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的自然資源》知識提綱 班 姓名 第一節 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1、自然資源分為兩類,一類是 可再生資源(可以在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循環利用的) 資源,如 ;一類是 非可再生資源(用一些少一些) 資源,如 。●可再生資源要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資源要注意節約使用。我國資源的特點是 自然資源總量豐富、種類齊全,但人均不足 。①陸地面積——世界第三,人均1/2;②礦產資源——世界第三,人均1/2;③耕地面積——世界第四,人均2/5;④森林面積——世界第六,人均1/3 ;⑤河流年徑流量——世界第六,人均1/4。第二節 土地資源1、土地資源分為 農業用地 、 建設用地、 通常情況下難以利用的土地 等。耕地、林地、草地為 農業用地 ;建設用地有 城鄉建設用地、交通用地、工礦用地 。2、我國土地資源的有利條件是 類型齊全、總量豐富(有利于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漁、工礦業生產和城鄉建設) ,不利條件是 耕地少,難以利用的土地較多,后備耕地不足 ;主要利用土地類型分布很不均勻 。2、我國草地和耕地、林地的分布區界限是 400 mm等降水量線(耕地、林地主要在季風區,草地主要在非季風區)。●草地主要分布在 西部降水量不足400mm的半干旱 區,主要發展畜牧業。●耕地分布在 東部濕潤、半濕潤 區的 平原 、 丘陵 ,適宜發展種植業 。①耕地分為 水田 、 旱地 ,水田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的 濕潤 區,旱地在秦嶺-淮河以北的 半濕潤 區。②耕地與水資源的南北差異。 北方——水少地多(耕地資源比例大,占60%;但水資源比例僅占20%)。 南方——水多地少(耕地資源比例小,占40%;但水資源比例達到80%)●林地分布在 東部濕潤 區的 山地 ,適宜發展 林業 。3、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點:總量豐富、利用類型齊全,但人均占有量小,各類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耕地不足,特別是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4、說說我國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書P71、P73)①城市用地,占用大量耕地;②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嚴重;③亂砍濫伐,加劇水土流失;④不當排放,造成土地污染。對策::①實行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②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和保護;③農耕區,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和基本農田保護;④牧區,建設人工草場,保護天然草場⑤營造防護林,治理沙化、鹽堿化。(另見P73活動題)5、我國土地利用的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每年的 6月25日 為全國土地日。第三節 水資源1、水資源指的是 淡水 資源。地球淡水資源主要儲藏在 冰川、深層地下水中,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 河流水 和 淡水湖泊水 。2、受 季區 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①從時間上看, 夏秋多 , 冬春少 ;●解決措施:興修水庫。②從空間分布看, 南豐北缺 ,特別是 華北 、 西北 ,缺水最為嚴重, 水土 配合不合理,加劇了北方缺水狀況。●解決措施:跨流域調水。3、我國水資源現狀:①總量豐富,人均不足;②時空分布不均;③水污染、水浪費嚴重。●解決措施:①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方法是 跨流域調水 。其中最重要的調水工程是 南水北調 工程,是把 長江 水系的水調往華北、西北,分 東線、中線、西線 三條調水路線。其中 東線方案 是最易實施的,因經 京杭運河 。②解決水資源時間分配不均的方法是 興修水庫 。③ 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從某種意義上說 節水 比 調水 更重要。 3月22日 是世界水日。(P80 認識節水標志)我國土地和水資源南北分布存在差異,南方 土少水多 ,北方 土多水少 ,水土配備不合理。 水土資源配合欠佳的地區是 華北平原。為緩解北方地區用水緊張,我國正在建設的大型工程是:南水北調 。●①【西線】從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引水入黃河→解決 西北地區 缺水問題 。 優點——水質好; 缺點——工程復雜,施工難。●②【中線】從長江中游的漢江 上游的 丹江口水庫 引水,跨 長江、淮河、黃河、海河 四大流域,經鄭州、石家莊等城市一直流入北京、天津。→解決 華北地區 缺水問題。 優點——可以自流,水質好;缺點——工程量大。●③【東線】從長江下游引水,經 京杭運河 北上,在山東西部過黃河,至天津、北京 。優點——工程量小;缺點——水質差。第四章 《中國的經濟發展》知識提綱 班 姓名 第一節 交通運輸1、交通運輸在經濟發展中作用重大,被形象地比喻為經濟發展的 “先行官” 。2、現代交通運輸指的是使用 汽車、火車、船舶、飛機 等工具的運輸,其方式主要是 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等 。3、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 公路 是最機動靈活的運輸方式,可實現“從門口到門口”的運輸。而 鐵路 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4、歷史上的我國四大“米市”: 長沙(湖南)、九江(江西)、蕪湖(安徽)、無錫(江蘇) 。5、讀圖P88,了解我國三橫五縱鐵路線及經過的主要城市。●鐵路樞紐:北京、鄭州、徐州、株洲、蘭州、成都分別有哪些鐵路交匯。●三橫:京包—包蘭線、隴海—蘭新線、滬杭—浙贛—湘黔—貴昆(東西向)●五縱:京哈—京滬、京九、京廣、北同蒲-太焦-焦柳、寶成—成昆(南北向)其他:大秦線、南疆線和已通車的青藏線(青藏線解決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南北向的鐵路線(自東向西排列)1、京滬線2、京九線3、京哈線——京廣線4、同蒲線(大同—孟塬)——太焦線——焦柳線5、包蘭線——寶中級(寶雞—中衛)——寶成線——成昆線東西向的鐵路線(自北向南排列)6、大秦線——京包線——包蘭線7、隴海線——蘭新線8、滬杭線——浙贛線——湘黔線——貴昆線第二亞歐大陸橋在中國境內的一段是: 隴海-蘭新-北疆 線。起于 連云港,其終點到達歐洲荷蘭的 鹿特丹 。連接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結束“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歷史的鐵路是 寶成鐵路 。京滬線與長江干流交匯于 南京、上海;京廣線與長江干流交匯于 武漢 。我國海拔最高、解決西藏沒有鐵路歷史的鐵路是 青藏鐵路 。大秦鐵路的作用: 晉煤外運 。選擇客運或貨運方式需要考慮的因素,與 貨物性質 、 速度 、價格、 運輸量 有關。●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 航空 運送;●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采用 公路運輸 ;●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 鐵路或水路運輸 。運輸方式特點優點缺點航空運輸速度最快運量最小,費用最高鐵路運輸速度快、費用低、運量大、連續性好靈活性較差、短途運輸成本高公路運輸方便、機動靈活、速度快運費較貴、運量較小水路運輸費用最低、運量最大速度最慢,受天氣影響較大12、我國高速鐵路主要分布在地勢第 (三) 級階梯上,第(一)級階梯暫無高速鐵路。13、高速鐵路的優勢:①速度快,節省時間(利于異地快速交往,拉動經濟發展);②舒適,便于旅游觀光(利于發展旅游業) 。第二節 農業1、農業部門包括: 種植業 、 畜牧業 、 林業 、 漁業 等。2、農業的重要性:農業是國民經濟的 基礎 。3、影響農業發展的因素:①自然條件:光照、熱量、水分、地形和土壤 等。②社會經濟條件:市場需求、交通運輸條件、農民的技術水平、國家政策的鼓勵等。●因地制宜發展農業首先考慮自然條件,其次再看社會經濟條件。4、農業的地區分布:以400mm年降水量線為界,分為西部地區(非季風區)、東部地區(季風區)。●西部地區(非季風區)以 畜牧業 業為主,那里有我國四大牧區: 內蒙古 牧區、 新疆 牧區、 青海 牧區、 西藏 牧區。種植業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 。●東部地區(季風區)的農業部門有 種植業 、 林業 、 漁業 。 5、西部非季風區的四大牧區的優良牲畜品種。 ①內蒙古牧區——三河牛、三河馬 。 ②新疆牧區——新疆細毛羊。 ③青海牧區——牦牛、藏綿羊、藏山羊。 ④西藏牧區——牦牛、藏綿羊、藏山羊。 6、東部季風區的三大林區是: 東北 林區(針葉林多)、 東南 林區(經濟林盛)、 西南林區(樹種繁多)。其中 東北林區、西南林區是天然林,東南林區主要是人工經濟林。 7、東部季風區淡水漁業最發達集中地區:長江中下游平原——魚米之鄉。 8、東部季風區兩大油料作物生產區:①長江油菜帶 ,②黃淮花生帶 。 9、東西部三大棉區:①新疆南部、 ②黃河流域 、③長江流域 。 10、農作物包括 糧食 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 作物和棉花等主要類型。 糧食作物:南方水稻,北方小麥 。糖料作物:南方甘蔗,北方甜菜。 油料作物: 南方油菜,北方花生 。 11、中國由于有“夏熱”的優勢,形成了 長江流域 、 黃河流域 、 新疆南部 三大棉區。 12、主要地形區的農作物:東北平原:春小麥、玉米、大豆、甜菜 。 華北平原:冬小麥、玉米、棉花、花生。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水稻、棉花、油菜、甘蔗 。黃土高原:小米(谷子) 。 青藏高原:青稞、小麥、豌豆 。汾渭平原:小麥、玉米 。 河套平原:小麥 。甘肅、新疆綠洲:小麥、棉花 。 華南地區:水稻、甘蔗 。 13、東部季風區九大商品糧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區、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 14、東部季風區南北方地區種植業的地區差異。耕地類型(原因:降水差異)作物熟制(原因:熱量差異)主要農作物秦嶺—淮河以北旱地一年一熟;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小麥、花生、甜菜、棉花、大豆秦嶺—淮河以南水田一年二熟;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棉花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北小麥花生甜菜秦嶺—淮河以南水稻油菜甘蔗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方向。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發展現狀發展成就舉世矚目:產量、位次、生產能力等面臨挑戰問題嚴重:耕地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發展方向與對策①建立商品糧基地②發展多種經營③科技興農,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第三節 工業1、工業部門的分類:重工業 、輕工業 。重工業——以提供生產資料為主的工業 。 輕工業——以提供生活資料為主的工業。2、工業的地位:國民經濟的 主導 ,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3、我國工業分布的基本格局:東密中多西部少——①東部沿海 工業中心 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業基地;②中部 地區工業中心較多;③西部地區工業中心較少,分布 稀疏。4、工業的合理分布——中國四大工業基地:①遼中南工業基地: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資源配置好、交通便利);②京津唐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資源配置好、交通便利、市場廣闊);③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資源匱泛、交通便利、市場廣闊); (滬寧杭)④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靠近港澳、鄰近東南亞、海陸交通便利,“前店后廠”的外向型經濟)。5、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其能源主要是煤炭、水能 。山西省煤最多,有 烏金之鄉的稱號。6、中西部地區工業發展速度加快,原因是:①國家政策的優勢(“西部大開發策略”);②自然資源豐富;③生產成本低 。7、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 北京中關村 ,被稱為“中國硅谷”。 “中國光谷”——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 決定高新技術產業布局的主導因素——知識和技術 。8、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部門:電子技術、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 。9、讀P105圖4.23得出結論:中國高新技術特 起步晚 ,發展迅猛 。10、我國高新技術的分布: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于 大中城市,呈現出 大分散、小集中 的分布特點。●東 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遠高于 中、西 部地區,長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環渤海地區 成為高新技術聚集的地區。11、我國商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與分布:①發展:起步晚,發展迅猛;②分布:依附于大中城市,大分散小集中;③地區差異:沿海——科技園區型,沿邊——貿易導向型,內陸——國防軍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