活體驗,注重實踐性和開放性,注重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通過自主學習、生活對比分析等環節設計融合生活邏輯與學科邏輯。2、貼近時事:將全民矚目的世博會引入課堂教學,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倡導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中、從新聞中發現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多角度的看問題。3、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在網上參與世博,參觀世博展館、搜集各國文化介紹、并進行小組交流與分享,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交流表達、自主學習等學習能力。4、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 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豐富了教學資源,擴大了課堂容量,更好的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有所感而有所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