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掌握聯系的觀點作為方法論的知識,運用聯系的觀點指導實踐;運用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剖析生活實例;并能夠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設計方案,培養綜合性思維能力。同時,學會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最佳目標。2.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整體意識,培養全局觀念,具有合作精神和集體主義觀念。自覺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教學重點和難點】1.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2.整體和部分是辯證統一的關系;3.掌握系統優化的思維方法。【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講授法等相結合。【課前準備】學生:提前預習課文,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疑問并思考有關聯系的相關成語和詩句!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收集有關的素材,做好課件,學案印制。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解答學生疑問,課后延伸拓展學案。【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1.檢查教材的預習情況2.練習題的完成情況檢查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針對性。(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1.理解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關系2.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一、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1.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的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含義不同,二者有嚴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體與部分二者不能混淆。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課堂探究:(1)黃筌為什么無法改動吳道子的畫?(2)如果讓你改動這幅畫,你會怎樣做?談談你的看法。探究提示:(1)吳道子的畫是一個整體,黃筌之所以無法改動此畫就是因為畫中食指抉鬼眼是整幅畫的一部分,它的存在處于畫的被支配地位,只能服從和服務于整幅畫。一旦改動,則失去了其整體的功能,影響整幅畫的全局。(2)不改。因為整體與部分雖然相互區別但又是辯證統一的。(3)整體和部分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同時又是相互作用的。①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二者相互依賴,各以對方的存在為前提。整體由部分構成,它只有對于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個確定的整體。缺失了部分整體就不能稱之為整體。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沒有整體部分也失去了應有的意義。二是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變化影響部分,部分的優劣也會影響整體。而處于關鍵部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②整體與部分還是相互作用的,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課堂探究:為什么說離開了人的身體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探究提示:整體和部分是相互聯系的,部分是整體的部分。離開整體,部分就不稱為部分。手作為人身體的一部分,一旦離開人這個整體,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了。2.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的方法論要求。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內容來看,其方法論應包括多方面的要求。其中有兩點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一是樹立整體觀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從整體出發,在整體上選擇最佳行動方案,實現最優目標。“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就是選擇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說明。二是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這點方法論要求主要是強調必須正確處理好局部和整體的關系,反對分裂主義和片面強調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學思想。堅持整體與部分的辯證統一。二、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1.系統和要素的關系及系統的基本特征。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系統和要素是自然界、社會和思維運動中普遍存在的,任何一個事物都存在著系統和要素兩個方面。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要素是組成一個整體而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和系統各有其不同特點。要素作為整體的組成元素、因素、方面、部分,有如下特點:第一,個別性、局部性。要素總是整體中的一個個別部分,或者是一個個別因素、個體。第二,多樣性、差別性。一個系統中諸多要素有著不同的地位,起著不同的作用,它們相互之間有著這樣那樣的區別。第三,不可分割性。要作為系統構成的單元,相對于該系統來說,它是不可分割的。第四,不確定性。與整體的結構相比,要素相對不穩定。系統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整體性。系統是在要素及其相關性中產生的整體,因而它既是對周圍事物發生作用的整體,又是對內高于各個要素并使各個要素從屬于自身的整體。第二,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系統都是有序的組合,因而具有穩定性。課堂探究:(1)根據木桶和短板的爭論,請你說說整體和部分的關系。(2)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組成事物的內部要素的不可或缺性。探究提示:(1)整體與局部是辯證統一的,二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密不可分。(2)一個班級是由許多個學生組成的,每個學生所學知識都是由各個學科組成的等。2.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的要求。課堂探究:(1)上述兩種學習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2)談談你是怎樣學習的,總結出自己的學習方法。探究提示:(1)上述兩種學習方法中包含了系統和要素的辯證關系。它告訴我們要堅持系統與要素的辯證統一,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2)(略)(1)系統觀念為人們把握復雜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學方法和原則。第一,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是系統優化方法的核心。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它的每一個要素都不能單獨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們對事物的屬性的認識進入到“整體性”的認識,從而開拓了對事物整體性研究的新領域。第二,有序性原則。有序性原則認為系統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關性有一定的規則,而不是雜亂無章的,系統內部都具有層次等級式結構,系統的各要素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向發生作用。第三,優化原則。系統內部各要素的結合使整體的功能具有了趨向強化的特征,整體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整體功能的強化為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提供各種優化的方案。(2)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既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從整體出發認識事物和系統,又要把事物和系統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進行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最終形成關于這一事物的完整準確的認識。課堂探究:(1)多槳船在性能上是不是其他船只性能的簡單相加?(2)馮湛為什么能造出性能極佳的多槳船?他運用了什么樣的思維方式?這樣的思維方式對你有什么啟發?探究提示:(1)不是。是在其他船只性能的基礎上趨向強化的體現。整體大于部分之和。馮湛運用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造出了性能極佳的多槳船,他運用了綜合的思維方式。這樣的思維方式的啟發是首先從整體出發認識事物和系統,又要把事物和系統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進行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系統與要素的辯證統一要求我們用分析與綜合的觀點看問題。(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通過學生的概括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的理解程度。再次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檢驗教學效果。發導學案、布置預習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堅持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的辯證統一,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在生活中自覺用聯系的觀點分析并解決問題。下一節課我們將開始學習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這節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積極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并完成本節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設計意圖: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并對本節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后及時批閱本節的延伸拓展訓練。【板書設計】唯物辯證的聯系觀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聯系的特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樹立全局觀念重視局部的作用系統與要素的關系系統的特征系統與要素的方法論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