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2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具體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確認識事物、區分事物的基礎,是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和途徑。2.能力的目標:使學生初步形成在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分析和解決各種矛盾的能力,初步學會從錯綜復雜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與價值觀的目標:堅信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自覺在實踐中堅持矛盾分析法。【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如何處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難點:弄清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義【教學方法】1.探究性學習法。組織學生課后分小組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中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作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在小組分工合作中,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中,促使學生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合作精神差,實踐能力弱“等不足,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2.理論聯系實際法。關注生活,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問題。【課前準備】1.對立統一觀點的相關材料搜集與整理2.導學案的印制學生:提前預習課文,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疑問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收集有關的素材,做好課件。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解答學生疑問,課后延伸拓展學案。【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針對性。(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錄像:電影《遼沈戰役》片斷(林彪在攻錦、攻沈問題上的猶豫不決;毛主席和中央軍委首攻錦州的決心;解放軍攻克錦州;遼沈戰役的結局)。(1)提出問題:遼沈戰役的首攻點選擇在哪里?攻打錦州對遼沈戰役和東北其他戰場乃至全國戰局有何重要意義?可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回答。(2)問:當時東北戰場存在著哪幾對敵我矛盾?決定整個東北戰局的是哪一對矛盾?從哲學上來看,它體現了什么道理?學生:認真觀看錄像,思考問題,給出回答教師點評:遼沈戰役中首攻的是錦州,這體現了在復雜事物中要善于抓住重點(板書)的道理。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本節課教學目標(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探究問題一:再次閱讀教材中的內容,并思考討論(1)毛澤東提出先攻打錦州戰略決策的哲學依據是什么?(2)結合生活事例,談談你在面對復雜事物時是如何分析和解決矛盾的。學生:自主閱讀,積極思考,合作討論,代表發言。教師點評: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1)主、次矛盾的含義。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②次要矛盾:是指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②在一定條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轉化。第一,原來的主要矛盾解決了,或者基本解決了,這時,原來處于次要地位的某種矛盾就會突出成為主要矛盾。第二,有的時候原來的主要矛盾雖然并沒有解決,但由于出現了新的條件,也會發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轉化。探究活動二:學生閱讀教材上的那首詩,思考并討論(1)這首詩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2)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同學、老師、家長和自己?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想法。學生:閱讀課本,自主思考,合作討論,得出回答探究提示:(1)這首詩說明了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2)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師引導,導入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教師點評:(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義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內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2)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探究深化: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該知識點是上面所學的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1)堅持兩點論:①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首先,從理論角度看,在事物發展過程中,主、次矛盾相互依賴和相互影響,并且它們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相互轉化,主要矛盾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發展的。其次,從社會實踐角度看,我們必須堅持“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的觀點,這是今后15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須貫徹的九條重要方針之一。最后,從方法論的角度看,我們要學會統籌兼顧,既要善于抓住重點,同時又要善于圍繞中心抓好其他工作,學會“彈鋼琴”的工作方法,防止“單打一”。②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2)堅持重點論。①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牽牛要牽牛鼻子”。②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注意:①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3)“兩點論”與“重點論”的聯系。二者是緊密相聯的。①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②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③離開兩點談重點或離開重點談兩點,都是錯誤的,要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探究活動二:學生閱讀教材中車爾尼雪夫斯基的一段話,并思考討論(1)上述材料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2)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分析具體問題的?教師點評:(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地位。①含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②地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思維拓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理論依據是矛盾特殊性原理。(2)意義: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各種事物內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這種特殊矛盾規定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所以世界上一切事物才會千差萬別。因此,只有從實際出發,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質的事物區別開來,這是一切認識的起點。如果離開了對矛盾特殊性的具體分析,就無法區分事物,也就談不上正確地認識事物了。研究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認清各種事物的質的區別。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我們正確地認識事物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正確地改造世界、解決矛盾。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因此,只有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而如果企圖用一種模式去解決不同的矛盾,是注定要失敗的。◇思維拓展: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你能說出幾個蘊涵這一哲理的成語、俗語嗎?如“量體裁衣”“對癥下藥”“量入為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看菜吃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解鈴還需系鈴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等等。探究活動三:學生閱讀教材中孔子的實例,思考并討論孔子的做法包含什么哲學道理?教師點評:孔子對不同人所問的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回答,包含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道理。違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去分析具體矛盾的不同特點,不管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滿足于形式主義的“一刀切”、“一風吹”,不但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更加復雜化。違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成語和俗語有:千篇一律、人云亦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紙上談兵、畫蛇添足、草木皆兵、生吞活剝、生搬硬套、粗枝大葉、不問青紅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等。小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和活的靈魂,也是我們在一切實際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的基本方法。堅決反對不重視矛盾特殊性的研究,不去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把馬克思主義的矛盾學說變成不解決任何實際問題的空洞理論的錯誤做法。(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教師組織學生反思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參照板書),進行總結,并進行當堂檢測和反饋。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通過學生的概括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的理解程度。再次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檢驗教學效果。(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1.同學們把相關的題目做一做,完成本節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以鞏固今天所學的“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的知識點。2.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這節課后請同學們根據我們發下去的導學案把《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有關知識點預習一下,積極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見解。設計意圖: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并對本節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后及時批閱本節的延伸拓展訓練。【板書設計】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次矛盾含義及辯證關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含義及辯證關系原理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地位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