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1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課時主要教學內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第一框題的內容“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本部分內容主要通過分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基本特征,說明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二、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識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主要見證是文字和史學典籍,文字的作用、意義,史學典籍,中華文化的包容性。(2)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發展過程,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漢字與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見證,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3)分析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當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二)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課外探究、信息資源的收集整合,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生活智慧與學習智慧、時代創新精神與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同學們綜合思維能力,全面、辯證、歷史地分析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培養同學們辯證分析能力,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征,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展現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理解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人類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區域的文化和各個民族的獨特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為將來投射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是如何表現出來的?教學難點:如何探究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四、學情分析在實踐過程中,部分班級學生合作探究的積極性不夠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充分利用視頻、圖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五、教學方法1.事例探討式教學方法。師生共同討論、相互交流,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覺到自覺,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論,并學會運用這一方法去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2.自學引導法。課前布置相關問題,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在自學中,對本節課的基本知識點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從而引發思考。3.探究性學習法。組織學生課后分小組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中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作學習的主人,“愛學、樂學”,并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在小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中,促使學生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合作精神差,實踐能力弱“等不足,培養綜合素質。4.理論聯系實際法。關注生活,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六、課前準備1、集體備課2、導學案的印制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課堂探究:根據你所學過的歷史知識,追溯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談談你的感想。課堂探究: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三次參觀秦俑博物館.他贊嘆:“能夠創造這個燦爛歷史的民族,一定能創造出光輝的未來。”你能為這個結論作出進一掃證嗎 探究提示: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我人飛船成功發射。在環繞球14圈后,于16日6時安全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成人航天術的國家。人航天技術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技術最復雜的巨型航天工程,我國航天事業走的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它所涉及的主要技術都是由我國創造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行的成功,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得以實現,向全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在高新科技領域的創造力和自強不息的風貌,有力地證明了中華民族能創造輝煌過去,也一定能創造輝煌未來。(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教師組織學生反思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參照板書),進行總結。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學生的概括過程也是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理解程度的過程。再次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并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1、同學們把優化叢書上相關的知識做一做,以鞏固今天所學的“”的知識點。2、請同學們根據我們發下去的導學案把下一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關知識點預習一下設計意圖: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并對本節課鞏固提高。九、板書設計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1、輝煌歷程2、薪盡火傳、一脈相承文字史書典籍3、創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十、教學反思本課的設計采用圖示教學法、誘導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問題。在講授過程中注意聯系學生已有的歷史知識,教師通過誘導學生,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但在實踐過程中,部分班級學生合作探究的積極性不夠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充分利用視頻、圖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