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教案一、教材分析《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必修教材《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一課的第一個框題。多樣性是當代世界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前提。因此,本框知識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在本單元中,它是一個引子,開啟了本單元知識的學習之門。本課時教學重點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理解“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是本課時教學內容中的難點。要結合教材、配合探究性活動,采用小組討論、資料分析、拓展內容以及思考題、作業等多種教學手段共同突破教學難點。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異,文化多樣性的含義及表現,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理解:文化多樣性存在的意義;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國際文化事務中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2、能力目標通過介紹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通過分析文化多樣性的含義及表現,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解釋中外一些主要的民族節日,體會其不同的意義。解釋中外一些主要的文化遺產,體會其價值、解釋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列舉事例,說明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列舉事例,說明如何正確對待文化多樣性、從民族節日、文化遺產中感受文化多資多彩的魅力、認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尊重文化多樣性。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能夠正確對待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尊重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關注人類文明的發展。三、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確定重點的依據:豐富的世界文化表現在文字、建筑、服飾、飲食、宗教信仰、思想理論、文學藝術、風俗習慣等眾多方面。世界有許多輝煌的文化成就和著稱于世的文化遺產。可以說,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主要表現在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在教材內容中有許多關于文化的論述和概念。其中“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起著關鍵性的作用。2、教學難點尊重文化多樣性必然性。確定難點的依據:對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和重要性,高二學生已經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有些學生甚至可以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上進行分析,但是要把這種認識內化為一種情感認同,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如何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必要性就成為本課要突破的難點所在了。四、學情分析作為當代高中學生,他們普遍具有視野開闊,思維敏銳,接受性強的特點。一方面,他們對外來的文化特別敏感,也具備一定的分析、歸納等抽象思維能力。但是,這些認識都還停留在淺層次,必須引導他們全面的系統的了解世界文化的豐富性和深刻性。另一個方面,當代學生對我們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卻相當陌生,只有一些零碎的片面的甚至不正確的認識。因此通過本框題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在全球化進程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五、教學方法1、直觀教學法。2、活動探究法。3、討論歸納法。六、課前準備1.教師準備。選擇導課案例、視頻、資料,設計探究活動,選擇多媒體教學資料。制作教學課件,準備幾個探究活動,重點完成兩個探究活動,結合教材內容,挑選典型的圖片、音像、文字資料的觀念教學輔助手段。2.學生準備。預習課前預習學案,根據教材內容,分組查找世界文化多樣性資料,并選定重點發言人。準備發言或參與討論的講話要點,發言提綱,提倡學生制作小型課件。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前幾節課我們了解了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對人的影響,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去了解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影響。為了生動活潑的進行世界文化多樣性這節課的教學,我選用案例導入方式。我選用的是精彩的多媒體音像短片。”設計意圖: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一:異彩紛呈、交相輝映教師提問:你喜歡旅游嗎?為什么要去旅游?你去過哪些地方?看到了些什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由此可知,不同民族的文化異彩紛呈,交相輝映,整個世界的文化具有多姿多彩。接下來我們再通過幾個問題的探討來更進一步了解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設計意圖:異彩紛呈,交相輝映是導引內容,主要是啟發學生感受和理解豐富的文化的多樣性,賞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讓學生對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產生興趣。(一):民族節日多媒體展示:1、春節前夕,農民工從各地返鄉、春節時,貼春聯,放煙花等;2、端午節,報粽子,賽龍舟等教師提問:在這些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建筑藝術、語言文字中,承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在這些紛繁復雜的種種現象當中,有兩個是特別顯著的標志,其中之一就是各地不同的民族節日,同學們知道各地有哪些節日呢?為什么要過節?華人的春節與西方的圣誕節在內容與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由此可見,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區的不同民族創造出了形形色色,具有鮮明標識的民族文化,構成了多樣性的世界文明與文化。教師總結:從以上兩個節日,我們可以感知中西方民族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倫理道德的差異,可以領略西方文化的不同韻味。并且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知識點:1、民族節日的含義、形成:民族節日,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兇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2、民族節日的作用: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3、民族節日的功能: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二)文化遺產多媒體展示;大津巴布韋遺址、埃及金字塔、美洲金字塔、英倫巨石陣、麥加清真寺、比薩斜塔等等。教師提問:除了民族節日以外,區別不同民族及國家間另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文化遺產,同學們知道這些圖片代表什么嗎?什么是文化遺產?你還知道各地還有哪些文化遺產呢?它們是怎么分類的呢?有必要保護這些文化遺產嗎?同學回答:教師總結:文化遺產的含義、地位和意義、保護文化遺產的必要性與緊迫性。(1)含義:文化遺產即指在歷史、藝術或科學及審美、人神學、人類學方面有著重要意義的紀念文物、建筑物、遺跡等。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比薩大教堂等。(2)地位和意義: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3)保護文化遺產: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和問題設計讓學生明確文化遺產的含義地位意義二、透視文化多樣性教師提問: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可以知道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然而什么是文化的多樣性?為什么文化會呈現出多樣性?文化多樣性的有什么意義?如何對待文化的多樣性呢?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有待于我們進一步了解。首先我們通過兩首不同的曲子來了解第一個問題:什么是文化的多樣性及其表現?多媒體播放:民族歌曲課堂探究1:表現在民歌中的文化多樣性,僅僅是內容、曲調方面的差異嗎 同學回答:探究提示:(1)民歌中的文化多樣性,不僅僅表現為內容、曲調方面的差異,而且還表現為地理環境、風土人情、民族性格的多樣化。教師總結:1.文化多樣性(1)文化多樣性的含義:相對于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表示文化的內容及形式都各具特點,包括觀念形態上的差異與文化表現形式上的差異。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世界文化的關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具體表現。(2)文化多樣性的表現:文化多樣性,可見諸多種多樣的語言、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禮儀禁忌、風格迥異的民居建筑、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絢麗多姿的傳統節日、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鮮明獨特的思想理論等各個方面。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異。就世界范圍而言,有中國儒家文化、歐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東阿拉伯文化等。就某一國家而言,如中國,則有中原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教師提問:文化具有多樣性,那文化多樣性的地位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設計意圖: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含義,表現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探究活動2:由文化的多樣性及其表現我們可以看出文化呈現出不同區域、不同民族和國家具有不同文化的特點,通過比較這兩首曲子的異同點,那如何理解“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句話?學生討論:教師總結: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文化的世界性與文化的民族性之間的關系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文化具有世界性的原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即文化的世界性。如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認為感恩、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是善,都認為傷人、殺人、欺騙是惡。(2)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原因:Xkb1.com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的差異,即文化的民族性。由于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們居住的環境不同,需要面對不同的氣候、地形和水源條件,這就決定了他們的人口規模、生產活動和社會組織會存在差異,并且影響到了他們的人生態度、習俗、藝術等方面,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如我國藏族、新疆各民族、與廣東的服飾文化與飲食文化的不同的原因。(3)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是一般與個別、普遍與特殊、個性與共性的關系。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種文化普遍具有的屬性,即世界各種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種文化的個體性、獨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區別開來。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脫離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沒有民族性就沒有世界性。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界限具有相對性,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教師提問:既然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那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意義是什么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意義是什么呢?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沒有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會有世界文化百花園爭妍斗艷、五彩繽紛的景象。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只有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才會更具有生命力,沒有民族文化也就無所謂世界文化。3:世界文化的多元趨勢不可逆轉,多元的世界文化使人類的精神領域顯得更加豐富多彩。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千萬條小溪匯入河流,奔騰入海,成就了海洋的豐富,由于文化的不同,才能使世界顯的博大精深。總之,我們從東方走到西方,從遠古走到今天,對人類社會來說,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就像生物多樣性對于維持生態平衡那樣必不可少。三、尊重文化多樣性導入:既然文化多樣性如此重要,那么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時代背景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每天都有大量具有古老文化、蘊涵獨特文化特性的遺產正在消逝。因此,人們應該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顯得尤其重要。在歷史上,人們對異文化的態度有著不同的表現,既有虛心學習不同文化、與異國平等交往的例子,如唐代玄奘西天取經;也有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的情況,如西方殖民者對非洲文明的懷疑,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炸毀舉世聞名的巴米揚大佛;還有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現象,如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激進民主主義者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探究活動3:教師提問:在歷史上,人們對異文化的態度有著不同的表現,既有虛心學習不同文化、與異國平等交往的例子,也有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情況。面對歷史的經驗教訓,我們應該怎樣做?學生回答:教師總結:1.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與原則:①要堅持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正確態度。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反對盲目自大、貶低、排斥其他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其他文化的觀點。②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永恒主題。“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反對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錯誤傾向。www.xkb1.com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對待不同的文化堅持一律平等的原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世界各國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發展。各民族人民都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因此,各民族的平等是實現世界文化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同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我們必須看到,在世界文化出現全球化趨勢的同時,各民族、國家和地區文化的特殊性與獨立性應得到更充分的關注。各民族的傳統文化不但要吸納外族的先進文化,同時也必須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這樣才會更具生命力。沒有民族文化,也就無所謂世界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趨勢不可逆轉,多元的世界文化使人類的精神領域顯得更加豐富多彩。(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個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綜上所述,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民族文化。(2)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也屬于整個世界。古代中國人民的四大發明,古希臘人的哲學與藝術成就,古代印度人民在宗教和數學方面的成就等,都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總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教師組織學生反思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參照板書),進行總結。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學生的概括過程也是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理解程度的過程。再次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并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九、板書設計(一)、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有何文化價值和意義?(1)民族節日:(2)文化遺產:2、文化多樣性的含義是什么?3、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文化是民族的(個性):1原因:2內涵:(2)文化是世界的(共性):1原因:2內涵:3、態度4、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5、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樣性?(1)態度:(2)原則:十、教學反思1、總體來說,這節課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態度較好,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分析、發言,大部分學生能踴躍舉手回答問題。2、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課堂活躍、輕松、有序,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在小組合作探究時,學生積極性很高,討論熱烈,交流廣泛,思維活躍,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也參與其中討論,適時地點撥引導,課堂氣氛既熱鬧又和諧。3、教學不足:學生活動時,有些地方環節連接不夠緊密,沒有能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發言時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