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1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教案一、教材分析第一目,矛盾的統一性和斗爭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兩個方面——矛盾的定義——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爭性——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這一目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這一目邏輯順序是: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主義的前途——矛盾的特殊性及其三層涵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原理是矛盾問題的精髓。最后得出結論: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學習了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就要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學會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進一步運用所學的知識,處理好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識記:(1)矛盾的含義(2)矛盾同一性、斗爭性的含義(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義◇理解(1)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2)矛盾普遍性原理(3)矛盾特殊性是區別不同事物、區分事物發展不同階段的根據(4)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運用⑴聯系實例,分析矛盾含義和矛盾普遍性含義,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⑵聯系生活實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義及方法論意義⑶列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具體事例,分析說明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2、能力目標(1)通過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含義的學習,提高比較分析能力(2)學會用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問題,以提高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3)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4)提高全面的、一分為二的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用對立同一的觀點看問題。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認和揭露矛盾。(2)堅定“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三、教學重難點:矛盾的概念、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四、學情分析哲學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對于剛接觸這一概念的學生來說,理解有難度,容易將生活中某些矛盾與哲學上的矛盾相混淆,因此,教學中應從具體事例入手,遵循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教學思路。五、教學方法:1、探究性學習法。組織學生課后分小組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中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作學習的主人,“愛學、樂學”,并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在小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中,促使學生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合作精神差,實踐能力弱“等不足,培養綜合素質。2、理論聯系實際法。關注生活,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3、事例探討式教學方法。師生共同討論、相互交流,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覺到自覺,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論,并學會運用這一方法去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4、自學引導法。課前布置相關問題,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在自學中,對本節課的基本知識點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從而引發思考六、課前準備1、矛盾、斗爭性與同一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相關材料搜集與整理2、導學案的印制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針對性(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67中間方框中的實例,思考問題:(1)愛因斯坦給光下的定義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 (2)“自然界喜歡矛盾”,這里所說的“矛盾”是什么意思?導入《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課題,并出示教學目標(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探究活動一:利用教材P67漫畫:“你敢嗎 ”學生思考并討論【精講點撥】矛盾的含義: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是同一性,它們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探究活動二:學生閱讀教材P67—68老子的一段論述,并討論:(1)善惡、有無、難易、高下等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2)治亂、強弱、禍福、榮辱等為什么可以相互轉化 【精講點撥】矛盾同一性的含義: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探究活動三:學生閱讀教材P69相關鏈接,并討論思考: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存在怎樣的關系?【精講點撥】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展;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沒有同一性,就沒有矛盾統一體的存在,事物同樣不能存在和發展。探究活動四:根據教材P69中間方框中的例子,討論思考:(1)每一事物中都存在著矛盾,你能舉出實例嗎 (2)你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過哪些矛盾 【精講點撥】(1)矛盾普遍性的含義(原理)。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就是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自然界的各種運動形式都包含著矛盾。對機械運動的矛盾“物體在同一瞬間既在這個地方又不在這個地方”較難理解。物體在同一瞬間“在這個地方”反映了物體運動中相對靜止的一面;“又不在這個地方”則反映了物體的絕對運動的一面。這是物質的相對靜止和絕對運動這對普遍的矛盾在機械運動中的特殊表現,體現了物體機械運動的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對立統一。社會運動中充滿著復雜的矛盾。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速度和效益、經濟建設和人口、資源、環境等種種矛盾。人的思維領域充滿了矛盾。在音樂、藝術、文學藝術作品中存在著矛盾,如格調高雅與低級庸俗的矛盾。思想健康、格調高雅的藝術,可以振奮人的精神,造就高尚的人格;而那些格調低下的作品,則會使人消極、悲觀、頹廢甚至墮落。②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時時有矛盾)。就是說,每一事物從產生到滅亡,時時刻刻都存在著矛盾。具體地說:矛盾貫穿于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在這一過程中只存在矛盾的差別問題,不存在矛盾的有無問題。新舊矛盾之間絕不存在哪怕是一剎那的無矛盾的狀態。(2)學習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正確對待矛盾。①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②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探究活動五:根據教材P70中的例子,討論思考:(1)上述事實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等,都體現了針對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辦法,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成語 【精講點撥】(1)矛盾特殊性的含義: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2)矛盾特殊性的具體表現: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②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探究活動六:學生閱讀教材P71關于萊布尼茨的故事,并思考:從這個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關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2)掌握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依據。①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原則的哲學基礎。因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對于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是每個國家都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因此,只有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國情的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②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運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性)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特殊性)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③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鮮明地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具體地說,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一方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則(普遍性);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于本國的實際,從我國的國情出發,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中國自己的特色(特殊性)。(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教師組織學生反思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參照板書),進行總結。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學生的概括過程也是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理解程度的過程。再次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并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1、同學們把相關的題目做一做,以鞏固今天所學的“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的知識點。2、請同學們根據我們發下去的導學案把下一框《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有關知識點預習一下設計意圖: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并對本節課鞏固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