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1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案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理解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含義、實質。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維。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要正確理解辯證否定的實質,自覺樹立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用創新意識分析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用創新精神看待我國社會的發展,樹立擁護改革、參與改革、支持改革的思想。教學重點、難點1.辯證的否定觀。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教學工具:多媒體教學方法:1.討論法、啟發式教學。2.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世界是一個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世界,我們只有如實地反映、正確地對待這種處于運動、變化、發展中的事物,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作為一種思維方法,辯證法要求我們以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對待周圍的世界。何為批判的精神和態度?就是要求我們樹立辯證的否定觀與創新意識。二、講授新課(一)辯證否定觀與創新意識學生活動:有人認為,否定就是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毀滅,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實現事物的變化。如我把蟲子踩死,就是否定了蟲子;大風摧折了莊稼,就是風否定了莊稼。把否定理解為外力作用的結果,是一種什么樣的否定觀?教師總結:提示:把否定理解為外力作用的結果,這是形而上學的否定觀。1.辯證否定觀的含義(1)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課堂練習: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又是事物聯系的環節,其實質是“揚棄”。據此回答問題。辯證的否定是()A.事物自身的否定B.否定一切C.外力作用的結果D.蔑視權威,不相信書本答案:A(2)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促使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這是辯證的否定的第一個特點。課堂練習:陳獻章說:“前輩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這一段話說明了()A.沒有否定就沒有發展B.否定可以解決一切問題C.只要否定,就能發展D.懷疑精神就是創新精神答案:A(3)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新事物產生于舊事物。它總是吸取、保留和改造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這是辯證的否定的第二個特點。辯證的否定既是新事物代替了舊事物,同時又繼承了舊事物中積極的東西;既是使新的過程中斷,又是使新過程與舊過程相銜接,它是新事物和舊事物相互聯系的環節。(4)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教師活動:展示課件近年情人節、圣誕節,甚至是愚人節等洋節,在國內被炒作得相當紅火,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對洋節越來越崇尚,越來越熱衷于過洋節。幾乎全國各地的大小城市都會出現異常火爆的場面和景象。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群體,已經開始相信圣誕老人了,開始在麥當勞、肯德基里過生日了。可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卻被許多年輕人忽視,節味越來越淡。學生活動:作為青年學生應如何對待外來文化?辯證的否定,既不是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課堂練習:下列對辯證否定的理解,錯誤的是()A.辯證的否定是“揚棄”B.辯證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C.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D.辯證的否定是“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答案:D學生活動:課堂探究:(1)把否定理解為拋棄一切是一種什么否定觀 (2)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否定 教師總結:探究提示:(1)把否定理解為拋棄一切,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否定觀。(2)辯證否定,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去理解和把握:①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辯證的否定體現了舊事物向事物的質變,沒有否定,就沒有質變,也就沒有事物的前進和發展。③辨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辯證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對舊事物全盤拋棄,而是要吸收并繼承舊事物中的合理的、有價值的因素,這就體現了新、舊事物之間的聯系。④辯證的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統一,既克服舊事物中的消極因素,又保留舊事物中的一切積極因素,并以此作為新事物發展的條件。否定不是簡單地拋棄舊事物,而是“揚棄”。學生活動:課堂探究:為什么我國某燒傷治療小組能夠突破傳統療法,提高燒傷治愈率 這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教師總結探究提示:(1)因為我國某燒傷治療小組不迷信權威意見,堅持獨立思考,刻苦攻關,在重新研究和分析傳統療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采用了與傳統的包扎療法相反的暴露療法,從而大大提高了燒傷治愈率。(2)這一事例體現的哲理是:辯證的否定觀。辯證的否定就是“揚棄”,是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統一,是事物發展和聯系的環節,是事物自身的否定。這種對待事物采取“揚棄”的態度,就是辯證的否定觀。(3)啟示:A.我們等待如何事物都必須采取科學分析的態度,即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在否定中看到肯定,防止和克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錯誤傾向。B.對于前人和他人的經驗,不能迷信,不唯書,既不能無批判地全盤繼承,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C.既要反對復古主義,也要反對虛無主義,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新文化的發展。課堂練習:人民公園是天津市僅存的清代私家園林,該公園改造方案曾計劃拆除磚砌圍墻,引起社會各界熱議,市民紛紛建言獻策,網友踴躍發帖討論。有關部門認真聽取意見,汲取合理建議,決定遵循中式園林習制,不拆圍墻,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重塑昔日江南園林景觀。人民公園改造方案的制定過程是()A.肯定與否定的統一 B.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C.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D.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答案:A2.辯證的否定觀的方法論要求:①要樹立創新意識,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書本是傳播知識的載體,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任何書本知識都需要不斷豐富和發展,誰也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書寫盡天下理”。權威往往比普通人更能準確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但任何權威都不可能永遠正確,永遠不犯錯誤。②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對于前人和他人的經驗,不能迷信,不唯書,既不能無批判地全盤繼承。兼收并蓄;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既要反對復古主義,也要反對虛無主義。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新文化的發展。課堂練習: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掌握辯證否定觀的實踐意義在于()A.對舊事物敢于進行徹底的否定B.防止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傾向C.對人對事都要積極地肯定D.超越書本,超越現實答案:B(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學生活動:課堂探究:(1)有沒有永恒不變的自然和社會狀態 有沒有永恒的不再被豐富、發展的認識和真理 為什么 (2)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人類社會還會向前發展嗎 教師總結:提示:(1)實踐和科學表明,自然界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人類社會從誕生以來就是不斷變化發展的,而且具有加速發展的趨勢,當今世界發展之快、變化之深刻,是以往任何時代不可比擬的,也是前人難以想象的。整個世界是無限發展著的,它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沒有盡頭,這一點決定了人的認識也是變化發展的,是一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膚淺到深刻的發展過程。世界上沒有永恒不變的真理。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如牛頓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系統論、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都是真理。真理是具體的,它只適用于一定的范圍和條件,如果超出范圍和條件,真理就會變成謬誤。第二,真理是一個過程,主客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因此如果事物變化了,歷史向前發展了,還固守過去的真理,那真理就轉為謬誤了。從范圍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對世界整體中某一部分,片斷的正確反映。真理不是對整個世界或宇宙大全的認識,任何真理都不能窮盡對無限世界的認識。從程度上看,任何真理對認識對象的正確認識都是近似的。就是說,主觀和客觀的符合只是一定程度,一定水平上的符合,不是絲毫不差的符合。這表現出真理的相對性。因此,真理性的認識有待于深化。(2)從發展的角度講,人類社會即使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它也不會停滯不前,仍然會不斷前進、發展和完善的。1.辯證否定的革命批判精神依據和內涵教師活動:展示課件改革開放初期,深圳蛇口工地發生了“四分錢獎金”的故事。規定在定額外,每多拉一車泥土就獎勵四分錢。結果,工人積極性高漲,四個月后,第一期工程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一個月完工。但是,這個行之有效的獎勵辦法,卻被視為濫發獎金,很快遭到勒令停止。無奈之際,蛇口工業區的總指揮只好請記者寫了一份情況報告,直接送到中南海,得到了中央領導的肯定和支持。于是,蛇口工地又恢復了繁忙的景象。學生活動:從“四分錢獎金”的故事中,體現了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樹立這種精神的哲學依據和現實表現是什么?教師總結世界永遠處在不停地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任何事物對它發生的那個代和那些條件說來,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對它自己內部逐漸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說,它就變成過時的和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讓位于更高的階段,而這個更高的階段也要走向衰落和滅亡。因此,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學生活動:課堂探究:(1)懷疑和批判精神在人們的認識和創新中具有什么作用 (2)我們常說,不破不立。“破”和“立”是一種什么關系 教師總結:提示:(1)敢于懷疑,勇于批判,才能提高認識,才能進步,才能實現創新。(2)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正確理解“破”與“立”的關系,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陳規成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這是“破”。根據變化發展了的客觀實際,提出新問題,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這是“立”。不破不立,敢于破,只有破,才能立;立中有破,破中有立,不破不立,“破”和“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創新意識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創新是對既有理論、實踐的突破,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課堂練習:1.司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規讓人脫離水,而是打破水缸,讓水脫離人。這件事給我們的啟示是( )A.辦事情必須充分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B.必須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堅持兩分法C.辦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創新思維D.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和基礎答案:C2.“東北二人轉”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新中國成立后,藝術家們對“二人轉”曲牌在內容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繼承健康、幽默、風趣的優良傳統,在形式上不斷出新,伴奏樂器增加了揚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場鼓、鑼、鈸,綜合藝術質量不斷提高。這說明新中國對“二人轉的改造”()A.是物質運動的一種方式和屬性B.是對舊事物的辯證否定C.是新出現的事物取代舊事物的過程D.是事物狀態乃至性質的變更答案:B學生活動:問題思考:(1)什么是創新意識?(2)為什么要勇于創新?(3)怎樣才能培養創新精神?教師點撥:(1)創新意識是指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中,始終存在著一種創造新東西的內在欲望和動力。指的是摒棄舊的、創造新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渴望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創造新事物的心理傾向叫創新意識。(2)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意識是創造性實踐的前提,是創造力發揮的前提。創新意識對我們培養人,培養人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非常有重要性。(3)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課堂練習:“理論創新,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創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這句話說明了()①辯證法就其本質來說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②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③要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的思想觀念④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答案:A三、歸納總結通過本節學習,我們掌握了兩個方面的內容:辯證否定觀與創新意識、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這兩個方面主要從理論層面說明創新的哲學基礎,更重要的是我們明確了樹立創新意識的重要性,必須堅持用創新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板書設計:一、辯證否定觀與創新意識1.辯證否定的含義2.辯證否定觀的方法論要求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1.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理論依據和內涵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創新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