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教案【教學目標】認知:了解聯系的含義與特性;把握如何做到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情感態度觀念: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尊重他人,自覺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走向成功。3.運用:學會用聯系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處理好自己與家長、老師、同學、朋友等的人際關系。【教學重點】學會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教學難點】物質世界的聯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講授法等相結合。【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教學。(條件允許的班級)【課時安排】1學時。【教學過程】〈導入新課〉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名師出高徒”;“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自然界中的食物鏈,生態系統)。請同學們舉例:動物的天敵(略)。思考:這事物之間究竟有沒有關系?是怎樣的關系?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要先學習今天的課題《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新課講授〉一、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板書)(一)、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板書)1.聯系的定義(板書)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首先,聯系是一種關系。例如:師生關系。其次,聯系是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例如:一個人的五臟六腑、骨骼、肌肉、神經等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最后,聯系是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如:食物鏈。2.聯系的特性(板書)指導學生閱讀課本36-37。思考:聯系具有哪些特性?學生回答(略)。老師點撥、歸納:(1)聯系是普遍的。(板書)整個世界就是一個聯系的整體,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自然界內部、人類社會內部、人類與自然界之間、人的認識、人的認識和客觀事物之間都是聯系的。但是,不是任何兩個事物都有聯系。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是相互聯系的。例如:人類社會中,社會生產的總過程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四個環節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促進或阻礙著生產的發展.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 例如:我國古代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寓言故事.(2)聯系是客觀的。(板書)聯系的客觀性是指聯系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們強加的。無論是自在事物的聯系,還是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忽視聯系的客觀性會遭到懲罰(如人與自然的關系)。但我們也不能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系,如:“烏鴉報喪,喜鵲報喜”、“彗星、地震顯示國家的興衰”、“指紋、手相決定人的命運”,“要得’8’就會發,要得’13’,災難難免”。這些聯系是客觀的嗎?“殺雞取卵”等掠奪性開采都是無視聯系客觀性的表現。3、聯系的形式是復雜多樣的(板書)。指導學生閱讀37-38頁。要求:找出聯系的形式有哪些?請舉例說明。(二)、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板書)1、要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防止孤立、片面地看問題(板書)。看問題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計其一,不及其余。學生在人生成長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人與社會的聯系,自我封閉,自我滿足。例子:寓言故事”用只有一只網眼的網捕鳥” 古時候有人用一張大網網到一只小鳥,當他把小鳥捉下來時發現是一只網眼網住的,于是他回家織了一張只有一只網眼的網,但再也沒有網到小鳥.學生舉例(“井底之蛙”、“盲人摸象”)2、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間的聯系,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板書)。既要重視個體、局部對整體的意義,又要把個體和局部放到整體的聯系中去,在人生的成長中,既重視個體對集體和社會的價值,也要充分看到集體、社會對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例如:下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牽一發而動全身。木桶效應。學生討論:一個人的成功與社會的關系。3、要把握事物間聯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注意區分不同的特點(板書)。聯系不同,事物的性質也不同。事物間的聯系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有已知的聯系,也有未知的聯系;有橫向的聯系,也有縱向的聯系等,只有充分把握事物間存在的這些聯系,才能努力去發現挖掘,得到啟迪,提高能力。〈鞏固新課〉對照板書,利用板書,引導學生就本節課內容進行回顧,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盡量做到所學內容當堂消化,以便把握聯系的哲學觀點,深化德育主題。〈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聯系的含義和特性,掌握了如何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希望大家在成長的道路上,既能看到自我的獨立性,又能看到人在社會關系中的聯系性,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實現人生價值,走向成功。<布置作業>聯系的含義和特性?如何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3.課本P45體驗與探究結合圖示,查閱相關資料,用聯系的觀點說明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板書設計>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一)事物是普遍聯系的1.聯系的定義2.聯系的特性(1)聯系是普遍的(2)聯系具有客觀性3、聯系的形式是復雜多樣的(二)、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1、要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防止孤立、片面地看問題2、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間的聯系,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3、要把握事物間聯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注意區分不同的特點(<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創設案例情境——啟迪思維——激趣導思——引導學習——鞏固提高——能力升華——學以致用。在教法學法上,以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為主,用案例作教學主線貫穿本課知識,精心設置問題,步步深入,激趣導學,根據案例從不同角度設計分析問題,通過學習案例讓學生掌握教材知識。同時,進行多種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在知識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整體思路清晰,線索明朗,理論與實際契合度高,課堂教學效果較好。不足之處,還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拓展知識、創新能力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