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我國的宗教政策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識記我國流行的主要宗教和我國宗教政策的主要內容。(2)理解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內容和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的有關規定。2.能力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宗教的基本觀點,分析說明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正確性。(2)能夠從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要求,分析說明弘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世界觀的必要性。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和懂得馬克思主義關于宗教的基本觀點和基本知識、我國宗教的基本概況,正確認識我國宗教政策,擁護和執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增強民族團結觀念,努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增強維護各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觀念,并能夠積極學習科學理論,自覺抵制和反對各種迷信,努力樹立科學世界觀。教材分析: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因此本目在前兩目講解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我國的宗教政策。本目是第七課的重點知識,主要圍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講解相關內容。教學重點:我國的宗教政策教學難點:我國的宗教政策教學方法:1、自主探究法2、討論法3、啟發式提問教法建議:對于我國的宗教政策的講解,可以把握以下幾點:(1)明確我國的宗教政策是什么→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搞清楚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3)認識到宗教信仰自由的實質:宗教信仰是公民個人的私事。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4)理解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必要性:正確對待和處理宗教問題,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每年的高考中"宗教問題"分值不大,但較穩定并且集中在以下四個問題上。教學過程:復習提問:(投影) 資料一:1992年12月6日,狂熱的印度教徒搗毀了印度北方邦的一座具有460多年歷史的古清真寺,引發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一場嚴重的教派沖突,導致了持續5天的教派騷亂,造成1100多人喪生,4000多人受傷。這場騷亂波及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等穆斯林國家。 資料二:在我國各民族中,都有宗教流傳,有10多個民族基本全民信教。 問:以上材料說明什么問題? 教師歸納:民族和宗教的聯系非常密切。印度教徒的騷亂事件充分說明,宗教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導入新課: 在人類的歷史當中,許多國家和民族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是保“政教合一”的社會體制,在這樣的社會當中,宗教信仰支配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可見,宗教和民族的聯系非常密切,那么什么是宗教?宗教是怎樣產生的?宗教有哪些社會作用?現在我們開始學習宗教的本質及其社會作用。講授新課: 盡管很多人信奉各種各樣的宗教,人類思想的眾多杰出代表都研究過宗教,為了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什么是宗教,我們先來看看宗教是怎么出現的。一、宗教的本質(板書) 1、宗教的起源(板書) 最初的宗教是怎樣出現的?宗教產生的根源是什么? (學生閱讀、討論) 宗教的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學生閱讀課本,自學宗教產身的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然后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師:宗教產生于原始社會末期。原始人為了生存,必須同大自然打交道,在與自然界打交道的過程中,風雨嚴寒、干旱酷熱、地震火災、海嘯水淹、山崩石裂,以及毒蛇猛獸的襲擊,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甚至危及人的生命,使人感到沉重的壓抑。而自然神奇莫測,千變萬化,又叫人迷惑不解。太陽升起又落下;天空既可以晴空萬里,又可以雷鳴閃電;山川大地,當它高興的時候,草豐林茂,賜給人們豐盛的食物,當它發怒的時候,或寸草不生,或山崩地陷,容顏巨變。它們隱伏兇險,變化無常,我行我素,全不受人支配,仿佛背后有一只神秘的大手在左右著。面對深奧莫測,變化萬千,危機四伏的大自然,人們感到恐懼、壓迫、疑惑、迷茫、誠惶……由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人們無法解釋這些自然現象的原因,就以當時人們自己的心理去度測、設想、幻想自然界。他們把能給人帶來好處的自然現象或自然物當作善意物,能保護他們的神,而把給人類帶來危害的自然現象或自然物視為惡魔。人們采取各種方式,向種種自然現象或自然物膜拜、祈禱。對善神,祈禱它賜福;對惡魔,祈求它不要降禍。原始的自然宗教觀念就這樣在自然界對人的壓迫和原始人對自然的迷茫崇拜中悄悄地產生了。 同學們思考一下,這說明原始宗教產生的根源是什么:(學生答略) 師:是自然壓迫的結果,這是原始宗教得以產生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根源--認識根源。 (1)自然壓迫一認識根源(板書) 師:人們不知道事物運動變化的真正動因,用幻想的方式尋求變化的動因,把世界的變化,歸為外在的、超自然虛幻的神秘物,人們對這種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就是最初的宗教觀念。由此可見,宗教并非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在原始社會本期人類思維發展到一定水平后產生的。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板書) 進入階級社會后,除了自然壓迫的原因以外,宗教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深刻和社會根源是階級的壓迫和剝削。 (2)階級的壓迫和剝削一一社會根源(板書) 為什么說階級壓迫和剝削是宗教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最深刻的社會根源呢?請同學們打開教材121頁閱讀第5自然段后回答老師提出的這一問題。 學生議論后教師歸納:一方面人們無法擺脫剝削階級所造成的貧困與苦難,對于人們來講,這沉重的社會壓迫和剝削較之原始時代的洪水、地震、猛獸吞噬等自然壓迫更重,只好把命運寄托在"來世"、"天國",寄希望得到神靈的保佑。另一方面統治階級也需要宗教,作為麻醉人們的精神手段,使人們相信一切皆命中注定,不可抗拒。 不管是認識根源,還是社會根源,那個超乎自然的力量一旦被創造出來,它的地位和作用就逐漸無遏制地擴大了,力大無比,不可阻擋,仿佛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它創造的、指揮的,它是自然社會變化的根本動因。 (媒體顯示) 材料一:基督教宣稱,上帝創造了人類始祖,亞當、夏娃被蛇誘惑,吃了能分辨善惡的禁果犯了罪,于是整個人類便都有了”原罪”。人類對原罪無法自救,只有自甘屈辱,馴服順從,遵守所謂的十字誡,才能贖罪被上帝拯救。 材料二:《古蘭經》上說,真主兩天之內創造了大地,他在地上造出了山岳,并在那里降了幸福和吉利。接著又在4天內為需求者規定了生活必需品,他遂往滿是煙霧的蒼天,對天地說:"你們倆不管是自愿還是被迫都前來聽令",天地說:"我們自愿前來"。真主登上寶座,他役使日月按一定的時辰運行,造了眾天使、子孫們…… 材料三:佛教宣揚人生"苦海無邊",提出"生死輪回","善人轉生人神,惡人墮入地獄"。只有信仰佛教,去追求不生不滅的涅槃世界,才能擺脫苦難,求得解脫。 同學們,想想看,這三組材料共同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這三組材料共同說明了一切宗教部宣稱世界是由神創造的,并且主宰著人類的命運。 教師:科學的發展已經揭示,茫茫宇宙,無邊無際,宇宙間的一切物質,無論是太陽、地球,還是生命,都不是神造的,而是自然界運動變化的結果。人和人類社會也是自然界長期發展變化的結果,一切關于神創造和主宰世界的說教都是極其荒謬的。從世界觀來講宗教所宣稱的神創論是一種什么樣的世界觀? 2、宗教的本質(板書) 學生答、教師板書: 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板書) 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板書) 教師:所有的宗教都盲目地信仰和崇拜鬼神。其實,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鬼神,宗教的神鬼觀念只不過是人們自己編造想象出來的東西。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宗 教的神鬼觀念是無中生有呢? (媒體顯示)議一議: 如果鳥有上帝的話,鳥的上帝一定是有羽毛的 --恩格斯 (學生議論) 教師:公元2至3世紀之間,在新疆的拜城修建的克孜爾千佛洞,當時沸的形象是雅利安人的特征:高鼻、細眼、薄唇。傳入內地后,佛的形象漸漸淡化了:梁低了,耳輪越來越大,完全是漢人心目中“福相”。唐代洛陽龍門石窟的奉先寺盧舍那大佛是以武則天為原型的,青海的塔爾寺中的釋迦牟尼像,又完全是藏族人的臉型。說明宗教的神鬼觀念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對現實的一種反映,是教徒和民間的雕塑家、畫家們完全按照人間的模型經過想像描繪和塑造出來的,是人創造了神,而不是神創造了人。所謂"神靈"、"天堂"、"地獄"都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的歪曲反映。是對人們現實生活的虛幻的反映(板書) 3、當代世界主要宗教(板書) (媒體顯示)世界三大宗教的內容 這段內容只要求學生了解當代世界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宗教有哪些、它們產生的時間以及當前在世界流行的情況。 教師補充講解:宗教是一種世界性的普遍現象。但由于社會條件、政治條件、經濟、地理和民族特點以至歷史傳統的不同,各種宗教的形成和特點也不相同。在當代世界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通過圖表我們可以看到,宗教在原始社會產生后,在階級社會中得到了廣泛的發展,擁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在當代世界中,約有60%的人口信仰宗教;宗教有自己信奉的神,有基本的教義、教規和組織形式,國際間的交往非常密切,宗教已經成為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 (媒體顯示)議一議: 宗教是自然壓迫、社會壓迫的產物,現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為什么信教的人還有那么多?甚至一些專家、學者也信仰宗教? (學生討論)二、宗教的社會作用(板書) 宗教是一種神化的社會意識,它有其獨特的社會作用。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它同其他的社會意識一樣,從它產生起,就以一定的方式對社會生活各方面產生了深遠和復雜的影響。只要宗教存在,它的社會作用就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宗教對社會的作用程度不同。那么它有哪些消極作用呢?請同學們來說一說。 學生議論后 (媒體顯示)伊朗宗教與國家權力的沖突 這段視頻說明了什么問題? 教師進一步分析: 歷史上一切統治階級都利用宗教麻痹、削弱人民群眾的斗爭意識。古代東方和中世紀的歐洲,許多奴隸制封建國家都強制人們信仰宗教。國王常稱自己是神的兒子和后裔,貴族也被認為有神的血統,是按神的意志和命令行事。古埃及的法老自稱為王國的保護神--太陽神之子,統治權來自太陽神,巴比倫烏魯克國王吉爾迦美什宣稱是女神寧桑所生。日本神道教自稱日本民族是"天皇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并且是它在人間的代表,皇統即神統。中世紀的歐洲,以羅馬教皇為中心的天主教會和封建國家相互勾結,以維護其封建統治,教會在國家支持下成為歐洲最大的封建主。馬丁·路德稱它為“巨大的吸血鬼”、“無底的罪惡深淵”。中國沒有國教,但佛教和道教曾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在長達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宗教對勞苦大眾宣傳“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人們只能逆來順受,不要反抗斗爭,等待來生才能解脫苦難。在帝國主義時代,壟斷資產階級利用宗教發動戰爭,宗教成為帝國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工具。“一個傳教士抵得上一個營的軍隊”,就是這種“工具”作用的生動寫照。請問這時宗教對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起了什么作用? (1)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阻礙作用(板書) 宗教還宣揚自然界和人的命運由神來主宰,人在自然界面前無能為力,只能祈求神的保佑與恩賜。天旱、洪水、颶風、地震向人們襲來時,只好聽天由命。這又說明了宗教的什么作用? (2)對認識和改造自然有著阻礙作用(板書) 自古以來,宗教與科學是根本對立的,在歷史上,特別是在中世紀的歐洲,科學被宗教視為異端邪說,許多科學家遭迫害,妄圖用神學堵住科學前進的道路。這說明宗教對科學的發展起什么作用? (3)對科學的發展起著阻礙作用(板書) 以上講的是宗教所起的消極作用,宗教也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有哪些積極的作用呢? 2.宗教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板書) 講這個問題之前,要求學生根據所了解的情況舉一個事例說明宗教曾在歷史上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 (學生發言) 中世紀歐洲一切社會意識形態都囊括在神學之中,所以,歐洲中世紀所有農民運動都以宗教作為聯系的紐帶和反抗的旗幟,這是因為在對天國的憧憬中,寄托著群眾的社會理想。16世紀德國農民閔采爾利用宗教來作為反對諸侯、貴族和僧侶的旗幟。我國東漢黃巾起義造反,根本原因是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已達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農民起義利用宗教,正說明他們不是新的生產關系的代表者,提不出超越其時代和階級局限性的思想理論和革命綱領,建立起自己獨立的政治組織,只得利用宗教教義和宗教組織形式。這正是農民階級局限性的表現,這本身就包含著消極作用,到后來還成為農民起義失敗的重要思想根源。如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吸取了早期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創立了"拜上帝會",宣傳"天父上帝人人共","普天之下皆兄弟",反對封建專制制度,是起了好的作用。可是后來封建迷信成分越來越濃,洪秀全"天父的代表"自居,脫離群眾。到后期,喪失了求這和進取的精神,心中只依賴茫茫太空的那位"上帝",困坐天京,無所作為。在各民族的歷史中,宗教曾對民族的精神、文化、科學、道德、風俗以及生活方式發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可見,宗教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和范圍內,也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 (1)對社會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媒體展示圖片) (2)對文化藝術的發展起過積極作用; (媒體展示) 佛教教義之"十戒"①不殺生②不偷盜③不淫欲④不妄語⑤不飲酒⑥不涂香鬟⑦不聽視歌舞⑧不坐高廣大床⑨不食非時食(過午不事)⑩不蓄金銀財寶 (3)一些教義、教規、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積極因素,起著調節人際關系的作用。 師:宗教既具有積極作用,又具有消極作用,這兩個方面哪個是最主要的呢?為什么呢? 請同學們思考回答。 學生回答略 師:它的消極作用是主要的,是主流。這是由宗教的本質所決定的。宗教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用這種世界觀指導人們的行動,決定了它主要起消極作用,而不是積極作用。 小結: 學生歸納:這堂課我們學習了宗教的一些基本知識。首先分析了宗教產生的認識根源和社會根源,宗教的本質是唯心主義的世界觀,在介紹了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等世界三大宗教基礎上,對宗教的社會作用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宗教在歷史上主要起著消極的作用,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掌握這些基本知識,有利于我們正確觀察和分析宗教現象。板書設計:我國的宗教政策:一、宗教的本質(板書) 1.宗教的起源2.宗教的本質:(1)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2)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3.當代世界主要宗教二、宗教的社會作用1.阻礙作用:2.積極作用:(1)對社會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2)對文化藝術的發展起過積極作用(3)一些教義、教規、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積極因素,起著調節人際關系的作用復習鞏固:一、選擇題1.宗教是一種() A.唯物主義世界觀B.唯心主義世界觀C.社會意識形態D.社會力量2.進入階級社會以后,宗教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最深刻的社會根源是() A.統治階級的壓迫和欺騙 B.被統治階級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C.階級和階級斗爭 D.人們對剝削制度的恐懼3.當代世界上流行最廣、影響最深的宗教主要是() A.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 B.伊斯蘭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 C.東正教、佛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選擇題 1.BCD2.A3.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