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識記聯系的含義,聯系普遍性、客觀性含義、聯系的多樣性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聯系的觀點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初步從錯綜復雜的聯系中認識和發現事物固有的本質的內在的聯系,初步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自覺抵制形而上學的孤立觀,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難點:客觀性和多樣性【教學方法】案例教學【課前準備】學生:提前預習課文,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疑問并思考有關聯系的相關成語和詩句!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收集有關的素材,做好課件,學案印制。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解答學生疑問,課后延伸拓展學案。【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針對性。(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同學們能說出聯系的相關成語和詩句嗎?(采用搶答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1.什么是聯系?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如:最近幾年十字繡在市場上十分流行,相信同學們也接觸過十字繡,可是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十字繡工藝的制作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呢?十字繡與自然物間的聯系:針→鐵→鐵礦石→礦物質、水、肥線布→棉麻→土地→礦物質、水、肥十字繡與主體人的聯系:十字繡工藝的完成不僅涉及與經銷商和繡工的關系,而且會與鐵匠、礦工、農民、織工等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十字繡與社會的聯系:十字繡工藝的發展可以繁榮第三產業,增加就業,繁榮市場,豐富文化,促進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與發展。由上可知,任何事物總會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聯系,不可能孤立存在,世界就是一幅由種種聯系交織起來的豐富多彩的畫面,我們身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聯系。既然聯系普遍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那么聯系到底有什么特征呢?2.聯系的特征①聯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外部)第二,任何事物內部的各部分、要素是相互聯系的。(內部)第三,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全部)設問:聯系是普遍的,是否意味著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有直接聯系呢?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那么,這種聯系是怎么來的,是不是由我們的想法來決定的呢?設置情景:“蒙娜麗莎”十字繡連鎖店開張的第一天,一“裴”姓顧客光顧該店,要買前面給大家展示的這副價格8188元的“相愛一生”。老板開始“陽光燦爛”,后來“晴轉多云”,最后決定不做該筆生意。這么好的一筆生意,老板為什么不做?(學生……)②人們不能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系聯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人們主觀隨意創造的。從它與人類實踐的關系看,有自在事物的聯系和人為事物的聯系之分。所以我們要認清固有的聯系,不能主觀隨意臆造。(舉例說明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③聯系具有客觀性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自在事物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來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④聯系具有多樣性聯系是客觀的,人們不能主觀臆造聯系,這就意味著聯系是有條件的,是具體的。這種條件性也決定了聯系的多樣性。下面我們就來找找關于十字繡藝術的種種具體聯系。設置下面連線,說明聯系的多樣性:我們驚喜“十字繡”藝術的成功和能帶來的利益,更要預見它的長遠發展意義。(眼前聯系和長遠聯系)十字繡藝術依賴偉大的藝術家,也需要人民的支持。(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它既是自主創新的藝術,也是國際交流的重要舞臺。(內部聯系與外部聯系)偉大的藝術家造就它的成功,但是經濟發展,消費結構變化是必然的。(偶然聯系與必然聯系)人類對藝術形式的不斷創新,實際上是對審美規律的尊重。(表面聯系與本質聯系)這說明聯系具有多樣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系也是多種多樣的。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3.事物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關系問題提出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了聯系是客觀的,但人們也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這兩種說法矛盾嗎?怎樣理解?學生討論,提出自己的認識教師總結點撥:這是本課的難點,要用辯證思維的方法來理解。(1)聯系的客觀性是指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既無法否定一事物與周圍事物的客觀聯系。離開事物的固有的真實聯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處,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系,是詭辯論的一個重要特征。(2)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這是人的意識能動性的表現。人們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必然聯系進行活動時,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如,我國進行的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改革,是因為我們正在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與我國的商品經濟社會原本就存在著必然聯系,是遵循事物本身的必然聯系進行的改革。改革遵循了客觀經濟規律,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3)既承認事物聯系的客觀性,又承認人發揮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體聯系,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通過學生的概括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的理解程度。再次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檢驗教學效果。發導學案、布置預習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要在實踐中不斷地追求和發展真理,要自覺樹立實踐的觀點和思想。下一節課我們將開始學習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這節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積極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并完成本節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設計意圖: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并對本節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后及時批閱本節的延伸拓展訓練。【板書設計】事物是普遍聯系的1.聯系的含義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2.聯系的特征(1)聯系具有普遍性(2)聯系具有客觀性(3)聯系具有多樣性3.事物聯系的客觀性與人的關系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