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春江花月夜張若虛月亮在中國文化中象征意義十分豐富。它是清幽雅致的象征,創造了許多優美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它寄托了戀人間的相思,表達了人們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懷念。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凄清孤獨的象征,引發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那高懸于天際的月亮,也引發了人們的哲理思考,因而成為時空永恒的象征。“月亮是一首懸掛在天空的詩”知 人 論 世初 入 文 本作者簡介張若虛揚州人,唐代詩人。生平事跡不詳。唐中宗神龍年間與賀知章等以吳越文士揚名京都。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他的詩僅存二首,收錄于《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張若虛“孤篇壓全唐”“盛唐第一詩”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聞一多 《唐詩雜論》初 讀 詩 歌整 體 感 知解題《春江花月夜》這個標題有何特點?春、江、花、月、夜五個名詞,五個意象,五幅畫面。五個主題,交錯出現,仿佛一首交響詩。寫作背景作者創作此詩時,也許是宦游在外,也許是羈留異鄉,在一個月朗風清、春暖花開的夜晚,作者漫步江邊,他仰望掛在天邊的一輪皎月,沐浴著濕潤的江風,面對滾滾流去的江水,嗅著淡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他感慨萬千,詩興大發,臨江賦詩,從月升寫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抒發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樓中思婦的相思之苦,同時探索人生哲理與宇宙奧秘。問題導學1.文章標題中點出了哪些意象?2.文章標題中重點強調的是哪一個意象?并根據這個劃分詩歌層次。3.作者是如何通過意象來展現詩歌的畫意美?詩題解讀春 江 花 月 夜“春”出現4次“江”出現12次“花”出現2次“月”出現15次“夜”出現2次月初讀文本提示:以月升月落的時間順序為線索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月生月斜月懸月落月是詩之魂初讀文本《春江花月夜》全詩四句一韻,凡九韻(九段),每一韻構成一小段,思想變化可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隨著月的變化,從描寫內容上可分幾層?各層寫了什么?春江花月夜畫意哲理詩情月下之思(9-16)月下之情(17-36)月下之景(1-8)月下之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共”,強調了春江和明月的天然聯系。“生”,運用擬人手法,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極富動態美。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滟滟隨波”將月光與與波光描寫的細致入微,化靜景為動景顯得十分形象生動.月下之景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流霜:飛霜, 比喻從空中灑落的月光。汀:水邊平灘(洲:水中的陸地)運用比喻的手法,說明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飛不能察覺,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運用比喻的手法,說明了月光的明亮皎潔。同時又巧妙地點題"春江花月夜”。由江寫到花,又從花回到月。利用其它景物襯托出月光的皎潔,將大千世界染成了銀輝色。月下之景思考1:前8句寫了月下的哪些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水繞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飛、白沙不見。思考2:前8句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意境:空闊純凈,恬靜幽美情感: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表現對美好生活的懷念和向往。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月下之理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承上啟下,由寫景轉向思考人生,總寫月光皎潔,天空明凈。思考:怎么理解“初見月”“初照人”當第一個人注視太空中的明月,開始去領略其中的美時,人類就出現了。因為,人類是會欣賞美、保存美的動物。在人注視著明月的同時,明月不是被動的處于被欣賞的地位,而是也在深情的注視著人。在這樣的相互觀照之中,孤獨得以慰藉,憂愁得以訴說。在這世上匆匆活一朝的不同時空的人們,也通過仰望同輪明月,在短暫和變化中感受永恒。月下之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比較曹植: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露阮籍:人生若晨露,天道邈悠悠劉希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蘇軾: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毛澤東: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詩人將明月永照與人生更替對照著來寫,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個體而言何其短暫;就整個人類而言,則又是代代相傳,無窮無盡,與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間。闡明了“宇宙是永恒的,作為整體的人類的存在是綿延長久的”。月下之理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思考:詩人對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樣的哲理?詩人將明月永照與人生更替對照著來寫,闡明了“宇宙是永恒的,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作為整體的人類的存在是綿延長久的”,因此“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慨,但并不頹廢和絕望,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承上啟下寫江月待人,實際上是寫月下的人在等待。總結第二層,主要是借月闡理,兼有抒情,重點寫了“月之問”。這一層的哲理包含三個意思:1.自然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暫易逝;2.月的圓滿和人的孤獨無依;3.月之有情和人生的殘酷無情。為下文集中寫相思起到過渡作用。月下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誰家”“何處”說明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緒,描寫了千千萬萬游子、思婦的相思之苦。白云飄忽,象征行蹤不定;常比喻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楓” "浦”在詩中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托物寓情白云一片去悠悠,白云:飄忽,象征行蹤不定;常喻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青楓浦上不勝愁。1.楓:哀怨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琵琶行》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楓橋夜泊》緩緩飄落的楓葉像思念。——周杰倫《楓》2.浦:河岸,水邊。送行月下之情——思婦懷遠圖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賞析“可憐”“裴回”“卷不去”“拂還來”等詞語的表達作用。可憐:擬人手法,賦予“月”以人的情態。裴回:擬人手法,寫出月游移不定的動態。賦予月亮以人的靈性,它似乎也為思婦而傷心、對她憐憫,不忍離去;“卷”與“拂”——表明思婦的思念之苦,她想趕走惱人的月光,可是月光卻“卷不去”“拂還來”,正如她對游子的思念,想忘卻做不到。月下之情——思婦懷遠圖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思考:“魚龍”“鴻雁”兩詞用了什么表現手法?魚龍、鴻雁本來是月光下的景物,此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古代書信稱為“魚雁”,此處暗含有魚雁不能傳音訊之意。可見二人音訊斷絕,相思無著落。"逐”字表現思婦與游子無法相見而寄情月光的無奈。月下之情——游子思歸圖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思考:本段文字如何表達游子思歸的感情?(1)虛實結合:在夢中也想歸家。(2)寓情于景:對春光漸逝的惋惜中,表達其想要歸家的心情。(3)夸張:以 “無限路”表達其有家卻難歸的無奈。(4)以景結情:言有盡而意無窮。總結第三層,集中寫了思婦、游子的相思之情,重點寫了“月之情”。具體而言,這一部分又可以分為兩小層:1.從“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魚龍潛躍水成文”為第一小層,寫思婦懷人;2.從“昨夜閑潭夢落花”到最后為第二小層,寫游子思歸,此處寫相思之情采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思婦懷人是虛寫,游子思歸是實寫。全詩小結畫意哲理詩情月下之景月下之理月下之情春江花月夜月色清涼月色朦朧人生無盡宇宙永恒思婦懷遠游子思歸春江花月圖月下沉思圖思婦懷遠圖游子思歸圖感情基調“這詩是有憧憬和悲傷的,但它是一種少年時代的憧憬和悲傷,一種‘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憧憬和悲傷。所以,盡管悲傷,仍然輕快,雖然嘆息,總是輕盈”,“依然是一語百媚,輕快甜蜜的”。——李澤厚(《美的歷程》)哀而不傷叁課堂檢測(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連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的句子是“ , ”。(2)《春江花月夜》中寫出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表明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的兩句詩是“ , ”。(3)《春江花月夜》中寫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些微灰塵,只有明亮的一輪孤月高懸空中的句子是“ , ”。(4)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張若虛面對著空中的那輪明月,不由生出了“ , ”的遐思。(5)《春江花月夜》中寫不知有幾人能乘著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樹林的句子是“ ,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情景默寫檢測(6)《春江花月夜》中通過比喻和側面烘托表現月光潔白明亮的兩句詩是“ , ”。(7)《春江花月夜》中的“ , ”兩句詩通過動作描寫表現思婦內心的極度痛苦。(8)《春江花月夜》中含蓄地表現思婦想要向漂泊在外的丈夫傳遞信息也不能實現的兩句詩是“ , ”。(9)《春江花月夜》中與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10)《春江花月夜》中分別從游子思婦不止一家、一處的角度來寫相思之情的兩個句子是 “ ?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 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拓展延伸傳統意象的文化內涵——江水、落花、明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論語》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南鄉子》人類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間)人生短暫——歷史長河 (時間)江水拓展延伸“欲向相思處,花開花落時。”薛濤《春望詞》四首之一“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紗》“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王實甫《西廂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春光不再、年華不再、美人遲暮的感慨與恐懼年光流轉、紅顏易老、生命無常的感嘆落花拓展延伸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懷遠》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問月》思鄉相思之感凄清孤苦之情月時空永恒之嘆清幽雅致之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