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感受文化的影響》說課稿我的授課內容是《感受文化的影響》。按照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要求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對本框內容的“內容目標”、“提示與建議”,這堂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燈片展示:)(一)知識與技能知道文化對人的影響的來源;明確文化對人的影響的主要表現;理解文化對人的影響的主要特點。培養學生辯證分析文化對人所產生的影響的能力;提高學生透過具體文化現象概括文化對人的影響的表現和特點的能力。(二)過程與方法通過 “感受湖湘文化——感知文化對人的影響——評述廣東文化”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從感受中獲取知識,確立辯證思維方法,進而正確地評述本地文化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等的影響及其特點。(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課堂活動,讓學生能夠“用心”感受不同文化的影響,從而樹立對待文化影響的正確態度,激發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情感,并由此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確定這一教學目標是基于我對本框內容的理解:《感受文化的影響》“感受”是方式,“文化”是內容,“影響”是結果。要獲得“感受”,首先離不開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因此,我在課堂活動中帶來了湖湘文化,也讓學生推薦了廣東文化,以便讓學生在特定的文化中,獲得深刻的“感受”,并從“感受”中自然生成出“文化對人的影響的主要表現”、“文化對人影響的主要特點”等知識。要使學生獲得文化的最佳“影響”,還必須辯證地看待文化帶來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能更加自覺主動地接受優秀文化的影響,實現文化“影響”的內化,并使之成為學生生命的一部分,從而引導他們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從“感受”到“影響”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不是簡單的分析說明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的“感受”特定文化中,運用正確的方法,獲得知識,提升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過程。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是:(燈片展示:)●教學重點文化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等的影響。教學難點是:(燈片展示:)●教學難點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我之所以把“文化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等的影響”作為教學的重點,是因為它體現了本框內容的內在價值——立足生活、關注生活、發展生活。在確定這一重點時,我去掉了課標上要求的“文化對生產方式的影響”,因為我覺得這一要求偏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我把“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作為教學難點,主要是考慮到學生要全面正確理解這“兩個特點”有一定的難度:一方面,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我們應該自覺主動地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文化的影響如何由潛移默化走向深遠持久。我本堂課的主要創新點是:(燈片展示:)●教學創新致力于構建生活化課堂教學生活化就是立足生活,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將生活貫穿于教學的每一環節之中,教師通過創設現實生活情境去啟發、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體驗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學會生活。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人、關心身邊的事,在生活中學習,向生活學習。使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深奧的內容通俗化,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枯燥的內容生動化。本堂課,我以生活中的湖湘文化為出發點,從感受文化對偉人生活的影響,到感受文化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實現了從感受文化的外在“影響”到內在“影響”的飛躍,較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從教學過程來看,我主要設計了兩個活動:(燈片展示:)●活動設計1.探討湖湘文化對偉人毛澤東的影響。一是在讓學生粗線條地感受湖湘文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討湖湘文化是如何影響偉人毛澤東的,并提出了“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以及同學們對毛澤東的了解,大家對毛澤東‘不吃辣椒不革命’這句話,有什么看法”這一問題,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感受辣椒文化對毛澤東的影響,激發學生對文化影響的思考,辯證的看待文化影響的優劣,并由此自然獲取文化影響的表現和特點等知識。(燈片展示:)2.探討本地文化對學生的切身影響。二是在學生介紹本地最具影響力的文化的基礎上,設置了“說說這種文化的主要特色和探究這種文化對我們所產生的影響”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本地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對自己的切身影響,并通過學生的點評,將課堂活動推向高潮。(燈片展示:)●資源利用湖湘文化 本地文化 第一次“感受” 第二次“感受” 深化“感受”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兩地”的文化資源,通過一波三折的課堂活動,讓師生交互式地三次“感受了文化的影響”:第一次“感受”了湖湘文化的影響;第二次“感受”了本地文化的影響;第三次是利用學生發言中向大家提供的“資源”,通過學生的點評,進一步深化了第二次的“感受”。在反復的、不斷內化的“感受”中,激發了學生對優秀文化的熱愛,實現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升華。 附:答辯參考內容堅定地走教學生活化道路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道路,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品質是構建適應新課程改革和發展大趨勢的必然選擇,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切入點和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取向。和一般的具體生活不同,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生活應該是積極的、真實的、具有典型意義的生活,其涉及面廣、正面導向性強、能在一定程度上預見未來生活的美好場景,給人以追求和憧憬的熱情。在此基礎上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就是將生活貫穿于政治教學的每一環節之中,教師通過創設現實生活情境去啟發、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體驗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學會生活。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人、關心身邊的事,在生活中學習,向生活學習。使復雜的教學內容簡單化,深奧的教學內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枯燥的教學內容生動化。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是指, 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的指導下,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 引導學生在體驗、感悟生活的過程中學習政治知識, 并把知識應用于實踐、指導生活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導入生活,激發興趣; 貼近生活, 提出問題;體驗生活, 合作探究; 感悟生活, 總結評價; 踐行生活, 享用生活。實現這一模式的操作手段主要有:一是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新舊課程教材教學比較;二是以提升正確世界觀、政治觀和價值觀為目標的生活邏輯訓練;三是在充分體現育人為本原則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交互式教學。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以普通高中新課程理念為引導,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個性發展,立足于課堂教學實踐,通過運用行為研究、教學經驗總結、比較研究等方法,按模塊、分階段地進行研究,開發了大量的教學資源,有力地促進了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改革和發展”的目的。基于以上教育理論及教育實踐, 我們認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研究”就是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發, 以“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為生活服務”為指導, 把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會用政治、經濟、哲學、文化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 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思想政治課堂就在我們身邊, 感受到思想政治課的趣味和作用, 體驗到思想政治課的魅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