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2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教案一、教學分析及設計思想(一)設計的指導思想1.“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學生的需要和狀況為主進行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也從學生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第一部分通過自學、探究等形式完成基本知識的學習,第二部分首先讓學生在體驗各種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分析身邊材料入手,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中突破難點,提高認識。最后,由教師補充、歸納,進一步加深、提高認識。整個教學過程即不灌輸,也不空洞說教。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想、多說、多做,在想、說、做中學知識、提高認識、培養能力。教師起好引導作用。3.引導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和諧發展。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這也是高中新課改的一大亮點,突出人性養育,突出愛國主義教育這條主線。4.重視知識的構建和形成。高中思想政治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知識目標,這也是本節課的首要目標。5.謀求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三個教學內容之間過渡流暢,形成一個整體。(二)課標及教學目標分析1.課程標準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評述國家之間合作競爭與沖突的實例,印證國家利益是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說明我國在國際關系中必須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2.根據課標我將其細化為:①識記我國國家利益的主要內容和形式。②理解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合作與摩擦的原因。③積極地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3.教學目標知識目標①識記國際關系的含義、內容和基本形式。②理解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國家利益。③了解我國國家利益的主要內容。能力目標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判斷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關心祖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命運的民族責任,引導學生樹立維護國家利益的意識,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高一學生對于一些國際熱點問題既熟悉又陌生,但他們對整個世界充滿了求知欲。本單元引導學生把視野越出主權國家的范圍,轉向紛繁復雜、豐富多彩的國際社會,學習有關國際社會和我國外交政策的知識。要正確認識我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活動,必須了解其背景和依據,這就需要了解國際社會的基本情況和基本知識,了解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目的,本框《我國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的教學是在前一框《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基礎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四)教學重點及難點分析本框的教學重難點是: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重難點確定的依據是課標提出的“印證國家利益是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程度。二、說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特點、教材特點,我通過啟發提問,引導學生思考,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科學思維的能力等采用如下教學方法:1.多媒體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展現大量圖文資料,使教學更直觀、更感性。2.討論教學法。針對教材重點、難點,開展討論,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為豐富課堂教學,多種討論法穿插)3.時事教學法。結合“胡錦濤訪日”進行教學,開拓學生視野,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聯系實際。4.貫穿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整個新課程理念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三、說學法(一)學生學情分析高一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認識了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政治現象,也了解了一些的基本知識,但是對重要的政治理論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需要通過教學得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二)學法指導高中新課程理念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所以,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接受式學習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轉變。本節課就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1.自學導引法。課前布置相關問題,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在自學中,對本課的基本知識點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從而引發思考。2.自主合作探究法。組織學生課后分小組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中還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作學習的主人,“愛學、樂學”,并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在小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中,促使學生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合作精神差,實踐能力弱“等不足,培養綜合素質。3.理論聯系實際法。關注生活,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四、說教學過程板塊一環節:創設情境體驗導入播放視頻資料:《金磚五國會晤》和《美國轟炸利比亞》,因為其對比性強,激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國家之間有合作又有沖突呢并?此環節主要十創設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自然地、自主地進入課堂的探究性學習中。運用視頻使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問題。板塊二環節一:自學準備獲取信息1.織織學生自學課文,并結合畫面反映的問題探討國際關系的定義、內容和基本形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構建開放的、包容的學習氛圍,2.根據自己自學內容完成圖片的填寫,明確國際關系的內容和形式此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完成課標所要求的基本知識的積累,為下一個環節做好準備。環節二:材料展示師生互動展示中美關系由冰凍狀態——破冰之旅——中國威脅論——中美戰略再保證的圖片,引出合作探究問題:中美關系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它們關系對立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使其關系緩和?此環節為提高教學效率,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體現人文性,把學生分成小組在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并討論的基礎上,相互交流,拓展延伸,此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像“研究者”一樣,在學習中主動去發現和探索,從而獲得了親身參與探究的體驗,提高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環節三:歸納總結突破難點1.引導學生組織課文內容,把課文涉及到的散亂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2.在對中美系縱向比較的基礎上通過美伊關系來論證觀點,并結合教材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此環節目的是強化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和判斷能力,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主動地、有目的去體驗學習,探究問題,為將來成才打下扎實的基礎。板塊三環節一:知識遷移探究實踐1.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理解我國的國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并了解我國的國家利益的內容,完成基本知識的儲備。2.結合“釣魚島事件、東海油田開發,維護我國的利益”的熱點,學生討論,用一句話概括:如何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設計此環節的主要目的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由知識轉化為行為,達到知行統一。環節二:深化學習升華主題搜集“理性愛國支持釣魚島”的有關圖片,在情感上和學生達到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愛國主義情感。此環節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個提升,以期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五、說板書。利用多媒體展示本框的知識框架,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強調重難點: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是國家利益。六、課堂練習。用多媒體展示練習題,課堂上共同完成。這樣有利于及時鞏固學習內容和反饋學習效果。七、作業布置。主權國家在對外活動只致力于本國的國家利益,對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