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1價值與價值觀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識記價值和價值觀的基本含義;價值觀的導向作用。(2)理解人的價值是什么以及如何評價人的價值。(3)運用所學知識及相關哲學原理,分析物的價值和人的價值的不同,從中加深對人的價值的理解評論分析為什么對一個人的評價要看他貢獻了多少,而不是索取了多少。2.能力目標(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培養抽象思維能力以及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的能力。(2)理論聯系實際,能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3)培養辯證思維能力,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對待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分析說明正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形成及人生價值的實現。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認識到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樹立在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人生價值觀,培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自覺為社會創造價值,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教學重難點】1.識記價值的含義、價值觀的含義。2.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3.聯系實際說明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教學方法】1.探究性學習法。組織學生課后分小組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中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作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在小組分工合作中,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中,促使學生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合作精神差,實踐能力弱”等不足,培養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2.理論聯系實際法。關注生活,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課前準備】1.價值與價值觀的相關材料搜集與整理2.導學案的印制學生:提前預習課文,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疑問。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收集有關的素材,做好課件。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解答學生疑問,課后延伸拓展學案。【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針對性。(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利用時事材料創設情景背景回放:“生命贊歌”與“挾尸要價”背后的利益鏈的思考:2009年10月24日,為搶救兩名落水少年,10余名大學生展開了一場生死大救援——或奮不顧身地入水施救,或手挽手結成“人鏈”接應。最后,兩名少年成功獲救,但不幸的是陳及時、何東旭、方招3名大學生被無情的江水吞噬,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荊州結梯救人的英雄群體事跡感動中國,尤其是三名長江大學的學生,他們的生命瞬間升華,散發出人性的光芒。在荊州“10·24”大學生舍己救人的事件發生后,眾多媒體奔波于荊江兩岸,結果卻在現場發現漁民“見死不救”的現象,打撈公司“挾尸要價”的行徑浮出了水面。討論:1.漁民、打撈公司的做法對不對?為什么?2.三位大學生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換取兩位少年的生命,值不值?學生討論,回答問題教師:引出本課課題,并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強調重難點。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照目標,理解學案的有關要求,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并解決疑惑。(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探究活動一:學生閱讀課本內容,討論并思考物的價值和人的價值是一回事嗎?你是怎樣認識人的價值的?提示:不是一回事。物的價值是一事物對主體具有的積極意義,而事物本身是沒有需求的。人的價值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人的價值不同于物的價值的重要標志在于,人以自己的創造來滿足社會和他人需要的同時,自身也有需要。教師點評:1.哲學意義上的價值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涵蓋了各個不同領域事物的價值。理解這一概念應把握以下兩點:(1)哲學上的價值與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的關系。哲學上的價值就是主體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特定關系,即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哲學上的價值與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價值。糧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滿足人們營養需要的屬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滿足人們穿、住需要的屬性;書籍、藝術等具有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屬性。可見,事物各有自己的價值。這些具體的價值又可以概括為幾個領域:經濟價值、道德價值、審美價值等,是具體事物、具體領域的價值。而哲學世界觀領域的價值,是在具體價值的基礎上概括和抽象出來的,更廣泛、更抽象。這些具體領域的事物之所以有價值的共同點,是因為這些領域的事物的屬性能夠滿足人的需要。(2)價值是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質現象,也包括精神現象。如衣服、糧食、房子、車輛等物質產品能夠滿足人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音樂、電影、圖書、藝術等精神產品能夠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它們具有各自的屬性。它們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就是哲學上的價值。2.人的價值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把握該知識點可分為兩個層次:(1)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奉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這是人的真正價值。人生活在社會中,總是需要依靠別人創造的財富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因此,每個人理當用自己的勞動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回報社會,滿足他人。(2)人的價值的另一個方面在于人付出了心血和勞動,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和他人需要的同時,自己也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認可,從而實現對自我的滿足。探究活動二:播放視頻《錢學森的人生》1.根據視頻,請你說說錢老一生為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那些貢獻?錢老年輕時在國外留學,毅然放棄高額的報酬,回到祖國,為我國的科學事業付出了畢生的心血。他在歷經艱難回到祖國后,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他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2.請問:錢老這樣選擇說明了人生價值觀的什么道理?3.請你為錢老寫一段頒獎詞錢學森: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民族脊梁【頒獎詞】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學生討論思考:人生價值的真諦是什么?教師點評:3.人的價值的評價。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因而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貢獻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人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在今天,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么。探究活動三:閱讀教材,討論并思考人們在上述活動中形成的不同認識是受什么觀念支配的?提示:受人們業已形成的價值觀的支配。教師點評:價值觀的含義。價值觀是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會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1)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在一定的社會存在基礎上產生的,并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2)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探究活動四:閱讀教材中的一則故事,討論思考這位總經理所秉承的信念對他的經營產生了什么影響?提示: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暢銷不衰,深受消費者的歡迎,獲得了巨大利潤。把握該知識點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價值觀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就不同。二是價值觀影響著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教師點評: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探究活動五:學生列舉一些近期被查出的高官,如劉志軍等,思考:作為黨和人民培養多年的干部為什么會走上歧途?教師點評: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教師組織學生反思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參照板書),進行總結并進行當堂檢測和反饋。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通過學生的概括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的理解程度。再次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檢驗教學效果。(課堂實錄)(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1.同學們把相關的題目做一做,完成本節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以鞏固今天所學的“價值與價值觀”的知識點。2.請同學們根據我們發下去的導學案把下一課《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有關知識點預習一下,積極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認識。設計意圖: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并對本節課鞏固提高。【板書設計】價值與價值觀1.人的價值(1)價值的基本含義(2)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3)對人的價值評價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1)價值觀的基本含義(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②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