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原子核式結構模型1.α粒子散射實驗(1)實驗結果:α粒子穿過金箔后,絕大多數α粒子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少數α粒子有較大的偏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角超過90°,有的甚至達到180°.(2)原因:α粒子與金核間的庫侖力使靠近金核的α粒了發生了大角度偏轉.2.核式結構學說(1)核式結構學說: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的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內,電子繞核運轉.(2)電子由離核近的軌道躍遷到離核遠的軌道,能量增加,電勢能增加,動能減少,受到的庫侖力變小. 關于α粒子散射實驗現象的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絕大多數α粒子沿原方向運動,說明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是α粒子受力平衡的結果B.絕大多數α粒子沿原方向運動,說明這些α粒子未受到明顯的力的作用,說明原子內部是很“空曠”的C.極少數α粒子發生大角度偏轉,說明原子內質量和電荷量比α粒子大得多的粒子在原子內分布空間很小D.極少數α粒子發生大角度偏轉,說明原子內的電子對α粒子的吸引很大【解析】 在α粒子散射實驗中,絕大多數α粒子沿原方向運動,說明α粒子未受到原子核明顯的力的作用,也說明原子核相對原子來講很小,原子內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故A錯、B對;極少數發生大角度偏轉,說明受到金原子核力的作用的空間在原子內很小,α粒子偏轉,而金原子核未動,說明金原子核的質量和電荷量遠大于α粒子的質量和電荷量,故C對、D錯.【答案】 BC1.當α粒子穿過金箔發生大角度偏轉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α粒子先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后受原子核的引力作用B.α粒子一直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C.α粒子先受到原子核的引力作用,后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D.α粒子一直受到斥力,速度一直減小【解析】 α粒子與金原子核帶同種電荷,兩者相互排斥,故A、C錯誤,B正確;α粒子在靠近金原子核時斥力做負功,速度減小,遠離時做正功,速度增大,故D錯誤.【答案】 B玻爾理論和能級躍遷在玻爾的軌道量子化模型中,原子的軌道半徑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數值,而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故原子在躍遷過程中對光子或實物粒子能量的吸收是有一定條件的,具體而言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1.當光子的能量小于電離能時,只有滿足光子的能量為兩定態間能量差時才能被吸收.2.當光子的能量大于電離能時,由于原子已電離,故對光子的能量沒有要求.光子的能量一部分用來使原子電離,大于電離能的那部分則用來增加自由電子的動能.3.當實物粒子與原子碰撞時,由于實物粒子的動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故只要入射粒子的動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兩定態能量之差,則可以使原子受激發而向較高能級躍遷. (2013·廈門檢測)氦原子被電離出一個核外電子,形成類氫結構的氦離子.已知基態的氦離子能量為E1=-54.4 eV,氦離子能級的示意圖如圖2-1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態氦離子吸收而發生躍遷的是( )圖2-1A.40.8 eV B.43.2 eVC.51.0 eV D.54.4 eV【解析】 根據玻爾理論,氫原子吸收光子能量發生躍遷時,光子的能量需等于能級差或大于基態能級的絕對值.氦離子的躍遷也是同樣的.因為E2-E1=-13.6 eV-(-54.4) eV=40.8 eV,選項A是可能的.E3-E1=-6.0 eV-(-54.4) eV=48.4 eVE4-E1=-3.4 eV-(-54.4) eV=51.0 eV,選項C是可能的.E∞-E1=0 eV-(-54.4) eV=54.4 eV,選項D是可能的.所以本題選B.【答案】 B2.大量氫原子處于不同能量激發態,發生躍遷時放出三種不同能量的光子,其能量值分別是:1.89 eV、10.2 eV、12.09 eV.躍遷發生前這些原子分布在________個激發態能級上,其中最高能級的能量值是________eV(基態能量為-13.6 eV).【解析】 大量氫原子躍遷發出三種不同能量的光子,躍遷情況為n=3的激發態到n=2的激發態或直接到n=1的基態,也可能是n=2的激發態到n=1的基態,所以躍遷發生前這些原子分布在2個激發態能級上,最高能量值滿足E=-13.6 eV+12.09 eV,即E為-1.51 eV.【答案】 2 -1.5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