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2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教案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是必修三《文化生活》的最后一框題,是理論向實踐的過渡,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總結和升華。學好本框題對于學生自覺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中去具有重要意義。二、教學重難點:依據新課標要求,在研究教材和分析學生的基礎上,我認為教學的重難點有兩個:一是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的關系,二是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三、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情景教學、啟發式教學等四、學生課前準備1、由學科課代表組織學生自導自演情景劇《扶不扶》;2、教師提前安排學生分小組討論:生活中遭遇過哪些道德沖突;3、自習時間,結合預習案預習本框知識。五、教學過程【復習提問】采取學生互查、教師抽查的方式提問下列問題。(1)為什么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有哪些?★(3)為什么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情景導入】學生代表表演情景劇《扶不扶》,教師展示兩幅圖片,把學生進一步帶進本框學習中來。【預習情況反饋】對自習預習情況進行反饋,已達到表揚先進,激勵落后的效果。【學習目標展示】學生代表領學本框學習目標。(1)知識技能目標:了解思想道德沖突產生的原因及解決的重要途徑;理解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的關系,理解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理解掌握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的要求。(2)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分析當今社會中存在的思想道德沖突,并且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努力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有益于國家和社會的人。【小探究活動】學生結合情景劇《扶不扶》,議一議:在日常生活中你遭遇過哪些道德上的兩難選擇?你是如何選擇的?教師歸納點撥知識一、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沖突1、原因:2、一個重要的途徑:二、在科學文化的陶冶中升華1、科學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含義(1)科學文化修養:(2)思想道德修養:【自主學習】1、鞏固、完善預習案,思考課堂探究案。2、梳理自己疑問,準備小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時間:5——8分鐘教師展示探究活動的內容與展示點評要求,學習按要求做好討論。內容:活動一:(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現象?給我們什么啟示?(2)材料二給我們什么啟示?活動二:運用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的知識,談談上述模范人物事跡給我們青年學生的成長有何道德啟示?展示點評要求:(見課件)教師進行知識整合: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的關系區別聯系科學文化修養人們在科學知識、文史知識、藝術欣賞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科學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良好的科學文化修養,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思想道德修養人們通過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斷提高思想道德認識、思想道德判斷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的過程。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在于通過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自覺接受先進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斷升華,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不斷提高,成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個真正有知識文化涵養的人,也應該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歸納點撥升華】學生歸納規律方法:“啟示類”主觀題題型特點:這類題目一般是以某典型的事件、事例為背景,談談該事件、事例的啟示。解題技巧:從兩方面考慮:一是材料說明的道理,二是我們應該怎么辦。一般情況下,偏重于回答“怎么辦”。常見錯誤:①簡單的堆砌、羅列知識,沒有側重于回答“怎么辦”。②沒有從教材原理出發,泛泛而談。③與意義類、體現類等試題相混淆。教師聯系現實生活升華課堂,利用當前用人單位招才納賢標準是:德才兼備。【小結】列知識樹,從整體把握本課,同時指出重點問題。【鞏固深化】修改完善知識體系,整理深化所學知識及方法規律,準備當堂檢測。【當堂檢測】目標及要求(3分鐘):認真審題,安靜作答,力爭全對!【課后作業】1.整理學案,鞏固基礎知識。2.自查自糾,提升自己的兩個“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升華課堂】用一首歌曲《愛的奉獻》升華課堂,結束本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